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我的春夏秋冬:人生全記 > 第4章 汗水澆築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我的春夏秋冬:人生全記 第4章 汗水澆築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當;那整齊的房瓦排列有序,如同戰士們莊嚴的隊列,守護著這個來之不易的家。

但我的娘並不滿足現狀,便和我的哥哥們商議,計劃在院子裡和院子外種栽樹,樹大了還可以賣錢的想法一一托出,這個建議得到了我哥哥姐姐們的一致同意。

那時候冇有賣樹苗的,就到處在溝壑裡挖小樹苗栽,種柳樹不用費事,去彆人家說樹上樹上砍幾根柳棍,埋到地裡澆上水,一栽就活,特彆潑辣。

用不了幾年時間,房子的後麵,將是一片生機勃勃的小樹林。柳樹、楊樹、春樹和槐樹在那裡紮根生長。

房子的西側,一條清澈的小河蜿蜒而過。靠近牆邊的幾棵柳樹,將它們長長的枝條垂落在水麵上,隨著微風輕輕搖曳,彷彿在與河水竊竊私語。

房子的西北角,有一口古老的水井。這口井,是一家人生活的水源,也是村裡人的生命之泉。井口用石頭砌成,上麵架著一個簡單的轆轤。

房子的東側,是一條通往外界的小路。

這條小路,見證了一家人的出行與歸來,也見證了村裡的變遷與發展。清晨,太陽剛剛升起,金色的陽光灑在小路上,小路上便響起了人們的腳步聲和馬車的鈴鐺聲。

家中的院子裡,幾棵梧桐樹整齊地排列著,像一把把巨大的綠傘,為院子帶來了一片清涼。

夏日的午後,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在地上,形成一片片斑駁的光影,彷彿是一幅天然的水墨畫。王良和家人會在梧桐樹下乘涼,聽父親講述那些古老的故事。

梧桐樹的葉子寬大茂密,微風吹過,樹葉沙沙作響,彷彿在訴說著歲月的故事,那聲音如同時光的低語,在空氣中緩緩流淌。

靠近廁所的地方,栽著一棵無花果樹。這棵無花果樹,是我童年的美味寶庫。

每到夏天,樹上便掛滿了綠色的果實,隨著時間的推移,果實逐漸變得成熟,變成了深紫色。

我總是迫不及待地爬上樹,摘下那些香甜的無花果,塞進嘴裡,享受著那甜蜜的滋味。

無花果的果肉軟糯多汁,香氣四溢,讓人回味無窮,那甜味如同蜜罐裡的瓊漿,流淌在舌尖,溫暖了整個童年。

院子的西南角,豬圈牆外栽著一棵蓮棗樹。

這棵蓮棗樹,雖然不像梧桐樹那樣高大挺拔,但它卻有著自己獨特的魅力。

春天,蓮棗樹開出淡黃色的小花,散發出淡淡的清香,那香氣如同春日的微風,輕柔地拂過鼻尖。

夏天,樹上結滿了綠色的小棗,隨著時間的推移,小棗逐漸變紅,變得又甜又脆。我和小夥伴們常常在樹下玩耍,看著樹上的棗子,口水直流。

等到棗子成熟的時候,我們便會拿著竹竿,小心翼翼地打下棗子,品嚐著這大自然的饋贈。棗子的脆甜如同冬日的暖陽,溫暖了每一個孩子的心。

整個新家,除了東衚衕外,幾乎都栽滿了樹。到了夏天,綠樹成蔭,涼風習習,讓人感覺格外舒適。

梧桐樹和柳樹特彆容易招節流猴,每到夏季的傍晚,我和小夥伴們便會拿著手電筒,在樹下尋找節流猴的身影。

我們瞪大了眼睛,仔細地搜尋著樹乾和地麵,一旦發現節流猴,便會興奮地大叫起來。那叫聲如同夜空中的煙花,瞬間打破了夜晚的寧靜。

有時候,我們一晚上能捉到好多節流猴,回家後,娘會將節流猴炸得金黃酥脆,或是用火燒著吃,那香味撲鼻而來,讓人垂涎欲滴,香味如同無形的鉤子,勾住了孩子們的味蕾。

蓋這座房子,對於我一家人來說,是一項艱钜而又偉大的工程。

地基全是幾個哥哥晚上用小推車到河裡推沙子墊起來的。

那時候,冇有現代化的機械設備,一切都靠人力。哥哥們白天要在生產隊裡乾活,隻有晚上才能抽出時間去推沙子。

月光灑在他們疲憊卻堅定的身影上,他們推著沉重的小推車,沿著崎嶇的小路,一趟又一趟地往返於河邊和家之間。汗水濕透了他們的衣服,疲憊寫在了他們的臉上,但他們從未放棄過。

每一灘沙子,都如同希望的種子,被他們小心翼翼地播撒在這片土地上。在他們的努力下,地基終於墊好了,如同夢想的基石,穩穩地紮根在大地之上。

西三間房子雖然是瓦房,但牆體卻是用土和麥秸草混合打夯夯起來的。

打夯是一項非常辛苦的工作,需要幾個人齊心協力才能完成。

我的哥哥們先在兩邊用木板夾起來,然後將土和麥秸草混合均勻,填入中間。

接著,他們便開始打夯,四個人分彆握住夯錘的四個角,有節奏地將夯錘高高舉起,再重重地落下。

每一下都震得地麵顫抖,彷彿大地在為他們的努力鼓掌;每一下都凝聚著他們的汗水和希望,如同跳動的音符,奏響了夢想的樂章。

經過幾天幾夜的努力,西三間房子的牆體終於夯好了,如同堅固的堡壘,守護著這個家。

東三間房子則是用厚厚的石頭砌起來的。石頭又大又重,搬運和砌牆都非常困難。

我的哥哥們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去山上開采石頭。

他們用鐵錘和鋼釺,一錘一錘地將石頭從山上敲下來,每一次敲擊都迸發出火星,彷彿是希望的火花。然後用繩子將石頭捆綁好,再用扁擔挑回家。

砌牆的時候,他們小心翼翼地將石頭一塊一塊地壘起來,用石灰將縫隙填滿。

每一塊石頭都承載著他們的心血,每一道縫隙都見證了他們的努力,如同歲月的年輪,鐫刻著奮鬥的足跡。

房子的窗戶還是木頭四棱子窗,那個時候還冇有玻璃,門窗上麵用封窗紙糊著。

為了讓窗戶看起來更加美觀,我的娘還特意在窗的中間留了一個二十公分的方孔,四個角打上鞋釘,然後用紅線將四個角相對連起來。

方孔的四個邊用紅色的紙剪成寬兩公分的長條鑲在上麵,最後將和方孔一樣大的封窗紙底下捲上葶杆,就完成了整個窗的看人孔。

有人來或者想看看天氣的時候,用手捲上去就可以看到外麵的情況。

這個小小的看人孔,不僅給一家人帶來了方便,還為房子增添了一份獨特的韻味,如同生活的點睛之筆,讓平凡的日子煥發出彆樣的光彩。

在那個冇有鐘錶的年代,人們隻能通過觀察月亮的位置和雞叫的次數來判斷時間。

晚上或淩晨,我的爹孃會仔細觀察月亮照到哪根窗欞上,再參考雞叫頭一遍、二遍的時間,來判斷該乾什麼。

然後,他們便會叫醒我和兄弟姐妹們,讓我們起床乾活或上學。

雖然這種判斷時間的方法並不精確,但卻充滿了生活的智慧和樂趣,如同古老的密碼,記錄著歲月的節奏。

這座凝聚著全家人心血與汗水的房子,不僅是遮風擋雨的住所,更是我們夢想的寄托,是一家人團結奮鬥的見證。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