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娛1981:俗人的悠閒人生 第四十七章 出謀劃策
-
老闆娘愣了愣,停下手裡的活:“改名字?您有啥想法?”
“您看啊。”
伍六一指著桌上的空碗,掰著手指頭數,“您家鹵裡有五花肉、香菇、雞蛋、木耳、黃花菜、香蔥,算下來得有六樣料,這是六。麵是您家的本事兒,筋道紮實。”
“那叫六麪館?”老闆娘問道。
“您聽我說完。”伍六一繼續道:
“相傳漢武帝與大臣閒聊,說到《相書》上講,人中長一寸,能活一百歲。
大臣東方朔開玩笑說:那八百歲彭祖的人中豈不是很長?臉得有多長啊!
自此,人們認為臉長意味著長壽,而臉也叫麵,而麪條的麵與臉麵的麵同音同字。於是,吃麪條就象征著希望臉麵長,也就是長壽。因此,壽字和麪字最搭。”
“我知道啦,那就壽六麵!”老闆娘搶答道。
“呃”伍六一一時語塞,好半晌纔回道:
“我覺得叫六麵壽可能更好。”
“好像是更順口一點。”老闆娘眼睛發亮:“真好,真好,隔天我就去報備,換個招牌,你們文化人就是有文化。”
伍六一笑著擺手:“我就是隨口一琢磨,主要還是您家麵好吃,名字隻是錦上添花,總共多少錢?”
“這哪能收您錢!”老闆娘撩了撩頭髮,語氣都有些扭捏起來:“您這名字價值千金,下次來,我還給您免費。”
伍六一又客氣了一番,手裡的票票就是送不出去,手還被老闆娘捏著,大白天的也不成體統。
於是伍六一索性把錢收了起來,道:“您家還有糖蒜麼?”
“有!在後廚呢,我給你拿去。”
“那就麻煩您了。”
見老闆娘扭著蜜桃往後廚嫋嫋走去,伍六一把錢壓在碗底,溜掉了。
接下來幾天,伍六一在報社和圖書館之間穿梭。
他雖然可以降低質量,不去考究武朝的曆史細節,但他過不去心裡這個坎。
好在這段時間的打磨冇白費,他的筆力日漸純熟,即便在考據上多費了功夫,寫作速度也冇落下多少。
每日三千字的進度穩穩噹噹,甚至越寫越順,指尖落在紙上的節奏都輕快了幾分。
轉眼到了文化沙龍的日子,伍六一正好去問問陳建工的寫作進度。
路過雍和宮,伍六一打眼一瞧,這家常滷麪的招牌已經換成了六麵壽麪館。
店門口的人比從前多了不少,說不清是正巧趕上了客流高峰,還是換了招牌真的引來了更多食客。
這次的燕大門口的門衛不是那位大爺,而是位中年男人,伍六一如法炮製,趁他猶疑之際,再次混了進去。
可當他見到陳建工時,還是忍不住嚇了一跳,對方頭髮亂糟糟的如雞窩,臉上泛著一層油膩,雙眼佈滿血絲,可精神卻很好。
“建工,你這是?”
“過癮!真的過癮!”
看著入魔的陳建工,伍六一哭笑不得,他不會把未來的作協副主席、文壇的骨乾作家給搞成寫爽文的了吧?
“你寫多少了?”
“《犁頭記》快寫完了。”陳建工應道。
伍六一又驚訝了一番,這《犁頭記》按他的預估,起碼能寫六萬字,一多半起碼是五萬字了。
這纔過去將近一週,也就是說,在這個手寫的時代,陳建工是日更七千字。
即便是有了大綱,堪稱觸手怪了。
據伍六一所知,也就是莫岩和鄭淵潔有這個手速了。
莫言35天手寫完了28萬字的《天堂蒜薹之歌》,後來用電腦43天完成43萬字的《生死疲勞》。
鄭淵潔寫《皮皮魯外傳》時,也都是每日萬字。
羞愧點娘萬千撲街作者。
“建工,你每天睡覺麼?”
“睡覺啊!每天能睡兩三個小時,不睡冇思路,我按照的你的大綱進行了一定量的改編,你幫我瞧瞧。”
兩三個小時,伍六一真怕他猝死。
“你要不歇歇吧,起碼洗個臉,一會兒不是有文化沙龍麼。”
“噢,對!”陳建工一拍大腿,“你不說這事我都忘了,那你先看著,我去洗把臉。”
說完,就把稿子塞進伍六一手裡。
伍六一坐在他的位置上,看了起來。
整篇是用圓珠筆寫成,對於這種長篇寫作,圓珠筆確實比鋼筆方便太多。
不需要吸墨,墨跡乾得快,順滑不費力。
字跡一般,但日更七千,完全能理解。
但可這筆力不一般,完全秒殺一眾通俗小說作家。
而且還增加了不少龍傲天劇情,像是反派勒索刁難,突然亮出大佬身份,讓囂張反派瞬間崩潰。
他果真是個天才!
半個小時後,伍六一放下稿子,對著滿眼期待的陳建工豎起大拇指。
“此子恐怖如斯!”
陳建工很是開心,聽這語氣和大拇指,顯然是對他的認可,就是這句話,嘛意思?
“此子恐怖如斯,怎麼聽起來怪怪的。”
“你以後見到反派震驚於主角的能力,你就可以用上一句,此子恐怖如斯,這代入感不就來了麼?”
“這樣麼?”陳建工將信將疑。
“你再伴著點反派笑聲,像是桀桀桀,效果更佳。”
“彆逗了,哪有人這麼笑的。”
伍六一不再玩梗,看了眼時間,道:“走吧,快到時間了。”
二人結伴來到宿舍樓下。
梁佐恰巧走來,瞧見二人,道:“快走吧,彆一會兒,就等咱們三,跌份。”
”今天文化沙龍是什麼主題?”陳建工問道。
“文化自強研討會。”
“怎麼這麼抽象?”
“您去了就知道了。”
“不去第一教學樓麼?”
“不去,這次是個好地方。”
不知不覺,陳建工和伍六一跟著梁佐來到校門口。
門口竟然候著一輛斯柯達牌的紅白雙色公交車。
二人一頭霧水的上了車,梁佐才解釋道:
“這次文化沙龍是位留學生邀請主辦的,人家豪橫著呢。”
燕大在81年招收留學生不過百,陳建工都快畢業了,也冇見幾次。
而且,這留學生能協調出一輛公交車,背景怕是不簡單。
又等了十分鐘,差不多集齊了十幾個人後,公交車開動。
隨著車輛行駛,路過什刹海、鼓樓、王府井、協和彆墅區,伍六一愈發鬱悶。
這麼近,早知道他就不遠迢迢的來到燕大了,他騎著自行車直接去了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