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哥哥是高歡 第23章 大魏失其德!
-
大魏失其德!
胡太後的話稱得上極為失態,整個太極殿內都迴響著她近似咆哮的聲音。
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厭惡。
崔光見此心裡不由歎息了一聲,這事倒是他大意了。
本以為去年高皇後在瑤光寺被賜死之後,這筆陳年舊賬應該算是了結了,冇想到胡後竟然仍舊記恨在心。
胡太後出身安定胡氏,當初能夠進入後宮,還是得益於她的姑姑。
胡太後的姑姑很早便入了沙門當尼姑,而且十分精通佛學,同樣崇佛的宣武帝便請其為自己講佛經,通過這一層關係胡太後才成為宣武帝的後宮妃子。
而當時宣武帝的皇後名叫高英,宣武帝篤信佛教,較為怠政,便把朝政大權全權委托給了高英的叔父高肇,官至司徒。
征西將軍張彝當初跟高肇搶陳留公主,才被罷官免職,甚至是被逼的中風、癱瘓。
高肇、高英其祖上乃是在孝文帝時,從高句麗那邊過來的,自稱渤海高氏,說是因為晉末戰亂時被迫跑到那邊去避禍的,現在中原安定,回來認祖歸宗。
當時兵荒馬亂,真實與否誰也說不清了。
後來高氏顯貴,渤海高氏也認了他們歸宗,但離譜的是,宣武帝讓高家將祖墳從平成遷回渤海蓨縣,也就是渤海高的祖地,高肇卻拖拖拉拉,最後也就不了了之,不過高家的其他人去世後倒都是回渤海安葬的。
而後麵的事情就很簡單。
高英死活生不出
大魏失其德!
“天下怕是此後要多事了……”
李崇不動聲色,低聲說道,“今日之禍,自高祖而始,非吾等能涉也。”
北魏高祖,便是孝文帝。
對此崔光自然清楚,說實話,他們這些山東士族,也是因孝文帝的改革纔能有今日,在孝文帝之前,漢臣哪裡有今日的地位?
但……
崔光隻能搖頭。
他們可都是飽讀經書之人,十分清楚……
朝廷軟弱,中軍衰敗,邊鎮與中央的矛盾不斷的積累,加深,這便是大亂之世開啟的前兆!
而埋下這些禍患的。
正是拓跋宏。
亂世欲來,自然該早做打算。
盛世文章,亂世刀槍。
他們這些簪纓戴觀之家可是經曆過漢晉亂世的人。
比任何人都清楚亂世的可怕。
崔光想了想,提議道,“陳留公於高家兄弟有提攜之恩,不若主動邀請他們到你府上一聚,我等也好藉此機會見一見這等豪傑,將來或許……”
李崇也是機靈鬼,馬上就明白了崔光的想法,他笑了笑,點道,“確實得見一見。”
………………
朝廷這次行動,確實雷厲風行。
朝議之後的第二天!
便將十名煽動、蠱惑人心的中軍之人押到東市腰斬棄市,以儆效尤,其餘參與騷亂的士卒也都無罪釋放。
這種大棒高高舉起,輕輕拍下的處罰。
也讓原本惴惴不安,惶恐的中軍士卒們放下心來。
高羽等人也是第一時間便得知了這個訊息。
“就這!?”
當劉貴帶回這個訊息的時候,高羽一臉錯愕,簡直就難以置信!
高歡也覺得離譜,他小心的看了看屋外,低聲道。
“昔年漢高祖混一宇內,欲要定都洛陽,婁敬就勸進,說自古有德者才能立都居於洛陽,高祖何等人傑,馬上就明白了婁敬話外的意思,最後才決都長安,臨關中而控天下。”
“高祖尚不敢為……”
“如今……大魏已然失其德!”
高羽聞言,幾乎是下意識的便接了一句。
“大魏失其德,天下共逐之?”
“二郎,慎言!”
此德當然非彼德,洛陽地處天下之中,沃野千裡,天底下冇有比這還好的土地,隻是以晉觀之居高臨下,以冀視之一馬平川,一旦天下有變,豈可守之?
高羽卻撇撇嘴,不以為意道,“阿哥放心,並無外人。”
“那也當謹慎,此事我等內心知曉便可,不能隨意說與他人聽。”
高歡搖搖頭,但腦海裡麵卻浮現的是當初跟高羽夜談時的對話。
“中軍如此驕橫,軍力卻衰弱至斯,恐難控扼天下,此非社稷興旺之兆,假以時日,天下定然有變。”
難道,凜冬真的將至了嗎?
………………
爾朱榮身為禁軍之人。
甚至比高羽他們還要更早知道朝廷對中軍的處置。
“朝廷這般處置,失天下望。”
“不行……我得尋一機會回秀榮川!得早做打算!”
爾朱榮當即拿起絹帛,寫下一封親筆信,隨後又喚來自己的心腹,令其快馬加鞭將親筆信送到自己父親爾朱代勤的手中。
早做準備,總歸是冇有錯的。
………………
“當今太後果然不如文明太後遠矣,此番處置……”
崔暹搖頭歎了口氣,“隻怕大亂不久矣!”
賈思勰冇有說話,而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
………………
“好好好好!”
羊侃得知朝廷的決議時,直接就笑嘻了。
“阿兄,何以如此雀躍?”
羊萇楚很是疑惑。
“朝堂之上果然儘是些無能之輩。”
“魏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ps:待會還有,待會還有,馬上送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