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發小是朱元璋 第46章 困獸猶鬥
鄱陽湖的勝利與武昌的歸附,如同為朱元璋集團注入了一劑強心針。西線已定,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東方那個富庶而驕傲的對手——盤踞在平江(蘇州)的吳王張士誠。
相較於陳友諒的剽悍狂放,張士誠更像一個守成之主。他據有蘇杭膏腴之地,鹽梟出身使他深諳斂財之道,其麾下兵馬裝備精良,城池堅固。然而,其人也因此失於進取,多疑而賞罰不明,部下驕縱,在戰略上早已落入被動。
吳國公府內,針對東吳的方略早已定下:「先剪羽翼,後搗腹心」。
至正二十五年起,朱元璋便不再給張士誠任何喘息之機。徐達、常遇春、湯和、李文忠等將輪番出擊,如同熟練的庖丁解牛,一步步剝離張士誠的勢力範圍。
北麵,淮東諸城相繼被攻克,切斷其與北方元廷殘部(此時朱元璋已與元廷徹底決裂)的可能聯係。
南麵,李文忠南下攻取杭州,潘原明(張士誠部將)投降。
東麵,嘉興、鬆江等重鎮落入朱軍之手。
至正二十六年末,張士誠的核心區域,僅剩下平江這一座孤城。朱軍各路兵馬合圍,將其圍得水泄不通。
平江城,乃張士誠經營多年的老巢,城高池深,糧草儲備充足。張士誠深知此乃生死存亡之戰,將全部精銳收縮於城內,準備負隅頑抗。
朱元璋深知,這最後一擊,必須既狠且準,儘量減少自身傷亡。他再次將目光投向了田娃(陳遠)。
「田娃,平江城堅,士誠必作困獸之鬥。強攻傷亡必大,你可有良策?」
田娃看著平江的城防圖,大腦飛速運轉。曆史上,平江之戰圍城十月,最終才得以攻破。他需要想辦法縮短這個過程,減少將士的犧牲。
「重八哥,平江難打,在於其城防體係和守軍的抵抗意誌。我們可以三管齊下!」田娃已然有了思路。
「其一,立體圍城,斷絕希望。」他指向地圖,「不僅陸上圍死,需派廖永忠水師封鎖周邊河道,真正做到一隻鳥也不許飛進去。同時,在城外築起更高的土牆和木塔(名為『土木城』),上設箭樓和火炮,形成居高臨下之勢,日夜不停地進行火力壓製和騷擾,疲其軍,沮其氣。」
「其二,攻心為上,瓦解其誌。」田娃繼續道,「張士誠部下並非鐵板一塊。可令將士日夜在城外喊話,將寫有『投降免死、擒殺士誠者封賞』的箭書、告示射入城內。同時,優待並釋放部分俘獲的敵軍傷兵、家屬回城,讓他們宣揚我軍的政策和圍城之嚴酷,動搖其軍心民心。」
「其三,技術破障,重點打擊。」這是田娃的專長。「集中所有匠作營力量,打造更多、更大型的攻城器械。除了現有的回回炮(配重投石機)轟擊城牆,我們還需要專門的『襄陽炮』(一種改進的大型攻城炮)轟擊城門和城樓。此外,可大量製作『蜂窩火箭匣』,一次齊射上百支火箭,覆蓋城頭守軍。最重要的是,組織專門的『掘子軍』,在火炮和弓弩掩護下,挖掘地道直通城牆地基,然後用火藥爆破!」
「爆破?」朱元璋和在場眾將都是一愣。火藥用於火銃、轟天雷他們已不陌生,但用於炸塌堅固的城牆,還是聞所未聞。
「對!」田娃肯定地點頭,「將大量火藥裝入堅固木箱,埋於城牆地基之下,以引線點燃。轟然一響,可令城牆崩塌,開啟缺口!此乃攻堅之利器!」
朱元璋眼中閃過震驚與興奮的光芒,他用力一拍大腿:「好!就依此計!田娃,所有器械打造、地道挖掘、火藥準備,由你全權負責!徐達,前線圍城指揮,由你總領!常遇春,負責攻堅破城!我要這平江城,成為張士誠的葬身之地!」
龐大的戰爭機器再次高效運轉起來。平江城外,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圍城景象。朱軍築起的「土木城」比平江城牆還要高,上麵的箭樓和火炮日夜轟鳴,壓得守軍抬不起頭。喊殺聲與勸降聲晝夜不息。
而在城牆之下,一條條隱秘的地道正在向前延伸。田娃親自督導,計算距離,指導如何防止塌方,如何設定火藥室。匠作營則日夜趕工,將一箱箱威力巨大的火藥製造出來,小心翼翼地運往前線。
圍城進入了第八個月。城內早已斷糧,甚至出現了人相食的慘劇,軍心渙散。
這一夜,月黑風高。隨著田娃一聲令下,數條地道內的引線被同時點燃。
「轟——!!!」「轟隆隆——!!!」
幾聲震天動地的巨響,彷彿平地驚雷!平江城堅固的胥門、閭門附近城牆,在劇烈的爆炸中劇烈搖晃,隨即大段大段地坍塌下來,露出了巨大的缺口!
「城牆破了!殺進去!」常遇春身先士卒,揮舞著長槍,如同猛虎般率先衝入缺口。徐達指揮大軍,從多個方向發起總攻。
城內守軍被這「天崩地裂」般的攻擊徹底打懵了,士氣瞬間崩潰。朱軍如潮水般湧入城中……
天明時分,戰鬥基本結束。張士誠在府邸內縱火焚毀其官署,攜家屬自縊未遂,被朱軍擒獲。押送至應天後,此人倒也硬氣,拒不投降,最終被朱元璋處死。
曆時近十個月的平江之戰,以朱元璋的全勝告終。富甲天下的東吳之地,儘數並入版圖。
站在平江殘破的城頭上,看著硝煙尚未散儘的城池,田娃心中並無太多喜悅,隻有一種曆史的沉重感。他知道,一個時代結束了。南方已再無對手。
朱元璋走到他身邊,與他並肩而立,望著東方初升的朝陽,緩緩說道:「田娃,這南方的天,總算清朗了。接下來,該去會會北方的風沙了。」
田娃點了點頭,知道最終的考驗,即將來臨。北伐中原,再造華夏的史詩,即將拉開序幕。而他所帶來的技術革新,必將在這最終的戰場上,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