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的團寵小嬌妻 第792章 彆墅小吃聚餐(下)
午後陽光透過落地窗灑進陳夢瑤那棟位於半山腰的彆墅,客廳寬敞明亮,空氣中彌漫著披薩剛出爐的奶香、糖水的甜潤和烤串炭火燻烤後的焦香。
茶幾上擺滿了各式小吃——有從她自家連鎖小吃店裡打包來的限量新品“藤椒雞爪卷”、“芝士流心蛋撻”,香辣蟹黃鍋貼和芝士爆漿年糕,蒜香排骨,脆皮豆腐卷,還有從商業街買的各種烤串,披薩,炸雞,薯條,奶茶,糖水等,吸引了不少人頻頻伸手。
林宇鑫一進門就直奔披薩,嘴裡還喊著:“這可是我最愛的鬆露牛肉口味!”而蘇晴則拿起炸雞啃,完全妹妹和陳夢瑤客氣,他們身後跟著十幾個男女,穿著得體,神情略帶緊張又充滿期待。
這些人是林宇鑫特意帶來的,準備參加陳夢瑤藝術館即將啟動的崗位招聘:攝影師王昊、李婉婷;化妝師趙小萌、周婷;修圖師張銳、劉子航;前台接待陳雪、黃依依;清潔工老吳和阿芬夫婦,還有幾位助理和行政人員。他們被安排坐在靠邊的沙發上,一邊吃東西一邊悄悄打量四周環境。
蘇晴坐到沙發上,順手端起一碗糖水喝了一口,笑著說:“夢瑤,你這生活過得也太滋潤了吧?又是聚會又是招人,下一步是不是要開電視台了?”大家鬨笑起來。
周洛川嚼著一口烤串,含糊地說:“彆說,這串真不錯,比我上週在夜市吃的強多了。”李明哲則安靜地坐在一旁,手裡拿著一杯檸檬茶,時不時插一句:“你們彆光顧著吃,待會兒正事還沒說呢。”
陳夢瑤笑著擺擺手:“先吃先吃,吃飽了纔有精神談正事。”她拍了下手,幾個下人立刻端著新泡的鐵觀音和切好的水果盤走了進來,有西瓜、哈密瓜、葡萄,還有進口的藍莓和車厘子,看得人食慾大增。
一群人邊吃邊聊,氣氛輕鬆。有人說起前兩天在商場撞見明星,有人吐槽公司加班太狠,還有人講自己家貓學會了開冰箱門,逗得全場哈哈大笑。
趁著這個時間,陳夢瑤也讓新來麵試的員工做了簡單的自我介紹。王昊說自己做過三年時尚雜誌攝影,擅長光影構圖;趙小萌則提到她曾在某大型演出後台負責造型設計;張銳展示了手機裡存的幾張修圖作品,細節處理得很到位。陳夢瑤聽著頻頻點頭,心裡已經有了一些初步人選。
等大家差不多吃飽喝足,陳夢瑤纔不緊不慢地接過林宇鑫遞來的u盤,插進電腦。她和歐陽寒並肩坐下,兩人頭湊在一起,一頁頁翻看起那三家企業資料來。螢幕上的文件排得整整齊齊,每家一份,資訊量不小——成立時間、主營業務、公司地址、年利潤、創始人姓名電話,甚至連他們做過哪些公益專案都列得清清楚楚,一看就是下了功夫整理的。
第一家叫“星辰文創有限公司”,2016年在市中心創意園區起家,主打藝術展覽策劃和文創產品開發。年淨利穩定在800萬上下,在業內風評一直不錯。老闆陳錦城不光會賺錢,還有情懷——連續五年自掏腰包支援山區美術教育,去年更是在雲南捐建了一所鄉村美術館,還請了青年建築師設計,成了當地一個小網紅打卡點。
第二家有點意思,“綠源農業科技”。名字聽著像是賣菜的,可人家玩的是生態農業
藝術融合的新路子。除了種有機蔬菜、運營生態農場,每年夏天還會搞一場“田園藝術節”:邀請畫家、雕塑家到田間駐場創作,稻田邊辦畫展,葡萄架下開即興音樂會,連農產品包裝都請設計師操刀,賣得比普通有機菜貴一倍還供不應求。老闆孫海峰本人其貌不揚,但私下收藏了不少青年藝術家的作品,朋友圈從不發生意經,全是看展心得和手繪速寫。
第三家最出人意料——“啟航物流集團”。表麵上是個跑運輸的,車隊遍佈全國,專接偏遠地區的配送單。但他們乾的事可不止拉貨這麼簡單。這幾年默默承擔了好幾個公益專案的物資運送任務,尤其是給山區學校送美術教具、圖書和課桌椅,分文不收。更讓人刮目相看的是,這家公司把“美育傳播”寫進了企業文化手冊。不僅讚助過好幾屆兒童繪畫比賽,還在成都、貴陽等地辦過流浪藝術家聯展,展廳就設在自家物流園改造的藝術空間裡,展出的作品還能通過他們的運輸網路送到全國各地巡展。誰也沒想到,一個物流公司能做出這種事。
陳夢瑤看完,抬頭看了眼歐陽寒,兩人都沒說話,但眼神裡已經閃出了光。這三家,背景不同、行業各異,看似毫無交集,卻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做同一件事——把藝術從象牙塔裡拉出來,送到普通人身邊。
“你們這資料……太詳細了吧?”陳夢瑤看完忍不住感歎,“連人家做過幾次慈善、捐了多少錢都寫上了,聯係方式也全齊,這可不是隨便能搞到的吧?”
林宇鑫笑了笑:“都是托朋友打聽的。你之前給我的名單裡,我就篩出來這三家最靠譜。其他要麼背景模糊,要麼雖然有錢但從不做公益,合作起來沒默契。但這三家不一樣,都有社會責任感,而且風格各異,給你多點選擇。”
歐陽寒也跟著點頭,語氣裡帶著幾分興奮:“這個星辰文創真是踩在點上了,業務完全對得上。以後咱們藝術館辦展、做宣傳,人家專業團隊一來,省心多了。還有那家物流,彆小看,真要全國巡展,運輸就是大問題。他們要是能接下這塊,打包、押運、保險一條龍,咱們策展就再沒後顧之憂了。第二家公司也不錯,福利院的孩子們每年寫生都愁地方,現在好了,直接對接營地資源,還能順便搞點公益聯動。”
他頓了頓,笑著看向林宇鑫:“你這挑企業的眼光,真是絕了。每一家都像是專門為我們量身定做的,不誇張地說,今晚這頓飯請得太值了。”
陳夢瑤也笑了,端起水杯喝了一口,眼神亮亮的:“必須讓你挑酒店,章吃什麼算什麼,我全包了。林宇鑫,你可彆跟我客氣。”
林宇鑫聳聳肩,嘴角一揚:“那我可真不跟你客氣啊,海鮮大餐走起?”
“行!”陳夢瑤乾脆地應下,“隻要你吃得開心,吃得儘興。”
她放下手裡的資料,身子微微前傾,語氣認真起來:“說到合作,我正好有件事想聽聽大家的意見——你們誰認識藝術學院的人?最好是能搭上線的那種。我打算在藝術館搞一場館內演出,提升一下藝術館的人氣。我想請藝術院校的學生來演,舞蹈、樂器、唱歌都行,現場感強,年輕人來了也願意拍照打卡,人氣自然就上來了。”
她頓了頓,繼續說道:“長遠來看,我還想和高校建立長期合作。讓學生過來表演、實習,甚至參與我們的一些課程教學。賺的錢呢,一部分給學校,我一部分分給學生,我們隻要一小部分,我不圖多賺錢,主要是想幫那些家裡條件差但有才華的藝術生,讓他們能靠自己的本事掙點生活費。以後畢業了,也歡迎他們來我們藝術館工作,等於打通了一條就業通道。”
她笑了笑:“方案我晚點會整理出來,但現在最缺的是資源——得先找到合適的學校,最好能把校長或者分管領導約出來聊聊。”
話音剛落,蘇晴立刻舉起手,語速飛快:“我有!我表姐是南城藝術學院舞蹈係主任,她們每年畢業展演都特彆專業,燈光、編舞、服裝全是學生自己做的,水平一點不輸商業演出。我可以直接聯係她,安排見麵。”
“哇,這麼巧?”林宇鑫帶來的女生林曉君眼睛一亮,接過話頭,“我老公的妹妹在北方傳媒藝術學院教視覺傳達,那邊攝影和平麵設計特彆強,學生作品經常拿國家級獎項。他們係主任我也能說得上話,要不要我牽個線?”
黃濤也不甘落後,笑著插進來:“我哥哥在西南藝術職業學院當後勤主管,雖然學校名氣沒那麼響,但他們特彆支援學生出去實踐,校方態度也很開放。之前他們還跟本地美術館合作過展覽,流程熟得很,合作門檻應該不高。”
陳夢瑤聽得連連點頭,臉上笑意藏不住:“太好了!你們這幾個真是及時雨。回頭把聯係方式給我,我讓助理統一建個群,先把人脈搭起來。然後我會根據每所學校的特色,定製不同的合作方式——南城那邊主攻舞蹈和舞台表演,北方傳媒適合做靜態展覽和數字藝術展,到時讓他們和我二哥聯係,他也打算辦一次藝術品展覽,西南職院可以優先安排寫生、實訓這類活動。”
林宇鑫一邊咬著披薩,一邊含糊地說:“藝員這塊我也認識幾個,獨立音樂人、街頭舞團、青年劇社都有交情。等會兒我就開始聯係,看哪些人有興趣參與首演。而且我覺得,光靠學校還不夠,像星辰文創這種本身就做藝術推廣的企業,完全可以拉進來一起玩。”
他嚥下食物,眼神發亮:“三方聯動怎麼樣?學院出人出內容,企業出資金出渠道,你們這邊提供場地和曝光平台。我們可以搞個‘青年藝術扶持計劃’,名字我都想好了,聽著就有調性。”
周洛川一聽,猛地一拍大腿:“這主意牛啊!不僅能做成品牌專案,還能去申請政府的文化扶持基金。要是能批下來,第一年經費就有了,還能做成年度係列活動,影響力滾雪球一樣擴大。”
李明哲難得開口,語氣沉穩:“想法很好,但實操層麵要注意細節。尤其是學生創作的作品,版權歸誰?後續商用怎麼分成?這些必須白紙黑字寫清楚。不然到時候學生覺得被剝削,學校也有意見,反而壞了名聲。”
“明白。”陳夢瑤認真點頭,“這個計劃我本來就不隻是針對在校生,還包括社會上那些有手藝但沒平台的貧困青年藝術家。比如自由插畫師、獨立舞者、民間手藝人,他們更需要機會。這部分人的合同更要規範,收益分配也要透明。”
她看了眼身邊的人:“我現在手上沒有法務團隊,如果你們認識靠譜的律師或者律所,推薦幾個給我。我想讓他們入駐藝術館,專門負責這類合作專案的合同起草和審核。這事不急,但得提前準備。”
她站起身,環視一圈,語氣堅定:“現在最關鍵的,還是先把第一批合作院校敲定,確保首場開幕演出順利落地。我希望一個月內能正式啟動,時間緊,任務重,咱們得抓緊。”
蘇晴馬上回應:“我明天就聯係我表姐,爭取三天內約上麵談。”
林曉君也表態:“我也儘快溝通北方傳媒那邊,爭取下週把對接人拉進群。”
林宇鑫抹了抹嘴,笑著說:“藝員名單我今晚就整理,明早發你初版,挑幾個有代表性的先聊。”
陳夢瑤滿意地笑了:“有你們這群人幫忙,這事肯定成。等演出那天,咱們一起站在台下,看年輕人發光。”
這時,麵試攝影師的王昊小心翼翼地問:“陳總,如果我們入職了,到時候演出的拍攝任務……是不是我們負責?”
“當然。”陳夢瑤笑了,“你們就是藝術館的第一批視覺記錄者。不隻是演出,以後所有的展覽、活動、宣傳照,還有漢服的拍攝,都靠你們了。所以今天不僅是吃飯,也是你們瞭解團隊氛圍的機會。”
趙小萌興奮地說:“那我能不能建議,第一場演出的主題走‘新生代·新表達’路線?找幾個有潛力的學生做先鋒實驗劇,配上現代舞和即興音樂,視覺衝擊力絕對強。”
“這個方向我喜歡。”歐陽寒掏出筆記本記了下來,“還可以邀請媒體和投資人來看,做成發布會的形式。”
話題越聊越深入,原本輕鬆的聚會漸漸轉入正軌。外麵天色漸暗,彆墅內的燈光柔和地亮起,映照在每個人的臉上。茶幾上的食物已經所剩無幾,但沒人急著離開。
陳夢瑤看著滿屋子的人——有朋友,有夥伴,有未來的員工,也有潛在的合作橋梁。她忽然覺得,這場聚會的意義,遠不止一頓下午茶那麼簡單。
她舉起杯子,笑著說:“來,為我們接下來的合作,乾一杯。”
“乾杯!”
玻璃杯輕輕碰撞,清脆的聲音在客廳回蕩。窗外,城市的燈火次第亮起,彷彿也在為這場即將開啟的藝術旅程點亮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