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青雲山知青林場走來 第302章 體育宣講隊
林鴻彬是青雲山最後一批搬到土樓那邊的,行李不多,一群人三兩下就搬完了。
等收拾好,乾脆把奶奶也接了過來,時常跟兩娃一起,加深加深感情。
至於爺爺,任憑林鴻彬怎麼勸,他都不願來。
“我在村裡住慣了,每天大隊部坐一坐,田裡走一走,多自在。大隊有食堂,到點就有飯吃,不用你們操心。去了青雲山,反倒渾身不自在。家裡的雞要喂,菜也得管,也離不了人。”
林鴻彬知道爺爺的脾氣,也不勉強,自己也經常回村裡巡查,也能經常見上麵。
爺爺在村裡吃大隊食堂,青雲山的食堂也有了新變化--如今吃飯吃菜都得用票了。
飯票的規矩和以前差不多,要麼用糧票加錢買,要是家裡糧票不夠,也能直接用錢買,就是價格得貴上幾分。
菜票則由單位定量配發,不過這待遇隻有員工能享,家屬或是外來人員想吃菜,就得自己掏錢買,好在價格不算貴,大家還能接受。
早餐有雞蛋,加上青菜、鹹菜等也就收了成本價五分;中午和晚上有肉有青菜還有湯,一份一毛,很實惠了。
新來的乾部有一大半是拖家帶口的,育種中心儘量給能乾活的家屬安排了工作,學校需要人,田裡、山裡需要人,再不濟乾點打打掃掃的活。
可還是有兩個家庭犯了難。一家是七十多歲的老人,腰彎得像蝦米,乾不了重活;另一家是個瘸腿的漢子,走路都得拄柺杖,更沒法乾活。
可能是工資還有其他用處,這兩家人連菜票都捨不得買。每次到食堂打飯,隻是用定量票買了菜,小心翼翼地裝在飯盒裡,帶回家和全家人分著吃。
食堂有人看不過去,想多給他們打點菜,卻被他們婉拒了:“不用不用,夠吃了,不能占公家便宜。”
林鴻彬知道後,也隻能歎氣,這種事旁人沒法多幫,隻能尊重他們的選擇。
至於孩子們用餐,現在都是把飯菜抬到學校,分著吃的。
看著有些孩子把課桌弄的滿是油漬,林鴻彬已經盤算在學校再開一個食堂。
9月30日那天,省報送到了青雲山。
林鴻彬剛從果園回來,隨手拿起報紙翻了翻。
一則新聞吸引了他的目光:“據xx社9月29
日報道,第三屆全運會勝利閉幕,閩省代表團取得16金9銀12銅、金牌榜第五的好成績......
為提高人民身體素質、宣揚體育精神,省革委會決定,將安排一批教練員和運動員下基層單位進行巡迴宣講......”
林鴻彬以為這個事情跟他們沒關係,可沒過幾天,林鴻彬去地區彙報工作時,肖書記的話卻讓他愣住了。
肖書記靠在椅背上,手裡端著搪瓷茶杯,慢悠悠地說:“過些天,地區體育宣講隊會到你們單位宣講!”
林鴻彬瞪大了眼睛,疑惑地問:“還有我們的事?去我們山溝溝乾啥?我們這兒都是種地、搞育種的,跟體育不搭邊啊!”
肖書記放下茶杯,指了指桌上的檔案:“按省革委要求,地區要有專業的體育運動隊,還要建設一批體育示範單位,你們單位得領一個任務!
這次的宣講隊,是從參加全運會的隊伍裡組織起來的,宣講完也不解散,會長期駐紮在你們單位,幫著搞體育建設。”
林鴻彬一聽,立馬急了,聲音都提高了幾分:“領導,這不是讓我們養人嘛!我們這兒已經夠忙夠多了,實在養不動啦!”
什麼體育示範單位、什麼長期駐紮,不就是讓青雲山養運動員嗎?
“運動員你們不養誰養?全地區哪裡還有其他單位像你們這樣,米油不缺、肉管飽的?我地委都沒這條件。好處你們占了,該擔的責任必須承擔。”
肖書記說的理直氣壯的,好像這個事情是理所當然的。
肖書記的話像一盆冷水,澆得林鴻彬心裡發涼。
在這個講究平均的時代,青雲山日子過得好,在彆人眼裡就是“占了好處”,得到的比彆人多,那就是有錯。
地委書記都這麼想了,那肯定有一大批人也是這個觀點。
反駁有啥用?又不能改變一大群人對育種中心的眼紅,反而可能引來更多麻煩。
林鴻彬張了張嘴,原本到嘴邊的反駁話又嚥了回去。
林鴻彬也明白是怎麼回事,專業運動隊主要由省級以上體委直接管理,蒲陽地區連個業餘體校都沒有,現在省裡趁著全運會東風,要在全省搞點體育政績,各地區隻能配合。
搞不起專業運動隊,那就往單位裡塞了。
“算了,收就收吧。”
林鴻彬在心裡歎氣,“反正他們的工資又不是我發,隻要不耽誤我掙錢就行。要是實在看不過眼,讓他們兼著體育老師,給孩子們上上課,也不算浪費。”
林鴻彬看著肖書記,語氣帶著幾分無奈:“領導,他們的宿舍和體育設施我們可管不了,您得讓他們自己解決,我們這兒實在騰不出精力。”
肖書記擺了擺手,“這你放心,他們有專項經費,住宿和設施他們自己會解決,你就負責提供場地就行。住宿也要你們先頂一段時間。”
林鴻彬點點頭,心裡稍微鬆了口氣。
從地區出來,林鴻彬沒直接回青雲山。他轉道到海山,看看秋土豆的種植情況。
回到青雲山,林鴻彬把這事跟大家一說,眾人也是議論紛紛。
郭子好皺著眉頭說:“這哪是來宣講啊,分明是來添亂!咱們現在忙著收果子、種土豆,連宿舍都不夠用,哪有精力管他們?”
“我覺得是好事啊!咱石洋小學的娃們天天就知道瘋玩,要是能讓運動員教教他們規範的運動,說不定還能出幾個好苗子呢!”黃鎮山對此卻保持樂觀的態度。
有人跟著附和黃鎮山:“是啊,孩子們多接觸正規的體育運動也好,就算成了運動員,也能強身健體。”
可反對的聲音也不少:“強身健體是好,可咱得給他們騰地方啊!食堂本來就擠,再來一群人,吃飯都得排隊;宿舍更是緊張,總不能讓他們睡露天吧?”
議論聲越來越大,有說好處的,有歎麻煩的,吵得辦公室裡滿是熱氣。
沒過幾天,體育宣講團就來了。
那天上午,一輛綠色的卡車停在青雲山的入口,車廂裡跳下來十幾個年輕人,個個身姿挺拔,背著鼓鼓囊囊的行李。
帶隊的是個中年男人,約莫四十歲出頭,麵板是常年在戶外曬出的古銅色,額頭上幾道淺淺的皺紋,笑起來露出兩排整齊的牙齒。
他快步走到迎上來的林鴻彬麵前,主動伸出手,聲音洪亮:“您是林書記吧,我叫陳峰,是這次宣講團的帶隊教練,以後在青雲山的日子,還得麻煩你們多多支援!”
林鴻彬握著他的手,隻覺得對方的手掌粗糙有力,帶著常年握器械的繭子。
他笑著點頭:“陳教練客氣了,宿舍先給你們騰出來了,場地現在也隻有這個曬場了,後續你們得自己搞了。”
陳峰一聽,立馬拍著胸脯保證,古銅色的臉上滿是自信:“林書記放心!我們這次來,就是要把青雲山的體育搞起來,不僅要給孩子們上課,還得組織職工搞點體育活動,絕對不辜負你們的支援!”
林鴻彬趁勢問道:“能問一下,咱們體育隊主要練什麼專案?是球類還是田徑?”
“主要是田徑和武術!”
陳峯迴答得乾脆,“咱們地區在這兩個專案上有優勢,上次全運會還拿了獎呢!省領導特意交代,讓我們發揮優勢,把這兩個專案在基層推廣開。”
林鴻彬往前湊了湊,問道:“這次全運會地區拿了不少牌,那些獲獎的運動員這次來了嗎?要是能讓他們給孩子們講講比賽的事,肯定能鼓舞不少人。”
這話一問,陳峰臉上的笑容頓時淡了幾分,他有些尷尬地撓了撓頭,眼神飄向旁邊的年輕人,聲音也低了些:
“林書記,那些獲獎的運動員都留在城關的訓練基地了,還得備戰後續的比賽。這次來青雲山的,都是一批年輕的運動員,主要是來積累基層經驗,順便做宣講推廣。”
林鴻彬看著陳峰略顯侷促的模樣,心裡瞬間明白了
——
什麼積累經驗、推廣專案,說到底還是來青雲山
“養人”
的。
他心裡忍不住歎氣,臉上卻沒表露出來,隻是拍了拍陳峰的肩膀,語氣依舊平和:“年輕隊員也好,有活力。行了,我讓人帶你們去看看場地和宿舍吧。”
說著,他轉身往辦公室走,身後的陳峰連忙招呼著隊員們跟上,原本熱鬨的氛圍,莫名多了幾分微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