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王爺的團寵小嬌妻 > 第686章 和手工藝人麵談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王爺的團寵小嬌妻 第686章 和手工藝人麵談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午後一點半,陽光透過雲層灑落在雲水軒外的青石小徑上,微風輕拂,帶來一絲初夏的暖意。陳夢瑤和歐陽寒剛走出宴會廳,腳步還未走遠,她忽然停下,眉頭微蹙,像是想起了什麼重要的事。

“等等。”她輕聲說道,轉頭看向身旁的歐陽寒。

歐陽寒立刻停下腳步,側身望著她,眼神中帶著詢問:“怎麼了?”

“我差點忘了。”陳夢瑤拍了下額頭,語氣略帶懊惱,“還沒給參賽選手、評委和記者們發紅包呢。這些禮數不能少,尤其是他們專程趕來,辛苦了一整天。”

歐陽寒微微一笑:“你一向細心,這點我早知道了。”

她也笑了下,隨即拉著他走到一處僻靜的角落,四周無人,正好適合使用空間。她心念一動,將兩人手上提著的打包好的飯菜全部收回空間,緊接著,從空間中取出一疊整整齊齊的檔案袋——每一個都標注清晰,裡麵裝著不同金額的紅包,分彆對應評委、記者、參賽選手,場地工作人員和最終獲獎者的獎金。

“你在這兒等我一下。”她將檔案袋抱在懷裡,抬頭看向歐陽寒,“我去把東西交給錢皓宸,讓他負責分發,省得我來回跑。”

“好。”歐陽寒點頭,靠在牆邊,目光溫柔地望著她,“彆太久,我等你。”

陳夢瑤快步返回宴會廳,穿過人群,很快在休息區找到了正在和評委交談的錢皓宸。

“皓辰。”她走上前,將手中的檔案袋遞過去。

錢皓宸抬頭,露出笑容:“陳總,怎麼又回來了?”

“差點忘了最重要的事。”她將檔案袋放在桌上,一一解釋,“這裡麵是紅包和獎金。標了‘評委’和‘記者’的,是辛苦費,每人一個,金額稍高些;標了‘參賽選手’的是路費補貼,等會大家吃完飯,你統一發一下;還有這些紅色標簽的,是決賽獎金,先收好,等決賽那天選出獲獎者再拿出來頒發給他們。那天我不一定能過來。”

她頓了頓,補充道:“每個袋子上都有備注,你彆搞混了。還有,場地工作人員也彆落下,我準備的紅包都有,每人一個紅包,算是感謝他們這幾天的辛苦。”

錢皓宸認真聽著,一邊翻看檔案袋上的標簽,一邊點頭:“明白,我按標注來,不會出錯。你放心。”

“辛苦你了。”陳夢瑤笑了笑,“等會發完紅包,記得拍照留個記錄,方便後續對賬。等比賽結束後我還有單獨一個大紅包給你哦。”

“沒問題。”錢皓宸收起檔案袋,笑道,“你做事總是滴水不漏。”

“那當然。”她眨了眨眼,“不然怎麼鎮得住場子?”

兩人相視一笑,陳夢瑤轉身離開,腳步輕快地走出了宴會廳。

回到角落,歐陽寒依舊站在原地,見她回來,問:“搞定了?”

“嗯。”她點頭,嘴角揚起,“錢皓宸已經接手了,他辦事我放心。”

“那走吧。”歐陽寒拉開副駕駛的車門,“回家。”

兩人上了車,係好安全帶,歐陽寒熟練地啟動引擎,車子緩緩駛離雲水軒。陽光灑在車窗上,映出斑駁的光影。陳夢瑤靠在座椅上,輕輕撥出一口氣。

“接下來,該忙正事了。”她拿出手機,撥通了李佳的號碼。

電話很快接通。

“佳佳,是我。”陳夢瑤開門見山,“你馬上聯係之前參加手工藝品比賽的那些藝人,還有昨天賽後報名的,讓他們今天下午兩點半到彆墅集合。”

“好的,我這就通知。”李佳的聲音清晰而乾練。

“有車的讓他們自己開車過來,我把彆墅定位發你,你轉給他們。”陳夢瑤繼續說道,“沒車的,你去租幾輛車,安排接送。時間緊,彆耽誤。”

“明白。”李佳頓了頓,“大概有一百多人,我想直接租兩輛巴士車。”

“行,你看著安排。”陳夢瑤說,“租車費用我馬上打給你,我等會把巴士公司的負責人林建峰的電話發給你,你說是我的員工租車就可以了,說不定會給你優惠價。”

“謝謝老闆。我知道了”李佳笑了,“你總是這麼周到。”

“這不是周到,是基本。”陳夢瑤輕笑,“人家大老遠來支援我們,我們不能讓人家寒心。”

“說得對。”李佳語氣認真起來,“我會確保每個人都準時到。”

“我在彆墅準備茶點,水果、點心、咖啡都安排上。”陳夢瑤說,“環境要溫馨,彆讓人家覺得是來工作的,是來談合作的,更是來交朋友的。”

“明白,我這就去租車。”李佳應道。

“辛苦了。”陳夢瑤語氣溫和,“等會你要是忙不過來,叫上另外一個同事幫忙。”

“沒問題,我會看著辦的。”李佳回答道。

“那就這樣,兩點半見。”

“好,夢瑤姐,兩點半見。”

結束通話電話,陳夢瑤開啟手機銀行,迅速給李佳轉賬一筆租車費用,並附言:“租車專用,多退少補。”還把林建峰的電話一起通過微信發給了她。

做完這些,她靠在座椅上,望著窗外飛逝的街景,輕輕歎了口氣。

“你在想什麼?”歐陽寒側頭看了她一眼。

“我在想,這些人裡,說不定就藏著未來的工藝大師。”她微笑,“我們這次比賽,不隻是為了熱鬨,更是為了挖掘真正有才華的人。”

“你的眼光,從來不會錯。”歐陽寒語氣篤定,“而且,你給的機會,總是帶著溫度。”

她笑了:“因為我知道,一個機會,可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

“所以你才這麼認真。”歐陽寒輕聲道,“從不敷衍任何人。”

“嗯。”她點頭,“每一個來支援我們的人,都值得被尊重。”

車子駛入彆墅區,穿過綠蔭掩映的小道,最終停在了那棟典雅的歐式彆墅前。歐陽寒熄火,解開安全帶,轉頭看她:“到了。”

“走吧。”陳夢瑤推開車門,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氣,“好戲,才剛剛開始。”

兩人並肩走入彆墅,陳夢瑤立刻開始指揮傭人們佈置會客廳:茶幾上擺上精緻的點心盤,果盤裡切好當季水果,拿出咖啡機預熱,讓他們準備好開水準備泡茶,音響播放輕柔的古典樂。

“要讓人一進門,就感受到誠意。”她對管家說。

“明白,三少奶奶。”管家恭敬地點頭,“一切都按您的要求準備。”

陳夢瑤走進書房,拿出她準備好的四種不同的合同,來到了客廳坐下來耐心等待手工藝人的到來。

兩點半還未到,但她的心早已投入其中。

她相信,今天的會麵,會為未來的合作專案埋下重要的種子。

兩點半,陽光斜灑在青石板鋪就的庭院小徑上,微風拂過樹梢,帶來一絲初夏的清爽。兩輛深灰色的豪華巴士緩緩駛入視野,穩穩停在了那座掩映於綠樹之間的歐式彆墅門前。

車門“嗤”地一聲開啟,彷彿開啟了通往匠心世界的大門。手工藝人們陸續下車,他們來自天南地北,衣著風格迥異——有人身著粗麻布衣,肩扛沉甸甸的工具箱,箱角已被歲月磨出銅色光澤;有人懷抱用宣紙層層包裹的藝術品,動作輕柔如捧著初生的嬰孩;還有人背著竹編背簍,裡麵裝著未完成的陶胚與彩釉小罐。

他們的神情中交織著期待與拘謹,腳步雖緩,卻帶著一種沉靜的力量。陳夢瑤和歐陽寒早已等候在門前,笑容溫煦如春陽。陳夢瑤率先迎上前去,一一握手致意,聲音清亮而真誠:“辛苦大家跑這一趟了,快裡麵請!今天不是麵試,是相逢,是知音的聚會。”她的話語像一縷暖風,悄然吹散了眾人眉間的緊張。

大廳內早已佈置妥當,長條形實木桌上擺滿了精緻茶點:手工綠豆糕、桂花糯米糍、雲南玫瑰酥,還有剛切好的時令水果拚盤,色澤鮮豔,香氣撲鼻。角落的咖啡機正緩緩滴落深褐色的液體,濃鬱的咖啡香與果香、茶香交織在一起,氤氳成一片令人放鬆的氛圍。藝人們初時還有些拘束,三三兩兩地坐在沙發上低聲交談,目光時不時掃過四周,看到位置不夠坐,陳夢瑤讓下人再搬來一些椅子和送來茶水。下人們很快按照陳夢瑤的指示去行動。

李佳早已將每位藝人的個人簡曆整理成冊,交到了陳夢瑤手中。她輕輕翻開第一頁,端起一杯溫熱的茉莉花茶,站起身來,聲音柔和卻不失力量:“感謝各位在百忙之中抽空前來!今天我們先不談合同、不談條款,先聊聊人,聊聊心。晚些再談合作的事。現在,請大家暢所欲言——先輪流介紹一下自己,再說說你們創作生涯中最難忘的故事。”

話音剛落,一位身著靛藍紮染長衫的中年男子站了出來,他是雲南大理白族紮染非遺傳承人楊文昊。他微微一笑,聲音低沉而富有磁性:“我叫林文昊,從小跟著奶奶學紮花、浸染。她告訴我,真正的紮染,不是靠機器印出來的花紋,而是布與手、心與天之間的對話。最讓我難忘的是三年前在巴黎的一場國際手工藝展上,我把一塊用祖傳秘方調配的‘夜月藍’布展開時,全場安靜了足足十秒——那種藍,像是把整片星空都揉進了棉布裡。一位法國老太太當場落淚,她說這顏色讓她想起了童年夏夜的天空。”

他的話像一塊投入湖心的石子,激起了層層漣漪。緊接著,來自福建的竹編大師林秀蘭接過話頭。她是一位年近六旬的女性,雙手布滿老繭,卻靈巧如蝶。她緩緩開啟隨身攜帶的藤箱,取出一隻通體瑩潤的竹編鳳凰:“我叫林秀蘭,這是我花了整整九個月做的‘百結鳳凰’,每一根竹絲都經過削、燙、彎、編,共三百六十五道工序,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這鳳凰原本是為我女兒出嫁準備的,但她去年去了國外工作,沒能回來。我就想,也許有一天,它能出現在某個展覽上,讓更多人看到中國竹編的魂。”

她的聲音平靜,卻讓在場不少人眼眶微濕。這時,來自景德鎮的年輕陶藝師周硯也站了起來。他戴著一副黑框眼鏡,氣質儒雅:“我叫周硯,我做的不是傳統青花,而是‘裂紋詩陶’——在釉麵開裂的瞬間,用特製墨汁注入裂縫,形成天然詩句。有一次燒製一批作品,窯溫失控,整窯陶器幾乎報廢。可當我開啟窯門時,卻發現其中一隻茶碗的裂紋竟像極了一首殘缺的唐詩:‘山高月小,水落石出’。那一刻,我覺得不是我在做陶,是泥土在向我訴說。”

隨著故事一個個展開,氣氛逐漸升溫。有人從揹包裡掏出微型木雕——一隻僅拇指大小的麒麟,須發皆具,栩栩如生;有人翻開速寫本,展示自己為傳統紋樣注入現代設計的草圖;還有一位苗繡傳承人吳阿婻,現場展開一幅尚未完成的繡品,金線銀線交織成鳳凰展翅圖,她說:“每一針都是禱告,每一線都是記憶。我繡的不隻是圖案,是我阿媽教我的歌,是我寨子裡的風雨和月光。”

陳夢瑤穿行在人群中,時而駐足傾聽,時而低頭在筆記本上記錄關鍵詞:“情感聯結”、“文化敘事”、“技藝獨特性”、“可持續轉化”。她的目光最終落在角落的一位老人身上——他始終沉默,手中摩挲著一柄紫檀木雕的如意,雕工細膩,仙鶴振翅欲飛,羽毛紋理清晰如真。他是浙江東陽的木雕大師張清遠,業內人稱“張一刀”。

陳夢瑤特意端著果盤走過去,輕聲問道:“張師傅,您這柄紫檀如意雕得活靈活現,能講講靈感來源嗎?”

老人一愣,似乎沒料到會被注意到。他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驚訝,隨即露出溫和的笑容:“這……是我十六歲那年,在天目山深處見到的一幕。清晨大霧未散,一群仙鶴在溪邊起舞,翅膀拍打空氣的聲音,像風吹過鬆林。我蹲在石頭上看了整整一個上午,回來後就發了瘋似的雕了第一隻鶴。這柄如意上的仙鶴,就是那天的記憶。”

他的話語樸素,卻讓周圍人屏息凝神。那一刻,技藝不再是技術,而是生命與自然的共鳴。

待所有人分享完畢,歐陽寒清了清嗓子,走上前方。他身材挺拔,語氣沉穩而富有條理:“剛才聽了各位的故事,我深受觸動。技藝之所以珍貴,不僅在於‘怎麼做’,更在於‘為什麼做’。接下來,我想介紹一下我們為各位量身定製的四種合作模式。”

他逐一講解:

“第一種是講師模式,適用於專注於教學傳播的藝人。我們可以為您提供固定授課平台、學員資源和品牌包裝,您隻需專注於知識傳授;

第二種是合作供貨模式,適合那些希望保持獨立創作、不願參與運營的藝術家。我們負責在實體店或者網店銷售,您隻需按時交付作品,到時給你們分成;

第三種是綜合合作框架協議,這是我們為核心合夥人設計的深度繫結方案。包含聯合辦展、門票分成、收徒傳藝、ip開發等多項權益,真正實現技藝的品牌化與產業化;

第四種是銷售顧問合同,麵向既能創作又能教學的多麵手。您既可以賣產品,也可以開設課程,我們將為您提供全鏈條支援,包括實體店售賣,直播帶貨,實體店教授顧客做一些簡單的手工等。具體的工資待遇以及需要遵守的規則你們可以看合同。”

說完,陳夢瑤將早已準備好的四類合同文字一一發放到每人手中。紙張厚實,排版清晰,條款詳儘卻不失溫度。藝人們低頭翻閱,有人頻頻點頭,有人輕聲與鄰座討論,有人則盯著某一條款久久沉思。

漸漸地,原本拘謹的氛圍徹底融化。有人開始互相交換聯係方式,有人拿出作品邀請他人品評,笑聲與讚歎聲此起彼伏。林秀蘭拉著周硯舟討論如何將竹編與陶器結合做成茶器套裝;吳阿婻則對楊文遠的紮染布料產生了濃厚興趣,想嘗試將其融入苗繡背景。

陳夢瑤站在大廳中央,目光掃過一張張煥發光彩的臉龐。她看到的不隻是手藝人,更是文化的守護者、情感的傳遞者、美的締造者。她知道,那些藏在歲月褶皺裡的技藝,那些曾被時代洪流衝刷至邊緣的手藝,終於在這個午後,找到了屬於它們的舞台——一個既能安放匠心,又能走向世界的舞台。

窗外,夕陽將彆墅染成金色。屋內,茶香未散,故事未儘,而一段關於傳承與新生的旅程,正悄然啟程。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