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青雲山知青林場走來 第279章 不就是扣帽子嘛,我也會啊
惡心一下邱美鳳,林鴻彬沒再理會,轉身朝郭子好招了招手。
等郭子好走過來,林鴻彬附在他耳朵邊說道:“你現在去郵電所發電報給地委、地革委,就說有人未出示證件強闖崗哨,對育種中心的安全產生重大影響,育種中心需要加強安保。”
“要不要說是誰?”郭子好問道。
“不用,那家夥肯定會告狀的,等他一告狀,大家就全知道了。”
“好!我現在就出發,槍你帶回去!”
等回到辦公室,又把黃鎮山、張鈺琪幾人都召集起來。他們一群人也習慣的把邱美鳳排除在外了。
“看來我們的保衛能力還是得加強,人家不配合一個衝崗就進來了。”
“是啊,我們崗哨的位置離場部有點遠,而且現在的崗哨隻能防君子不防小人,崗哨民兵遇事也不敢真開槍啊。”
“要不就把崗哨撤回來,水電站那再建一個?”
“撤回來沒啥用,我們的專案分散在四處,那個位置算是比較合適的。
“看來得再申請幾台電話機,把石洋大隊那邊的崗哨也都給連起來,形成一條崗哨鏈,團隊互助協作,這樣才能更安全些。”
“這個可行,各個生產隊應該也很歡迎。”
最後林鴻彬拍板:“那就這麼定了,用民兵連的名義申請電話。”
談完安保的事,林鴻彬看向窗外,陽光依舊明媚。
可林鴻彬知道,這場風波隻是個開始,接下來,還有更多的挑戰在等著他。
果然,一段時間之後,報紙上又出現了針對林鴻彬的批評文章,而且言辭比之前更加嚴厲,又給他扣上了兩頂沉重的帽子。
文章批評林鴻彬對所謂的“資本主義複辟傾向”不鬥爭,說他是“右傾機會主義”;
還指責他在“批林批孔”運動中態度消極、工作不力,甚至汙衊他是“101的小跟班”。
這些惡意滿滿的批評和扣帽子行為,並沒有讓林鴻彬感到恐慌。隻要上級不派人來調查他,不給他安上莫須有的罪名,這些報紙上的言論就傷不到他分毫。
他的上級是地委、地革委。
地委、地革委的韓書記等人一直很認可他的工作,信任他的為人,有他們在,地委肯定不會輕易派人來查他。
他的上上級是省委、省革委。
省委、省革委的一號領導位置還空著,沒有正式任命,各陣營正鬥的激烈。在這種情況下,去調查他這個之前被樹立為先進典型的人可是件麻煩事,都不想節外生枝。
至於更高階彆的過來查?林鴻彬還不配。他一個小小的育種中心書記兼主任,還沒重要到能讓他們專門派人來調查的地步。
不過林鴻彬也不能一直被動捱打,他要反擊。
“不就是藉助報紙攻擊人嘛,不就是扣帽子嘛,我也會啊。”林鴻彬看著報紙上那些扭曲事實、顛倒黑白的文字,心裡冷笑。
窗外的陽光透過木窗欄,在桌麵上投下週整規矩的光影,林鴻彬卻絲毫沒有心思欣賞。
他迅速從抽屜裡翻出一疊稿紙,擰開鋼筆,筆尖在紙上懸停片刻,便如行雲流水般落下。標題《談亂扣帽子》幾個字,力透紙背。
在文章開始,他就一針見血地指出:“亂扣帽子的人,大多是彆有用心之徒。”
接著,他詳細剖析這類人的卑劣手段
——
或是抓住他人隻言片語,斷章取義地進行無端指責;
或是不顧事實真相,隨意上綱上線,將小問題擴大化,以此達到打壓異己、滿足自身私慾的不可告人目的。
他進一步總結,這類人往往動機不純,為了利益不擇手段;邏輯缺失,論證過程漏洞百出,全憑主觀臆斷;行為極端,一旦有人提出不同意見,便立刻扣上各種帽子,進行人身攻擊。
寫到最後,林鴻彬的情緒都有點激昂了。
他在文末寫道:
“這種動不動就給人亂扣帽子的行為,是資產階級遺留下來的毒瘤,是封建舊勢力頑固不化的殘餘。
更令人憤慨的是,背後還有一群混在革命隊伍裡的投機者在作祟,他們披著革命的外衣,卻乾著破壞革命事業的勾當,妄圖通過這種卑劣手段打壓異己、謀取私利。
對於這種行為,我們必須堅決抵製,要打倒它,絕不能讓它在革命隊伍中蔓延!”
林鴻彬也掏出“資產階級遺毒”、“封建舊勢力殘餘”、“革命隊伍投機者”三頂帽子給對方帶上。
林鴻彬自己也成了“扣帽子”者,也是彆有用心的人。
誒,為了適應職務需求、為了維護個人利益,林鴻彬發現自己越來越不純粹了。或者自己的本性就不夠純粹,以前隻是沒發揮而已。
文章完成後,林鴻彬仔細校對了三遍,確認沒有任何疏漏,便將稿件工整地謄寫下來,分彆寄往省裡的幾家主要報紙。
幾天後,訊息傳來,省報沒有發表他的文章,這讓他略感失落,但很快,又有好訊息接踵而至
——《閩省工人報》、《閩省農民報》、《閩省僑鄉報》這三份極具影響力的報紙,都全文刊登了《談亂扣帽子》。
林鴻彬這篇敢於直言、反懟的文章,就像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立刻引起了軒然大波。
加上教員近期發出的最高指示:
“不要成立戰鬥隊一類群眾組織,也不要搞跨行業、跨地區一類的串連。”
“清查的範圍應限製在同101陰謀活動有關的問題,不要擴大化。”
有了最高指示,很多看不慣極左派亂扣帽子這種惡劣風氣的人,也學著林鴻彬,紛紛拿起筆,給各大報社投稿,在報紙上與那些極左派展開了激烈的辯論。
一時間,各大報紙的評論版熱鬨非凡。
雖然雙方爭論得激烈非凡,但相比於之前武鬥時期動不動就死人的混亂局麵,這種在報紙上進行的
“罵戰”,已經算是比較文明的對抗方式了。
邱美鳳看暫時扳不動林鴻彬,也偃旗息鼓了,一時間低調了許多。
青雲山的氣氛也恢複了些許活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