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東莞打工逆襲記 第125章 竟然是walkman!
-
下午,按照陳東的要求,整個供銷社一樓的櫃檯全都被抬到了外麵,裡麵的貨物也都整整齊齊地碼放在了東北向的角落裡。
趙德柱讓人拿白布把那些貨物蓋好,六子更是自告奮勇,準備帶著手下兄弟二十四小時守在這裡,確保音像店能夠順利開業。
同時,陳東讓李耀聯絡了電視台,告訴他們供銷社會在今天進行下崗改製,下崗職工也得到了妥善的安置。
果然,在國營工人“鐵飯碗”即將打碎的時代,電視台對於這種新聞還是十分感興趣的,還不到四點,就有兩個扛著攝像機的記者來到了供銷社門口。
一直到傍晚,方惠明將所有員工的下崗協議拿了過來,並且明確標明下崗補償是供銷社這些貨物,而另外一份跟陳東簽訂的就業協議,則有一條是自願放棄這些補償,同時獲得“港台潮流電子音像店”提供的工作崗位,工資標準跟之前不變。
那兩名記者仔細地采訪著方惠明,也采訪了這些下崗職工,但李耀卻是極為不滿意,因為他明白陳東讓他請記者過來,並不是讓他們采訪下崗職工的。
舔了舔嘴唇,李耀摸出來五百塊現金,在冇人的角落塞給了這兩名記者。
“不是,這位同誌,你這是乾什麼啊……”
那名女記者一手拿著話筒,一手拿著錢,想還給李耀卻明顯露出了不捨的神情。
“記者同誌,我冇有彆的意思,我就是說等會你們采訪的時候能不能變通一下新聞標題,就說良心民營企業家為減輕國家壓力,主動接收下崗職工……”
李耀這已經不算是暗示了,那女記者和扛著攝像機的攝影師一聽,立馬就明白過來什麼意思了。
“你放心,這新聞我們明白該怎麼寫。”
女記者一聽就是這麼點事,立馬就跟那攝像師把錢給分了。
李耀一看對方也是通透人,也不耽誤人家工作,悄咪咪地就回到了人群裡。
接下來的采訪幾乎全部圍繞陳東一個人,將他如何白手起家,如何想到要為國家分擔壓力,全都仔仔細細地問了個遍。
一直到記者離開,陳東這才騰出手朝著李耀豎了根大拇指!
“大家都是十幾二十年的老同事了,甚至有些人還是我的侄子侄女輩,我今天也就有話直說了。”
就在記者剛剛離開不到五分鐘的時間,趙德柱將那些下崗職工全都集合了起來,並且開始了講話:
“陳老闆是好人,能給我們提供一個工作崗位,從今天開始,即便我們失去了國營工人這圈光環,我們也依舊能夠生活得很好!”
“但是,國營單位和民營單位有著本質的區彆,國營單位是為了針對國家和人民的需求,而民營單位,則是創造更高的經濟價值,所以大家也要轉變一下工作態度,從之前那種對客人愛答不理的工作方式,逐步轉變為熱情似火的服務,要讓每一個進入咱們店的客人,都感受到家的溫暖。”
“我呢,倚老賣老,在陳老闆這討了個職務,陳老闆不好意思說的話,我來替他說!”
“從今天開始,所有人都要學會微笑服務,如果學不會,或者故意違抗這一原則,本店將會毫不客氣地將其開除,帶著你那點可憐的遣散物品,永遠消失在我的視線裡!”
“現在,簽約儀式馬上就要開始了,不想在這乾的還有後悔的機會。”
趙德柱真不愧是乾了十幾年管理的人,說起話來一套一套的,軟硬兼施,將這群人治得服服帖帖的。
當然,也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留下,其中四個一看就不是什麼好鳥的,竟然理都冇理趙德柱,直接前往了貨物擺放的地方。
還剩二十六個人。
陳東坐在不遠處,嘴角微微勾了起來,因為這個數量已經遠遠超出了他的預期。
有趙德柱幫他管理,供銷社這邊也不用再操心了,索性陳東便開著車在電子街晃盪了起來。
彆的不說,他最起碼也得看看詹慶民的通訊店是個什麼情況。
然而,就在他的麪包車剛剛停穩的時候,一道瘦弱的身影便被詹慶民的員工給轟了出來!
“罵了隔壁的,拿著這些破爛東西來我們這,你**以為我們是收廢品的?”
一道尖酸的聲音傳來,陳東看過去,竟然是一個尖嘴猴腮的員工正在指著那瘦弱的人影開罵。
“我,我這不是破爛,我這是真正的進口好貨……”
“就憑你,也弄到的進口貨?”
說話的是那個叫做阿旺的員工,臉上寫滿了鄙夷,“彆以為我不知道你的底細,吸毒吸了三年,連家都敗了,現在你跟我說你有進口好貨,糊弄鬼呢?”
“趕緊滾蛋,再不走可彆怪我不客氣了,我們店裡這些兄弟也都不介意收拾一個吸毒的癮君子!”阿旺給那瘦弱男子下了最後的通牒!
瘦弱男子一聽,歎了口氣,撿起地上的東西便離開了新思路通訊店。
“旺哥,他剛纔手裡拿的應該是時下最流行的walkan,你真的不跟老闆說一聲嗎?”
旁邊一個員工小心地提醒了阿旺一句。
“狗屁的walkan,他憑什麼能弄到walkan這種好東西?我可告訴你,以後他來了讓他滾遠點,他那東西指不定是從哪弄來糊弄人的……”
在他看來,吸了毒的人就已經不是人了,在他們心裡,隻要能弄到錢,就冇有他們不乾的!
再說了,就一台walkan,就算是真的,又能有多大利潤?
想到這,阿旺冷笑了一聲,帶著兄弟們就關上了店門。
陳東坐在一邊的車裡,已經被震驚的呆住了!
walkan,居然是walkan!
walkan,又叫“隨身聽”,是索尼公司1979年推出的便攜式錄音機,剛一流入市場就風靡了整個世界。
但是,眼下的亞洲隻有韓國和新加坡有這東西,哪怕是香港和台灣都隻能從這兩個國家輾轉進貨。
而且最主要的是,以現在的經濟環境,隨身聽絕對有價無市,一台要花到一千二不說,更是要用到外彙券,一般人家根本買不著,誰要是腰上彆著一台隨身聽去廣場上跳舞,那妥妥的人群焦點。
剛纔那人到底是什麼來曆?怎麼會有這種東西?
猶豫再三,陳東決定跟上去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