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山河小說 第二百二十七章 血戰(二)
時硯在外奔忙大半個月,大批金銀流水般地花出去,買回來的物陸續送進裴家村。鹽布藥材也就罷了,最令人震撼的是送糧的車隊,一車接著一車,讓人目不暇接。
在田裡做農活的村民們,看著延綿不絕的送糧隊,踏實又心安。“外麵再亂,也亂不到我們裴家村來。匈奴蠻子都被六姑娘趕跑了。”
“這麼多糧食,吃一年都吃不完。
”
“跟著六姑娘,就是這樣的好日子。”
也有人嘀咕擔心:“不停有人來投奔,村子裡的人越來越多。六姑娘能養活這麼多人麼?”
“這是你操心的事麼?
六姑娘既然收容我們,自然有養活我們的把握和能耐。我們隻要聽六姑孃的話就行了。”
“說得對。我們爛命賤命一條,要不是六姑娘,我們早就餓死在山裡了。
六姑娘讓我們做什麼,我們就做什麼。”
裴青禾今日心情好得很,笑吟吟地對勞苦功高的時硯說道:“這些時日辛苦你了。”
以前吳秀娘管錢糧,忠心有餘,能耐有限,她時不時就要跟著煩心。
如今有時硯,庫房賬冊采買種種有條不紊,她根本不必操心。這可太好了!時硯看著眉眼舒展唇角含笑的裴六姑娘,心中如花徐徐盛開:“打仗的事我一竅不通,能做會做的也隻這些。
”
裴青禾笑道:“怎麼在我麵前還謙虛客氣上了,非要我肉麻兮兮地誇你不成?”
說笑幾句,時硯說起了正事:“時家那邊,以八成的糧價賣了我們一萬石糧食。
我又去另兩家糧商,買了五千石糧食。”
“展家想高價賣鹽,被我狠狠殺了價。王家那邊的棉布供應,價格主動又降一成。”
“可惜,盧家的傷藥,實在壓不下價。
”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一旦打仗,盧氏傷藥就愈發金貴。沒漲價,已經是看在裴六姑孃的顏麵了。裴青禾不以為意:“反正銀子都是搶來的。
貴就貴一些。”
時硯卻道:“那不行。過日子就得省著花用。裴家村五千人要吃喝。”
裴青禾更正:“是五千六百人。”
時硯也被驚住了:“我走了大半個月,就多出六百人了?
”
這擴充的速度也太驚人了。裴青禾拍了拍時硯的肩膀:“照這樣的速度,裴家村的人會越來越多。還得繼續買糧屯糧,辛苦你了。”
這千鈞重擔,時硯麵不改色地接了下來:“六姑娘隻管練兵,這些瑣事交給我。
”
吳秀娘站在村頭瞧了許久熱哄,一臉欣慰地回了草屋前,低聲對馮氏笑道:“時少東家可真是能乾。來了還沒一個月,就將賬目都理得清清楚楚。
出去采買物資,也順順當當。買了這麼多糧食回來,裴家村那麼多人,不會挨餓了。”
馮氏手中針線忙個不停,抿唇笑道:“青禾身邊就缺這麼一個精明能乾掌管內勤之人。
”
納鞋底的方氏探頭插嘴:“過了年,青禾也十六了。是不是明年就打算辦喜事,招婿進門了?”
分了家的裴氏老婦們,住在舊村草屋裡。
有性情刻板嚴厲壞脾氣的陸氏在,一眾老婦不敢明著討論裴家村如何,陸氏不在的時候,眾人免不了要低語幾句。馮氏輕笑道:“這個可不好說。
青禾每日練兵,忙得很,怕是還沒這份心思。”
馮氏在為裴青禾做衣裳,方氏納的鞋底,也會給兒媳卞舒蘭送去。其餘老婦們,也多是如此。
縱然分了家,裴青禾也在養著她們。她們不能吃白飯,平日要做衣服要做鞋抵飯錢。做出的衣服鞋襪,先緊著自家兒媳孫女孫子。然後就是每日苦練的裴甲等人。
練兵不但費兵器,也格外費衣服鞋襪。裴家老婦們每日忙忙碌碌,也沒消停的時候。眼見著陸氏的身影過來了,馮氏立刻住了嘴。方氏也立刻轉了話題。
沒人敢在陸氏麵前提裴青禾。陸氏陰沉著臉坐下,麵無表情地納鞋底。一不小心紮了手指,陸氏疼得心浮氣躁,放下針線。忽地冒出幾句:“顧蓮馮長已經到渤海郡了。
不見裴家人,隻有禮物和書信,不知新天子會是何等反應。”
馮氏吳秀娘都不吭聲,隻有方氏接了話茬:“等著就知道了。”
陸氏心情煩悶,狠狠瞪一眼新村的方向,彷彿裴青禾就在眼前。
又看向渤海郡的方向,長長歎息。……
馮長也在歎息。顧蓮聽得不耐,白了長籲短歎的馮長一樣:“整日歎氣,有什麼用。有這時間,不如想一想法子,怎麼才能將書信呈上去。
”
他們到渤海郡已經第四天了。彆說新天子了,連張家的門都進不去。心係東宮的臣子紛紛來渤海郡,其中不乏帶兵前來的武將,還有帶了大批財物的豪門大戶。
等著覲見新天子的人,能排出五裡地。裴家在燕郡闖了不小的名頭,在這裡卻又算不得什麼。連正規軍都算不上,勉強可以歸為起義軍。
一日沒將禮物書信呈上,他們就得等一日。就這麼等著,不知要等到什麼時候。馮長等得心急,顧蓮更是著急上火。這是她第一次領命當差。
辦好了差事,才能真正入裴六姑孃的眼。“我們再去張府送帖子。”馮長低聲道:“備一份厚禮,送給張公子。”
顧蓮撇撇嘴:“張家擁立新天子,聲勢大漲,每日求見張公子的人,不知有多少。
我們送的禮,張公子怕是瞧不上。”
馮長往日也就是個私塾先生,見識有限,也沒了辦法:“那該怎麼辦?”
顧蓮不知想到了什麼,眼睛忽然亮了一亮:“我有辦法。
”
馮長張口追問,顧蓮一個字都不肯說,隻道:“等幾天你就知道了。”
馮長無奈之下,隻能盯緊了顧蓮的行蹤。顧蓮沒去張府投拜帖,反倒去渤海郡最大的繡莊最昂貴的珠寶閣裡轉悠。
拿銀子買通了夥計,很快,便有夥計送口信過來:“張姑娘要來繡莊。”
顧蓮換了嶄新的衣裙,帶上麵紗,在繡莊裡等了一天一夜,終於等來了張靜婉張姑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