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青雲山知青林場走來 第138章 推廣技術要把口號喊起來
日子一天天過去,就這麼到了月底。
28號,林鴻彬借了磚廠的拖拉機,今天要給知青們送雞。
黃逢乾、王誌成、徐秋英、林家勝四大組長,還有何康長、熊小青兩個知青,他們6人是去去推廣蟲子養雞技術的。除了黃逢乾,其他人都帶了兩隻雞和一小籠雞蛋當樣品。
林鴻彬還把六人拉在一起囑咐:“你們一定要記住,我們不是出去賣雞的,我們是在推廣蟲子養雞技術和推廣新雞種的,和對方單位溝通清楚這個問題,明白了嗎?”
“明白,推廣新技術、推廣新雞種!”6位很整齊的回答。
“很好,便函都帶了嗎?”
“帶了、帶了!”
便函的內容是:為了響應“抓革命、促生產”的號召,踐行教員“5.7指示”,青雲山知青林場向社會推廣蟲子養雞技術和新雞種,邀請對方單位一起合作。
把口號喊起來,就是讓各單位買雞有一個合適的名頭,花錢要事出有因,所有的行動必須要有一個合適、正當的理由不是?
“好,上車。雅婷、曉慶,走!”林鴻彬一揮手,很有出征的儀式感。
一起出發的還有蔡雅婷和陳曉慶,幾個女孩子非要嚷嚷著一起跟著。最後選了這兩位,林鴻彬讓她們接手送雞的工作。
林鴻彬按地址順著路給知青家裡送雞,收到雞的知青家屬都很激動,都對一行人表示感謝。
今天和雞一起給知青家人的還有一封信,基本是統一格式,就是告訴家人們這些雞是知青自己購買的新品種的雞,母雞產蛋量大、雞肉鮮美,就留在家裡吃或養,並告誡家人們也要低調,不要宣揚這事。
到了縣城,車裡的人開始陸續下車了。何康長在汽車站下車,應該是運輸係統的子弟;王誌成在郵電家屬區下車,這是郵電係統的子弟;徐秋英在火電廠門口下車,這是火電廠的子弟;黃逢乾在糖廠門口下了車,林家勝在水產養殖公司門口下車,這兩位林鴻彬是知曉的。推廣蟲子養雞技術的還有一位熊小青還在車上。
看著時間快中午了,林鴻彬帶著四人在一國營食堂墊了肚子,食堂師傅的手藝應該是有的,但這做菜的態度應該一般,上的幾個菜口味相當一般,除了鹹,就沒其他味道了。
幾位的嘴都被養刁,有點不適應這裡的菜,兩位小姑娘更是沒吃什麼菜,把飯扒拉完就坐著看著兩位男同誌把菜處理完。
吃完飯,林鴻彬繼續按規劃好的路線一路送過去,在一處與平原與山區交界的丘陵地區,有個廠門口掛了國營清源縣xx茶廠的牌匾,熊小青在這裡叫停了車,他應該是茶廠子弟。
今天下來跑業務都是單位的子弟?也是,這又不是十幾二十年後,憑敢乾敢拚就能有大把機會的年代。沒熟人、沒介紹信連大門都進不去,而且也不是所有的介紹信都管用,很多單位都是有荷槍實彈的保衛,亂闖一個試試?
知青林場也不是隻有廠二代、官二代,而是這些二代在林場表現更加突出。很多社會知識普通人步入社會才開始學,而一部分二代是從小就接觸的,所以在工作初期,這些二代的表現更顯眼。
起跑線從來都不一樣的,但隨著時間推移就更看個人能力了。
剩下的三人繼續乾活,兩位小姑娘也都沒有在各自家裡多待那麼幾分鐘。
終於在下午三點多把雞和信都送完。
“場長,這活太累了!”
“就是,這一路都快把我們搖散架了。”
“是誰早上爭的要來的?”
“這不是不知道拖拉機坐久了會這麼難受。”
“行吧,行吧,晚上回林場好好補補,給你們獎勵。”
第二天下午,幾個跑業務的知青都回來了,有好訊息也有壞訊息。
好訊息是都有訂單,推廣蟲子養雞技術和推廣新雞種很是順利,幾個單位都回函表示可以“合作”,為踐行教員“5.7指示”不留餘力。
這些單位的負責人看到便函、以及林場養的雞和雞蛋後,都表示願意合作推廣新技術、新品種。等吃了雞肉、雞蛋後,這種意向直接變成合作意向。
這些單位也不怕沒錢買雞,真要缺錢,直接把養的雞賣了再去知青林場買雞就花不了多少錢了。
而糖廠那直接按上次的量再次下單了,這次也回了便函,同樣把口號喊的震天響。吃了林場的雞後,吃廠裡自己養的和其他地方買的雞總覺得差了點味道,而且上次買的那些母雞在糖廠自屬的養雞場內表現的太優秀,把這一品種原來耐粗食、產蛋量大的優勢發揮的淋漓儘致,而且公雞產肉率也高,太適合糖廠這種人多的單位,優點多多啊。
壞訊息就是有一大半的訂單是需要母雞,公雞不是很受歡迎。
這次共有1800隻雞的訂單,母雞950隻,公雞850隻。
“怎麼辦,如果都按訂單上的賣,再給縣裡900隻母雞,我們林場的成年母雞可能就2~300隻了,生的蛋都不夠交任務的。”徐秋英憂心忡忡的。
“兄弟單位的需求當然要兌現了,到時候缺母雞我再想辦法!還有雞蛋就不要再賣了,都收著孵化交任務。”
幾天後這些訂單變成錢和票,其中近萬元的錢都轉到場長口袋裡,林場還欠林鴻彬3000多。
林場把之前的債清了大部分,但林場多了數千隻雞,還有一些機器。林鴻彬也借林場這個平台變現了快2萬了,抵他現在16年的工資了,這些錢在這個時代可是钜款啊。
這算是合作共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