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我從青雲山知青林場走來 > 第238章 心目中的好人的模樣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我從青雲山知青林場走來 第238章 心目中的好人的模樣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張鈺琪最近也在乾一件“大事”,前些天她看了陸才的兩本連環畫後,深受啟發,意識到圖文並茂的連環畫比隻有文字的小冊子,更易被基層群眾接受,尤其適合現在文化水平參差不齊的情況。

於是,她聯係了縣裡的一個畫家,把人邀請到林場,想把林場編寫的這些小冊子也都改成連環畫。

在向上級彙報後,張鈺琪直接對接了團省委,團省委剛完成複建工作,他們正愁著要在哪裡弄點動靜來擴大影響力,所以欣然同意協助,承諾出麵協調省內出版社出版連環畫。

又過了幾天,第一批學習食用菌種植的人安排來了,還是熟悉的配方,知青林場、知青農場先上。

這也挺合理的,知青單位的知青們知識夠,接受新事物能力高,紀律性、服從性相對好一些,好管理,方便後續管控。

還有重要的一點,這些單位手上有種菌子的主要材料:木頭、秸稈等。

這些其他知青單位的知青、專職一來到青雲山知青林場就被震撼到了。以前他們隻是聽說青雲山知青林場很牛,現在總算親眼看到了。

林場又開始了“培訓基地”職能,順便也讓這些其他單位的知青們蹭上補習學校的課程。

又過了幾天,榕城二化送來一批菌袋試用,縣農機場改裝的裝袋機裡送來也有一些天了。裝袋機比較原始,需要一個人送料,一個人套袋,然後還要人紮口係袋子。

既然材料機器都有了,那就開乾。

從切片、打粉開始,接著是拌料、裝袋、蒸料,然後把蒸好的菌袋放入消毒好的房間等涼透。

現在村民和知青的房子普遍的隻有一層樓,為了一致,所以蒸好的菌袋就放在一樓,用木塊墊上,隔絕與地皮的直接接觸。

現在天氣開始熱了,所以安排在晚上給菌袋接入菌種。

接種前先給接種室消毒;人也也做好消毒工作,然後換上消毒好的白大褂,戴上白帽子、口罩等。

在接種這事上,現在林鴻彬這半吊子倒成了最專業的,所以他負責指導。

林鴻彬把接種過程中的細節也詳細的指點一遍:菌種儘量保持整塊;接種時要避免人員走動和交談;及時清理接種室的廢物,保持室內清潔;接種過程中菌種瓶用酒精燈火焰封口,接種工具要堅持火焰消毒等等。

縣裡來的畫家也來了接種室,手中的畫筆不停。他不僅要記錄接種的操作流程,更要捕捉細節,連環畫創作的的好不好,都在細節裡。

筒式菌袋是試用的,為了保證質量,料給的很足,有點偏厚了,戳洞時要用上一些力氣,戳了幾十個後,手臂便開始發酸了。

晚上10點開始給一個房間的菌袋接種,到12點過一點時間就完成了第一次菌袋接種實踐。

吃完宵夜,邱明林這位總工不忘知青們留點作業:“大家回去後再回憶一遍細節,一起總結下操作難點。”

帶過一遍後,基本是邱明林帶著知青們在忙了,林鴻彬主要的工作就剩帶娃遛狗了。

林鴻彬以為能繼續這種舒心的日子,沒想月中過後會議又多了起來,日程再度被會議填滿

“鄭慶宏上書”的事件的後續來了,地委連續召開數次常委會,研究貫徹教員給鄭慶宏複信的意見。

會議最終明確兩項核心部署:其一,將教員給鄭慶宏的複信原文,逐級傳達至全地區所有黨員、乾部、工人、貧下中農及廣大群眾,確保精神深入人心;其二,地委將組建專項工作組,分赴各知青點開展調研,全麵瞭解知青的生產生活狀況與學習安排,現場協調解決知青反映的實際問題。同時,為強化對知青工作的統籌管理,地委決定成立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並配備專職乾部,負責統籌推進全區知青工作。

會議最終明確兩項核心部署:

其一,決定把教員給鄭慶宏的複信原原本本向全地區廣大黨員、乾部、工人、貧下中農以及廣大人民群眾傳達。

其二,地委將組織工作組,到各知青點,瞭解有關知青的生產、生活、學習的安排情況,幫助知青解決實際存在的問題;

地委還決定成立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配備專職乾部,具體負責全區的知青工作。

林鴻彬被兼了地區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領導小組成員,這次是地委韓書記直接下命令的,不給縣裡和林鴻彬拒絕的機會。

林鴻彬不知道韓書記為什麼要把他給安排進這領導小組,而且他的級彆也有點配不上領導小組成員這個身份。

作為事件源頭,幾場會議過後,鄭慶宏也快速的被提拔為蒲陽縣革委會教育組副組長。短短1個月,連升數級,從普通教師直接升成了縣裡的領導乾部了。

果然,作為普通人,隻有鬥爭纔有機會!

地委的會議剛結束,縣委這裡會議也來了,同樣成立縣青年上山下鄉領導小組,林鴻彬同樣在縣青年上山下鄉領導小組上掛了號,成為這小組的一員,這次的級彆倒是夠了。

之後縣裡又召開知青工作會議,發出《堅決貫徹省、地委落實政策會議精神,認真搞好上山下鄉工作的通知》。

要求各知青單位、各知青點認真學習省、地委的精神,保證各項政策落實到位;要積極向優秀單位學習,特彆是學習青雲山知青林場的管理方法和實乾精神,等等一堆。

這一次會議,林鴻彬第一次坐在主席台上。

看著林鴻彬年輕異常的臉孔,會議室裡大部分人還是很羨慕的,但嫉妒者少。

林鴻彬搞出來的那些技術讓在會場的人都受益了,最明顯的就是蛋不缺了,肉票也多了,農民的工分更值錢了。最讓這些基層管理者開心的是單位也有小金庫了。

而且林鴻彬日常遠在離縣城大幾十公裡的山溝溝裡,不在縣裡任實職,也沒跟人有政治上的衝突,也沒對某些人有位置上的威脅。

這種不涉及鬥爭、且能帶給自己實際利益的人,纔是心目中的好人的模樣,如果可以的話,這種好人最好一直都留在原來的位置。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