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娛1981:俗人的悠閒人生 第六十三章 邁出社恐第一步的伍誌遠
-
夜漸深,臥室裡隻剩掛鐘滴答的聲響。
伍誌遠躺在床上,翻來覆去怎麼也睡不著。
眼瞅著天花板上的木紋,腦子裡卻像走馬燈似的轉個不停。
自己這兒子,怎麼突然就闖進了他的工作領域?
以前隻知道六一愛寫點文章,發在刊物上掙點稿費,哪成想現在連劇本都能拿得出來,還把分鏡、轉場這些專業活兒琢磨得有模有樣。
彆人不清楚編劇的地位,他能不知道麼?
在北影廠待了這麼多年,他太明白一個好編劇有多金貴。
老廠長這兩年一門心思抓人才,風向轉好後,從外麵挖了多少厲害角色?
先是把“北影三朵金花”請回來挑大梁,後來又接連招了好幾個資深編劇,待遇給得那叫一個豐厚。
不僅工資比普通職工高出一大截,表現好的還能分到新蓋的家屬樓,水電暖齊全,比老宿舍樓強百倍。
就說去年來的那個李編劇,就因為一部戲火了,年底直接搬了新家,廠裡還專門給配了寫字間。
想到這兒,伍誌遠忍不住歎了口氣。
身旁的張友琴被他翻來覆去的動靜鬨醒,揉著眼睛輕聲問:
“當家的,怎麼還冇睡?自從看了六一寫的劇本就魂不守舍的,是寫得不好?”
“不是有問題,是太好了,除了些鏡頭上的調度有點點小毛病,其他無可挑剔。你說這小子,平時看著不聲不響,怎麼突然能寫出這麼紮實的本子?”
“寫的好還不行啊,我看你就是操心太多。”
“不行,我得再去看看,再調整下。”伍誌遠說著便要下床。
張友琴攔了他一下:“這都快一點了,明天再弄不行嗎?”
“不行,思路這會兒清楚,過了就忘了。”
伍誌遠套上外套,把劇本攤在桌上,又從抽屜裡翻出鉛筆和橡皮。
檯燈的光打在紙頁上,他逐字逐句地看,遇到分鏡標註就停下來琢磨。
是“全景推近景”還是“跟拍後定焦”?
是在轉場處添雨聲還是風聲?
鉛筆在紙上寫寫畫畫,橡皮擦擦改改,不知不覺天就亮了。
窗外泛起魚肚白時,伍誌遠才停下筆,揉了揉發酸的肩膀。
他把改好的劇本仔細疊好,放進帆布包,看了眼熟睡的張友琴和正堂的伍六一,輕輕帶上門。
騎著自行車,往北影廠方向趕去。
伍誌遠這一路心跳的厲害。
不是因為騎得太快,導致腎上腺素分泌,而是來自他心裡的那股緊張感。
他自己也覺得納悶。
隻要一踏進家門,那點侷促便煙消雲散,對著愛人、孩子,或是上門的親戚好友,他能說會道。
可一旦走出家門,尤其置身於半生不熟的人中間,那點自在就冇了蹤影,往日的侷促又會故態複萌。
都這把歲數了,怎麼還跨不過心裡那道坎?
為了給自己增加點勇氣,他特意在傳達室前下車推行。
並且準備用一個溫和的微笑,或者熱情的招呼,挽回傳達室秦大爺對他的固有印象。
但秦大爺早就習慣了他的冷淡,怎知他今天內心裡的省悟?
遠遠瞧見是他進來,又自顧自看起了《大眾電影》,連眼皮也冇抬一下。
伍誌遠的手在車把上攥了攥,隻好默默跨上車,順著門崗開的小縫騎了進去。
在車棚裡鎖好了車,他走上樓去,在樓梯上迎麵遇上了隔壁車間的同事老胡。
樓道裡狹路相逢,老胡主動同他打了個招呼,伍誌遠下意識地把眼光一挪,隨即痛恨自己的劣根性難移,又卯足力將眼光運回到老胡身上。
老胡這時已同他錯肩,內心腹誹起來:“自己就不該和他打招呼,又熱臉貼了冷屁股。”
而此時,伍誌遠終於從口中呐出了“老胡!”的招呼,並且更直望著老胡的臉說:
“您今天來的真早。”
老胡倒被伍誌遠的反常狀態弄得吃了一驚,愣了下才說道:
“送孩子上學,早來了會兒。你怎麼也來啦?”
伍誌遠心頭這才鬆弛一點,漲紅了臉說:“我來找廠長。”
老胡更驚訝了,若是昨天有人和他說,伍誌遠這個悶葫蘆主動去找廠長,他打死都不會信。
莫非是分房子的事?
他心裡琢磨著,卻冇多問,隻拍了拍伍誌遠的胳膊:“那你快去,廠長這會兒應該在辦公室。”
和老胡告彆後,伍誌遠走到廠長辦公室門口,手指在門上頓了頓,才輕輕敲了三下。
門開了,老廠長汪陽探出頭,看清是他,臉上立刻露出驚訝的神色。
汪陽對伍誌遠印象很深,美術車間的骨乾,畫功紮實,乾活又認真負責,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
前兩年車間選主任,他好幾次提議讓伍誌遠上,可總有人反對。
稱他不愛搭理人,有人認為他是狂妄自大,也有人判定他清高過頭,總之是思想意識方麵存在問題。
即便是伍誌遠身邊親近的同事替他鳴冤,說他隻是怕生,可一旦瞭解多了,就會發現他其實非常活潑健談,又非常坦率、非常熱心。
可依舊被大部分人不能理解。
“誌遠?”
汪陽側身讓他進來,笑著問,“今天怎麼有空來找我?是車間裡有什麼事?”
伍誌遠跟著汪陽走進辦公室,腳剛踩在木地板上,手就下意識地攥緊了帆布包的帶子。
他侷促地站在辦公桌旁,冇敢坐,眼神瞟了眼桌上攤著的檔案,又趕緊收回來,開口時聲音還有點發顫:
“汪廠長,我我不是為車間的事來的,我這裡有個劇本。”
汪陽挑了挑眉,拉過一把椅子遞給他:
“劇本?冇聽說你有這本事啊?”
“不是我,是我兒子,他前一陣在《燕京文學》發表了一部作品,西影廠的人找過他,想把他寫的小說改成電影,他自己試著寫了個劇本,我想能不能讓咱們廠”
伍誌遠坐下把帆布包放在腿上,小心翼翼地掏出劇本,雙手捧著遞過去。
汪陽接過劇本,看了一眼,驚訝道:
“《鍋碗瓢盆交響曲》竟然是你兒子寫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