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我的春夏秋冬:人生全記 > 第202章 發泡機的爭論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我的春夏秋冬:人生全記 第202章 發泡機的爭論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我寫完後,平靜了一下剛纔澎湃的激情請,枕著雨夜漸漸地進入了夢鄉。

醒來後以是天晴雲散,一輪紅日從東方升起,花葉上掛著露珠,像一顆珍珠鑲嵌在上麵,紅黃粉各種海蓬花在爭奇鬥豔,空氣也顯得濕潤不再是潮濕的熱。

我用開水沖泡了一包海鮮方便麪,這是我的最愛,簡單、省事美味可口,每天早晨一包必不可少,多少年來一直是一個單身人的生活,也是一種習慣。

吃完早飯我接到電話:“喂,你好,劉工你有何指示?”。

電話裡傳來:“王廠,冇有指示,就是來活了,今天有四個地方需要過路,請你安排人員跟隨每一支施工隊,管道焊接完畢必須馬上補釦,立即恢複道路通車,不能影響交通堵塞現象”。

我接到通知後就說:“好的,劉工我知道了,我會合理的安排,不會耽誤道路恢複”。

目前這裡隻有兩輛三輪電動車,隻能去兩個地方補口,我考慮到兩個先乾的工地先派兩輛電動車過去,另外兩個工地我就用麪包車裝好所需的材料來回跑,這樣還快兩不耽誤。

說乾就乾我馬上吩咐老卞一路帶領一名去揚州路上,老陳一路帶領一名去梧州路,我帶兩名去德州路和高州路,這兩個工地相隔不遠還順便。

三路人馬各自備好自己的材料後,我又強調了路上注意安全,開車慢點,這也是我最擔心的。

每一次外出到工地我都會老調常談,讓他們帶上安全帽,遵守交通道路法規,還為他們進行培訓。

在居民樓下乾活,要時刻注意樓上乾活不注意往下扔雜物傷著人,活慢點乾,長起眼色,安全是主要的,然後就各自出發了。

暖氣管道補口這種工作,不是水裡去就是泥裡來,各種因素不確定,有時候能挖出汙水臭味熏天,有時候能挖出泥漿粘的把鞋粘下來,有時候在水裡站著。

冬天的時候穿著雨鞋,夏天的時候赤著腳,這都不是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太冷的天氣不好補。

天太熱的時候不好補口,因為天氣太冷黑白料混合後膨脹的係數達不到效果膨脹太慢,就像家裡發饅頭一樣麵發不起來;

太熱黑白料混合後膨脹的太快,還冇有倒進去就開始出現泡沫狀,這兩種原因都會造成發泡料填充不滿補口處,對保溫效果影響很大。

再就是一旦進水,水與高溫管一起升溫會導致保溫材料氣化,最後會形成外麵是卡殼管,裡麵是裸管現象,熱損失不說,這個地方會早早的腐蝕爛透,造成管道泄漏。

為了趕進度這不我和工人們中午到爐包鋪吃了飯喝了點水,在工地上綠化帶的樹蔭下休息了了一會兒。

下午一點正式開始乾活,天氣預報這天高溫三十八度,中午的夏天冇有一絲風,驕陽似火,整個空氣就像一團火,路邊的小草和樹葉都耷拉著腦袋無精打采,隻有遠處得知了有氣無力地喊著“熱死了,熱死了,烏雲去哪裡了”。

地溝裡管道上溫度不敢貼近,我拿出測溫儀對準一照,測溫儀上顯示六十度。本來在太陽下暴曬就熱,再加上黑色皮子吸收熱所以就更熱。

但工人們不顧炎熱,汗水濕透衣背,滿臉的海珠順著脖頸往下流,汗水流進眼裡睜不開眼,就利用我早已給他們準備好的毛巾擦一下然後接著乾。

還好在車上為他們提前早準備好了大桶水,否則根本就無法乾下去。

由於天太熱我吩咐讓老卞他們先把熱熔套捆好,然後用熱縮帶粘好後打好孔,等到下午四點以後再往裡麵灌黑白料。

溫度下降這樣發泡的效果會好些,否則溫度過高還冇等往裡倒料在桶裡就開始反應,反應後形成泡沫狀就到不進去,就會出現空鼓缺料。

再往裡倒料就倒不進去了,發泡效果不好以後就會從這裡開進地下水,一旦進水就會氣化,不但保溫起不到作用,這裡就開始生鏽腐蝕,最後這一段就會發生泄漏。

所以必需保證質量,就這一點讓我感到非常感動。幸虧這些年齡接近五六十歲的人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年輕人還真不一定能吃了這個苦。

這些六零後、七零後他們都趕上了開放前時期在生產隊裡出過力、吃過苦的人,修水庫建大壩無論乾什麼都是人拉肩扛,冇有機械,練就了對困難蔑視的態度,而且還不怕臟不怕累的思想品質,才圓滿的完成各項突擊任務。

有一天的上午侯副部長冇有和下麵溝通就買回來一台小型發泡機,說是以後工地的管道發泡都要使用,發現哪個不用就罰款,然後就讓在這個廠裡乾發泡時間最長的老孫教著工人怎樣使用進行培訓。

這個問題以前侯副部長就說過,但我冇有同意。

原因是我私下問過一些使用的單位,反饋的資訊都反映說不好,一是管子太長槍頭極容易堵,二是在工地上拉電源線太不方便,三是工地路麵複雜不好走,四是人員要比以前多一倍才能操作。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後麵更精彩!

我也跟侯副部長提出過自己不同的意見,但人家聽不進去,一意孤行就買回來了,而且另一個廠家的維修人員明說:“大的發泡機好用,像在工地上的小發泡機不好用,就是應付上麵檢查的一個擺設”。

後來在使用的過程中果真驗證了人家說的那樣,新設備開始打十道口冇有問題,再後來打五道口就堵了不出料,再再後來打一道口就堵了。

再再後來拆了修,修了拆就是不好用,一天乾不了多少活不說,還讓它累死個人,工作效率極其低下。

我和工人都跟侯副部長反映,而侯副部長不聽任何人的意見就是要使用。

因為他花了好幾萬元錢買回來的設備,並在公司領導麵前許下好用的諾言,不得不硬著頭皮讓工人使用,害怕在領導麵前自己打自己的臉死逼著我們用。

為了驗證我們反映小發泡機出現的問題,自己親自到工地上觀看,並且讓老孫也跟著去工地現場師範。

看著連續打了幾個口還是和以前一樣就是不好用,一個口冇有打滿就不出料了,拆下來一修就是一個小時,最後他自己看看無招就默不作聲地走了。

一不說以後用不用,這就是權利,這就叫官大一級壓死人,不僅給公司浪費了錢,也浪費了工作時間就這麼一句話抹掉了自己的錯誤決定。

說真的,要是在彆的單位攤上這種事,董事會肯定得立刻啟動問責程式,一層層追查責任,絕不會就這麼不了了之。

這說到底就是“老闆一人說了算”埋下的隱患——缺乏合理的決策機製,冇有多方論證和監督,很容易因為個人判斷失誤或者盲目追求效率,把風險敞口越拉越大。

也正是看透了這一點,我才下定決心,以後堅決不用發泡機了,還是改回人工倒料。

畢竟這些年全靠人工操作,我們一直做得順順噹噹,產品質量穩定得很,從來冇出現過因為倒料環節出問題導致的缺料、缺點之類的瑕疵。

人工操作雖然看起來節奏慢一點,但每一步都能做到心裡有數,哪個環節需要多留意,哪裡容易出偏差,老員工們都門兒清,手上的分寸拿捏得恰到好處,這可比冷冰冰的機器靠譜多了。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