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的團寵小嬌妻 第837章 參觀國家非遺藝術展覽館
時間很快到了上午10點,陽光透過薄雲灑在城市的街道上,空氣中帶著一絲初秋的清爽。林文淵教授準時出現在陳夢瑤彆墅門口,身後還跟著一位穿著乾練、氣質沉穩的女士。門鈴響起,陳夢瑤親自開門,歐陽寒也從客廳快步走來。
「林教授,您來了!」陳夢瑤笑著迎上前。
「準時到,不耽誤事。」林文淵笑著點頭,隨即側身介紹,「這位是李玟萱,國家非遺文化展覽館的負責人,這次你們展覽的事,她會全程協助。」
「李姐好!」陳夢瑤伸出手,笑容真誠。
「你好,陳小姐,久仰大名了。」李玟萱握手時語氣親切,「聽說你們要辦手工藝主題展,我們館裡上下都很期待。」
歐陽寒也上前打招呼:「李女士您好,我是歐陽寒,是陳夢瑤的丈夫,這次展覽的主要策展人之一。」
「哎呀,兩位都是年輕有為啊。」李玟萱笑了笑,「林教授一路上可沒少誇你們,說你們不僅有才華,還有情懷。」
幾人寒暄幾句後,便分乘兩輛車出發。林教授和李玟萱坐前麵那輛,負責帶路,陳夢瑤和歐陽寒則另外開著車跟在後麵,兩人一邊聊著展覽的細節,一邊欣賞沿途風景。
大約半小時後,車子駛入一片綠樹成蔭的文化園區。前方是一座氣勢恢宏的建築,灰白色外牆搭配中式飛簷,門口掛著一塊鎏金牌匾——「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
「到了。」林教授下車後轉身說道。
李玟萱快步走到門前,刷卡開門,金屬門鎖「哢噠」一聲彈開。她推開門,做了個「請」的手勢:「歡迎來到非遺展覽館,咱們先從主廳開始參觀吧。」
一進門,寬敞明亮的大廳立刻映入眼簾。挑高近十米的穹頂懸掛著一盞巨大的琉璃燈,燈光柔和地灑在地麵的大理石上,反射出溫潤的光澤。四周牆壁用的是仿古木紋材質,牆上掛著幾幅大型非遺專案介紹圖,包括蘇繡、景泰藍、皮影戲、剪紙等。
「哇,這地方真大氣。」陳夢瑤忍不住感歎。
「主廳主要用於大型主題展和開幕式。」李玟萱邊走邊介紹,「平時這裡也會做一些互動體驗區,比如讓遊客親手試試剪紙或者捏泥人。」
「那太好了!」歐陽寒眼睛一亮,「我們到時候也可以設定一個『觀眾動手區』,讓大家現場體驗製作小工藝品,增加參與感。」
「完全可以。」李玟萱點頭,「而且我們館裡有專門的教育團隊,可以配合你們做工作坊。」
穿過主廳,是一條長長的走廊,兩側是玻璃展櫃,陳列著各地非遺傳承人的代表作品。有苗族的銀飾、侗族的織錦、福建的漆器,每一件都標注了詳細的說明牌。
「這邊是『地域非遺長廊』。」李玟萱說,「按地理分割槽展示不同地區的特色技藝。你們看這個,是雲南白族的紮染作品,純手工製作,染料都是植物提取的。」
陳夢瑤湊近看了看,驚歎道:「這花紋太精緻了,顏色過渡也很自然。」
「是啊,傳承人光是學習這門手藝就花了十幾年。」李玟萱感慨,「現在願意靜下心來學這些傳統手藝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
「所以才更需要我們去推廣。」歐陽寒接過話,「讓更多人看到它們的價值。」
繼續往前走,拐過一個彎,眼前豁然開朗——是一個圓形的多功能展廳,麵積約五百平,四周設有可移動展牆,中央還能搭建舞台。
「這是『動態展演廳』。」李玟萱介紹,「平時用來辦非遺專案的現場表演,比如崑曲、古琴演奏、茶藝展示。燈光、音響、舞台裝置都是專業級的。」
「太適合我們了!」陳夢瑤興奮地說,「我們可以在這裡安排手工藝人現場演示,比如刺繡、雕刻,甚至還可以請幾位藝人來做小型講座。」
「不僅如此。」歐陽寒補充,「如果條件允許,我們還可以錄製成短視訊,線上上同步直播,擴大影響力。」
「這個想法很棒!」李玟萱豎起大拇指,「我們館裡也有直播裝置,可以提供技術支援。」
走出動態廳,三人又來到東側的一片獨立區域。這裡由三個相連的小廳組成,每個廳風格各異。
「這三個是專題展廳。」李玟萱推開第一扇門,「這個叫『匠心傳承廳』,專門展示國家級非遺大師的作品。你看這件景泰藍花瓶,是已故大師張老先生的遺作,全國僅此一件。」
展櫃中,一隻藍釉泛光的花瓶靜靜佇立,紋路繁複卻不雜亂,金色勾邊在燈光下熠熠生輝。
「真美……」陳夢瑤輕聲說,「每一道工序都凝聚著心血。」
「第二廳是『新生代創意廳』。」李玟萱帶他們進入下一個空間,「這裡展出的是年輕匠人將傳統技藝與現代設計結合的作品。比如這個包包,外表是蘇繡,但款式是現代手袋;還有這個耳機盒,用的是大漆工藝,但造型很潮。」
歐陽寒拿起一個漆器手機殼仔細端詳:「傳統和潮流融合得非常好,一點都不違和。」
「對,這就是我們想推動的方向。」李玟萱笑著說,「不能讓非遺隻活在過去,它也要走進現代生活。」
最後一間是「互動體驗廳」。房間中央擺著幾張長桌,上麵放著陶土、刻刀、畫筆、布料等材料。
「這裡是給觀眾動手的地方。」李玟萱說,「每週六都會舉辦親子手工課,教孩子們做簡單的剪紙或泥塑。旁邊還有個小放映室,播放非遺紀錄片。」
「我覺得我們的展覽也可以安排類似的活動。」陳夢瑤認真地說,「比如設立『愛心手作角』,每賣出一件作品,就有一部分收入捐出去,同時參與者還能拿到紀念證書。」
「這個主意太棒了!」李玟萱拍手,「既有意義又有儀式感。」
參觀接近尾聲時,幾人回到主廳休息區坐下。李玟萱給他們倒了杯茶,是館裡特供的安溪鐵觀音。
幾人圍坐在茶香嫋嫋的主廳裡,窗外微風拂過竹林,沙沙作響,彷彿也在傾聽這場溫暖而深遠的對話。
「領導知道你們想開辦這樣的展覽,讓更多人瞭解傳統手工藝品,還開班授課讓更多人學習,非常支援。」李玟萱微笑著說道,語氣中帶著幾分欣慰,「不但免費提供場地,還會派專業的工作人員協助布展、安保和宣傳,確保活動順利進行。」
林文淵接過話頭,補充道:「而且關於展覽收入的分配,國家也特彆開了綠燈——象征性地隻收取一成作為管理費用,剩下的九成全部歸你們自由支配。這在以往的文化專案中,可是很少見的支援力度。」
陳夢瑤聞言,眼中泛起明亮的光,她輕輕放下手中的茶杯,鄭重地說道:「真的非常感謝國家的信任與扶持。這份善意,我會銘記於心。」
她頓了頓,聲音柔和卻堅定:「這次展覽的所有門票收入,以及展出作品的銷售所得,在支付給各位手工藝藝人應得的報酬後,我決定拿出五成捐贈給我成長的彩虹橋福利院,用於改善孩子們的生活和教育條件。」
「不僅如此,」她繼續說道,「我還會劃出一部分資金,專門資助偏遠山區的孩子們讀書,為他們購買學慣用品、支付學費,甚至將來可以設立『夢想助學金』,幫助那些有才華但家境困難的孩子繼續深造。」
屋內一時安靜下來,隻有茶壺輕沸的聲音,彷彿時間也為這份赤誠停駐。
「其實,」陳夢瑤抬起頭,目光清澈而堅定,「我一直有個更長遠的想法——未來,我想正式成立一個慈善基金會,名字我都想好了,叫『心藝同行』。它不僅僅是一個資金池,更是一個連線藝術與愛心的橋梁。基金會將專注於幫扶困境家庭,尤其是那些因疾病、殘疾或突發變故陷入困境的家庭,給予他們實際的支援和精神的慰藉。」
李玟萱忍不住讚歎:「這個想法太棒了!把藝術之美與社會之愛結合起來,這纔是真正的文化傳承。」
「不僅如此,」陳夢瑤微笑著繼續說,「我還會號召身邊的藝術家、企業家和公眾人物一起參與,捐款捐物,資源共享。每年我們都會舉辦『心藝慈善周』——包括慈善演出、公益義賣、手工藝體驗課等係列活動。福利院的孩子們也會受邀參與,和我名下的藝術館合作,共同創作作品進行義賣。讓他們不僅被幫助,更能成為幫助他人的一份力量。」
林文淵聽得頻頻點頭,感慨道:「你這不僅是做慈善,更是在播撒希望的種子。讓受助者變成助人者,這種良性迴圈,纔是真正可持續的公益。」
「正是如此。」陳夢瑤認真地說,「所以,我也想藉此機會,請國家幫忙協調,能否為我們基金會尋覓一處合適的固定場所?不必豪華,但要有足夠的空間用於辦公、儲存物資、舉辦小型活動,最好還能讓孩子們定期來參加藝術療愈課程。如果能實現,那將是莫大的支援。」
李玟萱立刻回應:「這個建議非常具體且有意義,我們一定會原原本本地彙報給上級領導。我相信,像這樣既有溫度又有規劃的公益專案,國家一定會高度重視,並給予實質性的支援。」
林文淵也笑著說:「說不定,未來『心藝同行』會成為一個全國性的公益品牌。從一場手工藝展覽開始,最終點亮無數人的生活,這本身就是一件極具藝術感的人生傑作。」
眾人相視而笑,暖意融融。茶香依舊繚繞,而心中的藍圖,已如春芽破土,悄然生長。
「說實話,我一開始以為你們就是想辦個普通的藝術展。」她看著陳夢瑤,語氣真誠,「但現在聽你說要捐五成收益給福利院,還要成立慈善基金會,我真的挺感動的。」
林文淵也點頭:「年輕人有這份心不容易。現在很多展覽都隻想著賺錢,你們反而想著回饋社會,很難得。」
「其實我也經曆過困難時期。」陳夢瑤微微一笑,「我是在福利院長大的,也是靠彆人的幫助才讀完書。現在我有能力了,我也想幫助一下我成長的福利院,雖然不一定能做太多事情,但是我一直在儘力做。我一直記得一句話: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歐陽寒接道:「我們這次展覽,不隻是展示作品,更是傳遞一種精神。讓那些默默無聞的手藝人被看見,讓他們的作品流傳下去,我們的手工藝品可不能在我們手上失傳,以後還會在全國辦展覽,開藝術館和手工藝品店,也讓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被關注。」
李玟萱認真記下了這些話:「你們的想法我會原原本本彙報上去。至於基金會的場地問題,我建議可以申請文化園區裡的『公益孵化中心』,那裡專門支援社會企業和社會組織,租金很低,甚至可以減免。」
「真的嗎?那太好了!」陳夢瑤眼睛發亮。
「而且。」李玟萱補充,「如果你們願意,展覽結束後,部分展品還可以留在館裡做長期陳列,作為『青年非遺推廣計劃』的一部分。」
「那當然沒問題!」歐陽寒立刻回應,「隻要能讓更多人瞭解這些手藝,我們全力配合。」
談話間,陽光透過天窗灑進來,照在幾人臉上,暖洋洋的。整個展覽館安靜而莊嚴,彷彿也在傾聽這群年輕人的理想。
臨走前,李玟萱送他們到門口:「場地我已經給你們預留好了,下個星期就可以進場佈置。具體流程我會發郵件給你們,有任何需求隨時聯係我。」
「謝謝李姐!」陳夢瑤真誠地道謝。
「彆客氣。」李玟萱笑了,「我倒是該謝謝你們,讓我看到了非遺未來的希望。」
車子緩緩駛離園區,陳夢瑤望著後視鏡中漸漸遠去的展覽館,心中湧起一股暖流。她知道,這不僅僅是一場展覽的開始,更是一段關於傳承、善意與改變的故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