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電腦裡有個神級文明 第一章 華科院空間科學研究中心的驚悚事件
(閱前須知,本文為小眾架空科幻,請勿當真!不涉政,不要因這個槽點而棄書,拜謝orz)
華科院hn空間科學研究中心,第二實驗室,無塵室。
十來個航天口的科學家正圍著一個半米左右的亞黑色圓錐物體,做著測試分析!
從x射線衍射分析到透射電鏡分析、掃描電鏡分析、電子探針再到各類表麵顯微分析,從圓錐體的金屬種類構成到機械效能測試、熱學效能測試、金相分析、再到化學分析,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對這種謎一般的合金擁有初步的瞭解。
這是塊天上掉下來的“隕石”!
說真的,如果不是航天部門提前通知了軍方,說不定軍方會直接用hq招呼它,因為它從大氣層下來的時候,動靜實在太大了。它劃過大氣時留下的電磁脈衝訊號也許對普通人的生活並沒有多大影響,但對於常年開機的彈道導彈防禦雷達係統來說,這就宛如正常人的世界中突然同時出現了十個太陽一般,耀眼奪目。
它帶來的是華國心臟部位的又一陣猛的顫抖。
它下墜時最大速度超過了三十五馬赫,這是讓當今所有國家防禦體係都會崩潰的超高聲速。
不過,它卻被航天部門劃為了“隕石”,讓在場的科學家們除了想不通,剩下的就隻有震驚或者說驚悚了!
“x射線粉末試樣分析結果出來了,這種材料的物相分析、點陣常數、應力分析結果都在這裡”
“熱學效能驚人,熔點在3500攝氏度,導熱能力優異!光譜分析它由鐵、鎳、鈦、鉻、鈹組成,平均導熱係數達到了1900(石墨烯3000,係數值越高,導熱能力越誇張),差一點就趕上非金屬的石墨了。”
“鈦合金?”
“應該算是鈦基合金!”
“機械效能測試組情況如何?”
“疲勞極限組結果已經出來了,隻是我建議重新測試,它遠遠超出了航發核心機所使用的材料疲勞強度這資料有點嚇人,葛院!”
“硬度測試組”
hn省空間科學研究所所長徐民生有些雲裡霧裡地聽著這些來自天南地北的華科院科學家的嚴肅交流,所有的疑問隻能埋在肚子裡。
說實話,這裡的每一位大佬他都見過,但這些跺跺腳就足以讓華國學術圈及材料技術圈震動不已的人物毫無征兆地聯袂而至讓他感覺了一絲尷尬。
他一個材料外行他能說什麼?不過這真是個衛星上的返回艙的派頭麼?這麼隆重
三個小時前,徐民生突兀接到了航天部門最高辦公室打來的內線電話,詢問他這邊是否有一塊二十五萬平米左右的空地,他當時腦袋是懵的。
先不說身處燕京的大佬怎麼會突然間關注起這邊的一塊閒置糾紛地皮,哪怕hn空科所是除了xc、燕京空科以外最有地理優勢的空科所,但它實在太年輕了!
它是伴隨著發射場建成而成立的新研究所,儘管c5發射後它一度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但
這應該不是航天部大佬親自直接給他打電話的原因吧?
商業發射?
怎麼可能?肥龍商業首發後,是帶起了一股席捲全球的商業火箭妖風,這沒錯,但國內也沒聽聞有哪個公司的有出液體運載火箭發動機成品啊!並且就算有了發動機,那應該也是找發射場啊。
莫名其妙,他的許可權不夠?
就在徐民生思緒紛飛之際,航天部大佬直接了當地告知了他,在大約三小時過後,會有一個衛星的返回艙著陸在這塊“閒置”的地皮內,交代完事情後,見他半天沒反應過來,大佬就直接掛了電話。
“喂喂,你衛星返回艙著陸點就不能不選擇這裡嗎?這裡可是接近發射場啊!不過算了,到時候頭疼也是你們的事”
萬一出現了彈道偏差,這裡距離發射場那麼近那後果絕對是不敢想象的。
三十歲出頭的徐民生歎了口氣,摸著越來越高的發際線,轉頭不看這些激動得難以自抑的材料學家們,過了一會兒,他老鼠見了貓一般轉身從另一個出口快步離開了無塵室。
無塵室的大門是透明的,且隻能從內部看到外部而不能從外部看到內部,此時,外麵一群以一個白發老人為首的隊伍正緩緩開啟著大門。
徐民生剛轉彎進入過道,門就徹底開啟了,這個同樣通過除塵電程式的隊伍就踏入直接朝著那個圓錐狀著陸器走了過去。
“林院士來了啊!”
“最近北邊刮什麼風了啊,怎麼把你這老家夥吹來了,難道是徐民生那小子跟你說的?”
“老葛,彆提了,我正想收拾他呢,好端端的人來瘋突然想辭職!!!哼,不說他了,我們搞正事!”林院士說話聲音鏗鏘有力,帶著一股子軍人的雷厲風行,說完就指揮著自己的團隊開乾了起來。
白發蒼蒼的葛院士搖了搖頭隨即爽朗笑道:“哈哈!你還是那老樣子,難怪最不怕你的學生都開始怕你了”。
“老葛,上麵也跟你說了的吧”
林軒宜院士看了看幾乎禿頂的葛院士,嗓門絲毫沒有因為歲月流逝而改變,他大致掃了一眼葛行中團隊中的所有人,點了點頭便迅速說道。
“對,我一開始就猜到上麵會派你過來,論航天器專業,整個華國誰比你更在行?”葛行中院士打趣道。
“老家夥,行了!彆扯那些虛的,嚴肅點,二十年了,你怎麼還和以前一樣!”林軒宜直接讓團隊中的科研助理拿來了一個機械密碼箱。
兩個團隊中緩緩合圍在了一起,而中心,就是眼前這個半徑在零點五米高約零點七米的圓錐體。
葛院士同樣也拿出了一個密碼箱。
林院士和葛院士都同時輸入了密碼,開啟了箱子。
隻見兩個箱子裡麵都裝有一台79寸平板電腦大小的顯示器與幾個按鈕,一個是【解鎖】,第二個是【同步】,第三個是【解除密碼】。
隻見兩位老人同時按下解鎖,然後再按下同步按鈕,最後是解除密碼。
所有人都目光爍爍地屏住呼吸看著那個圓錐體,彷彿在等待著什麼!期間沒有任何人說話,大家的一致肅靜讓整個無塵室都顯得格外明亮了起來。
柔和的燈光照在亞黑色圓錐狀“著陸器”輪廓上,邊緣高光讓它瞬間蒙上了一層神秘麵紗。
非華國製造的著陸器在華國境內南部航天發射場附近精確著陸,這本身是一件挺荒唐的事,如果不是接到調派命令,誰知道這是真的?
兩個團隊中的人,顯然有部分是知道內情的人,還有一部分人是航天行業的保密習慣在控製著自己的好奇心,這從他們中兩種不同的表情中就能看的出來。
沒有語言,在等待中,十秒過去了,三十秒過去,五十秒過去了,度秒如年的漫長等待,隨著“嘀”的一聲,距離圓錐的頂部大約三十厘米的地方緩緩開啟了。
而之前做過整體結構分析的葛行中團隊中的科研人員則露出一副見了鬼的模樣。
x光,電鏡掃描來回折騰了好幾遍,也沒看到這個口子啊?
相比與整體檢測科研人員的震撼,做區域性結構,熱、力學分析的人員都是一副驚恐狀!
什麼樣的材料,不上燒蝕層的情況下,在大氣摩擦高溫環境中還能保持原本效能的?而且最重要的是這個物體還是有機械機構的活動件。
就在所有人都有些迷茫時,純正國語從它裡麵散播了出來,“請穿戴防輻服!注意,請穿戴防輻服!”
純正的國語瞬間就將浮想聯翩的團隊成員思緒拉了回來。
外星人存在嗎?
也許,但從這個物體發出國語提示時大家對它的來曆概率上便從“百分之九十外星物品”降到了百分之四十。
幾千度的高溫,可以說地球上沒有哪個國家能保證在不使用燒蝕塗層情況其上的機械機構件還能保持原樣。
再提前得知了訊息的林、葛院士知會下,徐民生早就將研究所的三十套防輻服給挪到了這裡。
穿戴好厚重的防輻服後,林軒宜和葛行中再次按下瞭解鎖按鈕。
“嗡——”
吱—咯——
在所有人的驚詫目光中,圓錐狀著陸器像是蜷縮成花苞的曇花在夜間緩緩綻放一般迅速從整體分裂成六個扇麵。
在中間,是兩層一大一小兩個圓柱狀灰色物體重疊在一起並被固定在了著陸器底座上,而在這兩個圓柱的支架最上方則是兩個拳頭大小的電子器件組。
就在眾人還在愣神的時候,林軒宜直接揮了揮手,幾個助手合力將兩個圓柱搬到了小拖車上。
隻是在搬的過程中,在兩個圓柱體的底部鐳射燒蝕字型映入了大家的眼簾:
“月壤a,441°n,315°w,質量:20kg,月麵深度:10”
“月壤b,441°n,315°w,質量:10kg,月麵深度:50”
愣神,疑惑,震撼,疑雲重重,所有人都沒有作聲,隻是臉色由驚訝到凝重的轉變迅速異常。
按照計劃,華國今年才發射嫦娥五號上登月取樣,而且目標也是虹灣,隻是眼前的這著陸器
這標識的也是虹灣區域啊!
國人的?
但,可能是國人的嗎?
怎麼可能!對方在這類問題上圍堵追截還差不多,眼下這個時代的國佬怎麼可能送華國這麼寶貴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