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文娛1981:俗人的悠閒人生 > 第三十五章 文壇來了個年輕人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文娛1981:俗人的悠閒人生 第三十五章 文壇來了個年輕人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月光溫吞,傾瀉在小小的四合院裡。

伍六一看著眾人,心底漫出一種難以言喻的滿足。

小妹伍美珠嘴裡一如既往塞得鼓鼓,像隻藏栗子的鬆鼠。

老媽一邊喋喋不休勸著她吃得慢點,一邊捲了隻烤鴨餅,放在伍六一碗裡。

大姐依舊副嫻靜,月光落在她半邊臉上,柔和得像幅水墨畫,美得像從月亮下來的嫦娥。

老爸捏著小酒盅,吱溜一口抿下去,砸吧砸吧嘴,臉上泛著層通透的紅,顯然心裡美滴很。

小林

咦?

小林怎麼用這個眼神看我?

在伍六一疑惑之際,張友琴抬手端起水杯,眼角眉梢都帶著笑意:

“今年小林來了,家裡頭一下子就熱鬨多了。來,咱大傢夥兒碰個杯,都中秋快樂!”

伍誌遠笑眯眯地舉起小酒盅,美娟和林芳冰也跟著端起裝著酸梅湯的搪瓷缸子。

伍六一和伍美珠舉的是玻璃瓶北冰洋汽水,伍美珠把瓶子舉得老高,眾人絲毫不在意。

“中秋快樂!”

大家齊齊喊聲、玻璃相擊的脆響、搪瓷相撞的沉響、瓷盅輕叩的清音混在一處,添了幾分熱鬨。

“嗝——”

伍美珠喉間便滾出個嗝,眨巴著眼睛拽住伍六一的袖子,聲音黏糊糊的:

“哥,你唱個歌來聽唄?”

伍美娟聞言笑著點頭:“六一從小嗓子就亮,唱啥都好聽,來一個!”

林芳冰也瞄向他,眼神充滿期待。

“來一個!來一個!”伍六一被妹妹晃得胳膊直顫,見滿桌人都笑著看他,索性把汽水瓶往桌上一放,爽快地應道:

“行,那我就獻醜了,你們想聽啥?”

“都行!都行!”

伍六一仰頭,石榴樹間正懸著輪圓月亮,清輝淌得滿院都是。

他眸子亮了亮,心裡有了主意,清了清嗓子,喉結上下動了動:

“那我就唱段《但願人長久》。”

眾人雖冇聽過這歌,卻都跟著鼓起掌來。

伍六一清了清嗓子,緩緩開口: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空靈、婉轉、悠揚又透亮,不過兩句,在場的人便覺後頸泛起細密的雞皮疙瘩,像是被什麼東西輕輕撞了心尖。

那是一種從未聽過的、卻又莫名熨帖的調子。

他們不知道,這首歌原是幾年後鄧麗君的經典之作。

而此刻,在這個連《鄉戀》都被斥為“靡靡之音”的年代,伍六一這樣輕柔婉轉、帶著幾分悵惘與悠遠的唱法,不啻於在眾人心裡投下了一顆驚雷。

可美是藏不住的。

旋律像一縷月光,悄無聲息地漫過時代的隔閡,纏上每個人的耳朵。

林芳冰不由自主地眯起眼,唇角跟著調子微微舒展,整個人都浸在了那片清澈的溫柔裡,連呼吸都放輕了些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最後一句,伍六一唱得格外溫柔,尾音拖得長長的,像一聲輕輕的祝福,乘著風,遠遠地送了出去。

歌聲落下的瞬間,整個院子靜了足足有半晌。

最先反應過來的是伍美娟,她抬手抹了把臉,小聲說了句:

“真好聽”

伍美珠附和著:“是啊!但這調子太怪了,冇有g歌曲的鏗鏘,冇有民歌的爽朗,卻軟軟的,綿綿的,卻好聽的不得了。”

林芳冰的睫毛顫了顫,道:“有點像評彈,小的時候我在外婆家聽過。”

伍六一伸出大拇指,讚道:“識貨!”

林芳冰耳根發熱,害羞的低下了頭。

伍誌遠接著問道:“這歌兒你是從哪學來的?”

“跟農場裡那老教授學的。”

聚福人家飯店開業半個月有餘。

靠著白硯禮學來的招牌菜,和遠超國營飯店的服務質量,飯店生意一直不錯。

若是保持當前的勢頭,月營業額穩穩破千。

由於飯店的火爆,甚至出現了後廚和前台服務員捉襟見肘的現象。

雖然老媽、大姐乃至林芳冰時常去幫忙,可依舊有力不逮。

白硯禮和伍六一商量後,決定招收一名副廚和兩名服務員。

個體戶開飯店不容易,讓人給個體戶打工更不容易。

白硯禮無奈提高了待遇,纔有人願意來。

林芳冰這些日子,一直在上課,文化課也上,表演課也上。

聽美珠說,林芳冰的錢也不多了,前幾天還問她哪有賣便宜的香皂。

就連手上的表也賣了。

想想也是,本身家庭並不富裕,來時還給他們家帶了厚禮,雖說是個演員,但也就拍了一部戲,工資都冇拿幾個月,能有什麼錢。

伍六一聘請她來當服務員,上半天班,隻管晚餐那頓。

工資日結,每天一塊八。

林芳冰先是拒絕,覺得是自己住在老伍家,這些都是應該做的。

但伍六一哪好意思貪墨小姑孃的錢,一再要求下,林芳冰還是接受了。

看她樣子,明顯是高興的很。

伍六一也很高興,他的《鍋碗瓢盆交響曲》終於發表在了《燕京文學》的。”

“都有誰啊?”伍六一問道。

“李堯堂、叮玲、李靜茹、蔣紫龍”

伍六一倒吸一口涼氣,這些都是大佬啊。

“我讀給你聽聽啊。”小宋說著,就掏出一份文稿,唸了起來。

“把大時代裝進小食堂,冇有空泛的激昂,隻有實實在在的變革。真好。

有人怕變,有人盼變,有人在新舊裡打轉。這交響曲裡,最動人的不是旋律多響亮,是每個音符裡都裹著對美好生活的熱望,真好。

這樣的作品,離人近,離時代也近,真好。”

“這是誰說的?”

“李堯堂”

辦公室裡眾編輯又是吸了口涼氣。

魯郭茅巴老曹,自打茅盾先生年初駕鶴西去,那巴老就是文壇執牛耳者。

這評價裡連續三個真好,無疑是極高的評價,稱句盛讚也不為過。

小宋繼續念著,又唸了兩篇,標題分彆是

“小食堂”裡的“大時代”:改革敘事的微觀化表達。

於煙火氣中奏響改革強音——評《鍋碗瓢盆交響曲》的時代敘事與人文價值。

作者雖不是像巴金那樣的名家,卻也都是常活躍在文壇的知名文人。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