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青雲山知青林場走來 第109章 不該看的不能看
林鴻彬啟動拖拉機,把三個人都帶回場部,放下香蕉、海魚,又把幾條大草魚撈出來養在林場的水缸裡,然後帶著工具去卸魚了。
郭子好則拿了筆記本開始登記起來:香蕉多少串、海魚多少筐、魚苗幾缸等等,這些還是要給場長算個賬的,場長可以不在意,但自己這個林場的“大管家”可不能裝著沒看到,畢竟這些可不是獵物。
“家勝,除了這些傳統的喂魚方式,你還有沒有其他想法?”
“場長,以前養蠶,有用蠶沙養魚,漁場也有用豬糞養魚,我們可不可以也試著用雞糞?”
天才啊,這都能想到?
雞糞堆肥、雞糞養魚的資料林鴻彬都有,但不知道該怎麼拿出來。蟲子養雞可以從古法裡找,但這雞糞養魚還需要十來年纔出現的技術。
“可以試試,你爸他們怎麼處理豬糞的?可以學習一下。我們也可以把把雞糞加料發酵一下,雞糞加麥麩或稻糠發酵,可以去廚房拿些麵粉發老麵加進去試一試。反正你就多試試,乾的、濕的,加其他料的,大膽的嘗試,不要怕失敗,我們又不靠這個吃飯。失敗是常態,成功是偶然,但你隻要成功一次,你就立大功了。”
林家勝意動,還有點激動。
“走了,先回去吃飯!”林鴻彬拍了拍還在發愣的林家勝的肩膀,招呼另外兩個知青趕緊上車,吃飯都不積極,腦子有問題。
回到林場,看到知青們開始扒著香蕉開吃了,車上的三個人“嗷嗷”下了車,然後衝過去,加入爭搶的行列。
好久沒吃水果了,大家都搶著吃。其實旁邊還有一大串,都沒人去動,隻顧在其中一串上搶來搶去的,看來還是搶的更香,當然這也是玩鬨的一種方式。
林鴻彬在廚房邊的洗手池洗手,剛洗完就被祝曉燕逮住了:“趕緊來,那些海魚怎麼煮?”
“還沒煮嗎?”
“這不等你這大師傅啊!”
林大廚上線,生薑、蒜瓣、青蒜段、醬油、蘿卜乾、紅辣椒、白糖,該有的料都有嘛,那就來個醬油水雜魚。
午飯時,黃逢乾找上林鴻彬:“場長,糖廠那邊答應與我們合作推廣新的雞品種,合作價格不低於食品站收購價。那邊明天會安排人過來,可能要的比較多,我們要不要提前準備?”
這話改的聽起來彆扭啊!
“那肯定要啊,我們飯後溝通安排一下。你怎麼這麼快的有訊息?”
“昨天去古邑理頭發,順便打了個電話!”黃逢乾伸手摸了摸頭發。
飯後,林鴻彬把管理層都找來:“逢乾同誌聯係了糖廠,明天糖廠的人會過來談合作,合作的內容是蟲子養雞技術和推廣新品種的雞,我們需要提前準備下。”
“秋英,明天早上雞就先不放出來了,先關在雞舍裡。”
“嗯,我記住了!”
“曉燕,明天多殺幾隻雞,菜品搞的豐富些,該接待的還是要接待好。”
“明白,我安排下去。”
“子好,雞籠也要多準備一些。還有明林,財務這邊要做好賬。”
“好的!”
“農忙後我們林場就要開始蓋新宿舍、庫房等,需要一大筆錢,這個費用現在大部分要落到養雞上,所以養雞的數量要擴大。子好,要安排新雞舍了,還有聯係碾米廠,加大米糠、麥麩等的收購力度,做好了給他們獎勵,雞、雞蛋都可以,等不缺錢了給錢也行。”
“嗯,我下午就去安排!”
“秋英,要多養蟲了,各種養蟲法都試一試。”
“好,我安排下去!”
下午回村還了車,這次也沒去加油,隻是給了些柴油票,然後又是一堆的香蕉和甘蔗。傍晚村裡分香蕉和甘蔗時又是好一陣熱鬨。糖蔗本來就甜,有了空間加持就更甜了,林鴻彬特地沒有去尾,上次鄉親就在自留地地頭埋了甘蔗尾。
有些改變就這麼無聲無息,但家裡的改變卻能切身體會。
晚飯時,奶奶邊吃飯邊和林鴻彬聊天。
“阿彬,曉燕現在怎麼樣?有沒有長胖點,要讓她多吃點,女孩子圓潤點好看。”
“奶奶,您放心,我們林場現在不缺吃的!”
“哦,阿彬,那什麼時候再帶曉燕回來走走,讓奶奶給她燉隻雞補補。”
“奶奶,家裡的雞你們殺了吃,我們林場現在天天都有雞肉吃。”
這都還沒結婚那,自家的“乖孫”成了“阿彬”了,家庭地位直直的往下掉,這變化夠明顯的。
空間裡也有一些變化。
這有了海水了,一些水生動物產生了一些變化,特彆是青蟹和大閘蟹。
之前的青蟹隻能說是活著,個頭也沒什麼長,淺灘上也少看見小青蟹;大閘蟹褪殼的時候狀態也不是很好,繁殖率也不高。
林鴻彬這個門外漢也不知道到是什麼情況。
這有了海水之後,之前改造淺灘挪走的青蟹又紛紛移到鹹水湖的淺灘上重新打洞,然後開始褪殼,殼一換,體型馬上就大了一圈。
這大青蟹褪殼需要海水?
大閘蟹也跑到鹹淡水交彙處,之後抱籽的母蟹也陸續的多了起來。
看來這空間也不是萬能的,生物繁衍總是需要一定條件的,條件不滿足,空間再厲害也沒辦法。
有了海水之後整個生態確實又完善了一些。
第二天一早,林鴻彬被祝曉燕安排磨豆腐,現在終於有人能給場長安排活了,這談物件給自己談了個領導?
林鴻彬推磨,祝曉燕放泡好的大豆,兩公婆配合的很好。如果隻是磨豆腐沒什麼,但這兩公婆還用眉目傳起情來,一個眼波含動,雙目含情的盯的對方;一個眯眼微笑,神情含春與之對視。
看的一群人是直撇嘴,蔡雅婷故意捂住張青萍的眼睛:“青萍,你還小,這種事你還不能看。”
張青萍也故意做怪:“嗯,嗯,不該看的不能看,你扶我走,我們走遠點。”
林巧玲、陳曉慶、張清妍等幾人早上在蟲子養雞基地那上工,不然幾人肯定也要作妖一會。
她們這一批人趕上好時候,林場的苦日子都沒碰上,年紀也小一些,孩子氣會重一點,也活潑一些,當然也大膽很多。要是換之前的兩批知青肯定不敢調侃場長,他們都是過了一段艱苦的日子,顯得沉穩一些。因為過過苦日子,知道現在知青林場的幸福生活是誰帶來的,在他們心裡對林鴻彬也比較敬重,可不敢這樣調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