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娛1981:俗人的悠閒人生 第三十九章 風雨欲來
-
“好好好!你可彆後悔!”
劉堅強猛地起身,拂袖而去。
範小雲連忙收起桌上的材料,瞪了一眼伍六一後,小跑追了上去。
等劉堅強門一開,就發現了聽牆根的李宏方。
李宏方頗為尷尬,隻得解釋道:
“天色不早,正想打擾二位領導,一塊吃個便飯。”
“哼!”
劉堅強麵色鐵青,顯然被氣個好歹。
“不必了!李編輯,貴單位的員工如此冥頑不靈,實在該好好管教管教了。”
“您說的是!”
李宏方陪笑著,“讓您見笑了,是我們教導無方了。這樣,今天我做東,在同和居設宴向各位賠禮道歉!我小舅子前兩天弄了點野味,正好”
“野味?”
劉堅強收回剛要邁出的腿,他將京城的大小國營飯店吃了個遍,尋常食物已難以滿足他的大胃袋。
聽到這野味兩字卻口水生津,走不動道。
“什麼樣的野味?”
李宏方指了指天。
“那就叨擾了。”劉堅強臉色由陰轉晴。
兩天後,總編顧行知前往部裡開會。
晚報選題大會由李宏方主持。
他坐在平日總編顧行知的座位上,撫摸著椅子上的皮把手,頗為自得。
選題會可謂行使總編權力的重要途徑。
通常,選題會上討論的議題會由編輯助理記錄,形成會議紀要,紀要上確定的選題一般不會輕易改動,會成為組稿的重要依據。
在這過程中總編幾乎擁有一言堂的權力。
總編顧行知不在,他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誌去安排下一期的版麵。
這種感覺讓李宏方有些飄飄然,他整理下襯衫衣領,說道:
“由於最近晚報銷量略有下滑,不少讀者來信反饋,談到晚報對熱點話題的敏感性不足,歌頌太多,批評太少,為此希望大家廣發諫言。”
李宏方所說,主要針對了時政要聞、民生實事的版塊內容,與文化副刊影響不大。
上次趁顧總編不在,插手文化副刊風波後,他也很少再找文化副刊的麻煩。
鄭愛民眼觀鼻,鼻觀心,心想著晚上妻子會做什麼菜,能不能不吃心裏美蘿蔔了?
直到李宏方再次接過話茬,他才緩過神來。
“各位編輯說得都不錯,我在這裡也分享個選題。”
李宏方說完,他手下的責編們紛紛提筆,紙頁翻動聲一片。
“就在前兩天,大家有冇有看過發表在燕京文學上的《鍋碗瓢盆交響曲》。”
在場都算是文化人,不少都訂閱了燕京文學,自然對這篇引起相當大爭論的作品有印象。
“商委會的同誌向我反映了這個問題,這篇作品思想上有很大的問題,他們還指出這篇作品的作者正是咱們報社的臨時工,希望咱們能及時糾偏。”
李宏方頓了頓,繼續道:“我抱著客觀、公正的態度,仔細閱讀了這篇作品,讀後真是痛心疾首!”
李宏方捶了捶胸口:“勞動者是光榮的,我們如何能讓不識人間疾苦的黃口小兒,抹殺勞動者的成果,為了光大群眾,廣大的工人階級,我建議下一期二版頭條能反映這個問題!”
台下人一時麵麵相覷,其實大部分人都是認同《鍋碗瓢盆交響曲》所寫的內容,畢竟國營飯店什麼德性,是大部分下過館子可太清楚了。
更何況,故事是以小見大,深層次上是反映改革路上的頑疾、以及暴露體製上無法顧及的弊端。
把話題引到抹殺勞動者成果上,完全是走偏了。
但顧總編不在,副總編定了調子,他們小責編能有什麼反應?
鄭愛民更是攥住了拳頭,他哪裡不明白,這是李宏方的小心眼又犯了,瞅準機會非要噁心伍六一一回。
鄭愛民知道此時反駁李宏方也無濟於事,索性不去理會,隻是在自己的筆記本上寫下一行字,給旁邊文化副刊的小編看了一眼,便合上本子,盯著天花板不再說話。
李宏方看了眼不發一言的鄭愛民,滿意地笑了笑,全然冇注意鄭愛民身邊的小編輯不見了蹤影。
針對《鍋碗瓢盆交響曲》的討論持續了一個半刻鐘,確定下刊印的基調。
李宏方看向鄭愛民,象征性問了下:
“鄭編,對文化副刊的選題有什麼準備?”
他本以為鄭愛民並不會發言,冇成想他點點頭,將身體向前湊,大有高談闊論一番之意。
鄭愛民清了清嗓子,語氣不疾不徐:
“結合咱們編輯部近期工作,我先說說文化副刊組稿的事兒。我先說兩句,兩句可能說不清,那我就多說兩句,但算上這句好像也夠兩句了,哈哈”
聽著鄭愛民繞來繞去,李宏方不明所以,這不講的都是廢話麼?
鄭愛民不顧周圍人疑惑的目光,自顧自說著:
“我們文化副刊啊,一直牢牢把握“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往基層靠、往群眾靠,往基層和群眾靠,如果我們背離了方向,說明我們冇有往基層靠,往群眾靠,冇有登些反映時代建設風貌、反映基層,反映群眾的好文章。”
鄭愛民翻來覆去,滔滔不絕,又嘚啵了半個小時,冇有絲毫停下的意思。
直到李宏方失去了耐心,剛想製止他的發言。
總編顧行知麵色鐵青,推門而入。
李宏方暗叫一聲不好,趕忙讓開位置。
總編顧行知一眼冇看李宏方,坐在屬於他的位置上,用手指輕敲著桌麵。
下邊寂靜無聲,來自老g的威嚴,在這一刻具象化了。
半晌,總編顧行知指著編輯助理道:
“紀要拿來我看看。”
編輯助理聞言,連忙上前。
總編顧行知迅速掃過,直到看到關於對《鍋碗瓢盆交響曲》的討論上。
又是一陣沉默過後,一聲歎息在會議室裡迴盪。
“諸位同僚,你們是否還記得報社的創刊詞?還記得咱們辦報的宗旨?”
顧行知也冇想著誰能回答他,依舊自顧自說著:
“52年10月1日《創刊詞》:辦報要以最大多數人民的最大利益為標準,要聯絡羣衆和深入群眾的工作與生活,要在d和人民zf的領導下,使它在今後建設事業中擔負起反映群眾心聲,宣傳d的政策的宣傳者和組織者的任務。”
聲音不大,卻擲地有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