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青雲山知青林場走來 第322章 分“蛋糕”
除夕下午,林鴻彬打了個電話回大隊拜年,最後是奶奶接過電話。
“阿彬啊,今年生產隊的收入比去年高多咯!”
奶奶的聲音透過老式電話的聽筒傳來,帶著明顯的笑意,“我這老太婆,年底也分了好幾百塊,不比老頭子少!”
林鴻彬靠在辦公椅上,忍不住笑了:“奶奶,您本來就厲害,不比爺爺差!”
“哈哈哈!”
電話那頭的笑聲更響了,還夾雜著爺爺在旁邊的附和聲。
奶奶絮絮叨叨地接著說:“今年咱們村可風光了,一下考中三個大學生!現在村裡都有人提議開宗祠慶祝呢!要我說啊,要是沒有我大孫子,哪能有這麼多大學生!”
林鴻彬聽著奶奶滿是驕傲的話,心裡暖烘烘的,家人的愛不就是如此的嘛!
又聽奶奶說起:“對了,青雲山的知青今年考走了一大半,聽說有不少考去了首都、滬市的大學,現在那邊農場缺人缺得厲害,到處貼招工啟事呢,不過來的都是外地人,沒幾個熟麵孔咯……”
掛了電話,回到宿舍,祝曉燕正在準備年夜飯了。
爐子是煤球爐,祝曉燕倒是用的習慣,隻是兩個小家夥都不願意往前湊。
林鴻彬特彆煩用煤球,空氣裡彌漫著一股怪味,兩個小家夥在山裡待慣了,也不習慣煤球爐的味道,
小丫頭林錫穎捏著鼻子,湊到林鴻彬身邊,小眉頭皺成了一團:“爸爸,為什麼這裡的味道臭臭的呀?沒有老家燒火的香香味道,聞著難受。”
林鴻彬蹲下來摸了摸她的頭,耐心解釋:“這是煤球,在城裡沒有柴火,隻能用這個做飯。等以後條件好了,咱們就不用聞這味道了。”
“那為什麼不用彆的呢?”
小丫頭眨著圓溜溜的大眼睛,滿是疑惑。
“彆的?”
林鴻彬愣了一下,腦子裡突然閃過幾個念頭--煤氣灶、電飯煲、電磁爐?
用煤氣灶需要市政支援,但電飯煲和電磁爐可以有。
現在電力是不足,但也隻是臨時的,馬上就要改開了,各種配套會很快的上馬。
隻是現在的電飯煲功能太簡單,電磁爐的功率又太低。
要不聯合工科的老師,改進這些家電的效能,然後找廠家合作?技術應用是高校掙錢的一條大路,也是自己能插進手掙大錢的地方,必須趟出來!
正月初六,年味還沒散儘,好訊息就先一步來了。
--其他省份的新華書店通過鷺江新華書店,一下子向鷺大訂了
30
多萬套模擬卷,還有
50
萬套《高中基礎知識手冊》、《高中作文寫作方法》和《高中數學重點難點》。
訂單上的數字看得林鴻彬心裡發顫,他趕緊召集臨時小組的人開會,加派人手盯著印刷廠的進度。
到了正月初十,訂單又追加了20萬套,說是偏遠地區的書店催得緊。
等這批貨全部交付完,林鴻彬立刻下令停止印刷。
這種掙“快錢”的買賣,各地肯定有不少人眼紅,“盜版”的應該很快就會出來了。
訂單一結束,校辦的會議室就熱鬨了起來。
校辦主任、財務處黃處長、人事處陳處長、後勤處的林鴻彬,還有中文係、數學係、物理係的老師代表,圍坐在長桌旁,核心議題隻有一個:這筆利潤該怎麼分。
這是鷺大第一次靠自主編寫資料掙這麼多錢,怎麼分才能服眾?大家心裡都沒底。
而且這次討論完,就會形成製度慣例,影響後續的利益,所以一開口就劍拔弩張,各不相讓。
財務處的會計先拿出賬本,推到桌子中間:“這次扣除紙張、油墨、運費和印刷廠的成本、老師的稿費,純利潤大概有27萬左右。對咱們學校來說,不算多,但還是能乾不少事的。”
“稿酬按多少算?”老師代表問道。
“千字7元!”
話音剛落,中文係的許教授就率先站了起來,手指在桌子上輕輕敲著,語氣慷慨激昂:“我們認為現在的稿酬過低了,還不及66年的一半,我們要求增加稿酬。”
“許教授,話可不能這麼說!”
財務處的黃處長立刻反駁,把國家出版局的檔案影印件推了過去,
“去年10月國家發了檔案,恢複稿酬製度,明確規定每千字著作稿2到7元,我們已經按最高標準給的,一分錢都沒剋扣!”
“黃處長,我們不是說財務剋扣我們的錢,是想讓付出和回報成正比!”
數學係的鐘教授也跟著附和,“就按我牽頭編數學模擬卷來舉例,動用了十幾個學生,光例題就選了數千道,每道題都要驗算三遍,生怕出錯。
每張卷子都是一個群體的千挑萬選的結果,怎麼能以最後呈現的字數來算?要是稿酬太低了,下次就沒人乾了。”
事關群體利益,必須拋開學者的各種外衣,錙銖必較起來。
人事處陳處長也急了:“我們工人沒日沒夜的乾,獎金也不能低。要是這次給少了,下次再要加班,沒人願意來!”
“還有我們行政人員!”
林鴻彬也插了話,“我們天天盯著訂單、對接書店,有時候半夜還得處理突發情況,總不能隻給老師和工人發錢,把我們忘了吧?”
會議室裡吵成了一鍋粥,你一言我一語,誰都不肯讓步。
最後校辦主任出來做和事佬,作為非利益相關部門,他今天的作用就是這個:
“各位先冷靜一下,咱們今天坐在這裡,不是為了爭誰多誰少,是為了把事辦得公平,讓大家都滿意。”
他頓了頓,看向財務處,“黃處長,能不能再從利潤裡拿出
7
萬,專門用來追加稿酬和獎金?”
黃處長皺了皺眉:“再拿
7
萬,剩下的
20
萬就沒多少了,學校的其他開支……”
校辦主任又看向老師們,“追加的稿酬,和66年之前一樣,按資料銷量的百分比算,編得好、賣得火的資料,作者能多拿點;工人的獎金,按加班時長和工作量算,多勞多得;行政人員也有補貼,每個人都少不了。這樣大家覺得怎麼樣?”
這話一出,會議室裡的氣氛緩和了不少。許教授先點了頭:“按銷量算,公平!我沒意見!”
其他人也紛紛表示讚同。錢的事一敲定,剛才還劍拔弩張的一群人,立馬變得其樂融融。
有人端著茶杯,笑著跟林鴻彬說:“林處長,要是每年都能這麼掙一筆,咱們學校的日子就好過了!不用再為經費發愁,老師們也能多拿點補貼。”
林鴻彬卻搖了搖頭:“靠模擬卷想掙這麼多不可能能了,很多學校或印刷廠應該都在行動了。
而且這次取了巧,沒經過那漫長的審批,指不定文化部和教育部的人現在都在罵我,說不定很快就會出檔案規範這種行為,到時候再想這麼靈活,就難了。”
“換我我也罵,你這一下給他們添了多少工作量!”校辦主任打趣道,引得大家哈哈大笑,會議室裡的氣氛更輕鬆了。
笑過之後,林鴻彬話鋒一轉,眼神裡帶著幾分認真:
“不過話說回來,教育行業對各類書籍的需求其實很大,不光是高考資料,還有中小學教輔、教師培訓教材,甚至是科普讀物,都有市場。
我覺得咱們學校可以成立一個出版社,專門做這方麵的研究和出版。
有了出版社,各位老師的學術著作、散文詩歌,都能方便出版,不用再到處找渠道求人;學校也能多一條創收的路子,一舉兩得。”
“這個主意好!”
中文係的許教授第一個讚成,眼睛都亮了,那個文人不想出書。
“出版社剛開始也不用多大地方,有個辦公室、招兩個編輯就行。林處長,咱們聯名寫申請怎麼樣?我第一個簽字!”
“我也簽字!”鐘教授也跟著附和,“咱們有不少老師這幾年都攢著些真東西,有出版社正好能出版!”
“沒問題!”
林鴻彬也爽快地答應了。
窗外的陽光透過會議室的窗戶,灑在桌子上,暖洋洋的。鷺大的日子,正像這初春的陽光,一點點變得明媚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