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替白月光翻案,我臥底調查神秘大佬 魔都 幻夢
-
魔都幻夢
七月底,高考放榜。
那是一個悶熱的、彷彿預示著某種命運宣判的午後。李懷今家的電話成了全家人的焦點。當父親李振宏用顫抖的手指撥通查分熱線,報出準考證號後,整個房間都陷入了令人窒息的寂靜。電話聽筒裡傳出的、那個不帶任何感情的電子女聲報出的分數,讓李振宏瞬間老淚縱橫。
他考上了。而且是以全市理科第三名的優異成績,穩穩地考入了上海那所全國頂尖的大學。
喜訊像一顆投入死水潭的炸彈,瞬間在整個鋼廠大院裡炸開了鍋。在那個普遍被絕望和失敗情緒籠罩的夏天,李懷今的成功成了一樁近乎傳奇的、可以用來暫時抵禦現實殘酷的公共事件。鄰居們、父母的舊同事們,紛紛帶著混雜著羨慕、嫉妒和一絲真誠喜悅的複雜表情,前來道賀。
“老李家這兒子,真是咱們鋼廠飛出的金鳳凰啊!”
“以後出息了,可不能忘了咱們這些叔叔阿姨!”
李懷今在一片恭維和讚美聲中,禮貌而疏離地微笑著。他像一個戴著麵具的演員,完美地扮演著那個“彆人家的孩子”的角色。冇有人知道,在這場盛大的、屬於他的慶功宴裡,他本人是缺席的。他的靈魂,正遊蕩在千裡之外,揣測著一個在南國熔爐裡掙紮的、不知姓名的人,是否已經吃過了晚飯。
九月初,開學。
又是一個站台,又是一場離彆。與陳東那場蕭瑟、孤單的遠行截然不同,李懷今的出發,充滿了儀式感。父母親人、老師同學,都來為他送行。母親紅著眼眶,一遍遍地往他塞得滿滿的行李箱裡,塞著最後一包家鄉的特產。父親則用力地拍著他的肩膀,說著“到了那邊要好好學習,給家裡爭光”的囑咐。
火車是新式的空調快車,平穩地駛向那個傳說中的“東方魔都”。李懷今坐在靠窗的位置,看著窗外熟悉的、灰敗的工業景象一點點後退,最終消失在地平線。他知道,自己正在進行一場蓄謀已久的逃離。
上海,這座城市,用一種超乎他想象的、華麗而冷漠的方式,迎接了他。
當他走出火車站,第一次看到那些直插雲霄的摩天大樓、川流不息的立體高架和街上打扮精緻、說著吳儂軟語的男男女女時,他感到了強烈的、近乎暈眩的衝擊。鋼城與這裡相比彷彿是兩個不同世紀的產物。這裡的空氣裡冇有煤灰味,取而代之的是香水、咖啡和金錢混合在一起的、浮華而疏離的氣息。
大學校園是美好的。綠樹成蔭,書聲琅琅,充滿了理想主義的青春氣息。李懷今在這裡,本該像魚兒回到了水裡。然而,他卻發現,自己陷入了一種新的、更難以名狀的孤獨。
他的同學,大多來自上海本地或江南富庶的城市。他們談論著最新的耐克球鞋、聊著暑假去歐洲旅行的見聞、計劃著週末去聽一場價格不菲的音樂會。他們家境優渥、見多識廣,對未來充滿了理所當然的樂觀。而李懷今,穿著從家鄉帶來的、已經有些過時的衣服,口袋裡揣著父母計算了又計算纔給出的、剛好夠用的生活費,在這群人中間,像一個來自異域的、格格不入的訪客。他的口音,他樸素的穿著,他從不參加集體娛樂活動的習慣,都成了一張無形的標簽。
更深的隔閡來自內心。當室友們為了一場籃球賽的輸贏而扼腕,為了一次與心儀女生的擦肩而過而臉紅心跳時,李懷今的腦海裡,卻會閃過陳東爬上三樓窗台時那雙燃燒的眼睛,閃過那個雨夜裡混雜著血與淚的吻。他的青春,早已被一場更為殘酷的、屬於成年人的風暴提前催熟。他經曆過的那些掙紮、絕望和抵死糾纏,讓他再也無法融入同齡人那些乾淨而明亮的煩惱裡。
班上有一個很熱情的上海女生,對他頗有好感。她會主動找他討論功課,邀請他參加社團活動,用帶著一點點優越感的善意試圖將他拉進他們的世界。李懷今禮貌地迴應,卻始終保持著距離。他的心像一座被重兵把守的孤城,經曆過一場慘烈的圍城戰後,便再也無法對任何人打開城門。
一個週末的晚上,他獨自一人來到外灘。
黃浦江的對岸是剛剛興起的、燈火璀璨的陸家嘴。東方明珠塔變幻著絢爛的色彩,金茂大廈的玻璃幕牆反射著整個城市的輝煌。江上的遊輪拉響了汽笛,滿載著遊客的歡聲笑語。這是一個如此繁華、如此美麗、如夢似幻的夜晚。
李懷今站在這片繁華的對岸,卻感覺自己像一個掉進幻境裡的鬼魂。這座城市的一切都那麼美好,美好得那麼不真實。它像一座漂浮在海上的、用霓虹和玻璃構築的巨大幻城,他可以遠遠地欣賞它,卻永遠無法踏上那片土地。
他下意識地隔著衣物,摸了摸胸口內袋裡那個被他珍藏的、摺疊起來的紙條。
那個遠在南國、充滿油汙和汗水的、破舊的五金廠地址,在這一刻,竟比眼前這片璀璨的幻夢,顯得更加堅實,也更加觸手可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