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青雲山知青林場走來 第236章 食用菌種植的“技術標杆”
5月初,又是去縣裡例行彙報工作。
張書記進京了,林鴻彬好幾個月沒找他彙報了。
這個月的新鮮事就是青雲山知青林場孵化了一些雉科生物出來,鷓鴣、鵪鶉、各種雉雞、白鷳等,這些鳥類都是早成鳥,跟雞鴨一樣,雛鳥出殼時已具備獨立覓食能力,適合養殖。
“領導,這都5月初了,出口商品交易會基本結束了,有什麼訊息傳回來?”彙報完林場的工作,林鴻彬問道。
“我問過了,是好訊息,具體情況在電話裡不好講,過幾天省裡會有總結會和任務會的。”蔡德海吸了一口煙,然後彈了彈灰,神情自在,嘴角微翹,心情明顯很好。
之後就聊起了石穀村種的稻子。
“聽說那稻種也是你發現的,怎麼到處都有你?”
“大山裡麵寶貝多,我經常在山裡逛,正好被我發現了而已。”
“就你在山裡逛?不過怎麼說這都是大好事。”
“那縣裡要不要表示表示?”林鴻彬見狀,趕緊順杆上爬。
蔡德海挑眉:“你在這等我哪?想要什麼?”
“給我們大隊批幾個大學考試的名額,能不能考上看他們能力了。”
蔡德海有點詫異:“不是給你們林場?”
“林場的功勞已經夠多了!”
“也是!不過下個月5號就是端午節了,到時候你提前拉一頭豬過來,最近客人有點多。”
“行,我找人殺好了給送下來!”
三天後,林鴻彬就一起被叫到省裡開會,第一場會是商業廳和外貿公司聯合通報出口商品交易會的成果。
商業廳的領導一開口就是報喜:
“今年整個出口商品交易會(春季)的成交額是去年同期的1.8倍,我們省更是打了一個漂亮的貿易戰,交易總額是去年的3倍,主要的增長點在農副產品和輕工產品方麵,貢獻增量前三的,一是茶葉、二是羽絨、三是食用菌......”
商業廳的領導隨後解釋:去年中美關係正常化後,今年來參會的外商明顯增多,尤其是東南亞和日本的客商,對閩省的特色農產品興趣濃厚。
閩省的工業薄弱,出口的產品多為農副產品、輕工品和工藝品。
現在增加了羽絨這個大宗商品,還有菌子這個相對高價的農產品增加了不少數量,茶葉這個傳統大宗商品也是大大的增量,特彆是小日的對鐵觀音的需求大增,成交額一下就翻了個。
第二場會是外貿公司優秀事跡報告會,其實就是外貿公司的一群人在吹牛b。聽他們講怎麼買茶葉、賣工藝品,還很詳細的講了怎麼把幾種菌子賣出去的。
外貿公司的人送了幾份選單和一些菌子給有目標客戶的賓館,然後熬了一些銀耳羹、羊肚菌雞湯進展廳給參會者當飲料喝,倒是讓閩省代表團出了不少風頭。
事情很簡單,但外貿公司的幾位能說會道,把簡單的事情說的引人入勝,聽的眾人大呼過癮。
兩場會議後,林鴻彬被省革委生產指揮部(之前的計劃委員會改組)農業組的一個副組長接待,他倒沒有什麼省城乾部的架子,當然也有可能是不敢對林鴻彬有架子,被教員點名的人可都是能上達天聽的。
強者身前多好人,這是社會現象。
“林場長,這次的出口商品交易會,外貿公司接了很多的食用菌訂單,所以省裡要大力推廣食用菌種植。
這次數個單位提供了食用菌,你們單位的品質最高、數量最多,外貿公司要求以後續采買的食用菌以你們單位之前提供的作為標準。
所以這次推廣食用菌種植也以你們單位的技術為基礎,現在需要您提供技術細節,我們好找其他部門協調。”
“職責所在,這兩個是我們林場比較成熟的種植技術!”林鴻彬從隨身攜帶的包裡掏出食用菌袋裝種植法與覆土種植法的資料。
林鴻彬拿著資料開始介紹起來,說明兩種技術需要的材料、工具、場地等。
林鴻彬說的很仔細,這位副組長也聽的很認真、記得認真。
後續還要上報,然後多部門協調合作,事情還多的很。一些工業材料、工具之類的必須現在就開始統籌,然後安排生產。
之後又開了一天的“關於食用菌種植的推廣準備”,這次是多部門聯合的。這次會議之後,食用菌種植的推廣工作會正式啟動,而青雲山知青林場,也將成為全省食用菌種植的“技術標杆”。
在準備會上,省微生物研究所的幾個領導也在場,他們對林鴻彬這個後生也都是笑臉相迎。
張啟雄、邱南楊可是他們單位的人,青雲山知青林場印發的小冊子裡,省微生物研究所的名字也多次出現,這種不吃獨食行為還是很受借人單位喜歡的。
主要是現在沒有什麼專利權,署多少名林鴻彬都不在乎。
會議結束後,省微生物研究所領導邀請林鴻彬去單位參觀,林鴻彬也不客氣的答應。
第二天一早,林鴻彬退了房就往省微生物研究所趕,沒想研究所還給林鴻彬搞了一場小歡迎會。
省微生物研究所領導也給林鴻彬介紹了省微生物研究所的情況,研究所最早是做抗生素研究的,所裡關於微生物製藥方麵的實驗室比較多。
林鴻彬也介紹了張啟雄、邱南楊兩位現在研究專案的程序。比如濕酵母乾化的試驗、粗飼料分解劑乾化試驗基本成功等,現在就找個合適的時機上報了。
濕酵母乾化的試驗,知青林場用澱粉和糖廠廢蜜為原料,配以硫酸銨、尿素等含氮的化學物質,經消毒滅菌,在無菌箱裡培養酵母,然後放在乾燥床上乾燥。
暖房就是個乾燥房,最重要的是控製溫度,讓酵母能保持活性。
“從張啟雄、邱南楊兩位老師的表現來上,我們省微生物研究所是一個在科研領域非常有戰鬥力的單位,我們青雲山知青林場一定要多向省微生物研究所的領導、老師們請教學習。”
最後,林鴻彬捧了省微生物研究所一下,那態度、那表情要多誠懇就有多誠懇。
聽的幾位領導連連回應:“林場長,那有機會多多合作!”
“那領導和老師們找個時間到我們林場考察指導,我一定掃榻相迎!”
“一定找時間過去,哈哈哈!”
其實張啟雄、邱南楊兩位老師的成功還是讓省微生物研究所的一部分人眼紅的。
這兩位在單位裡的表現可不怎麼出色,沒想去了青雲山知青林場就半年時間就獲得省級的獎勵,聽說在那裡還吃好喝好,日子過的很是愜意。
研究所的員工們在榕城隻是能吃飽,吃好就不要想了,要搞點研究要七申請八報告的,日子過的可不算自在。沒辦法,資源緊張!
下午,出了省微生物研究所的門,林鴻彬就往江邊跑。也不去雕刻廠買工藝品了,資訊都記錄在冊,經常去不太好!
去江邊是要找個地方把江豚放出來一些。這些家夥食量太大了,實在是養不起了。空間裡食物豐富,江豚繁育的很快,現在都一大群了。
在烏龍江邊混了一晚,又撈了一些魚,然後把大部分江豚、黿和部分鱘魚、刀魚、胭脂魚、鰣魚等魚類放回江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