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網球王子穿書女主奮鬥記 > 共同的議題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網球王子穿書女主奮鬥記 共同的議題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經過那次“暈倒事件”後,跡部景吾似乎單方麵默認了琉璃進入了一個需要“特彆看護”的脆弱期。

他果然雷厲風行地嚮明子夫人說明瞭情況(雖然省略了部分細節,隻強調醫生要求靜養),那些繁瑣的社交事務暫時從琉璃手中移交了出去。

明子夫人雖然對兒媳的“嬌弱”略有微詞,覺得跡部家的女人不該如此經不起風浪,但看在兒子罕見地親自出麵、且語氣不容置疑的份上,終究還是冇有多說什麼,隻是吩咐管家多分擔一些。

於是,琉璃意外地獲得了幾日難得的清閒時光。

額角的傷口很快癒合,隻留下一個淡粉色的、幾乎看不見的小痕跡,身體也完全恢複了力氣。

然而,這次小小的意外,卻像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在她和跡部景吾之間盪開了層層疊疊的漣漪,無形中編織出一條比以往更清晰的紐帶。

變化體現在細微之處。

用餐時,跡部景吾的目光會偶爾掃過她的額頭,雖然什麼都冇說;管家送來的補品明顯增多,且都是針對安神補血的;甚至她偶爾在走廊遇見他,他雖依舊目不斜視、步伐匆匆,卻會幾不可查地放緩一秒腳步,似乎在用眼角餘光確認她的狀態。

這種沉默的、彆扭的關切,讓琉璃在適應之餘,心底也生出幾分微妙的暖意。

幾天後的一個晚上,晚餐氣氛比往常略顯輕鬆。

用餐結束後,跡部慎吾用餐巾擦了擦嘴角,目光掃過跡部景吾和琉璃,語氣平穩地開口:“景吾,琉璃,你們兩個等一下,來書房一趟。

”這種正式的召見並不常見。

琉璃心中微微一緊,下意識地看了跡部景吾一眼,卻見他神色如常,似乎早有預料。

跟著進入跡部慎吾那間充滿威嚴氣息的書房,空氣中瀰漫著雪茄和舊書的淡淡氣息。

跡部慎吾冇有過多寒暄,直接從桌上拿起一份裝幀精美的計劃書,推到他們麵前。

“關於飛鳥院集團旗下那幾家標誌性傳統茶室轉型高階文化體驗空間的項目,”他開門見山,目光銳利,“初步的方案和市場反饋已經出來了,效果比預期更好,證明瞭這條路線的潛力。

下一步,需要考慮更深入的品牌整合,以及…未來國際推廣的可能性。

景吾,這個項目後續由你主要跟進,把它做成一個標杆。

”然後,他的目光轉向琉璃,語氣依舊平穩,卻帶著一種明確的認可和試探:“琉璃,你對傳統文化,尤其是飛鳥院家傳承的茶道、花道精髓,有著更深入的理解和切身感受。

從你的角度,也仔細看看這份計劃書,特彆是關於文化體驗覈心部分的設計,提出你的意見。

我們需要確保它在商業成功的同時,不失其文化底蘊和

authenticity

(真實性)。

”這顯然不僅僅是一項簡單的詢問意見,更是一個明確的信號——跡部慎吾開始真正將琉璃視為家族事務的潛在參與者,而不僅僅是一個象征性的聯姻妻子。

這背後,或許有跡部景吾的推動,也或許是基於她近期表現出的冷靜和智慧。

跡部景吾拿起計劃書,迅速翻閱起來,眼神專注,指尖劃過紙張,不時就某個數據或條款提出一針見血的問題,與父親進行著高效而專業的交流。

琉璃也拿起另一份副本,沉下心仔細閱讀。

這份由跡部家精英團隊打造的方案,結構嚴謹,數據詳實,商業邏輯無懈可擊,對市場趨勢、客戶細分、盈利模式的分析精準而老道,充分展現了跡部財閥的專業實力。

然而,當琉璃看到關於“核心茶道體驗環節”的具體設計,特彆是對“寂”、“佗”美學意境的詮釋和操作化方案時,她的眉頭不由自主地微微蹙起,流露出一絲疑慮。

“有什麼問題嗎?”跡部景吾敏銳地捕捉到了她這細微的表情變化,抬起頭,冰藍色的眼眸看向她,帶著純粹的探究,而非質疑。

琉璃猶豫了一下。

在跡部慎吾和跡部景吾這兩位商業巨擘麵前,質疑他們專業團隊的心血之作,需要不小的勇氣。

但她想到跡部慎吾剛纔的話,想到這關乎飛鳥院家最核心的文化傳承,還是深吸一口氣,選擇了開口。

“計劃書整體非常出色,商業上的考量無可挑剔。

”她先肯定了優點,然後才謹慎地切入重點,“但是…關於茶道體驗的核心部分,尤其是對‘寂’和‘佗’意境的營造,我覺得目前的設計可能…稍微有些流程化和表演化了。

”她選擇著儘可能客觀的詞彙,手指輕輕點著方案上的具體條目:“真正的茶道精神,更側重於參與者內在的感悟和心境的自然沉澱,是一種‘此時此地’的、因人而異的體驗。

它應該是引導式的,而非灌輸式的。

如果過於強調固定的步驟、刻意的靜默時間(比如這個‘三分鐘內完成靜心冥想’的環節設定),甚至追求視覺上的‘完美’呈現,可能會讓體驗變得…像是觀看一場表演,或者完成一項任務,反而失去了那種直擊人心的、關於‘殘缺’、‘無常’和‘內在豐盈’的哲學美感,變得和那些高級餐廳裡的流程化服務區彆不大了。

”她說完,書房裡出現了短暫的沉默。

跡部慎吾若有所思地看著她,手指無意識地敲著桌麵。

跡部景吾則已經拿過了她手中的計劃書,重新仔細地看著她所指出的部分,俊美的臉上眉頭微鎖,陷入了思考。

他精通商業規則,擅長將一切資源最大化利用,但對於這種深植於東方傳統文化骨髓裡的、近乎玄妙的審美和精神體驗,他的確缺乏那種浸潤其中的切身感受。

“啊嗯?說得有點道理。

”他摩挲著眼角的淚痣,這是他在深度思考時的習慣動作,“從純粹商業角度,標準化流程利於複製和控製質量,體驗感也更‘安全’。

但完全去掉這些框架,對於大多數並非精通此道的普通消費者來說,可能會因為過於抽象和缺乏引導而感到無所適從,甚至覺得枯燥乏味。

如何找到那個平衡點?既能保留文化內核的純粹性,又能具備商業上的吸引力和可操作性?”一個真正的、具有挑戰性的難題被擺上了檯麵。

這不再是簡單的點頭或否定,而是需要共同探索的領域。

接下來的時間,書房裡的氣氛變得熱烈起來。

跡部景吾和琉璃,這兩個背景、思維模式截然不同的人,罕見地就這個共同議題進行了深入的、甚至略帶爭論的討論。

跡部景吾從市場接受度、客戶滿意度、規模化複製的可行性、成本控製等角度出發,堅持需要清晰的框架和可感知的“價值點”。

琉璃則從文化傳承的

authenticity(真實性)、精神體驗的獨特性、藝術本身的不可完全量化等角度,強調內在引導和氛圍營造比外在形式更重要。

他們時有爭執,跡部景吾認為琉璃的想法過於理想化,缺乏商業落地的支撐;琉璃則認為跡部過於依賴數據和流程,可能會扼殺文化最動人的靈魂部分。

但奇妙的是,在這種思想的碰撞和交鋒中,雙方都冇有固執己見。

跡部景吾雖然毒舌,卻會認真思考她提出的每一個觀點背後的文化邏輯;琉璃雖然堅持,也會嘗試理解他所說的商業現實和消費者心理。

他們開始不斷修正和完善彼此的想法。

“或許可以設置不同深度的體驗套餐?入門級可以有更清晰的引導,而資深愛好者或則可以提供更開放、更注重個人感悟的‘無菜單’體驗?”

“引導者的角色至關重要!他們不應該隻是機械執行流程的服務生,而必須是真正理解並熱愛茶道精神、懂得如何不著痕跡地引導客人沉浸其中的文化傳承者。



“視覺呈現的重點不應該放在‘展示’完美步驟上,而應該側重於營造一個能讓人自然而然靜下來的空間氛圍——光線、聲音、器物的觸感、甚至空氣流動的速度…”

“品牌故事需要講得更深,不僅僅是飛鳥院家的曆史,更是這種美學哲學如何能與現代人的生活產生共鳴,緩解焦慮,找到內心的寧靜…”討論從商業策略延伸到美學哲學,又從抽象概念落回到具體細節。

跡部景吾看著眼前這個因為投入討論而眼眸熠熠生輝、麵頰微紅、為了堅持觀點甚至偶爾會下意識提高音調的琉璃,忽然覺得有些陌生,又有些…吸引人。

她不再是那個總是低眉順眼、安靜得幾乎冇有存在感的飛鳥院小姐,也不是那個需要他保護的、脆弱的聯姻對象。

她的大腦清晰敏銳,她的觀點獨特而有力量,她對自己的專業領域有著不容置疑的自信和堅持。

而琉璃,也同樣看到了跡部景吾的另一麵。

他在商業上的強勢和敏銳毋庸置疑,但他並非聽不進意見的獨裁者。

當他意識到她的觀點具有價值時,他會展現出驚人的吸收能力和轉化能力,能將她的文化視角迅速融入他的商業框架,形成更具競爭力的方案。

這種尊重專業、追求極致、並且擁有強大執行力的態度,讓她在爭論之餘,也不禁暗自佩服。

這場討論持續了將近兩個小時。

當他們終於達成了一個初步的共識——即在保留清晰商業框架和高質量服務的基礎上,深度挖掘文化內核,通過更巧妙的空間設計、人員培訓和敘事方式,將體驗的核心從“被動觀看”轉向“主動感受”和“自發共鳴”——時,兩人都有一種酣暢淋漓的智力上的滿足感。

跡部景吾合上計劃書,身體向後靠在椅背上,目光落在琉璃因為興奮和專注而格外明亮的臉上,嘴角不由自主地勾起一抹堪稱真正的、毫無諷刺意味的欣賞笑容:“冇想到,你在這些方麵,還真有些…華麗的見解。

”琉璃也微微笑了起來,心情放鬆而愉悅,甚至帶著一點小小的成就感:“我隻是儘我所能,從我熟悉的角度,提供一些不同的視角而已。

”四目相對,空氣中似乎有什麼無形的東西悄然改變了。

那層橫亙在他們之間、由身份、協議和陌生感構築的堅冰,在這場為了共同目標而激烈碰撞、互相啟發的頭腦風暴中,進一步地消融、瓦解。

一種新的、基於互相認可和智力激盪的默契,正在悄然滋生。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