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我的父親是曹操 > 第295章 公瑾力勸孫伯符,鎮諸叛以候大變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我的父親是曹操 第295章 公瑾力勸孫伯符,鎮諸叛以候大變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曹昂苦惱著一封封信,究竟要怎樣寫合適,畢竟敢有一封寫錯意了,這就會帶來對應的影響與變動。

曹昂不願這種事發生,畢竟出現的變動太多,如果再多一些的話,那不可控因素就太多了。

曹昂的苦惱無人理解,正如孫策的苦惱也不會有人知,這世上從沒有什麼感同身受,畢竟人跟人是不一樣的。

荊州千裡開外。

江東。

吳郡境。

寒風襲來,那種似針紮的冷,讓人難受至極,與北方的冷不同,南方的冷對人而言,簡直是一種折磨。

“伯符~”

穿著白衣白甲的周瑜,站在帥帳外,那張白皙俊美的麵龐,此刻流露出複雜之色,他如何不知孫策為何這般。

“要進就進。”

在周瑜輕歎一聲,準備離開之際,帳內響起孫策的聲音。

周瑜轉過身,沒有絲毫的猶豫,便走進了帳內。

帳內有刺鼻的草藥味。

周瑜眉頭微蹙,當看到赤著上身,纏著白布的孫策,背對著自己躺在榻上時,周瑜麵露關切道。

“伯符,你的傷~”

“一時還死不了!”

在周瑜的注視下,孫策猛然起身,那雙冷眸閃爍著精芒,直勾勾的盯著周瑜,心中那股子淤堵,卻怎樣都發泄不出來。

孫策怎麼都沒有想到,橫掃江東諸郡的他,此前占據著多大的優勢,怎麼如此短之下就成這副模樣了。

奇襲奪占的廣陵、淮陵等地,被他信任的周瑜拱手讓於劉備,還說是為了結盟,跟那大耳賊有什麼需要結盟的?

江東能得此等要地,不管是攻略江淮,亦或是北上徐州,那都是占著極大便利的!

如果在荊州動蕩之際,能夠率部把江夏郡奪占,即便得知這等訊息,孫策也不會這般惱怒。

畢竟對江東而言,能夠以江夏郡作為跳板,繼而攻略荊州之地,那長江以南大片疆域就屬他富春孫氏了。

可偏偏死傷無數健兒,消耗大批錢糧,非但沒有殺進江夏郡,還被一股曹軍死死擋在柴桑一帶。

這對內心驕傲的孫策而言,是無論如何都不能接受的,關鍵是曾經的手下敗將太史慈,居然輾轉投到曹軍麾下了。

彆看太史慈敗在自己手下,可對這個人,孫策是極其重視的,如果不能將其招攬到麾下的話,必須要想方設法的除掉,不然今後必然成為江東之患,可偏偏太史慈就跟曹軍混在一起了。

現在好了,一處江北的前出要衝沒了,想襲占江夏郡這一前出要地也沒能實現,江東被曹軍徹底堵死了。

一想到這裡,孫策內心就煩躁之際。

但添堵的事還不止這些。

可能投效曹軍的孫香就不提了,就提今下會稽郡山越暴動,受此影響,這吳郡治下也不安生了。

以至從柴桑撤兵的孫策,至今還停留在餘杭一帶,因為這一帶的諸族反叛了,而且規模還不小。

孫策比誰都要清楚,這不過是表象罷了,真正的原因不再這一帶,說到底,他富春孫氏的底蘊太薄弱了,以至江東的名門望族,多數都在心底排斥他,排斥富春孫氏!!

“伯符,我等能好好談談嗎?”

此等態勢下,周瑜沉默許久後,纔看向孫策道:“就像當初在舒縣那樣,我等好好談談,行嗎?”

周瑜的話,叫孫策一愣。

心底生出悵然。

當初從壽春遷至舒縣,他與周瑜是無話不談,二人可謂是相見恨晚,而孫策至今都還記得,為了能叫自己名望,得以在江淮一帶傳開,出身廬江周氏的周瑜,可謂是在暗中出了不少力。

這也使得孫策名望得到不小提升。

如果他的父親,沒有戰死荊州的話,那在舒縣繼續待上幾年,其名望就能渡過長江,傳遞到江東一帶去。

可這世上沒有如果。

“說吧。”

想到這些的孫策,輕歎一聲道。

“瑜知在借廣陵於劉備一事上,伯符對某有怨氣。”

周瑜正色道:“這件事,瑜錯就錯在沒有事先派人與伯符商榷,而擅自做主將此事敲定。”

“公瑾,某不明白,你究竟是怕什麼?!”

孫策聞言,瞪眼看向周瑜道:“廣陵郡對我有多重要,你不是不清楚,是曹操是領兵奪了徐州,曹昂是領兵占了荊北,可我江東也不弱啊!!”

“即便曹操奪了徐州又如何?在徐州諸族之中有多少與之同心的?隻要我江東能解決內憂,即可集結大軍揮師北上,繼而以廣陵為前出,或對江淮,或對徐州展開攻勢,這可是我江東為數不多的優勢了!”

“你可倒好,直接把廣陵讓給劉備了,你這是斷了我江東的機會啊,你可知今下有多少人對你有不滿嗎?”

既然是按在舒縣那時一樣,孫策就不會藏著掖著,將心裡想的全都講了出來。

想當初他們剛碰麵時,都是年輕氣盛,故而彼此間的爭論也是很多的,可也正是在這爭論下,二人的關係變得親近不少。

“伯符講的這些,瑜都清楚。”

在孫策的怒視下,周瑜平靜道:“但當瑜知曉曹操沒有殺掉呂布、陳宮,還命夏侯惇坐鎮徐州,瑜就知道自己做的沒錯。”

“你還沒錯了?!”

孫策難以置信的看向周瑜。

“是。”

周瑜眼神堅毅道:“曹操領兵征伐徐州的起因,是因其子曹昂提出伐荊,並且在極短的時間內就發動了。”

“伯符想過沒有,為何在討袁之戰剛結束沒多久,這個曹昂就如此急不可耐的要發動伐荊之戰嗎?”

“還不是想圍堵死我部。”

孫策冷哼一聲道。

這是孫策一直所想的,根源也不難猜,無非就是在討袁之戰中,他雖說率部響應了討袁,但是卻沒有跟曹操他們兵合一處,而是獨自領兵渡江攻打廣陵之地。

“的確有這方麵的考慮,但這不是全部。”

周瑜聲音低沉道:“其實曹昂真正想要的,是在曹袁爆發大戰之前,能夠掃除掉一些隱患與威脅。”

“正如響應討袁的陳王寵部,所部最終叫曹操給吞並了,因為這件事,使得曹操受到不小質疑與抨擊,但即便是這樣,曹操還是做了。”

“這也是在掃除隱患。”

“而在伐徐之戰結束後,曹操最終沒有殺了呂布與陳宮,這無疑是在向兗州之地釋放一種善意。”

孫策的眉頭緊皺起來。

周瑜想講的潛台詞,孫策聽出來了。

自始至終,人家就沒把江東放在眼裡。

這讓孫策雙拳緊攥起來。

“在這等大勢之下,如果我江東分兵多路,那非但不能有效積攢實力,相反還有可能會被拖死。”

周瑜繼續道:“從曹昂率部殺進荊州之際,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廣陵郡對於我江東而言,就如同雞肋一般,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既然是這樣,那我軍為何不能獲取最大利益,將廣陵郡治下的人口遷一部分歸江東,安置於吳郡各地,效仿曹操在其治下興起的興屯之策,以此為我軍解決糧草之憂。”

“而廣陵這個地方,我軍借給劉備,是叫其暫與曹軍展開對峙,待到我軍積蓄一定的力量,再出兵渡江也未嘗不可啊,畢竟在廣陵治下,我軍還有江都、東陵亭兩地是牢掌在我軍之手的。”

“可今下吳郡、會稽郡等地動蕩不斷,即便你想的是好,可又該如何解決興屯?”孫策皺眉道。

“何況把廣陵郡借給劉備,你覺得就依劉備的性格,會輕易把廣陵郡還給我軍嗎?而據我所知曉的情況,在徐州動蕩之下,可有不少人輾轉投效到劉備麾下的,這些本是該被我軍收攏的啊!!”

“伯符你錯了。”

周瑜輕歎道:“即便是有不少人輾轉投效到劉備麾下,可你覺得那些人,真的就能為你所用嗎?”

孫策沉默了。

他當然知曉周瑜是何意,其實他這一路橫掃江東諸地,已經使得他麾下的隊伍形成一定規模。

不過這個隊伍又太過複雜。

“吳郡、會稽郡等地固然動蕩,但這並不影響我軍興屯。”周瑜上前道:“如果伯符信任瑜的話,這興屯之事就交由某來辦。”

“不過某需伯符答應一件事。”

“何事?”

孫策眉頭微挑,看向周瑜道。

“不可在興兵屠戮了。”

周瑜極其鄭重道:“雖說今下曹軍遍佈江東周邊諸地,可對於我軍而言,這同樣也是一次機會。”

“趁此機會在治下興屯聚兵,鎮壓山越叛亂,安撫江東諸族,甚至在丹徒、江乘等地增擴水軍。”

“隻要伯符能將這些事做好,在這亂世紛爭下,必不愁霸業可成。”

“哪裡有這麼容易啊。”

孫策皺眉道。

孫策講的這些,不是對霸業沒有希望,而是對安撫江東諸族沒有希望,因為他曾經不是沒有想安撫,可因為當初在袁術麾下時,跟時任廬江郡太守陸康交戰,這一戰打的異常艱難,硬是打了兩年,而此戰結束後,陸康死了,陸氏在廬江子弟也死了不少,這也導致孫策與江東諸族交惡。

陸康所在陸氏,那在江東乃是名門望族,與之同列的還有三家。

江東這邊的風氣,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可比荊州還要更複雜。

江東開墾的良田,可有不少都在江東諸族名下,關鍵是他們還豢養大批家丁,藏匿了眾多人口。

即便是關起門來,那各自也都是能運轉起來的。

這就是莊園經濟。

“哪怕是再不容易,伯符也必須要這樣做!”

見孫策如此,周瑜表情嚴肅道:“因為要不了多久,曹袁之間必然爆發大戰,這對於我軍而言,將會是一次難得的機會。”

“如果在曹袁交戰之際,我軍能夠真正平息江東的話,那就能攥成一個拳頭,這樣不管是北上,亦或是西進,對於我軍都是極其有利的。”

“是,曹操到今下,是占據了不少州郡,可是跟袁紹相比還是差了不少底蘊,畢竟其所占的地域,可有不少都是久經戰亂之地,伯符覺得這些地域,又有多少真正跟曹操是一條心的?”

嗯?

孫策眉頭微蹙起來。

“伯符想過沒有。”

見孫策有所意動,周瑜趁熱打鐵道:“劉備這個人就真的甘心屈居廣陵一帶嗎?彆忘了,這個人曾經可是坐擁徐州的,其名望不知在徐州,甚至是江淮、江東等地,那都是傳不少的。”

“把廣陵郡借給劉備,就是要叫這一帶的曹軍,無法真正心安的治理,不然,就不說彆的了。”

“單單是九江、廬江兩郡交彙之地,以巢湖為首的這片地域,一旦叫曹軍開啟大規模興屯的話,不出兩載,伯符覺得他們積攢不了大批糧草嗎?”

作為廬江周氏子弟,對於江淮一帶的情況,沒有誰比周瑜更清楚的了。

周瑜將廣陵郡借給劉備,那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才決定的。

不然這麼大的事,他是絕不會輕易去做的。

因為周瑜太清楚這樣做,究竟會引來多大的風波。

“曹袁之戰就是我軍最後的機會了。”

周瑜表情嚴肅道:“如果伯符想雄踞江東、荊州、江淮、徐州之地,那麼就必須要先把江東平息下來,待到曹袁之戰真正爆發,我軍就可審時度勢下展開攻勢。”

周瑜的話,叫孫策陷入到沉思下。

細細琢磨周瑜所講,這的確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固然他對袁紹瞭解不多,但他卻知道一點,雄踞河北的袁紹,斷然不會接受這天下有一位跟他分庭抗衡的諸侯,尤其是這個人還是曹操。

畢竟當初二袁之爭下,曹操是依附於袁紹麾下的,這就像其父依附於袁術麾下一樣,而他們之間可是打了不少仗的。

也是想清楚這些,叫孫策心底燃起鬥誌。

你曹操是強,但我孫策同樣不差!!

看到孫策的變化,周瑜心底暗鬆口氣,隻是周瑜有一點安心,那就是孫策究竟能不能壓住自己的性子,這點孫策或許沒發現,但是周瑜卻發現了,此時的孫策,與當初在壽春,在舒縣時相比,變化實在是太大了,脾性火爆了太多……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