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春夏秋冬:人生全記 第25章 家鄉風貌
-
在那寧靜質樸的王家莊,村子的東邊,橫亙著一片廣袤的鹽堿地。
這片土地,承載著歲月的滄桑與獨特的魅力,在時光的長河中默默演繹著自己的故事。
老人們常說,在日本占領時期,這片鹽堿地上曾修了一條運鹽的鐵路。火車晝夜轟鳴,滿載著從海邊鹽田搜刮來的鹽巴,運往各處,供侵略者牟取暴利。
鐵軌冰冷堅硬,枕木腐朽,那是一段被壓迫的屈辱過往。解放後,這條象征著苦難的鐵路被拆除,可關於它的傳說,卻在村裡代代流傳,如同鹽堿地的風,從未消散。
當每年的春天悄然而至,大地從沉睡中緩緩甦醒,這片鹽堿地也煥發出勃勃生機。
曾經略顯荒蕪的土地上,蘆葦和雜草如同得到了神秘的召喚,開始瘋狂地生長。
嫩綠的蘆葦芽從土裡探出尖尖的腦袋,好奇地張望著這個新奇的世界,它們你挨著我、我挨著你,密密麻麻地排列在一起,彷彿在相互訴說著春日的美好。
而那雜草,更是形態各異,有的細長如針,在微風中輕輕搖曳;有的寬大如扇,舒展著自己的身軀,儘情享受著陽光的沐浴。
它們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片鬱鬱蔥蔥的綠色海洋,為這片鹽堿地披上了一層充滿生機的外衣。
在這片綠色的海洋裡,時常能看到一群群牛羊歡快地穿梭其中。
它們悠閒地吃著鮮嫩的青草,不時發出
“哞哞”“咩咩”
的叫聲,彷彿在為這片牧場的美好而歌唱。
牧羊人和放牛娃們則坐在一旁,或嬉笑玩耍,或靜靜地看著自家的牲畜,享受著這寧靜而愜意的時光。
陽光灑在他們身上,勾勒出一幅和諧而美好的田園畫卷。
隨著季節的更迭,汛期如約定般準時到來。
此時,王家莊便迎來了一場盛大的
“水之盛宴”。
村西、村北、村南的雨水,如同脫韁的野馬,從四麵八方傾瀉而下,彙聚在村子的低窪處。
不過短短幾天,這裡便奇蹟般地形成了一個寬闊的湖泊。
湖水清澈見底,在陽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彷彿一麵巨大的鏡子,倒映著藍天白雲和周邊的綠樹青山。
這個突然出現的湖泊,瞬間成了孩子們的天堂,也成了名副其實的童年漁場。
湖泊裡,各種魚、蝦、蟹歡快地遊弋著。魚兒們有的體型小巧,靈活地穿梭在水草之間;有的體型較大,慢悠悠地擺動著尾巴,彷彿在巡視著自己的領地。
蝦兒們則揮舞著鉗子,時而在水底爬行,時而猛地躍出水麵,濺起一朵朵小小的水花。
螃蟹們也不甘示弱,橫行霸道地在湖底漫步,偶爾還會為了爭奪一塊領地而大打出手。
孩子們得知湖泊形成的訊息後,歡呼雀躍地奔向這裡。
我是孩子王,我高高舉起自製的漁網,大喊著:“夥伴們,今天咱們要抓好多魚,晚上讓家裡吃頓鮮魚大餐!”
大家紛紛響應,挽起褲腳,光著腳丫,迫不及待地跳進湖水中。湖水涼涼的,輕輕撫摸著孩子們的小腿,帶來一陣愜意的感覺。
機靈鬼阿強眼尖,瞧見一條肥美的鯽魚在不遠處遊弋,他貓著腰,躡手躡腳地靠近,雙手猛地向水裡一撲,可魚卻機靈地一閃身,溜走了,濺起的水花糊了阿強一臉,惹得小夥伴們哈哈大笑。
阿強抹了把臉,不服氣地說:“看我下一次準抓住它!”
這邊,小胖直接用雙手去捉螃蟹,當手指觸碰到螃蟹那堅硬的外殼時,既緊張又興奮,結果不小心被螃蟹夾到手指,疼得
“哎喲”
直叫。
但他卻不肯鬆手,嘴裡嚷嚷著:“你夾我,我更不能放你走!”
其他孩子見狀,紛紛圍過來幫忙,好不容易纔把螃蟹從他手上弄下來,裝進桶裡。
還有的孩子在湖邊尋找著螺螄,將一個個螺螄撿起來,放進隨身攜帶的小桶裡,不一會兒,小桶裡就裝滿了螺螄,沉甸甸的,彷彿裝滿了他們的快樂。
在湖邊的淺水區,孩子們還會玩起打水仗的遊戲。
他們用雙手捧起湖水,向對方潑去,水花四濺,笑聲迴盪在整個湖泊上空。有的孩子不小心摔倒在水中,渾身濕透,卻毫不在意,爬起來繼續加入戰鬥。
那一張張充滿童真的笑臉,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燦爛。
直到夕陽西下,天邊泛起了絢麗的晚霞,孩子們才戀戀不捨地離開湖泊。
我們提著裝滿魚蝦蟹的小桶,帶著滿身的疲憊和滿心的歡喜,踏上回家的路。
此時,整個村子都瀰漫著一股幸福的氣息,而這片由雨水彙聚而成的童年漁場,也成了孩子們心中永遠無法忘懷的美好記憶,深深地烙印在我們的童年時光裡,成為他們生命中最寶貴的財富之一。
再往東望去,映入眼簾的便是那片廣袤而迷人的膠州灣。
它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靜靜地鑲嵌在這片大地之上,而大沽河,這條貫穿南北的水係,則是連接明珠與內陸的紐帶,亦是膠州的母親河,滋養著沿岸無數的生靈。
大沽河,發源於山東招遠市阜山西麓,那裡的涓涓細流,如同大地的血脈初始,一路奔騰彙聚,流經九個縣市,跨越了漫長的距離,總長度達
180
公裡。它像是一位不知疲倦的行者,裹挾著歲月的風塵,穿越山川、繞過丘陵,蜿蜒前行。
一路上,它吸納了無數的溪流,壯大了自己的身軀,最終浩浩蕩蕩地朝著膠州灣奔去。
大沽河的水流經了無數的城鎮與村莊,見證了沿岸百姓的生活變遷。
在它的河畔,有古老的石橋橫跨兩岸,連接著兩岸的交通,也連接著人們的情感。農人們在河邊洗衣、灌溉,孩子們在河中嬉戲玩耍,那清澈的河水承載著無數的歡聲笑語。
而當大沽河的水來到營海碼頭村東時,便義無反顧地流淌到膠州灣裡。在過去,對於生活在周邊的人們來說,膠州灣就等同於大海,那廣闊無垠的水麵,讓人一眼望不到儘頭。
在這片海域裡,孕育著豐富的生命,魚蝦蟹等各類海鮮應有儘有。
漁民們駕著漁船,迎著海風,出海捕撈,每當他們滿載而歸時,碼頭上便熱鬨非凡,那活蹦亂跳的魚蝦,是大海對人們辛勤勞作的饋贈,也構成了當地獨特的生活圖景與經濟支柱
村西,三麵被丘陵環繞,像是大自然隨手放置的巨型屏障。
這些丘陵雖不高聳入雲,卻也連綿起伏,為村莊勾勒出一道獨特的輪廓。
丘陵之上,植被疏密相間,春夏時節,綠意盎然,野花點綴其中,五彩斑斕;秋冬之際,草木漸枯,卻也彆有一番蕭瑟之美。
而村莊的耕地,就在這丘陵的環抱之下。
土中摻雜著顆粒狀的石子,在陽光的照耀下,偶爾閃爍著細碎的光芒。
這樣的土質,讓耕種變得艱難。天旱時,石子阻礙著水分的留存與滲透,莊稼像是失去了乳汁的嬰兒,日漸萎靡,難以收穫;天澇了,石子又加速了水流的排泄,土地難以蓄水,莊稼在水中掙紮,同樣無法豐收。
農人們望著這片土地,眼中滿是無奈與堅毅,他們世世代代與這片土地打交道,儘管艱辛,卻從未放棄。
村的前麵,是一條靈動的河。
它宛如一條銀色的絲帶,蜿蜒穿過村莊。河流的上遊,是文化大革命時期,村民們懷著滿腔熱情義務修築的小型水庫。
那時候,人們齊心協力,肩挑背扛,用汗水和心血鑄就了這座水庫。
水庫像是一顆鑲嵌在大地上的明珠,平日裡,水麵波光粼粼,倒映著藍天、白雲與周邊的青山。雨季時,它又發揮著重要的蓄水作用,防止下遊洪澇災害的發生。
而河流的下遊,一路奔騰,最終連通著膠州灣。河水潺潺流淌,帶著村莊的故事,帶著兩岸的氣息,融入那廣闊無垠的膠州灣。它不僅是村莊的水源,更是村莊與外界連接的紐帶,見證著村莊的歲月變遷與曆史更迭
在記憶的長河中,村前的河床宛如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承載著無數溫暖而鮮活的片段。
那河床常年流水潺潺,清澈見底,寬度更是可觀,彷彿一片天然的舞台,上演著村莊裡獨有的生活篇章。
每至深秋,河床便迎來了一場特彆的
“盛會”。
村民們將收穫的地瓜洗淨、切片,紛紛湧上河床,在那一顆顆圓潤的鵝卵石上晾曬地瓜乾
一時間,河床上五彩斑斕,一片片地瓜乾像是金色的鱗片,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誘人的光澤。然而,這片看似寬闊的河床,在晾曬地瓜乾的高峰期,卻也變得
“寸土寸金”。
為了能占據一塊理想的晾曬地方,鄰裡之間偶爾也會發生些小摩擦。有一次,兩家鄰居因為地界劃分不清,先是言語上的激烈爭吵,雙方互不相讓,聲音在河床上空迴盪。
隨著矛盾的升級,竟動起了手,你推我搡之間,原本和諧的氛圍瞬間被打破。周圍的村民趕忙上前勸阻,在眾人的拉扯下,這場衝突才逐漸平息。但那因生活瑣事而起的緊張場麵,至今仍深深烙印在記憶之中。
大雨過後,河床又呈現出另一番景象。
雨水的沖刷讓河床裡的沙石變得更加豐富,於是,便有村民開始在河床挖沙,準備用來蓋屋。
他們手持鐵鍬,一下又一下地挖掘著,一擔擔的沙子被挑上岸,承載著村民們對新家的憧憬。而對於孩子們來說,大雨後的河床更是歡樂的天堂。
河水沖刷出的深處,形成了一個個天然的小水潭,成了孩子們遊泳洗澡的好去處。
我們像一條條歡快的小魚,在水中嬉戲打鬨,濺起一朵朵歡樂的水花。那無憂無慮的笑聲,在河床上空久久迴盪,為村莊增添了幾分生機與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