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青雲山知青林場走來 第100章 國家利益
吃完飯鄭斌帶了一小籃子的雞蛋就離開了。林場的知青們則開始準備討論會。
林鴻彬把黑板也拿了過來,掛在廚房打飯的視窗上,人員也來齊了。
沒有什麼開場白,直接進入主題。
“大家最近有沒有看報紙?知不知道最近發生了一件影響世界格局的大事?”
大部分人都在搖頭。
林鴻彬直接在黑板上寫了幾個字:1972年2月28日,中美聯合公報。
“二月二十一日至二月二十八日,美國總統傑拉爾德·魯道夫·福特應邀訪問了我國。並簽署了聯合公報。”總統不是另一個世界的理查德·米爾豪斯·尼克鬆,而是福特。
“對於美國總統訪華並發表聯合公報,大家是不是覺得不可思議?”林鴻彬問道。
“對啊,為什麼?我們不是一直反對美帝的嗎?”
“我們不是一直喊著打倒美帝國主義嗎?”
會場響起各種聲音,一部分知青們明顯是接受不了。
林鴻彬按了按手,讓大家安靜。
“今天把大家聚集起來,就是想從這個事件開始,我們一起學習下怎麼去瞭解時事,聊一聊這些事件背後的故事。”
林鴻彬拿起報紙,把聯合公報的內容讀了一遍,重點點出“中美兩國關係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國家的利益的”這一句。並在黑板上寫出“國家利益”四個字。
“反法西斯同盟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是當今的世界秩序的構建的基礎。
在45年雅爾塔會議後,美國和蘇聯成為兩個超級大國,分彆建立了以自己為核心的軍事政治集團,兩極格局的形成。
美國通過建立軍事基地、經濟封鎖等手段遏製蘇聯的擴張,而蘇聯則通過軍事擴張和科技競賽來提升自己的國際地位。這些上學時都學過吧,咱們就不細說了。”
這些事件兩個世界都一樣,隻是一些人不一樣了。
“我們新中國與美帝已經做了二十多年的對手了,雙方一直在對抗。
1950年7月開始的抗美援朝戰爭、1965年6月開始的抗美援越,以及69年3月開始的支援老撾人民抗美救國鬥爭。
這三場戰爭,前麵兩場都是以我們勝利而告終,第三場還在繼續,而我們還是優勢的一方。”
大家聽的很認真,新來的幾個也沒想到行李都還沒收拾就被送過來開學習會。
林鴻彬說的這些,都是知青不知道的,很多隻會在部隊的報紙中種出現。當然也都挑能說的說,避免說一些與他這個身份不符合的東西出來。
比如,一些在幾十年後人人皆知的事情,現在可能還沒解密,援老抗美也隻提幫助老撾修路。
比如外國的一些常識,現在就沒辦法說,現在除了一些外事部門,普通人是沒有渠道去瞭解這些東西的,都被封鎖二十多年了,普通年輕人怎麼可能知道外麵的世界?
如果知道了,那就有問題了。
很多東西不能說,這讓林鴻彬有點頭疼。
“作為敵對國家,那為什麼要邀請美國總統訪問中國,而美國總統為什麼要訪問中國?兩國之間明顯是互有訴求,共同的利益訴求。”
說到這裡,林鴻彬把剛才寫的“國家利益”四個字圈起來。
“國與國之間的關係隻有‘利益’,符合自己國家的‘國家利益’。
這與意識形態無關。意識形態一樣也照樣會發生衝突,比如蘇聯是共產主義陣營的老大哥,在我國無法滿足他們的國家利益後照樣對我們翻臉,現在在邊境不斷挑釁,製造大量的軍事衝突,甚至直接發動侵略戰爭。
大家知不知道‘珍寶島自衛反擊戰’?蘇聯在東北珍寶島地區侵略我國,我解放軍被迫自衛反擊。這件事今天瞭解一下就行了,不展開。”
“中美雙方現在有一個共同的重量級的對手--蘇聯。這是雙方能坐下來談的重要基礎之一。
中美、中蘇、美蘇之間都有矛盾,就從最近的局勢看中蘇之間的矛盾大於中美之間的矛盾,美蘇之間的矛盾大於中美之間的矛盾。改善中美關係,聯合起來抗蘇,符合雙方的國家利益,這合作就成了必然。”
“從聯合公報上看,中美雙方都提出了一些符合自己國家利益的條件。有興趣的同誌慢慢研究。”
“那什麼是國家利益?有什麼具體體現?”有人舉手要提問。
林鴻彬忽視了這個時候的課本裡對這些定義的不是很清楚,中學生更不會教這些了,現在更多的是在學習馬列主義理論和教員思想。
“這個問題提的很好。什麼是國家利益?國家利益是指滿足或能夠滿足國家以生存發展為基礎的各方麵需要並且對國家在整體上具有好處的事物......”
“?核心利益包括國家主權、國家安全、領土完整、國家統一、國家政治製度和社會大局穩定以及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
林鴻彬還是把國家利益的定義給解釋一遍,又轉到報紙的內容上
“你們可以去比對聯合公報上的內容,來瞭解國家利益的定義。”
“場長,那我們天天喊著‘打倒美帝’還有意義嗎?”
“當然有意義啊,美帝的階級本性又沒改變,顛覆新中國政府的目標也沒變,不能因為一個聯合公報就放鬆警惕。
同樣的,美帝的長遠目標也是要遏製新中國、打垮我們新中國,這與兩國關係正常化沒有什麼矛盾。
美國現在都沒答應從灣灣撤軍,他們在灣灣駐紮著大量的軍事機構。中美兩國現在隻是一對正好走在一起的同路人,不會是朋友。
如果哪天美國強大了,我們也有可能和蘇聯正好同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