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文豪1978 > 684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文豪1978 684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長存不朽

爸爸,你都多大的人了,這個時候還有心跟林叔叔開玩笑!」

美國紐約長島的白人住宅區內,娜斯一臉無語的看著老頑童父親,嘴上說著責怪的話。

「你都說了是玩笑,又有什麼關係。」李拓的表情滿不在乎,然後又露出幾分遺憾之色,「看媒體的反應,還有我們學校那些同事的看法,朝陽這回得獎的麵真的很大啊。」

娜斯當然知道父親遺憾的是什麼,身為至交好友,他當然希望能夠第一時間當麵祝賀林叔叔獲獎。

「林叔叔要是獲獎的話,應該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吧?」一旁的喬治問。

「當然。他早該得獎的,瑞典文學院還是太保守了,他們總是傾向於西方作家和老年人,朝陽等了這麼多年。

如果再早一年,那朝陽就是曆史上最年輕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李拓為好友打抱不平的抱怨看。

1907年,英籍印裔作家、詩人約瑟夫·魯德亞德·吉下林獲得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那一年他42歲。

巧合的是,1958年出生的林朝陽今年也是42歲。

但令人感到遺憾的是,林朝陽的生日比吉卜林大了6個月,自然也就無緣「最年輕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名號了。

「林叔叔淡泊名利,不會在意這些事的。」娜斯說。

「你說他‘淡名」不錯,不過‘泊利」就值得探討了。」

背後好友,李拓下嘴可一點不留情。

他跟林朝陽結交多年,不僅知道林朝陽版稅豐厚,對林朝陽的一些「理財手段」也有些瞭解。

僅僅是他所知道的那冰山一角,便已經是足令人豔羨、垂涎的財富了。

聽著李拓的講述,娜斯突然問出了一個問題。

「您跟林叔叔認識這麼多年,怎麼沒想著自己也搞點投資?」

李拓的話停了下來,訥訥言道:「這個———我的主要精力還是放在了創作上。」

這話一出口,李拓明顯能感覺女兒的眼神更怪異了。

彆說跟林叔叔比,就是跟自己比,也沒見您寫過多少東西啊!

女兒的眼神讓李拓羞愧難當。

日本東京,千代田區,河出書房本部。

諾貝爾文學獎這種國際頂尖的文學大獎影響力巨大,每年獎項結果出爐後都必然會帶動獲獎作家的作品熱賣。

早在七年前的1993年,河出書房便已經印刷好了一批腰封。

社長河出實也的如意算盤是等瑞典文學院一公佈林朝陽獲獎,便立刻讓書店把庫存套上腰封。

銷量必定應聲而漲,不管是出版社還是書店都能賺個盆滿缽滿。

可惜的是這些年林朝陽年年陪跑,這些腰封一直沒有派上過用場不過今年情況好像有點不同,不管是在日本國內還是在國際文壇,林朝陽的獲獎呼聲都出人意料的高。

輿論如此給力,河出書房上下也對林朝陽的獲獎抱有了極大的期望。

畢竟這些年林朝陽的作品經他們河出書房引進到日本,銷量極佳,要是這次真得了獎,河出書房必然要跟看發一筆財。

其實不光是河出書房抱著如此心態,美國的蘭登書屋、法國的伽利瑪出版社隻要是跟林朝陽有合作的出版社,誰又不盼著林朝陽得獎呢?

燕京,《燕京文學》編輯部。

章德寧一遍一遍的重新整理著電腦網頁,最近幾天諾貝爾獎陸續公佈結果,國內的幾大入口網站都在第一時間跟進了訊息。

今天是諾貝爾文學獎結果公佈的日子,網頁上的新聞依舊沒有更新,

章德寧放下滑鼠,翻閱起桌旁的稿件,可看了好一陣,還是沒辦法沉下心來,放下稿子又重新整理了一遍網頁,還是沒有更新。

就在這時,她辦公桌上的電話突然響起,可能是以為有獎項的訊息,她立刻接起來。

片刻後,她又大失所望。

原來是燕京文協的秘書長李青打來電話,向她打聽獎項的訊息。

「你打電話問問林朝陽。」

得知她同樣也沒有接到訊息,李青攝著章德寧給林朝陽打電話。

章德寧卻不願意這麼做,諾貝爾文學獎的獲獎結果是電話通知的,萬一因為她打電話導致林朝陽的電話占了線,那可成了她的罪過了。

哪怕事後瑞典方麵後麵能聯係上林朝陽,沒有第一時間的獲悉,也是讓人遺憾的事。

她是林朝陽最早的編輯,一路看著林朝陽走到如今,深知對於作家而言這條路有多麼的不容易。

現在她隻想安靜的等待著訊息,等待林朝陽登頂世界文壇之巔的時刻,她會站在山腳下為林朝陽送上最真摯的掌聲。

耳邊傳來忙音,章德寧放下了電話,可眼神卻盯在上麵,似乎期盼著下一刻它再次響起。

與此同時,小六部口衚衕內。

陶希武的喊聲讓林朝陽放下了手,客廳內的電話鈴聲急促而響亮,讓人忍不住心跳加速,陶玉書目光殷切,如有實質的落到丈夫身上。

沒得獎自然就沒電話,除非是哪個不開眼的這個時候拿林朝陽當消遣,否則這個電話很有可能就是通知得獎的電話。

夫妻二人對視了一眼,在陶玉書飽含殷切期待的眼神中,林朝陽走到電話旁,握著電話聽筒放到耳邊。

「喂,你好。」

「喬大使,你好。」

瑞典與燕京有近七個小時的時差,瑞典斯德哥爾摩時間10月12日晚7時,對應的是燕京時間當天的中午12時左右。

瑞典文學院正式向外界公佈了本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一林朝陽。

在瑞典文學院對外界公佈此訊息之前的兩個小時,他們已經通過中國駐瑞典大使館,

與獲獎者林朝陽取得了聯係,向他本人宣佈了這一訊息。

十月的第二週,是諾貝爾各獎項結果陸續公佈的日子,世界各地媒體記者雲集於瑞典斯德哥爾摩。

此訊息一經發布,立刻向全世界範圍內擴散開。

亞洲再次誕生了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中國誕生了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國外媒體的反應暫且不提,林朝陽喜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訊息由新H社駐歐洲記者傳回國內後,立刻引爆了國內的輿論在老一輩大家凋零之際,林朝陽可以稱得上是當代中國文壇扛鼎執旗者。

作品水準高、產量豐富、業界口碑絕佳、讀者高度認可他用二十多年的筆耕不輟站在了中國文壇的最高處。

海內外的文學獎項拿了不知道多少,遠超同輩作家,哪怕是那些名留史書的前輩作家也鮮有人能在評獎榮譽上與他媲美。

可偏偏這麼多年,他始終沒有得到諾貝爾文學獎的認可,這件事讓很多支援和喜愛林朝陽的同行、讀者都引以為憾。

如今,等了這麼多年,諾貝爾文學獎終於姍姍來遲。

況且,這還是中國的第一個諾貝爾文學獎。

無數人拍手稱快,中國文化界歡欣鼓舞,普天同慶。

「謝謝,謝謝。」

諾貝爾文學獎結果公佈後的半個多小時裡,林朝陽家的電話被打爆了,全是各方的祝賀電話。

這裡麵有ZY領導的電話,也有全國文聯、文協等文化部門官員的電話,還有與他有過合作的出版社、雜誌社打來的電話。

如熟人朋友的電話就更多了,很多人打電話根本打不進來,即便是打進來了也隻能匆匆說兩句祝賀的話,就很快結束通話了電話。

因為大家都明白,這個時候林朝陽的電話必然是應接不暇的。

麵對所有的祝賀,林朝陽說的最多的隻有「謝謝」兩個字。

不是他不想多說,實在是情況不充許。

除了這些祝賀電話,還有不少媒體也第一時間聯係上了。

在這一點上,燕京的媒體有著天然優勢,直接堵到門口采訪林朝陽,讓他避無可避。

當然了,有些媒體的采訪他也沒法避,比如鳳凰衛視、比如央視。

獲獎訊息傳來,第一個反應過來的媒體是各家入口網站。

網際網路的媒體傳播有著得天獨厚的便利性,隻需要簡單的文字編輯,這個訊息便出現在了國內各個網站的頭條上。

到了晚上,全國各大電視台上也出現了林朝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新聞播報,其中又以鳳凰衛視和央視的報道最為權威,因為兩家媒體的報道都有林朝陽受訪出鏡。

「本台訊息,瑞典文學院今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宣佈,將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中國作家林朝陽。

林朝陽同誌是有史以來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

獲獎後他接受了本台記者采訪,下麵請看詳細內容.」

晚上7點45分,央視《新聞聯播》播放了林朝陽的采訪,在不到一個小時前,鳳凰衛視上也出現了林朝陽。

看著電視畫麵上的林朝陽,陶玉書眼中滿是愛意,丈夫上過很多次《新聞聯播》,但哪一次也沒有這次師。

「爸爸,你可真帥!」晏晏替母親說出了心裡話。

享受著妻女的崇拜,林朝陽誌得意滿,但表情還是沉穩內斂,波瀾不驚的。

「不要隻看外表,還是要多看內在。」他教訓道。

「我說的就是內在。」

小棉襖一記窩心腳,端得林朝陽差點沒喘上來氣。

看出丈夫的尷尬,陶玉書岔開話題道:「接下來這些天你有得忙了。」

諾貝爾文學獎的榮譽加身,讓林朝陽成了全國乃至不少國際媒體的關注焦點,在這個普天同慶的時候拒絕采訪是不可能的。

接下來這段時間,林朝陽自然要耗費大量的時間接受媒體采訪、參加各種活動,想想都讓人頭疼。

《新聞聯播》結束後,鼕鼕拿了幾本書找到林朝陽,「爸,幫我簽幾本書。」

「送同學啊?」

林朝陽接過書,一邊簽名,一邊問。

「嗯。」

鼕鼕應了一聲。

確實是送同學,不過是女同學。

今天中午,鼕鼕剛吃了午飯躺在宿舍床上跟同學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等著過半個小時去上課,結果這時候走廊上突然傳來一陣喧囂聲。

「得獎了!得獎了!」

幾個同學風一般穿過走廊,高喊的呼聲傳遍了每一間宿舍。

「得獎?得什麼獎?」

同宿舍宗教學係的伍剛疑惑不解,鼕鼕卻蹭的一下從床上坐了起來,

他正想說話的時候,另一張床位上的同學說道:「是諾貝爾獎吧?難道是林朝陽得獎了?」

幾人正猜測時,外麵又傳來了更大的聲音。

「得了!真得了!林朝陽拿到諾貝爾文學獎了!」

充滿了喜悅的聲音高亢而亮,走廊上不少同學喜的奔走相告,鼓動著整棟宿舍樓都躁動了起來。

「臥槽!牛逼!」伍剛最先反應過來,大喊了一聲衝出宿舍。

另外兩人跳下床,正打算出門去慶賀這件喜事,卻見鼕鼕坐在床邊一動不動。

「斯言,想什麼呢?你不會還惦記著晚上跟人家詩雨同學上‘自習」吧?都什麼時候了!

本來鼕鼕同學這周為了去圖書館「學習」已經不打算回家了,可沒料到老父親竟然得獎了。

陪跑那麼多年,怎麼今年就得了呢?

同學的調侃讓鼕鼕臉上閃過羞愧之色,老父親怎麼著也是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這麼關鍵的時刻他可不能缺席。

想到這裡,鼕鼕衝出了宿舍,證上自行車一路疾行,連上課都顧不上了。

回到家中,和他預想中的一樣,家人歡聚,氣氛喜慶熱鬨。

「鼕鼕回來啦?」

陶玉成脖子上掛著圍裙,正在廚房門口扒蔥,看到鼕鼕回來,立刻笑問道。

「大舅,今天你也要露一手啊?」

「這麼大的喜事,沒有我的手藝可不行,今天大舅讓你飽飽口福!」

進了正房,家裡四位老人坐在客廳閒聊,眉眼間儘是笑意。

問過好,鼕鼕又在屋內屋外找了一圈,問:「我爸呢?」

「你爸在西院接受采訪呢。」

「哦。」

這時候電話鈴聲響起,鼕鼕眼疾手快的接起來。

「喂,小姨啊,你什麼時候回來?」

「哦,好,家裡人都在呢,就差你了!」

聊了幾句,鼕鼕結束通話了電話,對投來目光的陶父說道:「我小姨,說是要坐今天晚上的航班回來。」

最近幾天陶玉墨人在美國出差,得到訊息立馬要飛回國內。

今年以來,美國的網際網路經濟雪崩,上個月的9月21日是美國網際網路行業的至暗時刻,曾經達到過5132點的納斯達克指數隻剩下1088點,跌幅高達78.8%。

無數網際網路公司破產倒閉,很多上市公司的股價也跌倒了穀底。

在無數破產倒閉的公司之中,也包括了泡泡瑪特在美國市場的勁敵泰公司。

曾經風靡美國的豆豆娃投資熱、收藏熱,在納斯達克股災的滔滔浪潮中土崩瓦解。

不用付出任何代價,對手就自己崩盤了,陶玉墨自然要趁這個機會到美國去擴張市場,順便再撿撿漏。

感受著家裡的喜氣洋洋的氛圍,鼕鼕想起了還在學校的詩雨同學,他拿著電話偷偷摸摸跑到角落去打了電話。

告訴錢詩雨他家裡有點事,今天就不能和她一起上自習了。

打完了電話,正巧碰上林朝陽接受完采訪從西院回來。

鼕鼕靈機一動,覺得應該給詩雨同學一個驚喜。

於是他又騎著自行車出了門,跑到新華書店買了幾部老父親的著作,這纔有了晚上要簽名書的事。

在鼕鼕跟父親要簽名的同一時間,三環附近金台路的一棟高層內,電視上林朝陽接受采訪的畫麵剛過去。

「朝陽這兩年看起來可沒什麼變化。」劉振雲說。

他這人說話開玩笑向來是綿裡藏針,紮的自然是一旁的梁佐。

這幾年梁佐的作息不規律,又成天胡吃海塞,體型一直在橫向發展,本來眼晴就小,

現在一笑,眼晴都沒了。

這會兒他又笑了,劉振雲的玩笑他聽得出來,卻不生氣。

「諾貝爾文學獎啊,這回可讓他抖起來了。」癱在沙發上的王碩帶著些醋味說道。

王碩這人就愛搞特立獨行,大眾追捧諾貝爾文學獎,他偏偏瞧不上眼。

實際上並不是瞧不上眼,而是故作瞧不上眼,現在要是真說給他頒獎,他比誰都高興激動。

劉振雲把他看得透透的,不過嘛,看破不說破,大家都是好朋友。

最近這幾年,劉振雲和王碩、梁佐走的很近,還有一個人是馮小剛。

馮小剛在研究著將劉振雲寫的中篇《溫故一九四二》搬上銀幕,今天幾人聚會就是為了這事,趕上了林朝陽獲獎,大家的關注重點一下子就變了。

「瞧你這酸勁兒,隔著二裡地都能聞著。」梁佐挖苦王碩。

「我酸怎麼了?你不酸?」

梁佐一攤手,「我就一寫劇本的,這輩子跟諾貝爾無緣,有什麼可酸的?」

隻要你把自己放的足夠低,敵人就攻擊不到你。

王碩嘴皮子向來不輸人,但麵對梁佐還是差點。

他咂了咂嘴,然後說:「都是58年的,差距怎麼就這麼大呢?」

今天在場四個人,王碩、劉振雲、馮小剛都是58年的。

「碩爺,咱得跟人比,不能跟神仙比。」

馮小剛對王碩說,他一說話就笑,露出了兩顆大板牙。

未等王碩說話,梁佐拍手道:「這話說得沒錯。我師父那是一般人嗎?你這點墨水啊,也就糊弄糊弄廣大人民群眾。」

被他奚落兩句,王碩表情忿忿,卻沒有反唇相譏。

梁佐要是拿彆人來跟他比,他肯定要扯扯,不過林朝陽嘛,他口不服心服。

「瞎,你看著吧,這一得獎就得被捧上神壇,以後就該脫離人民群眾了。」

「你就酸吧。」

隔天一早,在網際網路媒體、電視媒體之後,紙媒的報道終於姍姍來遲,可勢頭卻一點也不比前兩者弱,反而更加的猛烈,鋪天蓋地的湧向全國人民。

網際網路、電視台、報紙,全國性的媒體報道讓林朝陽的獲獎訊息彷彿一股滔天巨浪,

席捲了五湖四海,傳遍了大江南北。

這一年的中國還沒有戰勝**,也沒有舉辦奧運,更沒有經曆過貿易戰。

國人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尚未接受過這些曆史大事的洗禮,民眾們對西方國家和文化仍然有著厚重的濾鏡。

林朝陽成為中國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帶給所有國人的是無比的驕傲和自豪。

他們驕傲和自豪的不僅是因為林朝陽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更因為獲獎的人是林朝陽不誇張的說,二十多年來林朝陽用他的作品滋潤了國內數以千萬計的讀者,陪伴了不止一代人的成長,他的獲獎眾望所歸。

其實,林朝陽的作品陪伴的又何止是內地的讀者。

根據明報出版社統計,僅在香江一地,林朝陽的作品銷量就高達940萬冊。

在這座人口六百多萬的港口城市裡,人均擁有1.5本林朝陽的書。

當然,香江跟林朝陽有著不解的淵源,這樣的人均銷量當然是有一定特殊性的。

但,在灣島林朝陽的作品早在5年前就破了千萬冊;在日本,林朝陽僅一部《棋聖》

的銷量就接近500萬冊;在美國,他的作品深受知識分子階層推崇;在東南亞、在歐洲..

也許,林朝陽的作品不像那些全球大熱的通俗文學作品那樣,隻靠著一部作品就可以勁銷上億冊。

但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無數讀者心頭摯愛,陪伴著這些讀者走過人生的一段旅程,從此深刻每一個人的人生,以一種另類的形式長存不朽。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