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我從青雲山知青林場走來 > 第230章 藥材種植的開始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我從青雲山知青林場走來 第230章 藥材種植的開始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回到林場,當然還是要開會,在群策群力下,給林場產品做的標記就用蒸好的竹環套在鴨腳上,以後林場賣出的雞鴨鵝都套上腳環,就是有點費人工。

之後,林鴻彬就窩在林場哪也不去,就守著快生產的老婆,日子過的像抱窩的老母雞,有需要外出的事宜也都推給郭子好、黃鎮山他們去處理。

一到三月,林場就進入“農忙季”,樹要種、菜要種、雜糧也要種。

不過得先把廚房的事情得先解決,現在幾位嫂子也都懷孕了,百來號人的飲食都讓他們忙活就有點不合適了。

林鴻彬回村裡,找上林國宏這個村廚:“叔,來林場幫忙啊,長期的。”

林國宏一聽,眼睛都亮了:“真的?”

林振元、林國宣他們在林場當長期工,村裡人可羨慕的緊,雖然生產隊去年收入也不低,但與林振元、林國宣他們安全且穩定相比,還是在林場當個長期工更有誘惑力。

可他又有點猶豫:“可是我去了林場,村裡的怎麼辦?今年生產隊可是要開荒的。”

“開荒不是還要一段時間嗎?你帶兩個徒弟去林場廚房再練一練,等到開荒時也差不多了,你都帶了這麼多年了。”

林國宏點點頭:“那我去和振文叔商量一下。”

“不著急,你們商量好再說。”

兩天後,林國宏帶了兩個徒弟來林場廚房正式掌勺,同時接手了一疊的選單。得益於前些年的掃盲,林國宏還是認識些字,不認識的字就算是問也都把選單上的都給問全了。

拿到選單後的林國宏那是大喜過望:“鴻彬啊,你就瞧叔的,一定把林場的廚房整到全公社最好!”

“那就辛苦國宏叔了。”

今年沒有林業局的任務了,但樹還是要種的,油茶樹、桑樹這些經濟林木得多種點,各種果樹也還要種一些。

這次植樹就沒有請村裡的鄉親,林場知青們直接上,也得給新知青們上上強度,讓他們知道什麼是植樹會戰,為此,林場還向周圍的村子借了一些鋤頭。

張鈺琪和辦公室的幾位姑娘也是全程參與,讓這幾位從來沒乾過重活的女同誌一吃完飯就直直的躺在床上。

黃鎮山這個老教導員倒是很耐操,全程參與後還能保持不錯的狀態。

祝爺爺也是輕輕的參與一番,他活了60多年都沒乾過農活,沒想到老了來林場後補上這個經曆。

張啟雄、邱南楊兩位也上山練了一番。

種完樹,就是會戰種菜、種雜糧。去年年底開墾了30來畝的新旱田,今年都得種上。

新開荒的旱田在澆了幾次糞肥發酵後地也不薄了,兩個月就長滿了草,現在隻要除去草就可以種菜了。這個時候幾位嫂子就是知青們的老師了。

當然,新田一大半是種各種豆子,並套種玉米。地瓜、西瓜不能落下。

春土豆也得試一下。去年試種的效果還不錯,秋土豆有6成是正常的,有4成長得奇形怪狀;冬土豆有8成5是正常的。說明空間土豆還是能篩選出適應當地氣候的品種。

林鴻彬又讓郭子好去了趟縣裡,把中藥店的唐主任請到林場。

一看到林場牌子,唐主任突然叫起來:“林老弟!原來你們就是青雲山知青林場啊!你就是大名鼎鼎的林鴻彬場長?你可把我瞞得好苦!”

林鴻彬哭笑不得

——

他們倆第一次碰麵的時候,林鴻彬可沒有工作證,至於名字老唐也就隨意的看了一眼!

他趕緊擺手:“唐老哥,這都是虛名虛名,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先是引見了祝爺爺,三人泡茶聊天,林鴻彬負責泡茶,祝爺爺和唐主任負責聊天,主要是聊中草藥的知識和中醫,這個林鴻彬基本插不上嘴,他沒看過幾本醫書,就算記憶力再好也用不上。

林鴻彬也知道了唐主任的的名字:唐清原。

下午帶著唐主任、祝爺爺、邱明林、謝秀福、陳建新等一行人進了日光暖房,數種藥材的苗已經出苗一些日子。

唐清原一看,眼睛都直了:“鐵皮楓鬥?金線蓮?你們是怎麼弄出這麼一大片的?厲害啊!”鐵皮楓鬥就是鐵皮石斛。

林鴻彬解釋:“我們是用莖稈分段插穗,所以繁殖的快一些!”

“那這也太快了吧!”

“我們調了些生根水,莖稈泡一泡就能生根!”

能不快嗎,空間外掛瞭解一下。

林場有糖、有米醋、有蜂蜜,有酵母、有洋蔥,還有林鴻彬經常弄到的香蕉,倒是弄了不少種的生根水了。

“生根水?可否勻我一些?”

“我們把生根水的配方印了小冊子,你回去時可以帶上幾本!”

“那就再好不過了,多謝林老弟了,哈哈!”唐清原滿臉笑容的對林鴻彬表示感謝。

唐清原又看著周圍的絞股藍、黃精、麥冬、太子參等數種藥材苗,也是嘖嘖稱奇。

唐清原問道:“林老弟,你們準備怎麼種藥材?”

“現在暖棚不夠,隻能種在戶外,一部分種在野外,一部分種在田裡。這次是想讓你指導指導,教我們一些這些藥材的習性和怎麼采收的。”

祝爺爺也知藥性,但對怎麼采收草藥、怎麼處理草藥肯定沒有唐主任精。

唐主任知道這就是來林場的目的,也不推辭,直接開講:

“那就從鐵皮楓鬥開始說,鐵皮楓鬥多附生於岩石或樹乾上,喜半陰半陽、溫暖、濕潤且通風排水良好的環境。

鐵皮楓鬥怕高溫、極端寒凍,也怕積水,難以生長於普通土壤中。采藥人一般是剪兩年以上的老莖,嫩莖留著繼續生長。鮮條就可以出售,但一年以下的嫩莖我們藥店一般是不收的。”

唐主任對著日光暖房裡的藥材開始侃侃而談,謝秀福、陳建新則拿著筆記本快速的寫寫畫畫。

接著又講金線蓮:“金線蓮通常是在陰涼濕潤、腐殖質豐富的地方采到的,比如溝穀邊、濕潤石壁上、以及土質疏鬆肥沃的潮濕陰地等。

秋季的金線蓮藥效最好,采收前輕輕翻整土壤,以暴露根莖而避免損傷,保持適當距離平滑切斷根莖。

采後的金線蓮需及時清洗、晾乾,並置於通風陰涼處陰乾,注意控製時間以免風乾過度。當然活的我們也收。”

唐主任對著藥材苗一種一種的講解過去:?

“絞股藍喜陰濕、喜溫暖濕潤,絞股藍以全草入藥......”

“黃精耐寒、喜陰涼、不耐乾旱......黃精加工炮製比較麻煩,所以直接賣生的根莖就好!”

“太子參已經有規模種植了,我們閩省就有,他們選擇疏鬆肥沃的砂質壤土或壤土,帶點坡度的陽坡進行耕作......”

“太子參有規模人工種植了?那這個就不做為繁育重點了,搞搞試驗就行。就是這個套種可以學學。建新,有沒有記下來?”太子參已經有大規模種植這事林鴻彬確實不知道。

“場長都記著那!”陳建新回道!

日光暖棚裡也沒多少種藥材,很快的搞定。

接著一群人去培育菌子的山洞,其中一個山洞是在培育靈芝,有了邱南楊的加入,靈芝的長勢還可以,但沒有達到林鴻彬重生前在網路上看到的那種盛況。畢竟邱南楊也不是專業研究培育靈芝的。

山洞開著燈,這有了電就是好!

“唐老哥,幫我看看這靈芝的情況,長的不算好。”

唐主任看著靈芝的生長情況,蹲下用手抓了一把培養基,還捏了捏:“我記得有本醫書上記有‘方土以木積濕處,用藥敷之,即生五色芝’,靈芝喜濕,采靈芝的地方濕度都比較大,我覺得可以再澆水試試。”

“唐老哥真是博學啊!明林,記下!”

“靈芝在野外長在通氣良好的地方,這山洞裡有點悶了!”

“我們想辦法改進!”

“靈芝藥效最好的是靈芝粉,這個得想辦法收集!”這個林鴻彬在重生前也聽說過靈芝孢子粉的,有一段時間都是靈芝孢子粉的廣告,不看都不行。

“嗯,我們想辦法!”

逛了一圈後,唐主任的任務基本完成,他也隻是中藥店的主任,不是藥材種植專家,怎麼種還得是青雲山知青林場根據藥材的特性去摸索。

第二天,還是郭子好開著拖拉機送唐主任回中藥店,一頭黃猄,20隻熏鴨作為車馬費。

不是不想多送,而是唐主任咬著後槽牙硬著心拒絕活野豬和活雞的。

“中藥店已經很顯眼了,抓一頭黃猄殺了吃肉就好,再弄活野豬和活雞就顯得過於豐富了,那就是給人遞刀子了!”

林鴻彬笑著說:“那行,我們細水長流,下次我下去的時候給你帶!”

唐清原也不客氣:“好,我可是不會客氣的,嘿嘿嘿!”

“放心,吃不窮我們林場的。”

送走唐清原後,林鴻彬叫上黃鎮山、張鈺琪、郭子好、邱明林、陳建新等人商量怎麼模擬適合種藥材的環境。去年暑假跟農林大學植物學教授謝聯輝教授學習一段時間的熊小青也在列。

“我們一個一個討論吧,從鐵皮石斛開始,中藥店的唐主任說鐵皮石斛多附生於岩石或樹乾上,喜半陰半陽、溫暖、濕潤且通風排水良好的環境,這個我們怎麼模擬?”

林鴻彬話音一落,熊小青立馬就給了反饋:“長在樹乾上就好辦,之前謝教授就教過我們怎麼模擬樹乾環境,用木頭包點棕皮,搞點苔蘚地衣,還可以在棕皮裡塞點木屑之類的。”

這有老師教過就是不一樣。

“那我們林場有這麼多的木頭,把它們立在闊葉林下就可以模擬環境了。”陳建新接過話。

“嗯,那鐵皮石斛的試種就先搞這個,搞容易推廣的技術。至於岩石環境我去野外找一找看有沒有合適的就行。”林鴻彬直接定下。

“同意!”“同意!”

“金線蓮通常生長在溝穀邊、濕潤石壁上、以及土質疏鬆肥沃的潮濕陰地,這個其實種在大棚裡是最合適的,但現在大棚數量不夠,我覺得還是找林下種植,你們覺得怎麼樣?”

“我也這麼認為,我覺得還可以直接混種,石斛不是要模擬樹乾上嗎,那地上直接種金線蓮。”還是熊小青,這腦瓜轉的真快!

“我看可行,這樣能節省不少人工。”黃鎮山難得在經營上發表意見。

接著討論絞股藍、黃精、麥冬、太子參等的種植,決定黃精還是種在林下,絞股藍、麥冬、太子參等直接種在背陰的旱田裡。

討論完怎麼種植,那就是尋找合適的場地了。

第二天吃過早飯,就由黃鎮山、郭子好等分彆帶隊在林場周圍尋找適合幾種藥材野外種植的地方。

這個地點得選好,位置是首選,不能離林場太遠,取水要方便,圍圍欄要方便,泄水也得方便。

很快的選了在旱田附近的一個山穀,山穀比較狹小,就十幾米寬,一側是石壁,一側是坡度比較大的斜坡,中間有條小溪流穿過。

這種地方開荒成農田不太合適,但用來搞林下種植還挺合適的。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