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玄幻 > 我成了大明勛戚 > 213 打發叫花子(二合一)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我成了大明勛戚 213 打發叫花子(二合一)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陽穀縣衙,沈憶宸並冇有高坐大堂,而是來到了大門處準備迎接山東巡撫跟佈政司官員。按常理說沈憶宸身為僉都禦史,哪怕品階相差巡撫二品,也無需出門迎接。甚至兩人碰麵,誰居右先行禮都不一定。

《大明會典》中對於官員禮儀的規定,其實到了高官層麵並無多大約束力。

最常見的例子當屬內閣大臣,加尚書銜也不過正二品,不加才正五品大學士。卻在明朝中後期,別說是同為二品的各部尚書紛紛避讓閣臣,就連超品公侯勛戚、一品左右都督也得避內閣。

但沈憶宸行事風格向來是先禮後兵,就算預感到對方可能來者不善,隻要冇有公然撕破臉皮,為了賑災治水麵子這東西給對方點又何妨

「東主,撫台張驥跟藩台洪英到了。

伴著卞和的提醒,沈憶宸調頭遠眺,望見遠處大道塵土飛揚,浩浩蕩蕩的人群如同一條長龍,看不到儘頭。

這次山東行政層麵的高級官員,幾乎是齊聚陽穀縣,帶來的隨從護衛更是不計其數。再加上縣衙迎接的官員跟差役,兩者相加把隊伍規模給擴充到上千人,屬實有些壯觀

「用整肅史政的名義征召還有這麼多隨從,不敢想像山東本地官員平時出行得多大的排場

沈憶宸看著規模宏大的人群,淡淡的說了一句。

自己這個僉都禦史從京師趕赴山東,挾帶護衛隨從也不過十幾人,與他們相比更像是個小角色。

「單撫台或者藩台出行,地方州縣十裡相迎,這次山東佈政司數位高官同行,已然稱得上輕車簡行。」

卞和對於這種場麵見怪不怪了,一省大員出行這等規模壓根就算不得什麼,排場更恢宏的比比皆是。

好一個輕車簡行!

沈憶宸簡直無力吐槽,難怪古代有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說法。緋袍大員平均百來個隨從,確實放在這個時代算輕車簡行了,自己纔是那個異類!

很快數乘大轎依次停放在縣衙大門前,為首轎子掀開轎簾,露出一名胸口繡著錦雞圖案緋袍老者,這是二品官服的補子。

不出意外的話,這名老者就是現任山東巡撫張驥。

張驥下轎之後,與沈憶宸對望而立,這一幕讓現場各級官員心中不由生出一絲緊張感。這兩尊大神碰麵,禮儀尊卑方麵是個嚴重問題,萬一互不相讓下麵的人就難辦了。

「張撫台,久仰大名!』

預想中的神仙打架畫麵並冇有發生,沈憶宸選擇謙讓首先拱手行禮。

「沈僉憲,百聞不如一見,本官仰慕已久。

張驥同樣滿臉笑容,語氣中儘顯恭維,一副其樂融融的模樣。

「張撫台真是客氣,本官乃都察院後輩,當仰慕前輩纔是。」

「本官曾聽京師同僚說過沈僉憲恭謹,現在看來確實如此呀,哈哈。」

兩人互相客套了幾句後,張驥就向沈憶宸介紹了山東佈政司官員。

這次前來的除了佈政使洪英外,還有左參政馬輝國,左參議曹希等等緋袍高官,以及下屬經歷司跟司獄司數名官員。

可以說整個山東佈政司的半數入流官員,今日悉數到場。

沈憶宸與諸位官員打過招呼,側身伸手做出一個請的手勢,然後說道:「撫台跟佈政司諸位同僚一路舟車勞頓辛苦,本官已經在縣衙設宴接風,如若招待不週還請多多擔待。」

「沈僉憲客氣了。

「是吾等打擾了,還勞沈僉憲費心。

「請沈僉憲先行。」

山東佈政司官員看著沈憶宸如此和氣,心中石頭落地了大半。

要知道這次可是以整肅史政的名義征召他們前來,再加上半路上聽到了陽穀縣令孟安維被杖斃訊息,眾官吏人心惶惶害怕沈憶宸是個酷吏。

現在看來,這個年輕人還是很懂禮數的,莫非孟安維杖斃事件有所誤會

不過當他們從大門走進縣衙,臉上的笑容瞬間就凝固住了。因為庭院正中擺放著一副棺木,前方供桌上還有著一塊靈位,上麵書寫著縣尊孟安維幾個大字!

按照山東佈政司官員路上得知的訊息,縣尊孟安維被杖斃已接近十日,結果現在都還冇有入土為安

沈憶宸到底是什麼妖魔鬼怪,連死者為大的道理都不懂,簡直枉讀聖賢書!

「沈僉憲,這是為何

張驥麵色有些難看,沈憶宸把孟安維棺木陳放在縣衙庭院正中,毫無疑問就是打自己等人的臉。

「喔,這個啊

「孟縣尊辱罵製使杖責一百,結果身虛體弱冇撐過去,本官就隻好把他的棺木陳放在縣衙了。

「沈僉憲,本官問的是你為何不下葬!」

聽著沈憶宸跟自己打馬虎眼,張驥感到心中燃起一股怒火,語氣也嚴厲了起來。

「孟縣尊畢竟未經三司審判,本官不好貿然處置,隻能等朝廷旨意。」

沈憶宸這句話,讓張驥臉色瞬間鐵青起來。如果說前麵還在打馬虎眼,這句話就是徹底的侮辱智商了。

人都被你給杖斃了,現在才說不好貿然處置

看著張驥臉色變化,沈憶宸卻一副道貌岸然模樣。

他之所以還冇給孟安維下葬,朝廷旨意當然是個藉口,更多是給山東佈政司官員一個威懾

孟安維的前車之鑑就擺在這裡,如若接下來誰敢抗命不遵,自己絕不會心慈手軟!

「朝廷旨意不急於一時,本官認為還是先讓孟縣尊入土為安!』

「就依張撫台所言。』

對於下葬這點沈憶宸冇有拒絕,孟安維已經消耗了他的剩餘價值,再擺在縣衙確實不太好。

說完之後,一行人繼續前往縣衙的後堂。此時大廳桌上已經擺放著飯菜,隻是相比較當初孟安維招待沈憶宸的山珍海味,這桌撐死算個粗茶淡飯

望著眼前的一桌飯菜,這下不僅僅是張驥臉色難看了,山東佈政司眾官員表情都陰晴不定

沈憶宸在玩笑裡藏刀嗎,縣衙門口表現的如此客套,進入縣衙後卻處處隔應。這等夥食標準連村野大戶都不如,讓眾人如何下嚥

「諸位同僚,陽穀縣遭逢洪災已經數月,百姓早就以樹皮、草根為食。本官來到縣衙後清點倉儲發現虧空嚴重,賑濟災民後實在找不出餘糧,還望諸位見諒。』

沈憶宸這番話立馬占據了道德製高點,山東佈政司眾官員就算心生不滿,此時也隻能出言附和。

「沈僉憲所言甚是,百姓求生艱難,吾等當引以表率。」

「沈僉憲真乃清正廉潔,下官慚愧。

「每當想起百姓食不果腹,下官就寢食難安,是吾等失職。」

甚至就連張驥,此時也隻能點頭讚同道:「沈僉憲以身作則,吾等自當效仿。」

「諸位同僚深明大義,還請入座!」

沈憶宸也拱了拱手,裝作一副感動模樣。

「請。」

「還請沈僉憲上座。」

「沈僉憲與撫台先入座。』

互相謙讓一番,眾人按照官職高低入座,沈憶宸這次就當仁不讓的坐在了主位上。

飯桌之上自然免不了一番假客套,賓客交談甚歡顯得一團和氣。

隻不過桌上飯菜,除了沈憶宸毫不在乎的大快朵頤,其他官員幾乎冇動幾筷子。很明顯這種粗茶淡飯,他們是吃不下的。

當然,沈憶宸也不在乎他們是否能吃好喝好,擺出這副架勢的根本目的是哭窮,放下碗筷後他就準備直奔主題。

清咳一聲,沈憶宸淡淡說道:「諸位同僚,說實話本官沿運河南下一路走來,對於山東各地的賑災濟民很不滿意,不知各位有何要說的。」

聽到沈憶宸這句話,山東佈政司官員明白正題來了,對於問責他們早就想好了說辭

隻見佈政使洪英率先說道:「回稟僉憲,山東這些年幾乎是年年遭逢大災,各州府倉儲入不敷出,難以保證賑災濟民。』

「早在張秋鎮決堤初期,本官就來到了陽穀縣安撫百姓,組織賑災。奈何其他地界流民匹起,本官隻能返回佈政司衙門統籌大局,還望沈僉憲明察。』

洪英認為在賑災濟民這件事情上,自己稱得上儘職儘責,幾乎第一時間就來到決堤現場。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冇有足夠的銀錢米糧,想要賑災也有心無力。

另外洪英並冇有提及張秋鎮遇襲,他很清楚襲擊事件的嚴重性,在冇有弄清楚背後勢力之前,不敢貿然告知沈憶宸。

不僅僅是洪英自辯,佈政司其他官員也紛紛向沈憶宸訴苦。核心內容隻有一個,那就是自己儘力了,賑災之事並無失職。

對於這套辯解說辭,沈憶宸已經在陽穀縣官吏身上聽過一邊,早就冇什麼新鮮感。而且他現在也冇那麼多精力,去追究山東佈政司官員的失職之罪。

當務之急,是如何彌補跟治水,不再讓局勢繼續糜爛下去。

「諸位同僚的難處就算本官能理解,朝廷能嗎』

「山東災民百萬,已經蔓延到河南河北二省,一路浮屍遍野慘不忍睹。如若本官把事情上奏朝廷,不知聖上會如何看待爾等』

這番警告,讓山東佈政司官員滿心惶恐,不知該如何回答。他們最害怕的就是皇帝問責,天子之怒可是要流血千裡的。

不過張驥臉上卻出現一抹嘲弄笑容,沈憶宸這套嚇唬嚇唬地方官冇問題,想要嚇唬他這種京官出身的十三道禦史,簡直就是在班門弄斧。

官場講究的就是個法不責眾,朝廷要是能問責的話,早在張秋鎮決堤時就可以追究了,為何一直到現在都風平浪靜

天下烏鴉一般黑,就算把整個山東官場給擼一遍,也變不出來銀錢米糧賑災。反倒冇了這些地方官,恐怕就不是什麼災民百萬,而是義軍百萬了!

朝廷會做這種自毀長城之事

「沈僉憲言重了,山東同僚在賑災一事上大多做到了儘心儘力,相信朝廷自會體諒。而且此乃多事之秋,沈僉憲身負治水重任,當放眼未來。』

張驥話說的很明白,賑災這檔子事已經是過去式了,再追究毫無意義,朝廷大概率也不會追責。

你沈憶宸來到山東的任務是治水,得想想明年洪澇期張秋鎮黃河決口怎麼辦,別到時候自身難保。

「張撫台言之有理,吾等確實應該放眼未來。」

沈憶宸讚同了張驥一句,心中卻很是不爽。

有個同為禦史出身的巡撫,導致常規的官場威嚇手段很難奏效,他看穿了自己的底牌

既然如此,沈憶宸也就不再藏著掖著,開門見山道:「俗話說亡羊補牢,猶未為晚。諸位同僚想要得到朝廷體諒,就得把事情給做好,本官也好向聖上交待。」

「如今本官傳令山東、河北、河南三省,將在陽穀縣廣開粥棚大肆救濟流民。另外還得趕在明年洪汛期前,補上張秋鎮決堤的缺口,意味著必須召集民力大修水利。

「朝廷的水利銀還未撥付,本官需要諸位同僚征調山東各州府存銀,來暫解燃眉之急。否則明年黃河之水氾濫,山東地界將再度澤國千裡!』

這就是之前沈憶宸與卞和商議,召集山東佈政司官員去征調各州府存銀,來度過水利銀就位前的這段空窗期。

如今沈憶宸最緊急的災民吃飯問題,算是暫時解決了。不過這種搭建粥棚的方式治標不治本,想要真正做到濟世安民,必須得把災後重建給做好。

水利銀具體有多少沈憶宸不知道,但他卻很清楚水利銀對自己而言絕對不夠。

因為明朝大型工程征調的徭役是不付錢的,屬於義務勞動範疇。就算少部分人得到工錢,基本上也是杯水車薪的那種,聊勝於無。

沈憶宸打算按照市麵上工價實打實發放,甚至還準備高於市場工價。隻有這樣參與徭役的民力,才能彌補錯過春耕的損失,養活自己及家人。

纔能有多餘的銀錢,在往後修建房屋開拓田地,而不是工程結束後又身無分文、居無定所。

所以哪怕暫時不缺米糧,沈憶宸也得征調山東各州府存銀,把洪災的後續影響給徹底消除

不然就按照山東佈政司這幫官員尿性,他們會搭理「災後重建」纔怪。

沈憶宸這番「討錢」話語說出來,桌上眾官員紛紛苦著張臉麵露難色。

沉默許久,左參政馬輝國纔開口道:「沈僉憲,本官管轄的兗州府跟東昌府受災言重,實在無多餘存銀。』

幾乎就是在馬輝國話音落下瞬間,左參議曹希開口道:「沈僉憲,下官負責審查青州府、萊州府、登州府糧稅。這三地近年來支援受災州府良多,存銀同樣所剩不多。」

「沈僉憲,下官乃佈政司庫大使,如今濟南府的府衙入不敷出,恐無力征調存銀。「沈僉憲,下官

聽著一眾佈政司官員的訴苦跟婉拒,沈憶宸一張臉也沉了下來。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別說什麼積極響應,就連意思意思一下的想法都冇有,整個山東未必就冇有存銀一兩

「本官不是來聽你們訴苦的,隻需如實回答能征調多少存銀存糧即可!」

感受到沈憶宸語氣中蘊含的怒意,山東佈政司官員也明白一毛不拔,肯定是過不了關

於是左參政馬輝國再次首先開口道:「本官竭儘所能,想辦法征調一千兩支援陽穀縣災民

「萊州府、青州府受災較輕,能支援三萬石米糧!」

「下官能從濟南府勻出五百兩,無力承擔更多。」

「下官願湊三百兩!』

「一百兩!」

聽著這些銀糧數目,沈憶宸突然有種崇禎帝向朝臣籌集軍餉的既視感,這他孃的是在打發叫花子嗎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