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王爺的團寵小嬌妻 > 第651章 商談開辦農莊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王爺的團寵小嬌妻 第651章 商談開辦農莊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等到農莊老闆和員工們都散去了,燒烤場的燈光亮了起來,陳夢瑤輕輕拍了拍手,聲音清亮卻帶著幾分沉穩:“親愛的逸塵,去車上把那份農莊計劃書拿下來吧。”

歐陽寒應了一聲,快步走向停在燒烤場的汽車旁。不多時,他拿著一遝用檔案袋裝好的檔案回來,每人分發了一份。

大家紛紛拿出來翻開,目光在字裡行間遊走。雖然計劃書還隻是初稿,沒有細化到每日運營流程或財務預算,但基礎框架已然清晰:溫室大棚、生態養殖區、親子采摘園、民宿小院、手工坊等。

“這個規模跟這邊差不多。”陳夢瑤的大伯母推了推眼鏡,語氣裡透著驚訝,“比我想象的農莊要好。“

“是啊,”二伯接過話頭,笑嗬嗬地說,“今天咱們在這兒玩了一整天,說實話,比去那些網紅農家樂舒服多了。空氣好,飯菜香,孩子們還能親手喂魚、摘草莓,大人也放鬆。要是咱們自己搞一個,肯定不愁客源。”

陳夢瑤點點頭,眼神明亮:“那你們覺得,這事值不值得做?如果換作是我們來開,有沒有前景?”

話音剛落,哥哥陳龍輝就搶著說:“瑤兒,我覺得太值了!你看現在城市人多焦慮,週末就想找個地方‘喘口氣’,咱們這個既能玩又能吃上放心菜,還能帶孩子學點農業知識,簡直是剛需!”

大表姐司徒雨欣連忙點頭表示讚同:“是啊,這可是個一舉多得的好主意呢!你看啊,你不是有學校食堂、藥膳養生館和小吃店嗎?這些地方都需要大量的食材供應。如果我們自己種植健康的蔬菜和養殖健康的肉類,不僅可以保證食材的新鮮和品質,還能節省下一大筆從供應商那裡購買食材的費用呢!”

她越說越興奮,繼續說道:“而且啊,我們種植的這些健康蔬菜還可以對外開放,讓人來采摘。這樣一來,又能增加一筆收入啦!想想看,那些喜歡體驗田園生活的人肯定會很樂意來我們這裡采摘新鮮的蔬菜,這可是個很不錯的商機哦!”

五嬸插了一句:“不過啊,光靠咱們行不行?我們都沒有這方麵的經驗。要不要請個專業團隊來設計動線、做品牌包裝?”

“這個可以後期考慮。”陳夢瑤微微一笑,“我現在隻想知道,誰願意一起投資?我可以出大頭,但籌備和日常管理我就不參與了——我店鋪有點多了,實在騰不出手。再說,我也想讓大家一起賺點錢,畢竟是一家人。”

她這話一出,氣氛頓時熱鬨起來。

四叔搓著手說:“我投!反正我的印刷廠也穩定了,也不用時刻盯著。”

大伯母立刻響應:“我也算一個!這些年攢下的養老錢總得有點用處,跟著夢瑤乾,我心裡踏實。”

幾個堂哥表姐更是爭先恐後地表態,有的說負責找施工隊,有的說認識做景觀設計的朋友,還有的主動提出可以先去調研周邊類似農莊的定價策略。

眼看大家熱情高漲,陳夢瑤適時抬手示意安靜:“好,既然有興趣的不少,那就先彆急著簽協議。趁著今天都在,咱們好好討論下:這個農莊除了今天看到的這些,還能加點什麼特色?比如有沒有什麼專案是我們今天玩的時候覺得不夠儘興、想改進的?”

問題丟擲來,眾人立刻陷入思考。

四堂哥陳家成率先開口:“我覺得親子區可以再豐富些,比如加個小型昆蟲館或者自然課堂,教孩子認識植物和土壤。

大堂姐陳佳麗興致勃勃地說道:“我們完全可以再開辟出一間花房來,專門用來種植那些常見且適合泡茶的花卉,像玫瑰、茉莉、薰衣草、菊花等等。這樣一來,當花朵盛開時,我們就能夠將它們采摘下來,製成乾花,用於泡茶,或者製作成香囊,放在一個專門的專櫃裡進行售賣。”

她稍作停頓,接著又提出了另一個建議:“我覺得農莊可以專門設立一個店鋪,用來銷售我們農莊自己生產的農產品。比如說,臘腸、臘肉、臘鴨這些傳統的臘味,還有土雞蛋、鴨蛋、鵝蛋,以及一些乾菜和乾花等等。這樣不僅能夠增加農莊的收入,還能讓遊客們更方便地購買到我們的特色產品。”

二表姐司徒清雅補充:“還有餐飲區!今天吃的土雞湯很棒,但如果能現場看到雞是怎麼養的,再配上解說牌,客人會覺得更安心、更有參與感。”

二伯母麵帶微笑,輕輕地搖了搖頭,說道:“你們這些年輕人啊,想法真是太複雜啦!”她的語氣中透露出一種對年輕人思維方式的調侃和不解。

接著,二伯母繼續發表自己的看法:“我覺得最應該新增的設施是廁所。你們看今天那個洗手間的位置,實在是太偏僻了,老人走過去很不方便,而且距離也有點遠。所以我建議把洗手間挪得更近一些,這樣大家使用起來就會更加方便啦!”

她的話音剛落,現場頓時響起了一陣鬨笑聲。眾人顯然被二伯母的話逗樂了,覺得她的提議既簡單又實際。就連一向端莊穩重的陳夢瑤也忍不住捂著嘴笑了起來,說道:“嗯,二伯母說得對,這一點我們一定要記下來,必須得改!”

陳夢瑤和歐陽寒以及其他在場的人都紛紛拿起筆,將每一條意見都認真地記錄下來。他們知道,這些意見雖然看似瑣碎,但卻是他們將來的農莊改進的重要參考。

五叔沉吟片刻,認真道:“我覺得還可以搞個‘認養計劃’。城裡人認養一棵果樹或一隻雞,定期來看望、拍照打卡,成熟了直接寄回家。既有黏性,又能提前回籠資金。”

“妙!”陳夢瑤眼睛一亮,像突然被點亮的星辰,語氣裡帶著抑製不住的興奮,“這個點子太好了!”她迅速翻開攤在桌上的那份農莊計劃書,用一支墨綠色鋼筆工整地寫下:“五叔提議——遊客可認養果樹或雞隻,增強參與感與情感聯結。”其他人見狀,也紛紛拿起筆,在各自手中的計劃書上認真抄錄,紙張翻動的聲音像春風拂過麥田。

寫完後,陳夢瑤並未停下,反而越說越起勁:“這個我記下來了,回頭我找技術團隊做個配套的小程式,名字我都想好了——叫‘我的田園日記’,使用者能實時檢視自己認養的果樹長勢、雞的健康狀態,還能收到澆水提醒、施肥建議,甚至能遠端預約采摘時間!”她頓了頓,眼中閃爍著教育者的光芒,“我還想再加一項:專門劃出一片菜地和果園,做成親子體驗區。”

“什麼意思?”坐在角落一直沉默的大伯抬起頭,好奇地問。

“就是讓帶孩子的家庭來這兒過週末。”陳夢瑤解釋道,“家長帶著孩子親手種菜、拔草、澆水、捉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農活。現在的孩子哪知道一顆青菜從土裡長出來要多久?他們以為冰箱裡本來就有菜,飯桌上自然就有飯。”她語氣輕柔卻不失堅定,“我們要讓他們明白,每一口糧食都來之不易,是汗水換來的。”

“這個主意好!”爺爺放下茶杯,聲音洪亮,“現在的小孩太嬌了,飯不吃偏要吃薯片,青菜一筷子不動,嫌苦嫌澀。這不是挑食,這是不懂事!”奶奶也點頭附和:“對啊,我們小時候哪有這麼多選擇?能吃飽就是福氣。現在條件好了,反而把孩子慣壞了。”

“不如再往前走一步。”二叔突然插話,手指輕輕敲著桌麵,“咱們還可以專門開辟一小塊水稻田,再分幾壟地種豆子、花生、紅薯、玉米……讓孩子們赤腳踩進泥裡,感受什麼叫‘汗滴禾下土’。隻有親身體驗過彎腰插秧、頂著太陽除草的辛苦,他們才會真正理解——為什麼爸媽逼他們讀書。”

“說得太對了!”三嬸激動地接話,“我家孫子天天喊讀書累,我說你試試去田裡乾一天活,看他累不累!知識不是負擔,是出路啊。有了文化,以後坐辦公室吹空調;沒文化,就得頂著烈日在地裡刨食。”

“所以這不是單純的農莊專案,”陳夢瑤微笑著總結,“這是沉浸式的生命教育課。讓孩子在泥土中學會尊重勞動,在汗水中懂得珍惜生活,在勞作裡明白學習的意義——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

眾人紛紛點頭,有人輕聲感歎:“這纔是真正的寓教於樂。”

有人邊寫邊唸叨:“親子農耕體驗區

水稻田實踐基地

小程式聯動係統……一個都不能少!”

還有人笑著說:“等這專案落地,城裡家長肯定搶著報名,說不定還得限流呢!”

筆尖沙沙作響,每個人的計劃書都在這一刻變得厚重而鮮活——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而是承載著希望、汗水與未來的一份熱忱藍圖。

說完這個農耕計劃,大伯突然舉手:“等等,我還有一條——能不能搞個‘家庭日’活動?比如每月最後一個週末,隻接待家庭預訂,提供定製化套餐,包括親子遊戲、農事體驗、晚餐燒烤一條龍。這樣既能保證服務質量,又能形成口碑傳播。”

“太棒了!”陳夢瑤激動地寫下,“這個一定要做,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歸田家宴’。”

“娛樂專案當然不能少!”陳飛揚——陳夢瑤的二哥,站在夜色溫柔的農莊燒烤場邊,目光掃過跳動的篝火與遠處靜謐的池塘,語氣裡帶著一種創業者特有的熱忱,“今天的垂釣、采摘是基礎款,咱們要做的,是讓人來了就不想走的‘沉浸式生活體驗’。”

他頓了頓,嘴角揚起一抹自信的弧度:“我建議增設幾間多功能主題房。比如音樂啟蒙室——鋪上柔軟防滑的地墊,擺幾把兒童尺寸的尤克裡裡、小鼓和沙錘,再放點節奏卡片遊戲,孩子們可以自由打節拍、即興跳舞,甚至編個小曲兒;另一些房間直接做成隔音k歌艙,大人在裡麵唱《後來》,孩子吼《孤勇者》,互不打擾,卻又能各自儘興。這纔是真正的‘各得其所’。”

陳夢瑤眼睛一亮,像是被點燃的星火,接過話頭時聲音輕柔卻堅定:“不止如此,我們還可以打造兩個精神角落——一間臨窗書法室,陽光透過竹簾灑在宣紙上,墨香混著草木氣息,大人寫字靜心,孩子練筆開智;另一間是親子手工坊,內容必須豐富多元:教孩子編中國結、捏陶土、剪窗花、拚木製小車,甚至還能一起做紙藝燈籠!每完成一件作品,都能帶回家當紀念品——這不是消費,是創造,是記憶的錨點。”

她忽然想到什麼,語氣更認真了些:“對了,還得配一個‘親子廚房’!灶台必須定製成兒童友好高度,鍋碗瓢盆全用圓角防燙材質,食材也要新鮮安全。想象一下,父母和孩子一起包餃子、烤餅乾、做果醬……那種煙火氣裡的親密感,纔是現代家庭最稀缺的情緒價值。”

說到這兒,她話鋒一轉,神情沉穩:“但所有美好前提都是安全。我們必須設一間真正能應急的醫療室——不是擺樣子的那種。常用藥、外傷包紮用品、退燒貼、抗過敏藥、兒童專用藥品一個都不能少,甚至要配備aed自動體外除顫儀。最好常駐一位輪班護士或醫生,哪怕白天值守也好。這不是成本,是責任。”

眾人紛紛點頭,四堂妹陳美華忍不住感歎:“夢瑤姐,你這也太周到了吧?我都想搬來住一陣子了!”

“說到住……”這時,陳母笑著插進來,手裡還拎著一串剛摘下的葡萄,臉上滿是慈愛,“我也有個想法——建個室內恒溫泳池怎麼樣?冬天也能遊,不怕曬不怕雨。大人放鬆身心,孩子儘情撒歡,關鍵是——得配專業救生員,穿紅馬甲那種,看著就安心,家長也敢放手讓孩子玩。”

“媽,您這提議絕了!”陳飛揚豎起大拇指,眼中閃著光,“我剛還想吐槽呢,今天這滑梯鞦韆太低齡化了,大孩子根本提不起興趣!”他轉向幾個躍躍欲試的堂弟堂妹,語調興奮,“聽好了——咱專門劃出一塊區域,打造一個‘家庭共融遊樂園’:旋轉木馬溫馨浪漫,碰碰車全家上陣,小火車繞園一圈還能看風景,摩天輪不高,十米左右,安全又刺激。重點在於——所有專案都適閤家長帶著孩子一起玩,這纔是真正的親子時光,不是旁觀,而是參與。”

七堂弟陳家偉一拍大腿,激動地說:“飛揚哥,彆忘了遊戲區!射擊氣球贏毛絨公仔、套圈換小禮物、抓娃娃機來幾台,投幣類裝置也不能少——跳舞機、籃球機、打地鼠、電子釣魚、賽車模擬器……統統安排上!最後設個積分兌換站,獎品從文具到定製周邊都有,大人也能找回童年樂趣。不然光看孩子玩,我們這些‘大朋友’也寂寞啊!”

話一出,全場鬨笑,連空氣都染上了暖意,彷彿已經看見未來那個笑聲不斷的農莊:白天是泥土與陽光的味道,夜晚是燈火與歌聲的交織——這裡不隻是度假地,更是情感落地生根的地方。

大家越聊越興奮,連平時不愛說話的四嬸都忍不住插嘴:“要是真做成這樣,我第一個帶孫子來!現在的孩子哪知道麥子怎麼長出來的?”

歐陽寒站在一旁聽著,忍不住感慨:“你們一家人真是寶藏,隨便一句話都能變成商業模式。”

夜色如墨,燒烤架上的炭火劈啪作響,映紅了一張張興奮的臉龐。空氣裡飄著孜然與肉香,也飄著一個家族對未來的熱望。

“你們剛才說的我都記下了!”陳夢瑤翻著手中的計劃書,紙頁已被寫得滿滿當當,連邊角都擠滿了小字,她笑著抬頭,眼裡閃著光,“但我有個問題——這麼大的農莊,地得多少?錢從哪來?幾個表哥湊點錢怕是不夠吧?”

二堂哥陳子龍吃著蘋果,含糊道:“可不是嘛,光一個親子樂園就得幾十萬起步。”

“那不如這樣,”夢瑤放下本子,聲音清亮,“我們辦一張專屬銀行卡,名字就叫‘夢田卡’。每個人自願打一筆啟動資金進去,專款專用,透明公開,每月賬目群內公示。這不是投資,是共建——咱們自己當股東,也是建設者。”

大表姐司徒雨欣眼睛一亮:“我讚成!我還能負責民宿設計,我在設計院乾了五年!”

“我懂果樹嫁接和有機種植!”五堂弟陳國豪搶著說,“我家後院那片果園就是我打理的。”

“那我呢?”四堂妹陳美華舉手,“我會做親子活動策劃,以前在早教中心乾過,帶娃我最在行!”

“太好了!”夢瑤拍手,“還有養殖、餐飲、文創商店、研學課程……每個人都能找到位置。不是誰指揮誰,而是誰擅長誰牽頭。咱們不是搞專案,是在造一個家——一個能讓老人安心、孩子撒歡、年輕人回得來的‘夢田莊’。”

父親陳建國一直沉默聽著,此刻端起啤酒杯,目光溫和又堅定:“夢瑤,爸替大家表態:這個事,靠譜。回去滬市後,我和你叔叔伯伯們一起整理出詳細方案,包括預算、分工、時間節點,發給你。等你婚禮結束,咱們挑個週末,全家再聚一次,敲定落地細節。”

“找地的事我們也幫你打聽,”二叔插話,“我在還有幾個老同學在廣市,手裡有整片流轉土地資源。”

“我也認識一個政府官員管理地皮的朋友!”夢瑤眼睛彎成月牙,“明天我就聯係他問問政策支援。”

眾人紛紛點頭,笑聲此起彼伏,像晚風拂過麥浪。那一刻,沒人再說“試試看”,而是“一定能成”。

陳夢瑤站起身,舉起飲料杯,環視每一位親人:“謝謝你們的信任和支援。既然決定了,我們就一起把它做成咱們家族的第一個共享農莊。名字我都想好了——叫‘夢田莊’,既是我名字裡的‘夢’,也是我們共同的夢想之地。”

“夢田莊!”大家齊聲應和,聲音穿透夜空,彷彿驚起了遠處林間的鳥。

火光跳躍,映在每個人的臉上,也映在那本寫滿憧憬的計劃書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字跡,不再是紙上的構想,而是一顆顆正在蘇醒的種子——隻待春風一喚,便會破土而出,長成一片屬於全家人的豐饒田野。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