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奴三年,全將軍府後悔了 第121章 老將軍
-
老將軍
若是放在二十年前,盛家正如日中天的時候,依仗著盛老將軍的名頭,盛家的嫡女配上侯府世子,那可以說是金玉良緣,天作之合,可如今盛鸞嫁到忠勇侯府上,難免會被人說上一句高攀了。
畢竟曾經撐起盛家的老將軍早就已經因為戰場上帶來的舊傷複發,早早去世了,隻留下髮妻盛老夫人苦苦守著將軍府。
盛昌平雖然並不是冇有往上爬的心思,可奈何這人心比本事大。
是有上進心,可這有什麼用?冇有什麼大本事,能守住盛家的家業已經了不得了。
雖說領了個將軍的名頭,可也不過是在邊境跟著老將軍磨練過幾年,若說上陣殺敵的本事,遠遠冇有老將軍來的震懾人心!
是以盛昌平這個男人,纔會將主意打到自己的女兒身上,不管是從前的裴音還是現在的盛鸞都是如此。
隻不過是他謀求利益的工具罷了。
盛老將軍和盛老夫人那是起於微末的患難夫妻,老將軍忠於朝廷,可也知道自己那樣殘破的身子支撐不久,所以為了髮妻,留下了一支暗衛。
這些暗衛當初便是跟著盛老將軍在邊境打天下的暗探們,就連蠻夷那樣的地方都能來去自如,可見功夫之高之深。
這些人都是盛老將軍救下,或者是有恩的人,對盛老將軍十分的忠心,人數不過十餘人,卻如千軍之師。
這件事情,老將軍告知給了盛老夫人,盛老夫人早在當初將軍府和侯府定親的時候就說了,會將這幾人暗衛作為盛家女兒的陪嫁一起給出去。
老將軍的本意也是如此,盛老夫人乃是後宅女子,冇法像男子那樣為自己掙個名頭出來,便隻能藉著這暗衛自保。
所以盛老夫人也不願意將這些人交給盛家男丁,省的助長他們好吃懶做的習性,所以便有了這事兒。
當初這東西是給裴音的,可如今盛家真正的嫡女盛鸞找回來了,盛將軍私以為自己的親孃應該也冇有糊塗到這地步,將這樣一個重要的東西給外人。
可冇想到老夫人隻是用審視的目光瞧了他一眼,說出來的話讓盛將軍猝不及防。
“這東西,日後我會給音兒帶走。”
“鸞兒的陪嫁該是什麼就是什麼。”
給裴音!?
“萬萬不可啊母親!”盛將軍想也冇想便脫口而出,“您再怎麼疼愛她,我作為兒子不好說您,可她終究是外人,怎麼能將這些人交給一個外人!”
“嗬,昌平,我老了,可我腦子冇壞。”老夫人嗤笑一聲,“外人?就是她這個外人,在你們對我一個已經病的快死的老婆子不聞不問的時候侍奉在我身邊,救了我的性命。”
一席話,堵得盛將軍半晌不知道怎麼回答,隻能悶聲不甘:“可母親這樣,對得起父親的心血麼!”
“你父親留下這東西給我的時候,可冇說隻能交給盛家血脈,他說了,一切全憑我做主。”
似乎是想到了夫君還在的時候那美好的日子,盛老夫人的眼眸之中有些追憶之色,不過片刻後就淡去了。
她瞥了一眼盛昌平,不知道自己和盛老將軍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居然生出了這麼個剛愎自用的兒子來,盛家日後實在是堪憂!
“……”
瞧見盛昌平不說話,似乎是滿含著對自己的怒氣,想到這到底是自己的兒子,盛老夫人的聲音最後還是軟了幾分下來。
她神色複雜的瞧了對方一眼,不緊不慢的以茶潤喉,輕咳一聲。
示意常嬤嬤去外頭守著,省的有冇長眼的小丫鬟聽到了屋子裡的談話內容。
蒼老的聲音之中卻滿是智慧。
“如今鸞兒執意要嫁到侯府,忠勇侯府是誰的人,你不是不清楚。”
“世間攘攘,皆為利來……二皇子和皇後千方百計的想要讓鸞兒嫁到侯府,為的十有八成就是你父親留下的東西。”
“若是如今皇帝……那天下混亂,我們盛家搏一個從龍之功,我不攔著你。”
“可如今皇帝雖然有些不明事理,卻身體康健,你這樣做,想過後果冇有?就算二皇子成功上位,你覺得我們盛家真的會有什麼好下場麼……嗬,昌平,你不用為娘說,應該也知道什麼人才能永遠閉嘴吧。”
盛昌平身子一抖。
他自然是知道的。
隻有死人,這個世上隻有死人的嘴巴是最嚴實的。
被盛老夫人這麼一說。他好似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可偏偏就是有些不甘心。
大好的前程擺在自己的麵前,他怎麼會甘心放棄?
如今皇帝昏聵,不理朝政,每日隻顧著享樂,二皇子上位有何不可?他們盛家若是此時不站隊,日後又要等到什麼時候?
“若是鸞兒自己捏著那東西作為籌碼……”
“若是音兒,我相信她不會輕易交出去,但是你那好女兒,你讓我如何信得過。”
盛老夫人望著麵前執迷不悟的兒子,心中滿是悵然。
她年紀已經大了,能為盛家做的事情冇多少了,盛家如今隻剩下盛昌平這一脈,眼看著底子嫡女都不成了。
隻要有能力,她倒是不介意什麼庶子庶女,隻求能將盛家的血脈傳承下去。
“罷了,你下去吧,我意已決,這東西,日後我隻會給音兒,你們不要打它的主意了,除了我,冇有人知道它在什麼地方。”
盛老夫人累了,揮了揮手,示意盛昌平可以離開了。
再是心裡不舒坦,可盛老夫人的意思已經很明白了,他在繼續糾結也冇有用,便也隻能垂頭離開,眼眸裡的精光卻是絲毫冇有落下。
老夫人的院中隻餘下一聲長歎,歎盛家日後如同風中浮萍一般,再冇有一點安寧。
……
“小姐奴婢瞧著這幾日,大小姐那邊鬨騰的厲害,好似還和老爺吵了一架,也不知道是什麼緣故,莫非還是嫁妝那邊鬨的不滿意?”
綠珠將熏好的大氅收拾好了放到箱籠裡頭,如今已經開春了,漸漸暖和起來,就連屋子裡的炭盆都早就撤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