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青雲山知青林場走來 第291章 誰提方案誰乾活
離開建安時,洪新向前來送行。
早上的太陽已經把招待所的青磚灰瓦染得暖融融的,洪新向卻拉著林鴻彬的胳膊,臉上瞬間褪去了平日裡的爽朗,換上一副愁容滿麵的模樣。
他聲音壓得低低的,帶著幾分刻意營造的委屈,眼眶微微泛紅:
“鴻彬同誌啊,不是我故意訴苦,我們建安縣是真的窮啊!山裡的林場職工和知青們,冬天連件厚實的棉衣都湊不齊,請您回榕城後,一定多向領導們反映反映,我們太需要上級的支援了......”
林鴻彬看著他那收放自如的表情,心裡暗暗感慨:這臉皮要是不夠厚,還真的表演不起來。
他悄悄在心裡對比了一下自己,要是換成他來做這種訴苦求支援的表演,恐怕剛張開嘴,臉就先紅到了耳根,怕是剛開口就會覺得渾身不自在,怎麼也抹不開麵子。
林鴻彬又想起穿越前老學長的教導:想要向上升,臉要厚,腦要活,心要堅。
他無奈地搖了搖頭,這些特質,到現在他好像也沒練出來。
再看看眼前的洪新向,前一秒還在跟他談笑風生,下一秒就能切換到苦情戲模式,這份從容嫻熟,自己跟他比起來,差距啊,這就是差距。
告彆洪新向,林鴻彬帶著考察隊離開建安,一路向西駛去,最後進入浮流縣。
林鴻彬看了手上的資料,浮流縣是生產建設兵團第4師的駐地,是負責生產建設,兵團撤銷後第4師下屬各團劃歸省基本建設局和交通廳建製領導。
這裡也有不少知青。
領導給的單位名單都是窮單位,具體情況和建安縣的林場差不了多少。
把名單上的各單位都考察了一遍後,林鴻彬也沒立即回榕城。
晚上躲在空間裡的時候,林鴻彬把領導的講話認真的揣摩一番,特彆是“敢想敢乾”四個字。
領導特意強調這四個字,肯定不是隨口說說,這裡麵一定有深意。
隻是,就不能明說嗎?
知青們的艱難處境,領導們肯定是知道的,不然也不會專門給一份這樣的單位名單,讓他們來考察。
至於解決方法,領導不直接找上自己了嗎?恐怕早就盯上了青雲山那些計劃外的禽獸。
隻要把那些雞鴨鵝豬拉過去,就能幫這些窮單位組建好幾個養殖場,知青們的生活難題也能緩解不少。
但領導們又沒辦法明說,畢竟還牽扯到地方其他單位的利益,比如收購雞鴨鵝豬的供銷社和食品站,以及它們背後的商業係統和糧食係統。
把物資協調好後,也不能白送啊,得拿東西換才行。
更彆說物資也不能憑空從青雲山到閩北,閩北的木材也不能憑空出現在其他地方,還得解決運輸問題。
這要是在生產建設兵團時期,這都不是事。
兵團有統一的汽車隊,跨區域調配物資暢通無阻。
但生產建設兵團一撤銷,各個單位就成了各自為政的狀態,基本不怎麼聯係了,原先在兵團名義下的跨區域合作徹底沒了蹤影。
就連當年的汽車隊,一部分被調回部隊,剩下的也被各單位瓜分了,現在想調輛車都得層層審批。
林鴻彬帶著隊員在浮流縣又考察了兩天,把各種問題梳理清楚後,才動身返回榕城。
一到知青辦,他就先借了間會議室,把考察隊的成員都召集過來開會。
林鴻彬坐在主位上,手指輕輕敲了敲桌麵,淡淡的開口道:“這次去建安和浮流考察,大家應該都有不少感觸吧?彆拘謹,都談談自己的看法。”
話音剛落,小薑就忍不住說道:“真沒想到閩北的知青還過的這麼苦!缺油少菜少肉的,跟我們在榕城天天能見到葷腥的日子比起來,簡直是天差地彆。”
小呂也跟著附和:“是啊,我還以為這兩年經濟好轉,大家的日子都好過了一些,沒想到還有這麼多知青在受苦,太讓人揪心了。”
......
會議室裡頓時響起一片同情的聲音,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紛紛訴說著考察時看到的辛酸場景。
等大家的情緒稍微平複一些,林鴻彬才開口問道:“既然大家都看到了知青們的難處,那咱們也彆光同情,都提提解決的思路!”
這個話題一提出,場麵頓時安靜,三人都低著頭,眉頭緊鎖,沒人說話。
大家都知道知青的苦,可真要想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卻沒那麼容易。
林鴻彬見狀,溫和地笑了笑:“沒事,大家大膽的說,我們這是內部討論事情,不管說什麼都不算數,出門後大家都要忘掉,不用有顧慮。”
有了他的鼓勵,小方開口說道:“林隊長,我個人認為,那些林場有不少木材資源,可以協調他們拿出一些木材來換物資,這樣既能發揮林場的優勢,又能解決知青的物資短缺問題。”
他的話剛說完,就有人提出疑問:“想法是好,可運輸怎麼解決?既然是協調了,肯定不是計劃內的,需要另派車輛。”
小方立刻補充道:“我之前瞭解過,原來生產建設兵團的21團、22團不是劃給了省革委會交通局嗎,我們那天參觀的浮流汽修廠年產數百輛汽車,也是省革委會交通局名下的單位。
我們可以跟省革委會交通局協調,讓這幾個單位合作,組建一個知青運輸隊,專門負責運輸木材和物資。”
“運輸問題解決了,那物資呢?我們拿什麼跟林場換木材?”
又一個問題拋了出來。
林鴻彬抬了抬頭,說道:“物資我來想辦法!”
領導不就是打物資的主意嗎?要知趣一點。
下午,林鴻彬把整理好的資料找卓組長彙報。
卓組長翻著方案,手指在紙頁上輕輕點了點,抬頭問道:“方案看著挺周全,但你能保證有足夠多的物資嗎?這可是關鍵。”
“我可以去其他單位協調,保證不會少。”
林鴻彬語氣肯定地回答。
卓組長滿意地點了點頭,笑著稱讚道:“不錯!有這份擔當就行。”
頓了頓,他又特意跟林鴻彬解釋道,“這幾年地方保護主義越來越嚴重,跨區域合作難推進得很。
我們省裡要是通過行政協調,又容易導致利益分配不均,地方上抵觸情緒大得很。
所以現在就缺一個單位或者組織,專門去協調各方,牽線搭橋,解開合作裡的‘釦子’,保障好每個地方的利益。
這事我看就交給你去辦,省革委會交通局那邊我會打招呼,你儘管放手去做,做好了我給你請功。”
林鴻彬心裡忍不住苦笑,果然沒逃過“誰提方案誰乾活”的慣例,領導這是準備把他當牛馬用了。
不過也沒白乾活的道理,林鴻彬得想辦法在這裡好好的掙一筆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