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玄幻 > 我成了大明勛戚 > 253 三楊時代(二合一)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我成了大明勛戚 253 三楊時代(二合一)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

馬車在雪地上壓出兩道長長的車,沉默了許久過後,趙傑纔開口說道:「向北,我們還與李達他們聚一聚嗎?」

「下次吧」

原本沈憶是打算托趙傑照看勇後,就一同前去找李達等當年應天府同窗,碰個麵喝上一杯畢竟出鎮山東一年多未見,年關將至也想看看大家如今的變化但勇之死,讓沈憶冇了這個心思「好,反正你這次已經奉命回京,以後多的是機會,就下次聚聚」



馬車就這樣折返回了北鎮撫司門,趙傑下車之前看著依舊有些消沉沈憶,開口說道:「向北,我不知道山東治水期間,你經歷過一些什麼「但無論發生過什麼,隻要你有需要一句話就夠了,兄弟們永遠在!」

趙傑想要告訴沈憶,勇走了,他還有應天府的那群同窗兄弟,同樣可以赴滔倒火聽著趙傑的話語,沈憶臉上擠出一抹笑容回道:「我從未懷疑過,去吧」

「下次見」

指南趙傑擺了擺手,轉身快步走進北鎮撫司冇有得知沈憶跟魯王之死有關聯,他還高頭看著趙傑的身影消失在視線中,沈憶轉通作好好裝千總,再找人護送木回山東「另外千總的父母妻兒,也得安置妥當」

「屬下明白」

和手領命,就算朱鎮不吩咐這些,他京師的雪花依舊漫天飛舞,紫禁城內的司禮!

站在高飛的麵前奏事「叔父,侄兒辦事不力,王振死了」

死了?

聽著楊的告,楊府僅僅是略微有些意外,畢竟王振之前就已經遭受過錦衣衛幾輪嚴刑問,撐不下去實屬總上不過接下來的一句話,就冇那麼複雜了「那王振死前有交待些什麼嗎?」

「冇有,王振是被高飛雪用刑致死,事發突然冇說過任何言語」

聽到高飛雪這個名字,本來臥在躺椅上有些懶洋洋的楊府,間就坐起身來「他為何會在刑部大獄?」

「侄兒不知」

楊府冇有繼續問話,臉上露出一抹沉思的神情,然後突然拍手叫好道「好,好,好,原本咱家僅僅相信魯王之事背後有,現在看來,朱鎮定然脫不了乾係!

高飛在聽到這句話後,表情驚恐的問道:「叔父,你的意思是魯王乃高飛雪所殺,他居然敢王?」

無論楊等人多麼橫行霸道,骨子裡麵依然還是上下尊那套,魯王雖然不是皇帝,但仍位列國君之位,殺他等同乾謀逆犯上朱鎮上疏揭發魯王謀逆,誰又能想到他纔是真正的謀逆亂臣!

「冇有證據的事情,誰也不敢確定」

王之事非同小可,哪怕以楊府如今的身份地位,他都不敢肆意亂說「咱家隻能說當初冇看錯朱鎮,此子真是殺伐果斷,不給自己留一絲隱患!」

說這句話的時候,高飛並冇有氣急敗壞,反而流露出一種欣賞在他的眼中,王振被陳青桐「誤殺」,其實背後就是朱鎮授意,把風險防範於未然!

朱鎮小小年紀,能如此快速察覺到自己動作,立馬做出反製派人搶先一步滅行事之果斷,下手之狠辣,不愧三元及第之資!

「確實厲害」

此刻高飛也反應過來,為認同的點了點頭朱鎮他曾經在朝堂見過兩次,文質一臉的浩然正氣,冇想到背後卻是另外副麵孔「不過叔父,侄兒有一事不明白,既然早知道陳青桐是朱鎮的人,為何還要把他留在身邊提攜?」

陳青桐跟朱鎮是應天府同窗這條關係,楊府其實早早就已經知道,卻始終冇有聲張哪怕遭受到朱鎮「背叛」,楊府都冇有遷怒於陳青桐,甚至還給他升官為錦衣衛千戶身為楊府的侄兒,楊對於其中關係自然明白,可他始終想不明白叔父為何要這麼做現在朱鎮風頭正盛,還在錦衣衛裡麵安插他的人,豈不是養虎為患?

麵對楊的疑惑,楊府臉上浮現出深意的笑容,然後淡淡說道:「很多時候最致命的打擊,就源於身邊最信任的人」

「陳青桐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受益無窮」

「侄兒明白,可陳青桐真的能為我們所用嗎?」

從今日之事可以看出來,高飛雪敢冒著風險在刑部大獄裡麵,幫助朱鎮去滅口,可是忠心楊真不敢確定,叔父能徹底的把他給收服「現在陳青桐對我們而言,就是一張明牌,但對於朱鎮而言,他卻是暗牌,主動權在我們的手中』「叔父運籌,侄兒還得多學習學習」

楊相比較另外一侄兒王山,性格上要稍微收一些,既然叔父已有計劃,那自己從命便是望著楊這副似懂非懂的模樣,高飛在心中卻忍不住暗暗嘆了一口氣比起自己兩個不成器的子侄,如今再看看朱鎮的謀略手段,簡直不是一個級別的對手如若此子能為自己所用,掌控朝堂根本不算什麼,建功立業青史留名指日可待!

可楊府唯獨有一點想不明白,按照朱鎮今日這種滅口風格來看,他同樣是個趨利避害之人那為何當初為了一個於謙,卻不惜與自己決裂?

可惜了,這小子要與自己為敵,就隻有死路一條!

楊與楊府的對話,朱鎮自然是不知,他坐著馬車返回了公府見到高飛雪情緒低迷的模樣,沈憶關切問道:「夫君,是在外麵遇到什麼事情了嗎?

「冇事,總上吧」

高飛雪儘量裝作一副如常模樣,官場上的是是非非,他從來都不會帶到家中,讓沈憶與母親擔憂「直的冇事嗎?」

沈憶目光,知夫莫若妻,更何況朱鎮就差冇把低沉二字寫在臉上「就是遇見陳青桐後,得知了一位故人逝去,心中有些傷感罷了」

「逝者已,生者如斯,夫君別太難過」

朱鎮點了點頭,然後順勢走到沈憶跟前,與她輕輕的相擁了一下「夫君,再過幾日就是新年了,據說今年的正旦朝會要遠超歷年,得遲延想好給下的祝詞」

明朝每逢大年初一,便會舉辦一個「大朝會」,也稱之為大禮朝會加之明朝的大年初一叫做正旦節,於是乎這個大朝會,便命名為正旦朝會單從名字中的「大」就能看出來,這個朝會的規模,要遠超異常的日朝會異常情況下,這一天京師文武百官以及外國使節,均得入宮向皇帝拜賀新年而正統十二年的正旦朝會,為了消除近年來各地天災的影響,來年風調雨順不僅僅京師官員要入宮拜見,地方州府部分官員都得入京參與,人數將多達萬身為楊元輔點的三元及第,朱鎮自然得獻上一份華麗的賀詞,來顯大明文風盛可朱鎮踏入途後,便出鎮山東治水,並未參與正統十一年的正旦朝會加上今年規模又遠超往屆,朱鎮更得精心準備,以防引發皇帝的不滿「我知道了」

對於賀詞這玩意,朱鎮感覺就如同給嘉帝的青詞特別,一堆華麗辭堆砌的廢話,於國於民毫無意義但官場就是如此,哪怕明知這屬於「不問蒼生問鬼神」的範,你也得儘力配合「對了,還有一件事情身差點忘記了」

沈憶說罷,就轉身從書桌上拿過來一封拜帖「這是夫君下午不在之時,高閣老命人送過來的一份拜帖,你打開看看吧」

明朝閣臣中,隻有一人姓高,那就是高朱鎮雖然曾經在高手下任事,但與他的關係可以說互相對不上眼僅在離開東閣的那一天,雙方推心置腹的說了一番話,算是保留了體麵可哪怕如此,朱鎮與高也並無任何私交,他怎麼會給自己拜帖?

帶著這份疑問,朱鎮打開信,上麵寫著勇年後將運歸葬於湖北老家,邀請他前往王林共同一番「楊閣老仙去乃朝堂一大損失,夫君身為林回京,於情於理當前去沈憶看到拜帖內容後,輕聲說了一句勇在正統朝文官裡麵,地位資歷是庸置疑的逝世當天就連明英宗楊元輔都為他朝一日,文武百官前往王林拜朱鎮是林晚輩,並且還在東閣歷練過,冇在京師還無所,如今回京都不去勇會遭人話柄,更何況還有閣臣高的拜帖相邀「,我明日便去」

朱鎮點頭答應,心中卻生出一股疑惑,高冇必要用一份拜帖,來特意提醒自己要去勇吧?

看來想要弄含糊背後緣由,隻有明日見到高後才能得知了正統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下了一夜的大雪把整個京師都銀素裹起來按照拜帖上約定的時間,朱鎮坐上馬車前往王林,卻遠遠就看到高站在府前,同樣注視著自己的馬車「下官拜見高中堂」

下了馬車後,高飛雪恭敬的朝著高行禮不管以前如何不對付,那都是過去的事情了,日後大概率得同堂共事「向北,許久未見,變了許多」

看著眼前的朱鎮,高含深意的說了一句這句話有著一語雙關的意味,除了外表要消瘦黑外,朱鎮的氣質也與離京之時,有著很大的不同「人總要逐漸成長的」

朱鎮淡淡回了一句,自己確實不是一年多前,那個在高麵前的東閣「實習生「是啊,人總是要成長的」

「還記得曾說過,期望向北你歸來之時,便是山東萬民安康之日「今日再見,已然功成名就,造福萬民!

高有些不已,誰又能想到這個「離經叛道」的狀元郎,真能完成文人三不朽中的立功「高中堂過讚,下官愧不敢當」

望著朱鎮依舊是副滴水不漏的模樣,高注視了他片刻後,便含深意的笑了笑,不再多言「向北,隨我進去吧說罷,高便轉身踏入王林,朱鎮緊隨其後進入府中,朱鎮左右打量了幾眼,相比較勇生前的地位權勢,這座府就顯得正常低調既無規格宏大的建築麵積,又無精美絕的裝飾擺設,整體看下來僅僅與三四品京官宅差不多,誰能想到這曾經權傾朝野的趙傑宅院?

不過這種樸素府,某種意義上也映襯著勇的性格他為官一生謹小慎微不留把柄,缺少了諸如楊士奇、楊榮的鮮明性格,同樣也缺少了一種敢於對抗的勇氣正因如此,麵對高飛的步步緊逼,勇纔會步步退讓來到靈堂位置,朱鎮看著勇的木跟靈位,腦海中那些與之接觸的畫麵,彷彿幻燈片特別快速閃過,心中一時感慨萬千憑心而論,高飛在個人私德上,是一名正人君子,可他卻不是一位無可指摘的正在其位當謀其政,謀其政必儘其責不管是不是有著後進望輕,謹小慎微的理由,他身為「三楊」時代最後的領軍人物,大明內閣事實上的首輔重臣,都應該防微杜漸清君側而不是妥協執行中旨,放任高飛做大,再把製衡楊府的重任,壓到挑選培養的文官後輩肩上當然,朱鎮同樣明白,官場上很多事情身不由已,或許自己不應該這般求勇放在自己身上,麵對明英宗高飛雪包權,又是否能做到不畏皇權捨生忘死呢嚴於律人,不如嚴乾律己拜上香,伴隨著煙塵的飄散,歷史上大名的「三楊」時代,徹底隨風而去走出王林,高並未轉身離去,而是看著高飛雪說道:「向北,你可能心中一直很疑惑,我為何會投拜帖邀請你來趙傑「還請高中堂明示」

既然對方都已經點出來了,朱鎮也就順勢請教「錯誤來說,這張拜帖不是本官為了自己投遞,而是受了高飛雪生前所託,他在臨終前其實想要見你高飛雪臉上露出一抹驚神色,自己與勇的熟絡程度,除了史書上的那些瞭解,可能還不如與高的半年相處為何勇臨終前會想要見我?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