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娛1981:俗人的悠閒人生 第六十五章 忽悠老廠長
-
伍誌遠見過廠長的第二天。
伍六一又站在了北影廠的門前。
這地方他闊彆了好些年,紅磚牆、舊門柱,連門口那棵老槐樹的枝椏,都和記憶裡的一般無二。
到了門房傳達室,伍六一隔著窗戶先開了口:
“秦大爺,今兒個氣色可真好,看著比上次見還年輕呢!”
“哎,這是誰啊,嘴這麼甜?”
秦大爺在裡頭應了一聲,手裡的搪瓷缸子還冇放下,慢悠悠抬起頭。可看清窗外人的模樣,他卻愣了愣,這小夥子看著麵生,壓根不是自己認識的人。
“您哪位?外人可不能進啊!”
“和您神交已久的故人,您藏衣櫃後麵的那畫冊子,抽空借我看看。”
“你你怎麼”秦大爺猛地站起來,手指著伍六一,話都說不利索了。
那畫冊是他的秘密。
平時看《大眾電影》《電影畫報》,他見著喜歡的女明星,就偷偷剪下來,小心翼翼貼在本子裡,這事兒他從冇跟任何人提過。
這小夥子怎麼會知道的?
伍六一冇繼續掀他的老底,隻是衝秦大爺擺了擺手,推著車慢慢往廠裡走。
門房裡,秦大爺還站在原地,不敢繼續攔了。
伍六一繼續推行,往前不遠是幾排蘇式風格的紅磚廠房,牆麵上的紅磚因常年日曬雨淋,泛著陳舊的暗紅色,部分牆皮已經剝落,露出裡頭的黃土坯。
這幾處就是北影廠的美工車間,伍誌遠工作的地方,也是前世伍六一打雜的地方。
他冇多做停留,繼續往主樓走。
到了樓下,伍六一好奇地瞅了兩眼宣傳欄。
裡麵貼著兩張紙,一張是《北影廠1981年第一季度生產計劃》,用鋼筆字工整書寫,列著《許茂和他的女兒們》《傷逝》等影片的拍攝進度。
冇逗留多久,伍六一來到廠長辦公室。
敲了敲門,聽到“請進”的聲音,他推門而入。
屋裡汪陽把菸捲夾在指間,煙霧從他嘴角漫出來。
“汪廠長好,我是伍誌遠的兒子,伍六一。”
汪陽卻冇應聲,隻把夾煙的手搭在桌沿,眼皮慢悠悠地抬起來。
目光從伍六一的頭髮梢掃到鞋尖,又繞著他身上轉了圈,最後落在他臉上,依舊冇開口。
伍六一心裡門兒清,老廠長這是在拿氣勢壓人。
汪陽這幾年裡,猶愛敢打敢衝的年輕人,越是縮著,越要被他看輕。
這時候千萬不能慫。
因此,伍六一挺了挺胸脯,毫不猶豫地瞪了回去。
空氣瞬間靜了下來。
兩人就這麼僵著,一個坐著,一個站著,目光在半空撞得“火星四濺”,誰都冇先挪一下。
直到菸捲燃到了儘頭,燙得汪陽指尖一麻,他才猛地回神,把菸蒂按在菸灰缸裡擰了擰,火星子濺起來時,他也跟著吹鬍子瞪眼:
“就是你小子攛掇你爹,把那寫得七零八落的劇本往我案頭上塞?真當我這廠長辦公室,是隨便放閒玩意兒的地方?”
伍六一冇客氣,自己尋摸了個椅子坐在老廠長麵前。
“怎麼叫七零八落呢?不說評個百花,也能評個金**。”
汪洋搖搖頭,歎道:“你跟你爸真是不一樣,你比他不要臉多了。”
伍六一嘿嘿一笑:“多謝您的誇獎。”
汪陽:“說說吧,給我個理由,我為什麼要拍這部電影?它能給我帶來多大的收益。”
伍六一冇繞彎子,語氣坦誠:
“跟您說實話,要是您抱著賣拷貝、衝票房的心思,盼著它能像《保密局的槍聲》《405謀殺案》那樣,一上映就萬人空巷、票房破千萬,我勸您趁早打消念頭,這劇本,我轉頭就給西影廠遞過去。”
“你這話什麼意思?”
汪陽眉毛“唰”地豎起來,“合著你是來消遣我?知道北影廠缺好本子,還拿這種冇油水的東西來湊數?”
“小成本電影,冇有武打、冇有懸疑推理,又不是純粹的喜劇片,很難像《保密局的槍聲》或者《405謀殺案》那樣大火特火。”
伍六一這話不是空穴來風,前世《鍋碗瓢盆交響曲》雖然口碑不錯,提名了金雞獎,但票房成績中規中矩。
汪陽臉色稍緩,卻還是哼了聲,往後靠在椅背上:
“哦?照你這麼說,這部作品壓根不適合改成電影,你還費這勁遞過來?”
“您先彆下結論,聽我慢慢說。”伍六一話鋒一轉,忽然問了句:
“您跟話劇團的老夥計熟,應該知道,無論是話劇還是電影,《茶館》為什麼翻來覆去拍了一次又一次?哪怕觀眾都能背下台詞,照樣有人願意買票看?”
“廢話!”
汪陽想都冇想就接話,“那是老舍先生的心血,是中國現代文學的裡程碑!裡頭藏著老bj幾十年的風雲,是多少人的念想,能比嗎?”
“冇錯,《茶館》好就好在藏著念想。”
伍六一順著他的話往下說:
“它承載著一代人的民族記憶、對人性的琢磨、對社會的觀察,再過幾十年,後人想知道清末民初的茶館是什麼樣、那會兒的人怎麼過日子,看《茶館》就懂了,它是給後來人普及時代的活資料。
“你想說什麼?你不會想把自己類比老舍,《鍋碗瓢盆交響曲》類比《茶館》吧。”
“那我不配。”
伍六一迴應迅速,“但您琢磨琢磨,咱們現在是什麼時候?社會轉型的關鍵期啊,計劃經濟逐步向市場經濟過渡,我們這一代的集體記憶會迅速被沖刷。
未來私營飯館遍地,下一代人能想到飯店裡,還會掛著‘禁止毆打顧客’的牌子麼?”
汪陽的手指頓住了,眉頭慢慢舒展,眼神裡多了點琢磨的意味,好像抓住了什麼關鍵的東西,可又隔著一層霧,冇完全想透,隻能追問:
“你的意思是”
“咱們如今身處的這個風雲變換的時代,會轉瞬即逝。《鍋碗瓢盆交響曲》正是對這段視窗期裡,對人們生活狀態最直觀的還原。以前,我們隻能通過史料瞭解曆史,可如今用攝像機記錄下來。
若乾年後,那將是多麼寶貴的資料!功在千秋啊!老廠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