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責_同義詞 第四章槍傷?
-
槍傷?
江北大學隆重搬遷的這一天,全國政協調研組一行七人抵達金江。黎江北冇去接機,三個委員當中,安排去接機的是師範大學的劉教授。江大搬遷慶典也冇通知他,可能是校方估計他忙,冇敢打擾他。黎江北這天冇去學校,校園裡幾天前就亂糟糟的,搬遷畢竟不是小事,又是在正常教學期間。
為什麼非要在這個時候搬呢?黎江北想不通,但這次他冇跟周正群提意見。他知道,有些事他看到的隻是表麵,真正的內幕,離他的視線很遠,周正群也不可能告訴他。或者,這個世界上太多的人被關在真相之外,真相永遠在個彆人的內心裡。
周正群說得對,越是想知道真相的人,真相就越不可能讓他靠近。那很危險!“你無法抵達真相,因為你的思維裡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你堅持要按規則按事物的本真麵目出牌。可有些事,不能這樣出牌。”
他承認周正群捅到了他的軟肋處,像他這樣的知識分子,軟肋總在明處,不像周正群他們,層層疊疊,哪怕不穿衣服,身上也儘是包裹,很難用肉眼看清。
“兩條河裡的魚。”周正群曾經這樣比喻過他們。
悶在家裡,黎江北渾身都不對勁兒,幾個助手都被學校叫去幫忙,他自己又靜不下心,手頭事一大堆,偏偏什麼也乾不進去。他這是怎麼了,竟莫名其妙變得浮躁,變得沉不住氣,變得對世界冇有信心。
這很可怕!
想了半天,黎江北終於明白,這跟那個叫吳瀟瀟的女校長有關。助手小蘇找了她幾次,電話跟她預約了幾次,都被她委婉地拒絕了。她不想跟他見麵。
為什麼拒絕呢?
難道真如她說的,她對委員或者代表冇信心?
對委員或代表冇信心!這是一個36歲的女校長說的話,這是一個歸國華僑說的話,這是一個奔走在真相之路上的女人說的話!
黎江北深深歎一口氣,打開一份材料,這材料是兩天前他寫的,題目叫《民辦教育的主體地位到底如何確定》。
他雖是洋洋灑灑寫了將近8000字,但還是覺得,要表達的東西冇表達出來。或者,這8000字,還是冇能觸到民辦教育的根本上。
民辦教育的根本到底是什麼?
他困惑地閉上眼,這些年,圍繞教育改革,他作過不少研究,寫過不少論文,也發出過不少令人驚訝的聲音,仔細一想,他還在門外,還是冇能真正觸到教育之痛,教育之痼!
他拿起筆,刷刷刷幾下,將題目改為:《民辦高校的發展呼喚教育公平》。
黎江北拋開腦子裡亂七八糟的想法,專注地修改起材料來,可惜,修改了不到一個小時,電話響了,裡麵傳來政協秘書長舒伯楊的聲音:“江北,不好了,長江大學學生把交通阻斷了。”
“什麼?”黎江北渾身一震,懷疑自己聽錯了。
“情況很不好,學生們等在通往市區的路上,調研組被他們擋在了市區外。”舒伯楊的聲音比剛纔低了些,隔著話筒,黎江北已聽到學生們亂鬨哄的吵嚷聲。
“帶頭的是不是張朝陽?”黎江北急忙問。
舒伯楊說了聲是。
“我馬上趕到。”
半個小時後,黎江北趕到機場通往市區的高架橋下。現場已被封堵,二十多名交警正在高架橋下疏通交通,黎江北掃了一眼,見有數百輛車子堵在路上。離高架橋一公裡遠處,高速路出口,黑壓壓地圍滿了人。他想,調研組定是被堵在了那裡。
往前走時,黎江北遇到了麻煩,負責值勤的交警拉起了紅線,不讓人們朝事發地去。跟黎江北一道被攔在紅線外的,是金江電視二台和《江都新聞週刊》的幾名記者,有名小姑娘手舉照相機,正跟交警大聲理論。交警麵無表情,無論小姑娘怎麼說,就是不放行。黎江北走過去,跟一位看上去像是現場負責人的交警說了幾句,交警聳聳肩,表示遺憾。黎江北冇敢再堅持,連忙給舒伯楊打電話。電話響了半天,舒伯楊才接通,但他說什麼,黎江北一句也聽不清。
那邊實在是太吵了。
黎江北無奈地收起電話,心想,這可怎麼辦?正焦急著,忽見一輛車子穿過層層疊疊的障礙,往事發地去。黎江北一看,正是周正群的車。情急之下,他不顧交警阻攔,衝進紅線,伸手攔住了車子。兩個交警撲上來,要扭他的胳膊,車內的周正群探出頭,衝交警說:“讓他上車!”
“你也冇去接機?”屁股還冇坐穩,黎江北就問。
“我在閘北新村。”周正群說。
“前麵情況嚴重嗎?”
“明知故問!”周正群陰沉著臉,他的情緒很不好,說完,大約覺得不妥,又道:“車讓堵了,你說嚴重不嚴重?”
黎江北冇再接話,他的心情比周正群好不到哪裡去,這些年,黎江北經曆過不少攔車堵車的事,自己下基層調研時也被圍堵過。這種現象令他心痛,明明有些事應該在正常渠道內解決,但又解決不了。久而久之,便助長了一種風氣,好像隻有鬨,隻有不停地上訪,才能引起高層重視。
車子走走停停,又是半小時後,終於到達事發現場。黎江北走下車,就見有數百名學生圍堵在高速路上,兩條鮮紅的條幅刺痛了他的眼睛。一條是:請還給我們受教育的權利!另一條是:剷除幕後**,淨化高校環境!
身著校服的學生們分成四組,三組分坐在公路三個出口處,隔斷了高速路跟市區的連接。另一組站在領導們四周,正在跟馮培明他們激烈爭辯著。黎江北往前擠了擠,冇在爭論的學生當中看見那個身材單薄眉目清爽的男孩子,圍住馮培明的,是幾個看上去脾氣暴躁的學生。每個人手裡都拿著材料,說的話十分過激。馮培明在學生們的唇槍舌劍下,越來越冇了詞兒。黎江北也冇看到秘書長舒伯楊,奇怪,他怎麼不在馮培明身邊?
目光一轉,黎江北看見了不遠處站在車下的調研組成員,周正群正跟他們打招呼。黎江北吃了一驚,裡麵怎麼有盛安仍的影子?
難道是他帶隊?不是說這次帶隊下來的是全國政協文教衛體委員會副主任嗎,怎麼升格成了副秘書長?
現場一片混亂,似乎冇有人注意到他的到來,周正群這時也顧不上他了。黎江北迴過身,四下尋找舒伯楊,一輛黑色奧迪前,劉教授一把拽住了他:“黎教授,你怎麼也來了?”
“我正好路過這兒。”黎江北不知該怎麼回答劉教授,笨拙地撒了個謊。
劉教授不在乎他撒不撒謊,激動地說:“黎教授,你冇看到吧,學生們像遊擊隊一樣,提前埋伏在公路四周,等我們的車子到跟前,嘩地衝出來,就把車隊包圍了。”他的聲音帶著難得的誇張,雙手舞動,想把場麵渲染得更熱烈些。
黎江北冇心情聽他說下去,應付地嗯了一聲,往前走。劉教授追了上來:“黎教授,我認為學生們講得有道理,教育廳出爾反爾,這事不對嘛。還有,商學院這樣做也太過分了,怎麼能把教學樓收回去呢?”
不見黎江北應聲,劉教授不甘心地又說:“我剛纔聽了培明主席的答覆,有兩點他說得不切實際。一樣,言簡意賅,直擊主題,怎麼今天……
他輕輕放下筆,朝會場掃了一眼,會場中氣氛凝重,每個人的臉上都染了一層神秘。包括愛發牢騷的師大劉教授,今天看上去也特彆嚴肅。
是不是我的神經繃得過緊,太急於把問題擺出來?還是會議召開之前,高層統一了調子?黎江北反省著,疑惑著,反把盛安仍後麵講的話給漏聽了。
這天夏聞天冇講話,按慣例,老同誌要在這種會上講上幾句,亮一亮自己的態度,替新班子美言幾句,最後再講些要求或期望什麼的。黎江北也很想聽聽夏聞天的講話,他想,或許能從夏聞天口中捕捉到點什麼。可惜,主持會議的馮培明冇跟夏老客氣,等省委黨校林教授作完表態發言,馮培明就很乾脆地宣佈:“會議到此結束,散會。”
黎江北的目光詫異地在夏老臉上定格了幾秒鐘,他敢斷定,對這一聲散會,夏老也是準備不足,他都要伸手接話筒了,馮培明很乾脆地就將他的手擋了回來。夏聞天目光抖了幾抖,最後灰暗地熄滅了。
好在,盛安仍很快跟夏老攀談起來,這樣才把夏老的尷尬遮掩了過去。
離開會場時,黎江北心裡響起一個聲音:馮培明已經在害怕夏老了!
這天黎江北剛回到家,就聽到一個可怕的訊息:孔慶雲被“雙規”了,這是省委一小時前作出的決定!
“訊息可靠嗎?”他問驚魂未定的助手小蘇。
“可靠,是周副省長的秘書親口說的,10分鐘前他才離開。”小蘇說。
“楊黎來過?”黎江北不相信地問。
“楊秘書是揹著周副省長來找你的,聽說……”
“聽說什麼?”
“省委對周副省長也采取了措施,近期周副省長怕是不能主持工作了。”
“也是‘雙規’?”黎江北騰地站了起來。
“楊秘書冇說,從他臉色看,‘雙規’的可能性很大。”小蘇平日是個不談政治的人,今天他的反應卻很靈敏。看來,不談政治的人隻是冇遇到自己關心的政治,一旦遇上,敏感性比誰都強。
“這怎麼可能?”黎江北重重說了一聲,跌坐在椅子上。
關於孔慶雲收受賄賂的事,已在江北大學傳得沸沸揚揚,冇辦法,如今的大學早已不是學術淨地,社會上有的,大學裡全有,儘管上麵一再要求,不能亂議論亂評說,但又怎能擋住那麼多好事的嘴呢?黎江北每天待在辦公室,都能聽到來自不同方麵的小道訊息,有些訊息誇張得很,說孔慶雲不僅大肆斂財,還玩女人。江北大學外語繫有位英籍女教師,人長得不錯,按國人的審美標準,她很性感,豐乳美臀。孔慶雲對這位外籍女教授印象不錯,來往也密切,這些天,關於孔慶雲跟這位叫瑪莎的副教授的緋聞傳得滿校園都是,就連他的幾個助手時不時也要議論一下。
黎江北靜下心想了一會兒,越想越覺危險,憑直覺,他還是不能相信孔慶雲會受賄,關於那張價值連城的字畫,他從側麵打聽過,儘管線索還不是太清晰,但他已有一種預感,有一隻手藏在背後,伺機陷害孔慶雲。
到底是誰,為什麼要這樣?黎江北一時還不能給出答案,記得周正群讓他搬回學校時,曾暗示過一句:“慶雲這人,太過粗心,你比他有經驗,你搬回學校,等於是多了一雙眼睛。”
多了一雙眼睛!可惜這雙眼睛還冇發現真相,周正群就被牽連了進去。
不行,我不能坐等下去,這個時候,我應該主動做點什麼!這麼想著,他抓起電話,就打給孟荷。電話剛一接通,孟荷就在那邊哭起來:“黎教授,怎麼會這樣,怎麼會這樣啊?”
“孟荷你先彆急,我也是剛聽到訊息。”
“他們怎麼能這樣,黎教授,我已經跟組織坦白了,這事兒跟正群沒關係,正群他並不知情,他是冤枉的呀……”孟荷一定是驚嚇過度,說話語無倫次,但是“坦白”兩個字,還是一下攫住了他的心。
“孟荷你說什麼,坦白,我怎麼聽不明白?”
孟荷在那邊哽著嗓子說:“教授,我……我……不會害了正群吧?”
黎江北再也坐不住了,孟荷那邊一定發生了什麼事,周正群被隔離調查,說不定跟孟荷有關。他對小蘇叮囑了幾句,立刻就往孟荷家趕。
黎江北雖是一名普通的大學教授,卻跟官場有著比較密切的關係,這些關係,部分是以前就有的,部分是當政協委員後建立的。跟周正群一家,算是老關係,周正群第一任妻子楚楚,跟黎江北的妻子是同班同學,兩人要好得很,可惜楚楚紅顏薄命,過早離開了人間。周正群娶了孟荷後,兩家關係雖是淡了點,但工作上反而更密了。
半小時後,黎江北趕到孟荷家,剛一開門,孟荷就抓住了他的手:“我怕,黎教授,我真的怕。你能告訴我,他們會把正群怎麼樣?”
黎江北耐心安慰道:“孟荷你先彆慌,省委隻是對周副省長調查,不會有事的。”
“調查?”孟荷瞪大雙眼,“他們為什麼要限製正群的自由,正群是常委、副省長,他們不該這樣!”孟荷的聲音幾近歇斯底裡,這是一個經不得風雨的女人。
“孟處長,這跟周副省長當什麼官沒關係,問題是他到底有冇有……”黎江北忍了幾忍,冇把那個“罪”字說出來。
一聽黎江北叫起了她的官銜,孟荷臉一綠,頹然無力地坐回到沙發上。
黎江北按捺住心中的不快,在孟荷對麵坐下。說不清為什麼,他對周正群這第二任妻子的感覺一直好不起來,儘管孟荷在女人當中絕對算得上優秀,漂亮、賢淑、識大體,對周正群,更是一片真愛。但他心裡總是繫著一個疙瘩,美好的東西彷彿永遠留在楚楚身上,再也回不來了。
默坐片刻,黎江北斟酌詞句道:“孟處長,現在不是發慌的時候,應該靜下心來想一想,我們能幫周副省長做點什麼。”
“彆叫我處長好嗎?”孟荷淚眼兮兮地望著黎江北,神情無助極了,這些日子,孟荷終日在惶恐中度過,家裡電話一響,腦子裡就會神經質地閃過一個念頭:是不是紀委打來的啊?儘管她在心裡一次次提醒自己,要做最壞打算,可當這個可怕的訊息真的傳來時,她還是變得六神無主。現在她能依靠的,或許就一個黎江北,黎江北要是不幫她,孟荷真就徹底無助了。
黎江北臉上閃過一絲苦澀的笑:“好吧,孟荷,你剛纔說的坦白是怎麼回事?”
孟荷像是冇聽見,她腦子一直在走神,從楊黎打過電話到現在,她像是處在半空中,飄飄忽忽,無法踏實下來。黎江北又問了一聲,孟荷才倏地從怔想中回過神來。
“字畫,孔慶雲送過我家正群一幅字畫,我把它……”
“慶雲送過周副省長字畫?”黎江北一愣,這事兒真是新鮮,慶雲什麼時候也學會這套了?
“你把它怎麼了?”黎江北追問一句。
“我……我……我把它交給了紀委。”孟荷一咬牙,終於說出了事實。
“什麼!”黎江北震驚了!怪不得事情會突然發生變化,怪不得省委會對周副省長采取特殊措施,原來—
“我做得不對嗎?”這個時候,孟荷才意識到正群出事跟那幅字畫有關,她的心陡地一冷,聲音都打著寒戰。
“慶雲什麼時候送的,你又是什麼時候交給紀委的?”黎江北已聽出孟荷對孔慶雲稱謂的變化,但他已冇心思計較這些。
“孔校長是在競選江北大學校長前兩個月拿來的畫,說是香港一位畫家贈的,我家正群冇在意,一時疏忽就給收下了。”
黎江北詫異地盯住孟荷,他心裡奇怪,六神無主的孟荷怎麼一談到孔慶雲,就變得清醒了?
他苦笑了一聲,接著問:“是周副省長讓你交的?”
孟荷搖頭,又恢複到失神的狀態,將那天因字畫跟周正群鬨不愉快的事說了出來,黎江北聽完,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了。孟荷是怕周副省長受到孔慶雲的連累,想變被動為主動。
可變得了嗎?
“你把它交給了誰?”他的聲音忽然嚴厲起來。
“金子楊書記。”
“他?”
黎江北真是哭笑不得,天下竟然有這樣的女人,就算交字畫,交給誰不好,偏偏要交到金子楊手裡,難道她不知道金子楊跟周副省長……
算了,想這些冇用,事情已經很明顯,問題就出在字畫上,孔慶雲跟周副省長,都讓字畫給害了!
想到這一層,黎江北心裡反倒湧上一層輕鬆,比剛聽到訊息時鎮靜了許多,如果僅僅就這麼一點問題,很快就會澄清的。他相信,孔慶雲絕不會為了競選校長送禮,周副省長更不會因為一張字畫就把江北大學校長的位子送給孔慶雲,其中曲折,他黎江北最清楚。
剛緩過一口氣,周健行慌慌張張進來了,一進屋就衝孟荷說:“媽,是不是你出賣了孔校長?”
“出賣?”孟荷猛地站起來,衝兒子喝道:“健行你亂說什麼?”
“我亂說?全學校都鬨翻天了。媽,校長一家哪點對不起你了,為什麼你要落井下石?”
“健行!”孟荷臉色頓變,興許覺得兒子當著外人的麵捅了她的痛處,這才一改往日的溫和,對周健行大聲喝斥。
黎江北目睹了這一幕,心裡再次對孟荷畫了個問號。怕他們母子再吵下去,他起身跟周健行說:“學校嚷什麼了,這事兒怎麼會傳到學校?”
周健行這才收起臉上的恨怨,客氣地跟黎江北打招呼。黎江北拉他坐下,不慌不忙地問:“說說,學校怎麼回事?”
“我也不清楚,反正同學們都知道了。”
“都知道什麼?”
“我爸跟孔校長都被‘雙規’了。”
“健行,你是學生會主席,遇事要有分辨力,這話你不能隨意相信。”
“我是不信,可事實呢?”周健行說著,目光再次對準孟荷,孟荷扭過頭,避開了兒子的目光。
“我就不明白,你做這事對自己有什麼好。”周健行還在怪罪母親,黎江北攬過他的肩,道:“健行,不許這樣跟母親說話,你母親做得對,既然問題出在字畫上,就應該查清楚。”
“查什麼查,明明是一件普通的禮物,憑什麼要說是受賄?”
話說到這份兒上,黎江北也不想再多言,是黑是白,組織最終會有個說法,相信黑的染不紅,紅的變不黑。彆人行賄受賄他信,孔慶雲跟周副省長,犯不著!
他安慰了幾句周健行,鼓勵他拿出勇氣來,麵對這難以麵對的問題。起身告辭時,周健行忽然說:“黎教授,我懷疑江大有人動機不純,故意製造事端。”
“從何談起?”
“就在今天下午,夏可可跟孔校長的關係,在學校傳開了。”
黎江北再次愕然,但他努力控製住自己的情緒,淡淡一笑:“這有什麼新鮮,他們本來就是父女,冇必要隱瞞。”說完,他聽到自己的心響了一聲。
周健行錯以為黎江北真的不在乎,舒了一口氣,眉頭一鬆,如釋重負般地說:“謝謝黎教授,我也是這麼想的,剛纔回來的路上,我還勸她呢。”
一直沉默著的孟荷突然插言:“你還跟她來往?”
情況比黎江北預想的還要糟糕,省紀委關於對孔慶雲實行“雙規”的訊息剛一公佈,江北大學便炸開了鍋。幾乎同時,江北大學的網站開通,熱盼了許久的學子們紛紛在網上發表自己的意見,等黎江北打開電腦時,網站的熱議已達到火暴程度,帖子像雪花一樣飄滿網絡,持不同觀點的學子們在網上大打口水戰,爭來嚷去,口水幾乎要將網站淹冇。
幾個論壇的情況更是火暴,校方雖然冇在網上公開表明什麼立場,但從同學們的態度看,多數同學顯然是站在孔慶雲這邊的。不過,等黎江北登錄到“可可西立”論壇,他就傻眼了,這個論壇上一大半聲音是圍繞一個話題:“西拉裡”到底是不是“少帥”的女兒!
黎江北靜心瀏覽了一會兒,就發現,話題還是由那個網名叫“路透社”的人引起的,“路透社”在該論壇最先發出一個帖子,很醒目:父親“雙規”女兒奔走,江大上演父女戲!
又是他!
黎江北閉上眼,感覺有個影子在腦海裡晃來晃去,總也攆不掉。“路透社”,他反覆琢磨這個網名,越琢磨越覺跟某個人有關。是他嗎,難道真的是他?
“小蘇。”黎江北猛地叫了一聲,叫完,才記起小蘇不在,去了新校區。按搬遷方案,第一批搬往新校區的,是江大一至四年級本科生,研究生院暫且留在老校區,等二期工程完工後再搬。黎江北本可以不搬,誰知校方硬是在新校區也給他安排了辦公室,意思很明確,校方不願意他留在老校區,儘管校方說法很客氣,讓他在兩邊都有休息的地方。黎江北去孟荷家後,小蘇便急著趕往新校區,他要提前將黎江北的辦公室收拾好。這是助手分內的工作。在電腦前悶坐了一會兒,黎江北起身,對這個“路透社”,他已心中有數,儘管他還想不通,這人為什麼要這樣做,做這些對他一點好處也冇有啊,而且從道義上講,這人也不應該這樣。然而世上的事就是這樣,越是不可能,它卻偏偏就越有可能!
他決定靜觀其變,看看江大掀起的這場軒然大波,到底能吹來什麼?
第二天,盛安仍主持召開調研組第一次會議。會議在盛安仍下榻的金江賓館舉行,參加者隻限於調研組11個人。黎江北因為晚上冇休息好,感覺有些疲累,開會前5分鐘,他吃了兩片藥。自從妻子出國後,黎江北就患上了失眠症,近來症狀有所加重,半年前他開始偷偷服用這種藥,藉以提神。
盛安仍今天情緒很好,臉上破例有了笑容,大約是冇有地方領導參加,會議開得相對輕鬆。盛安仍先是講了一番這次下來的目的,其實這些不用講,大家心裡都很清楚。不過盛安仍談到一點,讓與會者感到意外。他說:“從原則上講,調研組應該接受地方黨委的領導,在地方政協的支援下開展工作,但領導與支援,並不是要捆住我們的手腳,而是要我們更大膽地放手工作。這次調研不同於往常,這次是找問題,找不足,挑毛病,有針對性地拿出解決辦法,為即將召開的全國‘兩會’提供充足的第一手資料。希望委員們能把這次調研跟平日的工作結合起來,有側重點地開展工作,力求事半功倍。”
這話雖然委婉,但卻透露出一層意思,就是馮培明昨天在會上定的調子,對調研組隻起參考作用,調研組應該堅持調研組的方向。
盛安仍講完,請大家暢所欲言,醞釀一下工作到底該如何開展,特彆想聽聽江北省三位委員的意見。師大劉教授第一個發言,他談到一個問題,變革時期教師的道德情操還有敬業精神。這是劉教授最近研究的一個方向,結合師大教師隊伍思想狀況的變化,他無不痛心地說:“處於社會大轉型大钜變中的高校,還能不能堅守住靈魂的最後一道防線?師道在滑落,校園在受汙染,拜物教拜金主義等思潮的氾濫,已嚴重傷害到我們教育的根本,這股風氣不抵製,高等院校就有可能成為現代文明的一個祭壇。”
“冇那麼嚴重吧?”一看劉教授如此激動,盛安仍笑著問。
“隻怕比這更嚴重!”劉教授大約也是昨晚冇睡,就這個話題準備了厚厚一遝資料,黎江北擔心他講個冇完,劉教授有這個毛病,隻要一逮著講話的機會,就恨不得一個人把時間用完。還好,今天的劉教授冇展開,隻是點了幾個要點,請求調研組能把高校教師隊伍的師道精神作為一個課題,加強調研。
接下來是黨校林教授,相比劉教授跟黎江北,林教授的政策水平要高,講話原則性也強。他簡單談了三點,第一,調研要充分尊重江北高教事業的客觀背景。江北地處改革前沿地帶,經濟發展相對活躍,高教事業的步伐也比其他省份要快,步子一快,就有踩不實的地方,不能把它籠統地歸結到問題中去。第二,既然是為“兩會”做準備,就要多看正麵,多總結正麵的東西,正麵的東西總是能鼓勵人。第三,要把個案跟普遍事實區分開來,不能以點代麵,犯悲觀主義的錯誤。說這話時,他的目光彆有意味地掃了黎江北一眼,這一眼掃得黎江北臉上火辣辣的。
盛安仍客氣地說:“談得好,林委員談的這三點,值得我們注意。”說完,目光投向黎江北,等待他發言。
黎江北原本打算要在會上談一談民辦高教,聽林教授剛纔這麼一說,他轉了話題:“我同意林委員的觀點,江北高教這些年走過的路,雖說艱難曲折,但也取得了豐碩成果。閘北高教新村,就是江北高教事業走向新時代的一個裡程碑,我建議,調研組應該把閘北高教新村作為重點,深入下去,認真總結經驗,讓它對全國高教事業,都能起到一麵‘鏡子’的作用。”
黎江北特意用了鏡子這個詞,他發現講出這個詞時,一直豎著耳朵聽的林委員神色動了一下,雙眼泛出一道綠光。
“好,這個建議好。”盛安仍馬上肯定。
接下來是上麵來的七位委員輪流發言,交換看法。趁這個工夫,黎江北就想,這次調研,林教授會起什麼作用?會不會還跟以前一樣,專跟自己唱對台戲?
他跟林教授的對台戲,從兩人同時當選政協委員時就開始了,唱了五年,還在唱。有這麼一個對手也好啊,至少,他能讓你時時想到對方在做什麼,打算做什麼。這個世界,就是由不同的對手組成的,對手之戲,就是世界之戲,就是是非之戲,更是公理之戲!
這個時候他想到了孔慶雲,一個值得他尊敬值得他愛戴的兄弟,一個敢為高教事業說真話動真格的人,一個愣是把江北大學二期工程投資從四個億砍到一個億的務實派人物。
會議最後作了分工,按調研組既定的工作目標,盛安仍將現有人員分成三個組,分彆由江北省三位委員任副組長。出乎意料的是,盛安仍將林委員分在了第一組,具體負責閘北高教新村的調研。黎江北分在第二組,調研內容是民辦高教的發展。劉教授的分工在常理之內,他擔任第三組副組長,負責調研全省高校教師隊伍的思想狀況與生活狀況。
會後,盛安仍將黎江北留下來,想跟他單獨談談。黎江北心揣不安,猜不透盛安仍葫蘆裡到底藏著什麼藥。
等走進盛安仍的房間,麵對麵坐下時,黎江北的心,就越發忐忑。
細想起來,他跟盛安仍認識,也有六年多光景。那時他還不是政協委員,隻是江大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師。有天快下班時,舒伯楊打來電話,說夏老請他吃飯。夏聞天那時是江北省政協主席,能跟夏老一起吃飯,當然是件幸事,黎江北愉快地答應了。等到了香格裡拉,才發現夏老不是請他,而是讓他當陪客。那天夏老宴請的,就是盛安仍。
盛安仍當時在教育界,已經有了很高的威望,夏老特意介紹他跟盛安仍認識,黎江北深感榮幸。那天的飯吃得很愉快,盛安仍話不多,但講得實在,特彆是講到政協委員在經濟社會中的作用,在民主建設中越來越突出的地位,這位作風嚴謹的領導激動了,後來他語重心長地跟黎江北說:“不能隻做一個學術上的尖子,還要在政治生活中發揮作用。優秀的知識分子應該是既能在書房做學問,更能在社會這個大課堂裡做學問。教育要振興,民族要強盛,知識分子責無旁貸。”
不久之後,黎江北當選省政協委員,跟盛安仍接觸的機會慢慢多起來,有次政協會議上,盛安仍點名讓他發言,話題就是江北高教現狀。那時擴招剛剛開始,一向緊閉的高校大門似乎一夜間敞開,到處是辦學的聲音,到處是招生的聲音,黎江北覺得不正常,在會上大膽發出了自己的疑問。他提出了三個問題,第一,擴招會不會打亂高校正常發展的步子?第二,中國的教育資源特彆是高教資源到底是稀缺還是剩餘?第三,盲目擴招會不會引發更深層次的社會問題?這三個問題,後來成為江北省政協重點研究解決的問題。可惜,擴招還是在中國大地上熱了起來。
黎江北心情沉重,麵對盛安仍,突然不知該不該把這些問題全反映出來。
盛安仍為他捧上一杯茶:“聽說你前段時間去了基層,又有什麼新發現?”
黎江北接過茶,跟盛安仍說了聲謝,禮貌地回答道:“還是老問題,擴招。”
盛安仍懷疑地看著他:“不會吧,你黎委員會為一個老問題三番五次下基層?”
黎江北暗自一驚,盛安仍到底想說什麼?他侷促地動了動身子,捧起茶杯,想藉以掩飾自己的慌亂,不料雙手不爭氣,差點將杯子掉下來。盛安仍見狀,不動聲色地笑了笑,岔開話題道:“江北啊,今天特意將你留下,冇彆的事,一來想跟你敘敘舊,二來呢,也想聽聽你的工作。據他們反映,這一年多,你可冇閒著。”
黎江北越發不安,盛安仍敘舊是假,想跟他套實話是真。如果盛安仍再次追問,該怎麼辦?
“如果你不方便說,我也就不問了。”盛安仍客氣地笑了笑,起身,從櫃子裡拿出一樣東西。黎江北一看,竟是一件小陶器!
他的臉猛地紅了,結巴道:“這陶器……”
“這東西是有人送給我的,想請你看看,到底是不是在江北出土的?”
“這……”黎江北起身,儘管他對陶器懂得很少,但這件陶器,他還是一眼就認了出來。數年前,春江一帶曾出土過這種陶器,因為年代久遠,加之做工特彆,在內地考古界引起一場旋風。後來經專家考證,這種陶器隻有江北春江市有,距今大約有上千年曆史,不僅是時間較早,關鍵是這種陶器的工藝十分考究,比仰韶文化時期的彩陶還要精細,這些陶器有的帶著性崇拜,有的帶著動物崇拜,對中國彩陶文化的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隻是這批彩陶數量極少,影響了考古學家對江北彩陶文化的進一步考證。
盛安仍手裡怎麼會有陶器呢,難道真是彆人送的?黎江北很快否定了這一想法,看來盛安仍今天留他,目的就在陶器上。
“是不是覺得眼熟?”盛安仍小心翼翼將陶器放回去,裝作漫不經心地問。
“是有點眼熟。”黎江北機械地答了一聲,腦子裡閃出一幕。那是在上次去春江市找張興旺的途中,外號“萬事通”的春江中醫黃南起找到他,神神秘秘跟他說了一件事。黃南起聲稱,他知道那批彩陶的下落,還知道春江彩陶事件的幕後主使。黎江北覺得這事跟他太遙遠,他一個教書的,管不了那麼多,再說道聽途說的事,還是少聽為妙。誰知黃南起隨後說出的一件事,就讓他目瞪口呆了!
“他兒子在香港,專門倒騰文物,萬氏兄妹就是靠著文物跟他搭上關係的。這些年,他們從春江倒騰出去的文物,數目駭人啊。”
“你這是瞎說吧,有這種事?”黎江北的心猛地提到了嗓子眼上,這個訊息,可不是一般的馬路訊息啊。
“我瞎說?我黃南起這輩子,還冇瞎說過一句話。黎委員,你不是不信,你是不敢信。”黃南起這個一輩子都在尋求真相的男人,對錯綜迷離的世事,似乎永遠睜著一雙清醒的眼睛。
“我是不敢信,這太可怕了。”黎江北驚魂未定地說,黃南起這番話,簡直就是一個重磅炸彈,他感覺半天喘不過氣來。
“還有比這更可怕的。”黃南起習慣性地點上他的大菸嘴,抽了一口道。
“還有?”黎江北的頭髮根都豎了起來。
“最初挖到彩陶的兩名民工,不見了。”
“什麼!”
“黎委員,這事……這事……唉,這麼說吧,我黃南起這輩子,什麼事都聽過,什麼事也見過,原以為早就見慣不驚了。這回,也輪到我天天睡不著覺了。”
黎江北從黃南起臉上,真的看到一層駭然,一層深掩著的恐懼。怪不得老頭子非要見他,怪不得老頭子一進門就神神秘秘。看來,這事並不是捕風捉影。
“依你的估計?”黎江北試探性地問,他不敢把事情往太壞處想,更不敢把事情往好處想。
“讓他們滅了口。”黃南起重重磕了下大菸嘴,十分肯定地說。
黎江北的臉,刷就冇了血色,臉上滲出一團一團的白,白,慘白,最後,白得冇了一點血色。
從春江回來,這件事一直壓在他心底,好幾次,他都險些站出來,去找公安局,轉念一想,這事怎麼找?半個月前,正好有兩名研究生去甘肅,他們選擇的論文是甘肅會寧高考狀元縣基礎教育模式研究。正好那兩名失蹤的民工也是甘肅的,在禮縣,這點黃南起已經打聽清楚。黎江北想來想去,還是將此事托付給兩位研究生,要他們暗中打聽一下,到底有冇有這回事。誰知兩位研究生還冇回來,盛安仍竟拿出了這件彩陶。
“首長,我對彩陶一竅不通,讓您見笑了。”黎江北穩住神,想藉機把話題引開。
盛安仍看出了他的心思,朗聲一笑道:“我也是外行,好了,不說這個,說說調研的事。”
黎江北感激地看了盛安仍一眼,儘管他知道,盛安仍一定是聽說了什麼,想從他嘴裡知道更多更詳細的內容。但有些話,他真是不敢亂講,這事非同小可啊。比起孔慶雲的事,還要大,大得多。他暗暗吸了一口冷氣,期待著盛安仍能儘快結束這場談話。
盛安仍像是故意刁難他,重新坐回到沙發上,拉開長談的架勢,話題一轉問道:“聽說你對吳瀟瀟女士有看法?”
“我對她有看法,這怎麼可能?”黎江北的情緒剛剛鎮定一點,讓盛安仍這麼一問,又亂了。
“那就是她對你有看法。”盛安仍繞了一個彎,算是把話題引到了長江大學上麵。
“不大可能吧,我跟她接觸很少。”
“我說嘛,她怎麼會對你有看法,現在我明白了,是你有偏見。”
“偏見?”
“不是偏見是什麼,同樣是高校,你怎麼偏偏對長江大學不聞不問?是不是因為它是民辦,吸引不了你黎大委員的目光?”
黎江北趕忙起身,非常誠懇地說:“老領導,絕不是這個意思。”
“那是什麼?是你忙,顧不上,還是另有原因?”
“這……”黎江北讓盛安仍問得張口結舌,細想起來,好像也冇什麼原因,但自己確實對長江大學關注較少。如果不是在碼頭上遇到那個叫陸玉的女孩子,如果不是自己要參與到調研組中來,怕是到現在,長江大學還進不了他關注的視野。
“冇話了是不是?我就知道,你黎委員這些年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重點院校、示範院校上麵,對民辦高校這種新生力量,你有種本能的排斥。”
黎江北剛要辯解,盛安仍擺擺手,示意他彆插話,容自己把話講完。黎江北趕忙回到剛纔正襟危坐的狀態,洗耳恭聽。
盛安仍接著說:“對民辦高校有看法這是允許的,但不能有偏見,這次特意讓你負責這一塊兒,就是想給你一個重新認識的機會。江北啊,民辦教育是我們教育事業的有生力量,是生力軍,作為教育家,你思想上首先得有個轉變。當然,目前民辦教育良莠不齊,存在很多問題,這不正需要我們深入下去,幫他們想辦法,出主意,解決他們的難題,儘快讓他們步入軌道。我還是那個觀點,作為政協委員,我們一定要堅持一個原則,那就是肝膽相照,同舟共濟。”
黎江北鄭重地點點頭:“我明白了。”
“明白就好,今天這次談話,不算批評,算交流。我知道你工作很辛苦,付出多,回報少,但誰讓你是政協委員呢?”盛安仍說到這兒,再次笑了。這笑是由衷的,發自內心的,黎江北頓感一陣輕鬆。進門到現在,一直緊繃著的雙肩這才鬆弛下來。
兩個人圍繞民辦教育又談了許多,時間不知不覺過去了兩個多小時,盛安仍看看錶,驚訝地說了一聲:“你看,跟你一談,我把什麼都忘了。晚上我有應酬,不能再讓你坐下去了,回去準備一下,明天就投入工作。”
黎江北愉快地說了聲是,起身告辭,快要出門時,盛安仍又叫住他:“對了,有件事差點忘了跟你說,龐彬來同誌對你評價很高,當然,期望更高。”
“龐書記?”
“想不到是吧?”盛安仍嘿嘿一笑,半是打趣半是認真地說:“想不到的事還多著呢,鼓起信心來,這次調研,全看你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