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教你讀心悟道 增進功夫的良方
-
增進功夫的良方
【陽明語錄】
日間工夫,覺紛擾則靜坐,覺懶看書則且看書,是亦因病而藥。《知行錄》
【今文翻譯】
日常的功夫,如果覺得心情煩亂便靜坐,覺得懶於看書便堅持看書,這也是對症下藥。
王陽明所說的“功夫”,從“心”開始——修煉心性,培養心智,增強心能,改善心態。人最難對付的,其實也是自己這顆心,你想讓它靜下來,它反倒雜念紛呈、奔騰不息;你想讓它快樂起來,它反倒鬱鬱寡歡、悶悶不樂。把心調理好了,功夫也精純了。
修心的方法很多,王陽明所說的“覺紛擾則靜坐,覺懶看書則且看書”便是一法:
當你心情煩亂時,往往一做事就犯錯,一說話就“犯混”,好像醉漢一樣,自控能力很差,那就不如靜坐、安臥,什麼都不說,什麼都不做,浪費時間,勝於花時間犯錯。
當你心情懶散的時候,做什麼事都提不起精神,待著不動不是辦法,一定要讓自己動起來。人往往按慣性生活,懶成慣性就會一直懶下去。強迫自己動起來,一旦形成了動的慣性,也能保持行動的熱情。
有這麼一個故事:一個年輕人,每天無精打采,對任何事都不感興趣。他的口頭禪是:冇勁!他意識到這樣不好,就去向一位智者請教“活得有勁”的良方。
智者領著年輕人,來到附近的鐵路旁邊。那兒停著一輛老式蒸汽火車頭。智者將一塊約有五英寸見方的小木塊塞在車輪與鐵軌之間,然後朝火車司機揮揮手,示意他啟動火車頭。隻聽得氣笛聲聲響起,煙囪冒出濃濃的白煙,火車頭卻不能移動分毫。這時,智者又走過去,將塞住車輪的木塊取下,火車頭就動了起來,緩緩加速前進。智者目送火車頭走遠,然後轉過頭來,笑著對年輕人說:“這輛機車在鐵軌上全速前進時,時速可以達到100公裡以上,加上它本身的重量,就連一堵五英尺厚的實心磚牆,都無法擋住它。可是,當它靜止時,一小塊木頭就能讓它寸步難移。年輕人,你內心的蒸汽火車頭,又是被什麼樣的小木塊阻住了呢?”年輕人深受震撼。從此,他積極行動,不讓自己鬆懈下來。結果,他不僅克服了惰性,心情變得開朗起來,事業也取得了長足進步。
每個人都有過“冇勁”的時候,讓自己“有勁”的辦法是克服一時惰性,讓自己動起來,不願看書就逼著自己看書,不願做事就逼著自己做事,隻要一逼,懶病就醫好了。
王陽明還講過一個修心的方法。有一次,一個學生向他請教“上達功夫”,他回答說:“夫目可得見,耳可得聞,口可得言,心可得思者,皆下學也;目不可得見,耳不可得聞,口不可得言,心不可得思者,上達也。如木之栽培灌溉,是下學也;至於日夜之所息,條達暢茂,乃是上達,人安能預其力哉?故凡可用功可告語者皆下學,上達隻在下學裡。凡聖人所說,雖極精微,俱是下學。學者隻從下學裡用功,自然上達去,不必彆尋個上達的工夫。”
“聖人所說”為什麼是“下學”呢?這取決於你的悟性。聖人講得再好,你一知半解,得到的隻是下等學問;你把聖人的話背得滾瓜爛熟,功夫還是很差。當你心領神會、運用自如了,纔是“上達功夫”。做功夫隻能循序漸進,一點一點提高,你學“聖人之說”或彆的功夫,自然會受到有益的熏陶,時間長了,自然融會貫通,心性、心智、心能、心態都會得到改善,“上達功夫”便練成了。
王陽明的修心之方,很大程度上借鑒了佛家的經驗,佛家所謂修“戒,定,慧”,修的都是心。王陽明追求的“不動心”,即是佛家所謂“定力”。《頓悟入道要門論》上說:“定者,對境無心,八風不能動。八風者,利、衰、毀、譽、稱、譏、苦、樂是。若得如是定者,雖是凡夫,即入佛位。”用通俗的說法,就是榮辱得失不存於心,喜怒哀樂不形於色,能做到這點,凡人也可成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