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砥 第311章 四方焦聚
-
---
廬陵通往泉陵的官道上,一支規模不大卻戒備森嚴的隊伍正在緩緩行進。隊伍的核心是兩輛特製的、窗欞加固的馬車,前後左右皆有精銳騎兵護衛,氣氛肅殺。這正是押送陸遜與淩統前往泉陵的隊伍。
距離廬陵之戰結束已過去半月,秋意更深,道路兩旁的原野染上了更濃重的枯黃,空氣中瀰漫著蕭瑟的氣息。車轍碾過尚未乾涸的泥濘,留下深深的印記,彷彿戰爭創傷尚未平複的證明。
第一輛馬車內,陸遜依舊保持著那份近乎刻板的平靜。他閉目養神,似乎對外界的一切漠不關心,唯有在馬車顛簸時,脖頸處包裹的白佈下隱約透出的藥味,提醒著那場未遂的自刎。他像一口深潭,表麵波瀾不驚,內裡卻無人能窺其深淺。
而第二輛馬車內,則是另一番景象。淩統的傷勢比陸遜重得多,雖經救治已無性命之憂,但多處創傷依舊讓他行動困難,更折磨他的是內心的屈辱與憤滿。他不再激烈反抗,隻是終日沉默,眼神陰鷙地盯著車壁,如同一頭被困在籠中的受傷猛獸,每一次呼吸都帶著壓抑的怒火。看守他的士卒甚至能感覺到那幾乎凝成實質的恨意。
負責押送的是鄧艾麾下的一名穩重軍司馬,他謹遵鄧艾將令,對兩位俘虜禮遇有加,卻也寸步不離,防範嚴密。
與此同時,另一支規模龐大得多的隊伍,正承載著廬陵之戰的勝利與傷痛,也在向泉陵迤邐而行。這是鄧艾派出的,護送重傷員及部分輪換休整部隊返回後方的隊伍。魏延躺在鋪著厚厚毛皮的馬車裡,隨著車輛的搖晃,傷口依舊隱隱作痛,但更痛的是心。那五百隨他潛入龍潭虎穴的兄弟,如今隻剩下寥寥二十餘人,每一次閉眼,彷彿都能看到他們在火海中拚殺、在箭雨下倒下的身影。勝利的喜悅,早已被這沉重的代價沖刷得所剩無幾。
沙摩柯冇有隨行返回,他選擇留在了廬陵。一方麵,他的部族勇士傷亡慘重,需要他坐鎮安撫,處理後續;另一方麵,他斷臂之仇雖得報(淩統被擒),但心中那股被江東人暗算的戾氣並未完全消散,他還要盯著前線,盯著下一個可能的目標。蠻軍的營地依舊瀰漫著悲憤與複仇後的空虛,與聯軍主力的氣氛既融合又疏離。
凱旋的歌聲並未在這支返回後方的隊伍中響起,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沉默的行進。將士們臉上帶著疲憊,以及劫後餘生的茫然。他們贏得了戰役,但戰爭留給他們的,是身體和心靈上需要長時間癒合的傷口。沿途百姓簞食壺漿的迎接,雖能帶來些許慰藉,卻難以驅散那瀰漫在隊伍上空的沉重陰霾。
泉陵,州牧府。
陳暮手中拿著徐元草擬的、準備派往江東的議和文書初稿,仔細斟酌著上麵的每一個字句。文書語氣不卑不亢,首先通報了廬陵戰果及陸遜、淩統被俘的訊息(強調其安然無恙),繼而表達了希望罷兵止戈、緩和關係的意願,並提出重開邊境貿易、劃定勢力範圍等初步條件。
“元直,文筆老練,分寸拿捏得不錯。”陳暮放下文稿,看向徐元,“隻是,以你對孫權的瞭解,他會作何反應?”
徐元沉吟道:“孫權性多疑,且剛遭大敗,水軍覆滅,重鎮失守,愛將被擒,其內心必是驚怒交加。初始反應,定然強硬,甚至可能斬殺使者以立威泄憤。”
龐統在一旁冷笑道:“他若敢殺我使者,便是自絕於天下!屆時,我大軍便可挾新勝之威,水陸並進,直逼豫章,兵臨建業城下!看他還能強硬到幾時!”
陳暮擺了擺手:“兩敗俱傷,非我所願。曹操在北,虎視眈眈,若我與孫權拚得你死我活,隻會讓曹孟德坐收漁利。此次議和,關鍵在於讓孫權認清現實,讓他明白,繼續打下去,於他更不利。而我們,需要時間消化荊南,穩固內部。”
他頓了頓,手指敲著桌麵:“所以,使者的人選至關重要。需膽大心細,能言善辯,更要不懼生死。”
“馬謖如何?”徐元提議道,“幼常素有辯才,且對江東局勢頗有瞭解,此前在文仲業軍中亦表現沉穩。”
龐統微微皺眉:“馬謖確有機變,然其年輕,恐經驗不足,若被孫權威勢所懾,或急切求成,反壞大事。”
陳暮思考片刻,道:“讓韓洙為正使,馬謖為副使,一同前往。韓洙持重,可掌大局;馬謖機敏,可應對詰難。二人互補,或可勝任。”
“主公英明。”徐元點頭讚同。
“另外,”陳暮目光深邃,“給使者的權限可以適當放寬。除了既定條件,陸遜和淩統,可以作為重要的談判籌碼。若孫權願意付出足夠代價,比如,正式承認我對荊南四郡的統治,開放長江部分航道,賠償部分軍費……未必不能考慮將淩統,甚至……在極端條件下,將陸遜放歸。”
龐統和徐元都是一怔。放歸陸遜?這可是能獨當一麵的大才,放虎歸山,後患無窮。
陳暮看出他們的疑慮,解釋道:“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陸伯言之才,我豈不知?然其心誌堅如磐石,強留無益,徒惹怨恨。若能以他換取江東實質性的讓步,以及孫權對我勢力的正式承認,緩解邊境壓力,為我爭取數年發展時間,未必不值。況且,放歸一個心念舊主的陸遜,或許比殺掉他,更能彰顯我之氣度,也能在江東內部埋下一根刺——一個戰敗被俘又被放歸的統帥,回去後的日子,未必好過。”
這章冇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龐統眼中閃過一絲瞭然,撫掌笑道:“主公深謀遠慮,統不及也!此乃陽謀,孫權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
計議已定,韓洙與馬謖被緊急召入州牧府,麵授機宜。一場關乎南方未來格局的外交博弈,即將在建業展開。
廬陵失陷、陸遜被擒的訊息,如同晴天霹靂,重重地砸在了建業吳侯府的殿堂之上。
孫權看著手中那份字字泣血的敗報(自然是韓當等人突圍後送回的版本),臉色鐵青,手臂因極度的憤怒而微微顫抖。大殿之內,文武百官鴉雀無聲,瀰漫著一股恐慌與難以置信的氣氛。
徐盛戰死,水軍覆冇!廬陵失守,陸遜被擒!淩統被擒!這一連串的噩耗,幾乎抽空了江東大半的精銳和擎天之柱!
“廢物!都是一群廢物!”孫權猛地將敗報摔在地上,勃然大怒,聲音因暴怒而尖利,“陸伯言自詡智計無雙,竟將廬陵和數萬大軍一朝喪儘!還有韓當,老邁無能,竟讓敵軍如此輕易破城!”
張昭、顧雍等老臣麵麵相覷,心中歎息。他們知道,孫權這是在發泄,陸遜之敗,固然有其責任,但歸根結底,是交州陳暮集團的實力超出了預期,且戰略戰術運用得當。此時怪罪敗軍之將,已於事無補。
“主公息怒!”諸葛瑾出列,聲音沉痛,“當務之急,是應對眼下危局。廬陵既失,豫章門戶大開,文聘水軍縱橫彭蠡,兵鋒可直指我腹地。需立刻增兵豫章,加固城防,以防鄧艾乘勝東進!”
“增兵?哪裡還有兵可增?”孫權煩躁地打斷他,“水軍新喪,陸上精銳折損嚴重,北麵還要防備合肥張遼!難道要調集山越兵嗎?”
提到山越,孫權眼中更是閃過一絲陰霾。境內山越屢剿不平,如今外患如此嚴峻,若山越再趁機作亂……
正在這時,殿外侍從高聲稟報:“主公,交州陳暮遣使求見!”
大殿內頓時一陣騷動。剛吃了敗仗,敵人使者就上門了,這無疑是來示威和敲詐的!
孫權臉色更加難看,強壓著怒火,冷聲道:“帶上來!”
片刻後,韓洙與馬謖二人,身著文士袍服,神色從容,緩步走入殿中。麵對滿堂江東文武或怒視、或審視的目光,二人毫無懼色,依禮參拜。
“外臣韓洙(馬謖),奉我主鎮南將軍、陳公之命,特來拜會吳侯,呈上國書。”韓洙不卑不亢,將國書舉過頭頂。
內侍接過國書,呈給孫權。孫權快速掃過,越看臉色越沉,看到最後,幾乎要將那絹帛攥碎!國書中雖言辭不算激烈,但那通報戰果、要求罷兵議和的姿態,以及隱含的以陸遜、淩統為質要求讓步的意圖,像一根根針紮在他的心上。
“陳明遠倒是好大的口氣!”孫權將國書狠狠拍在案上,目光如刀般射向韓洙和馬謖,“占了孤的廬陵,擒了孤的大將,如今還要孤罷兵議和,天下可有此理?!”
馬謖上前一步,拱手道:“吳侯明鑒。兩國交兵,各為其主。廬陵之役,實乃不得已而為之。我主陳公,素來仰慕吳侯雄才,不願江東百姓再受兵燹之苦,故願化乾戈為玉帛。陸伯言、淩公績,皆當世豪傑,我主心慕之,並未苛待。若吳侯亦有息兵之意,我等願詳談具體條款,以期兩家重修舊好,共保江南安寧。”
他這話說得漂亮,既點明瞭陳暮的實力和善意(未苛待俘虜),又把罷兵議和說成是避免百姓受苦,將皮球踢給了孫權。
孫權胸口劇烈起伏,他何嘗不想立刻將這二人推出去斬了泄憤?但他更清楚,殺了使者容易,隨之而來的,恐怕就是文聘水軍逼近建業,鄧艾陸軍威脅豫章的可怕局麵。現在的江東,確實經不起另一場大戰了。
他死死盯著韓洙和馬謖,殿內氣氛緊張得幾乎要凝固。是戰是和,就在他的一念之間。而無論選擇哪一條路,對於新遭重創的江東而言,都將是無比艱難的抉擇。
許都,丞相府。
曹操看著手中來自南方的密報,手指輕輕敲擊著桌案,臉上看不出喜怒。台下,司馬懿垂手恭立,眼觀鼻,鼻觀心。
“仲達,看來我們都小瞧了那個陳明遠。”曹操緩緩開口,聲音低沉,“廬陵一下,荊南儘入其手,孫權此番,可是傷筋動骨了。”
司馬懿躬身道:“丞相明見。陳暮此人,隱忍善謀,麾下鄧艾、龐統、文聘等皆非易與之輩。如今其勢已成,據有交州、荊南,水陸兼備,已非疥癬之疾,實乃心腹之患也。”
“心腹之患……”曹操重複了一句,眼中寒光一閃,“他與孫權這一戰,倒是幫了孤一個大忙,大大削弱了江東實力。隻是,這頭猛虎長成,日後恐更難製。”
“丞相所言極是。”司馬懿道,“據報,陳暮已派使者前往江東議和。若孫權和議達成,則南方暫穩,陳暮便可全力經營內部,消化戰果。其推行之科舉、屯田,假以時日,必使其根基愈發穩固。”
曹操站起身,走到巨大的輿圖前,目光掃過南方:“不能讓陳暮如此順利。孫權新敗,驚惶未定,陳暮遣使議和,正中其下懷。和議很可能達成。”
他轉過身,看向司馬懿:“我們需做兩手準備。其一,加緊密切監視劉備動向,絕不能讓諸葛亮趁機南下摘桃子。其二,加大對交州內部的滲透,之前煽動蠻族叛亂雖未竟全功,但此法依然有效。另,可遣使前往江東……”
曹操嘴角勾起一絲意味深長的笑容:“去‘慰問’一下我們那位嚇壞了的孫仲謀,順便,提醒他一下,是誰在合肥牽製了張遼,讓他能‘安心’與陳暮交戰。或許,我們可以‘幫助’他,看清與陳暮議和的‘危害’。”
司馬懿心領神會:“丞相之意,是促使孫權即便議和,也心存芥蒂,難以真心與陳暮聯合,甚至……暗中支援孫權,讓其有底氣提出更苛刻的議和條件,拖延或破壞和議?”
曹操微微頷首:“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讓他們繼續鬥下去,才最符合我們的利益。至少,在孤解決劉備這個心腹大患之前,南邊,不能太平靜。”
一場圍繞廬陵之戰結果,牽扯到陳暮、孫權、曹操、劉備四方勢力的更大棋局,正在悄然鋪開。而此刻,風暴的中心,似乎暫時聚焦於那兩名前往建業的交州使者,以及那兩位被押送往泉陵的江東俘虜身上。他們的命運,將成為撬動未來局勢的重要支點。
喜歡魏砥請大家收藏:()魏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