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文明領主:我建神話天庭為運朝 > 第85章 兩國停戰,東郭變法,李悝祭天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文明領主:我建神話天庭為運朝 第85章 兩國停戰,東郭變法,李悝祭天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漫天箭矢的火光劃過雨簾。

一時間。

廝殺的戰場亮如白晝。

忽聞力士鼓聲乍起,轟然如滾滾驚雷。

戰場上一條條不利的訊息傳到了吳起的耳旁,但大廈將崩,他卻是無力迴天。

天兵羽衛在戰場上縱橫馳騁,不派出朱雀機關獸和儒家高徒,根本攔不下他們。

這場戰爭魏國軍隊必敗無疑。

“全軍停戰。”

看到魏國太子被俘,吳起無奈止戰。

伴隨著魏軍令旗的揮舞。

戰場上的魏軍緩慢停止前行,劫後餘生的中山國軍隊大聲歡呼。

天晴雨後。

空氣中充斥著令人作嘔的血腥,硝煙彌漫,滿身血汙的士兵們彼此鬆了一口氣。

屍橫遍野,血流百裡。

折損的長矛與機關獸遺骸半掩在泥濘的平原中,在昏暗的天色中閃爍著微弱的光芒。

“一年。”

東郭伸出一根手指。

“一年之內,兩國不起兵戈,我家君上便放了魏擊。”

“否則。”

“貴國公子的食羮,會有人親自送到將軍賬前。”

東郭先生騎著高馬,趾高氣昂的宣讀著盧雲的王書。

最終。

魏軍緩緩停止前行,如同潮水一般退去。

“呼。”

“嚇死老臣了。”

東郭先生抹了一把冷汗,鬆了一口氣。

雖然在諸侯列國,用敵國質子擔保做約束的事情,屢見不鮮。

但是。

直麵魏國十幾萬軍隊,無與倫比的威勢,依然給東郭先生極大的壓力。

……

“君上,吳起他答應了。”

“他答應停戰一年,不起兩國兵戈。”

“但是前提務必保證,魏國公子在中山國的安全。”

東郭氣喘籲籲,一路小跑過來。

盧雲心裡的大石落了下來。

奇襲魏軍,劫走魏國太子做質子,兵行險招奏效了。

兩國對壘再打下去。

中山國打不過如日中天的霸主魏國。

三萬天兵在這種動輒幾十萬規模的戰役裡,被魏國機關獸和大儒出手,同樣折損兩千餘人。

盧雲現在隻需要把時間拖下去。

拖到自己神功大成,或者等到副本時間結束,保衛‘顧城’不陷落。

“東郭先生。”

“我需要閉關一段時間。”

“接下來的中山國,就拜托你了。”

盧雲鄭重的挽著東郭的手,將一把【中山雲劍】遞給後者。

“此乃鎮國雲劍,號令所指,違者殺無赦。”

象征著將一國的國運托付給東郭相國。

盧雲已經安排好接下來兩年的中山國國策。

需要有一個可靠的人堅定不移的執行下去。

“老臣東郭。”

東郭相邦整理了下衣冠,先是恭敬的跪拜下去。

“決然不辱使命。”

又是起身,肅然接劍。

另一邊雁紋青銅燈昏暗的燈光裡。

王宮太史忠實的記錄著這一幕。

【王如青山,郭如鬆柏。】

【從古至今,君臣同道者,如中山武公與東郭者,絕無僅有。】

一場波及諸侯列國的改革就此拉開序幕。

……

【公元前408年12月隆冬】

戰爭的陰霾被乾凜的寒風吹散,中山國境內恢複了往常的繁榮。

然而。

自從中山國東郭相國持劍,踏出王宮大門的那一刻起。

世界命運的齒輪。

在盧雲的決策下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東郭先生在各個城邑開設學堂,任天兵羽衛為師,立【中山學府】,為最高學府。

天兵羽衛的存在,很好解決了國內,師資力量不足的特點。

既然副本是曆練兵種。

不一定非要打打殺殺,通學百家理念,回去給子民們教書育人也是一樣的。

大力推行造紙術和活字印刷術。

儲存傳承先人文明。

集百家先賢之長,取曆代先民之智。

與此同時。

推崇“外儒內法,墨匠強技,濟之以道”的觀念。

雜糅百家優點,施行治國理政。

【史稱東郭變法。】

……

這些。

是盧雲謹慎思考過後的決策。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兩年的副本時間。

盧雲做不到改變文明時代的程序。

想要讓中山國從神話時代的半奴隸製度跨越到工業製度。

無異於癡人說夢。

所以。

盧雲想要留下一些思想和改變,去影響顛覆這個時代。

來都來了。

隻是拘泥於一國興衰滅亡。

太過淺顯。

盧雲要把以夏化夷和各國統一的概念和種子。

悄無聲息的種下。

終有一日。

會有想要一統的雄主存在,摘取這份統一的果實,繼續貫徹,為此奮鬥努力下去。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陪臣執國命?”

“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而非天子乎,豈為常理?”

這一把把的乾柴,一股腦的被盧雲丟進戰國時代,這個百家爭鳴的巨大熔爐裡。

他期待某一天。

被一團團更為洶湧的火焰點燃,燃燒起這個世界,承托起更輝煌的中華文明。

……

隨著時間的流逝。

【公元前407年】

【中山紙】輕便攜帶的特點,風靡諸侯列國,席捲中原文明。

更加廣泛易用的書寫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傳和文化的傳承。

諸子百家的學術交流。

在中山國發明造紙術和活字印刷術背景下,更加繁榮和昌盛。

各派思想碰撞的光芒,輝映著整個戰國時代。

占星家和占侯家依據《夏小正》,推演農事細則,強調耕種過程。

蜀國墨俠、齊國墨客、宋國墨匠。

因為東郭先是在中山國擔任相國的緣故,墨家三派齊聚在中山國施展抱負。

另外。

大量醫家的醫者攜帶岐黃之術,千裡迢迢投奔中山國。

他們聽說中山國建有成體係的醫學學院。

對於。

一直想要相互交流的醫師來說,是一個非常巨大的誘惑。

唯獨。

儒家和法家的門人沒有任何動靜。

一切似乎都在逐漸變好。

中山國人口逐漸增多,農工興旺,府庫充盈,甲兵強盛,民勇公戰。

……

公元407年前8月。

魏國王宮外。

大量的儒門夫子和兵家將帥,上卿大夫和百姓們齊聚在王宮觀禮台。

廣場很大,大約能容納兩萬餘人。

魏王端坐在王位上。

魏國國相李悝一步步走上觀禮台,手捧著一本厚厚的法典。

台下上萬人人頭攢動,沒有人喧嘩,靜靜的注視著這一切的發生。

李悝感覺到自己彷彿置身在一片洶湧的曆史浪潮之中。

周圍年輕的儒生和百姓,無論衣著華貴或是破舊,每個人都挺胸抬頭,目光堅定。

一股儒家正氣從頭頂衝天而起。

“大王喊我們過來是做什麼?”

“不知道。”

“估計又是這位國相,想出什麼強國法了吧。”

“我還想回去好美妾纏綿。”

“中山國的美妾,味道夠野。”

台下一片轟然大笑。

觀禮台上的世卿大夫們打著哈欠。

他們生來是貴胄,和地下那些賤民們不一樣。

國君和貴族共分天下。

世世代代都有封地和爵位官名。

李悝的不著痕跡的掃視一圈台下。

看著沒有規章製度的大夫們,他眼神一寒。

“祭祀天地,當有鼎器。”

“這九尊魏王鼎,當為祭天鼎。”

李悝遙指九鼎,看向魏文侯,肅然而立。

台下大夫們和百姓們的嘩然聲漸起。

自從春秋時代起。

天子用九鼎,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

這個舉動無疑是撕破天周運朝最後一層臉皮。

“他想要乾什麼?”

“莫非我大魏要正式立國了?!”

各地的世卿大夫們激動的站了起來。

周圍的魏國儒生和兵將眼神越加冰冷,似乎在隱隱嘲弄這些貴族。

魏王漠然頷首。

準許李悝的舉動。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