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山河小說 第三百四十七章 陽謀(一)
不得不說,張允實在太瞭解建安帝了。這一番話,句句都說進建安帝的心坎裡。明知張允沒懷好意,要借機算計裴青禾,建安帝還是可恥地心動了。
孟六郎見勢不妙,再次上前:“裴將軍坐鎮幽州,匈奴蠻子便不敢輕舉妄動。如此忠臣良將,豈能輕易宣召。”
張允冷笑一聲,反唇相譏:“幽州不是還有你兄長嗎?
裴將軍來渤海郡,孟冰留守足矣。”
孟冰入贅裴氏,順理成章地留在了幽州,連帶著八百精銳騎兵都留下了。這事較真起來,確實是孟氏兄弟不夠忠義。
張允在此時此刻提起孟冰,是在提醒建安帝,孟氏兄弟其實沒那麼忠誠,不能完全取信。孟六郎是衝鋒陷陣的無雙猛將,打嘴仗根本不是張允對手,很快落了下風。
龐丞相正要張口,張大將軍站了出來:“李太夫人年邁體弱,不宜趕路。請皇上下旨,宣召裴將軍前來,讓她們親人相聚。如此,既全了李太夫人心意,又為裴將軍揚了忠孝兩全之名。
”
搖擺不定的建安帝,終於下定決心:“大將軍言之有理,朕立刻下旨。”
孟六郎眼裡躥出火苗。換在以前,孟六郎早已按捺不住,和張氏父子爭執不休。
如今兄長不在,他不能率性而為,硬生生嚥了這口悶氣。退朝後,孟六郎冷著臉和龐丞相一同出宮,主動送龐丞相回府。“皇上糊塗啊!
”翁婿兩人進了書房,屏退下人,龐丞相一臉憂心忡忡:“裴家軍羽翼已成,哪裡是好招惹的。原本還能閉著眼相安無事。這一道聖旨,就要掀起無數波瀾。
”
孟六郎冷笑一聲,直言不諱:“皇上這是仗著手中有人質,逼裴將軍前來低頭。”
“張氏父子更是不懷好意。隻要裴將軍來了,就彆想安安穩穩地回去。
”
“如果我是裴青禾,索性直接撕破臉,舉旗自立。”
龐丞相抽了抽嘴角,看了孟六郎一眼:“你想點好事,彆烏鴉嘴。”
孟六郎又是一聲冷笑:“裴家軍拚死奮戰,為了打匈奴蠻子,積攢了幾年的家底賠進了大半。
遼西軍被打殘了,廣寧軍範陽軍也各有死傷。”
“裴將軍是否忠義,百姓們心中自有評斷。就算不遵聖旨,又能如何?”
龐丞相看著桀驁不馴的孟六郎,有些頭痛,長歎一聲:“現在還是想想要如何補救吧!
說這些氣話有什麼用?”
“你立刻寫信去幽州,提前一步將訊息送到裴將軍手中,讓她提前想個應對之策。”
孟六郎點點頭應了。龐丞相又道:“再去一趟裴宅,將今日朝堂之事告訴李太夫人……罷了,我親自去一趟吧!
”
以孟六郎的脾氣,去了指不定會說什麼。還是他出馬穩妥一些。……
一個時辰後,裴宅。龐丞相儘力以平靜和緩的口吻,將朝堂上的變故道來。
話沒說完,急脾氣的陸氏暴跳如雷:“我們當年主動來渤海郡,向天子表明裴家忠誠。在渤海郡一住就是五年。現在想歸鄉,皇上竟然不準。
這是拿我們當人質了不成?”
龐丞相心想如果不是你們來,裴青禾又怎麼安然熬過最艱難的時候?你們本來就是甘願來做人質。現在這般憤怒又是何必?
李氏咳嗽一聲,衝方氏使了個眼色。方氏立刻伸手去扶陸氏,另外兩個裴氏老婦也一並伸手,一同“扶著”陸氏退下了。陸氏被半扶半拖著離去,憤怒的叫囂聲久久回蕩:“我們就是要走,明日就啟程。
我倒要看看,誰敢攔著我們?”
龐丞相長歎一聲,起身對李氏拱手致歉:“實在是對不住太夫人。”
李氏也歎口氣,起身還了一禮:“這事怪不得丞相大人。
是張家父子不當人,挑唆皇上下聖旨。我們這些年,多得孟將軍和丞相大人照拂。今日丞相大人還親自來送口信,老身感激不儘。”
龐丞相道:“慚愧慚愧。
我勸不動皇上,皇上已下了聖旨,高統領已經帶著聖旨出城了。”
有韓侍郎馬郎中先例在前,沒人願意做欽差。建安帝心裡顯然也清楚得很,直接派出了高勇。
憑著七年前一路護送的香火情,裴青禾總不會對高勇下殺手。李氏再次向龐丞相致謝。龐丞相低聲提醒:“張氏父子受流言紛擾,一直疑心是裴將軍在背後做手腳。
裴將軍絕不能來渤海郡。太夫人還是立刻派人送信回去,提醒裴將軍一二。”
李氏應道:“丞相大人的話,老身都記下了。”
李太夫人的反應實在太平靜了。
龐丞相看著那張皺紋密佈的平靜臉孔,心中忽然隱約有些不安。猶豫片刻,張口道:“太夫人請放寬心,有本丞相在,一定保住裴氏眾人平安。
”
李太夫人笑道:“多謝丞相大人。”
送走龐丞相後,李太夫人回了內室。陸氏被方氏幾個人牢牢盯著,臭著一張臉。眼見李太夫人回來了,陸氏霍然站了起來:“嬸娘,張氏父子太過分了!
竟想出這等無恥的招數,逼青禾低頭就範。”
“還有那個昏庸天子!明知道張氏父子不是好東西,處處仰仗他們不說,現在還順著他們的心意,逼青禾來渤海郡。
”
“呸!都是爛了心腸的混賬東西!我們不必理會,今晚收拾行李,明早就走。我倒不信了,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他們敢對我們動手不成!
”
陸氏的病症平日裡不顯,情緒一旦激動起來,根本控製不住。就像炮仗一樣,劈裡啪啦地炸個不停。幾個人按都按不住。方氏也急了:“大嫂,你就消停些吧!
當年來的時候,你就該清楚,我們就是來做人質的。現在想走,哪裡那麼容易。裴家軍越厲害,風頭越勁,皇上和張家父子就越忌憚青禾。
”
“張家父子把持朝政,皇上事事都聽他們的。此次正好順水推舟,逼青禾低頭。”
“也不知青禾要怎麼應對。你就彆添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