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青雲山知青林場走來 第19章 得把空間盤點一下了
晚上,林鴻彬先照例在空間忙碌一番。
野草有點茂盛了,山上的移種的那些野果樹都開花了,竹筍開始掉筍殼了,扡插的果樹芽也長老長了,明天晚上應該就得移植了。
蔬菜長到了可以吃了,絲瓜、黃瓜、豇豆、四季豆的藤在地上亂爬,稻田裡有綠色了。
蜜蜂活的好好的;大兔子又生了一窩,這一窩小兔子有8隻,原先的小兔子已經分家單過,自己挖洞了......
林鴻彬先給豆子插了爬杆,給絲瓜黃瓜插了一排籬笆,南瓜就放任在地上爬吧。
又弄了塊地,分成很多小塊,做了記號,把土豆切塊埋了;
西紅柿捏出種子撒在土麵上,又撒了一層泥土蓋住;
佛手瓜找了地方種了,這玩意高產的很,
洋蔥也找個地方埋了,香菜和胡蘿卜移種在洋蔥旁,希望能活;
還有甘蔗,砍成段,在地裡弄了幾條小溝,直接放進去,然後埋了土,一捆甘蔗,種了一大片;
蘋果不能吃了,切了取籽,共128顆,埋土裡育苗;
橙子直接吃了,微甜略酸,口感一般,纖維渣多,與重生前吃的那些甜橙還是有很大的差距。把籽吐出來,四個橙子隻有30顆種子;
桂花枝條也做了扡插。
蓮子和芡實有一部分沒發芽,畢竟當種子與當藥材的曬乾程度可不一樣,一部分早就沒有活性了。把發芽的蓮子和芡實種在淺灘裡,把沒發芽的全扔進湖裡喂魚。
控製湖水把地都澆了一遍。這空間除了加速功能外,應該有某種讓植物生長更好的功能,像種子大都發芽了,扡插的也都沒死,那些移植野果、竹子、油茶樹等的枝葉也都很茂盛,有些開花植物已經冒花骨朵了。
正常情況的話,自己這半吊子的種地種菜水平是可沒辦法搞的這麼好的。
薅了一堆野草和菜葉,弄碎後撒在湖裡,湖麵頓時翻騰!
林鴻彬在小溪上弄了幾個水潭,又從湖裡弄了一些溪石斑、叉尾鬥魚、馬口魚、七星魚、紅眼魚、鰟鮍、溪蟹、鬍子鯰、河蝦、田螺、河蜆、苦螺等放進去,這些在山間溪流裡抓到的小魚還是回到小溪流裡生活可能更好些。
小溪流還缺些啥?水草,對!小溪流缺水草,除了水和剛放過來的動物,就沒其他東西了。既然陸生植物扡插能活的好好的,那也試下水生植物?
想到了就乾,怕被小溪和湖裡魚吃了,特地弄了塊水田,把種在淺灘的水草弄了一些出來,分根的分根,扡插的扡插。
又再弄了塊水田,把湖裡幾乎快看不到的浮萍弄到水田裡先養著,不然都被魚吃光了,看來魚是餓著了。
一進空間就忙個不停,打工人確定無疑了。林鴻彬發現現在能在空間操作的時間是剛開始時的好幾倍了。
也幸好空間與現實是十比一的時間流速,不然連睡覺的時間都沒有!但也正是空間的流速太快了,他得不停的乾活。
死迴圈,造孽啊!
乾完活,林鴻彬決定對空間做了個盤點。
陸生動物現在隻有兔子,共16隻,但都是同一家的。得考慮再弄一窩進來,不然對繁衍不利。
昆蟲現在隻有蜜蜂一種,就一窩。
水生的動物就多了,魚類有青魚、鯉魚、草魚、鰱魚、鱅魚、黑魚(烏鱧)、鬍子鯰、七星魚(月鱧)、紅眼魚、鰟鮍、軍魚、黃刺、翹嘴、多種泥鰍、鬥魚、溪石斑、馬口魚,還有一些小型魚類和水生昆蟲。水生昆蟲又長出了一些,上次有一些小蟲子、蟲卵沒被發現。
兩棲動物有鱉、水生烏龜、山龜。貝類的有田螺、河蜆、苦螺、河蚌。節肢動物有溪蟹和河蝦。
溪蟹和河蝦的體型在各自家族中都比較小,不知道在空間中能不能優化,有機會的也要弄些優良品種進來。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缺飼料,自己種的那些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收獲。還能做啥?養蟲子?養蚯蚓?蟲子就算了,到時候在空間泛濫就得不償失了,可以考慮養蚯蚓。
果樹現在有:柿子、板栗、李子、梅子、鴨梨、枇杷、柚子、蘆柑、桔子、橙子、香蕉、荔枝、龍眼、芒果、蘋果、棗。
本地水果還有桃子、楊桃、番石榴、橄欖等還沒收錄。現有的果樹,品種質量也是參差不齊,不過得先有了再說,以後找機會收錄或者自己育種。
野果有:野生楊梅、烏飯子、桃金娘、山葡萄、菝葜、刺梨、油甘、羊**、金櫻子、楊桐、覆盆子、蓬蘽、黑老虎、金剛藤、高粱泡,山楂、南酸棗、野獼猴桃、茅莓、五味子、山橘、梔子等。
這是林鴻彬這幾天的成果,畢竟做過野果獵人的視訊,知道怎麼找野果,而且這南方的冬天溫度不算低,很多在北方是一年生的植株在南方常年都能看到,而且還有乾枯的枝乾藤條可以做參考。
這一盤點,忽然想起還有一種果樹天天都能看到卻沒收進空間,那就是在菜園邊上的桑樹,桑葚在村裡不算水果,大人們也不會去管這個,所以桑葚是村裡的小孩子離的最近、能自由采摘的水果。
空間裡還有油茶樹、花生、數種竹子、黑芝麻、銀杏、甘蔗、黃豆、綠豆、黑豆、紅豆,剛扡插的桂花樹、剛種下去的蓮、芡實。這算是經濟林作物吧?
糧食作物有:普通秈稻、糯米水稻、糯玉米、黃玉米、黃心土豆、高粱、小麥、紅心地瓜、白心地瓜、紫參薯、白參薯、檳榔芋。
蔬菜作物有:南瓜、絲瓜、黃瓜、葫蘆瓜,四季豆、豇豆、刀豆、扁豆、油菜、芥菜、白菜、花菜、蘿卜、小白菜、捲心菜、西紅柿、冬瓜、韭菜、洋蔥,佛手瓜等,香菜、胡蘿卜剛移植,按空間的特性,應該能活。
林鴻彬覺得還是不夠多,特彆是少了一個重要的角色:辣椒,這裡的原住民都吃不了辣,連縣裡第一市場都沒有賣。
還有蔥、薑、蒜,因為到處都有種,就沒有移植到空間裡,想了想,明天還是弄一些進空間吧,千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自己手裡有纔是真有。
林場應該有購買種子資格,到時候去供銷社找找有沒新種子。
中藥材八角、小茴香、黑胡椒、白鬍椒、花椒、孜然、胖大海、香榧果等大部分還沒發芽,得再等等看,畢竟大部分是乾貨,活性都比較差。
還有一些野生山藥,包括野生薯蕷、野生懷山藥、野生白山藥、野山藥等,不知道這些該劃到哪一類裡。
水草林鴻彬隻認識菖蒲、?水蔥、?苦草等幾種,其他的都不知道怎麼稱呼,現在數量也是嚴重不足。還有浮萍也算是水草吧?
草類就比較多了,林鴻彬認識狗尾巴草、蘆葦、蒲葦、蘆竹、茅草、芒草、牛筋草等幾種,空間裡草地麵積最大。之前碰上認識不認識的草,總會薅一把種子撒在空間裡的山上。
至於工具,現在一件也沒有,灶台現在有,但沒鍋啊,天天在空間裡忙活,正常時間一個晚上,在空間裡可是好幾天,總得吃東西,不能天天烤魚吧?
然後得有個粉碎的器具把,做飼料可是要用豆粉玉米粉等,這些可以拿到碾米廠粉碎,但總有些東西不太適合拿出來的,
用意識弄弄成粉?想想都不靠譜,弄個石磨或者石碾備用啊。
鍋碗瓢盆刀筷得弄一套,鋤頭、柴刀、剪刀等弄一套,現在用的都是家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