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黑科技無人機橫掃全球 第145章 破壁攻堅鑄利劍 引力共鳴藏玄機
昆侖絕密基地的材料實驗室裡,淩晨三點的冷光慘白如霜。蘇念盯著螢幕上跳動的斷裂資料,指尖攥得發白
——
新型碳納米複合材料的第五次低溫強度測試,又失敗了。樣本在零下
60
度的模擬臨近空間環境中,僅承受
30%
設計載荷就出現了纖維斷裂,裂紋像蛛網般蔓延,最終在監控畫麵裡碎成了幾片。
“怎麼會這樣……”
李明揉著通紅的眼睛,聲音帶著難掩的疲憊。他手裡攥著厚厚的測試報告,紙上密密麻麻的公式被劃得亂七八糟,“前四次都好好的,怎麼突然就崩了?明天就是風洞測試的最後期限,要是材料過不了關,咱們這半個月的熬夜就全白費了!”
實驗室裡一片死寂,隻有製冷機的嗡鳴在耳邊打轉。幾位材料工程師耷拉著腦袋,有人甚至開始小聲嘀咕:“會不會是圖譜的推演有問題?畢竟這材料配方是
ai
算出來的,跟傳統工藝差太遠了……”
“彆瞎猜!”
蘇念猛地抬頭,眼神卻沒了往日的銳利,反而帶著一絲血絲。她知道團隊壓力大
——
從確定
“巡天者”
防禦升級方案到現在,整整二十天,所有人都是連軸轉,平均每天睡不到四個小時。可複合材料是
“巡天者”
的骨架,要是骨架不牢,後麵的發動機、導航模組再先進,也是
“空中樓閣”。
就在這時,實驗室的門被輕輕推開,王教授端著兩杯熱豆漿走了進來。他頭發比之前更白了些,眼鏡片上還沾著霜花,顯然也是剛從隔壁的導航實驗室過來。“‘一波三折’是常事,當年咱們搞第一代防空導彈,材料測試失敗了十幾次呢。”
他把豆漿遞給蘇念和李明,目光落在碎掉的樣本上,“我剛纔看了你們的測試資料,是不是忽略了纖維的界麵結合力?”
蘇念心裡一動。之前圖譜推演時,確實重點優化了纖維的強度和耐低溫性,沒太關注界麵結合
——
難道問題出在這裡?她立刻調出圖譜的材料模型,手指在鍵盤上飛快敲擊,放大纖維與基體的結合區域。果然,在低溫環境下,界麵處的應力集中比圖譜預測的高出了
15%,就像兩塊沒粘牢的積木,稍微一用力就散了。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王教授您真是一語點醒夢中人!”
蘇唸的眼睛瞬間亮了,“圖譜之前的模型假設界麵是理想結合,可實際生產中總會有微小空隙。咱們得在基體裡加一層納米塗層,增強界麵附著力!”
王教授點點頭,接過平板仔細看著:“我記得中科院那邊剛研發出一種石墨烯改性塗層,能在低溫下保持柔韌性,或許能用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咱們現在就聯係他們,申請緊急調樣!”
聯係、調樣、重新製模,整個過程像打仗一樣緊張。當新的複合材料樣本送進製冷機時,天邊已經泛起了魚肚白。蘇念靠在牆上,看著監控畫麵裡的樣本逐漸被冰霜覆蓋,心裡像揣了隻兔子
——
這是最後一次機會,要是再失敗,風洞測試就得推遲,“巡天者”
的首飛節點也會跟著後延。
“溫度降到零下
60
度,載荷載入
30%……50%……80%……”
李明盯著螢幕,聲音都在發顫。當載荷達到
120%
設計值時,樣本雖然出現了輕微形變,卻始終沒斷裂,監控畫麵裡的應力雲圖穩穩維持在安全閾值內。
“成了!”
有人忍不住喊了出來,實驗室裡瞬間爆發出壓抑已久的歡呼。蘇念長長舒了口氣,接過李明遞來的豆漿,溫熱的液體順著喉嚨滑下去,才感覺凍得發僵的手指有了點知覺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這句話在這一刻顯得格外真切。
解決了材料難題,下一個攔路虎就是變迴圈發動機。“巡天者”
要在臨近空間長時間駐留,發動機不僅要在高空稀薄大氣中保持推力,還要能快速切換模式,從巡航狀態切換到衝刺狀態,技術難度堪比
“在刀尖上跳舞”。
負責發動機除錯的張工是個老航天人,此刻正對著滿屏的引數唉聲歎氣:“推力波動太大了,尤其是在馬赫數
3
以上,燃燒室的壓力忽高忽低,就像‘打擺子’一樣。要是帶到天上去,發動機很可能會空中停車!”
蘇念湊過去一看,螢幕上的推力曲線像條不聽話的泥鰍,在設計值上下劇烈波動。她立刻啟動圖譜,輸入發動機的所有引數,讓
ai
模擬不同工況下的燃燒過程。圖譜的資料流飛速滾動,半小時後,螢幕上彈出一行提示:“建議優化燃油噴射角度,采用脈衝式噴射,同時在燃燒室壁加裝多孔冷卻結構。”
“脈衝式噴射?這可是從來沒人試過的方案!”
張工皺起眉頭,“萬一控製不好,很可能會引發爆震,把發動機炸了怎麼辦?”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蘇念調出圖譜的模擬動畫,“你看,圖譜已經算過了,脈衝頻率控製在
20hz,噴射角度調整
5
度,再配合冷卻結構,爆震風險能降到
0.1%
以下。咱們可以先在地麵試車台試一次,不行再改!”
試車台在基地的西北角,是個半地下的鋼筋混凝土建築,裡麵矗立著一台巨大的試車架。當改裝後的發動機被固定上去時,所有人都退到了百米外的控製室。張工按下啟動按鈕,發動機先是發出一陣低沉的嗡鳴,接著聲音越來越響,最後變成了尖銳的嘶吼,像一頭蘇醒的巨獸。
控製室的螢幕上,推力曲線逐漸平穩下來,波動幅度從之前的
15%
降到了
3%
以內,完全符合設計要求。張工激動得拍了下桌子,抓起對講機大喊:“成了!推力穩了!比設計值還高
5%!”
蘇念看著螢幕上跳動的資料,心裡卻沒完全放鬆。她知道,材料和發動機隻是
“巡天者”
的手腳,真正的大腦
——
量子導航抗乾擾模組,還得再磨一磨。之前圖譜生成的
“空間坐標校準”
演算法雖然厲害,但還沒在真實的複雜環境下測試過,萬一遇到異常引力波,能不能扛住還是個未知數。
“‘未雨綢繆’總比‘亡羊補牢’好。”
蘇念對王教授說,“咱們在風洞測試時,能不能加一組模擬引力乾擾的工況?用圖譜生成的波動引數,看看導航模組的反應。”
王教授愣了一下,隨即點頭:“好主意!雖然風洞主要測氣動效能,但加一組導航測試也不難。‘多一分準備,少一分風險’,萬一真有問題,咱們也好提前改。”
風洞測試定在三天後。測試前一天,“巡天者”
的全尺寸模型被小心翼翼地運進了風洞實驗室。這是一座巨大的圓柱形建築,直徑有五十米,裡麵的風洞能模擬從亞音速到高超音速的各種氣流環境,堪稱
“人造颶風”
的搖籃。
模型通體銀白,流線型的機身像一隻蓄勢待發的雄鷹,機翼下掛載著量子導航天線和引力場補償模組,陽光下泛著冷冽的金屬光澤。蘇念撫摸著機身,指尖能感受到材料的細膩紋理
——
這是無數個日夜的心血,是團隊每個人熬紅的眼睛、凍僵的手指換來的成果。
“緊張嗎?”
秦風不知什麼時候站到了她身邊,目光落在模型上,語氣裡帶著一絲期待。
“有點。”
蘇念笑了笑,“就像送孩子上考場,既盼著它能考好,又怕它出岔子。”
“‘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
秦風拍了拍她的肩膀,“咱們有最好的團隊,最好的技術,還有最好的
ai,沒什麼好怕的。”
測試當天,指揮中心擠滿了人。所有人都盯著大螢幕,看著
“巡天者”
模型被固定在風洞的測試架上。隨著操作員一聲令下,風洞開始啟動,氣流從四麵八方湧來,先是微風拂過,接著越來越強,最後變成了震耳欲聾的呼嘯,整個實驗室都在微微顫抖。
“馬赫數
1,氣流穩定,機身姿態正常!”
“馬赫數
2,壓力分佈符合預期,機翼形變在安全範圍!”
“馬赫數
3.5,啟動變迴圈模式,推力達標!”
播報聲此起彼伏,螢幕上的各項資料都穩穩落在設計範圍內。當馬赫數達到
5——
接近高超音速時,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這是
“巡天者”
的極限工況,也是最關鍵的一關。
氣流在模型周圍形成了一道無形的激波,機身表麵的溫度瞬間升到了
300c,但複合材料依舊牢牢保持著形狀。變迴圈發動機切換到衝刺模式,推力曲線平穩得像一條直線,導航模組的誤差率始終控製在
0.1%
以內。
“成功了!”
當測試結束的鈴聲響起時,指揮中心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有人激動地抱在了一起,有人抹起了眼淚
——
這半個月的辛苦,終於有了回報。張工舉著酒杯跑過來,非要和蘇念碰一杯:“蘇總工,你真是咱們的‘定海神針’!沒有你和圖譜,咱們根本過不了這關!”
蘇念接過酒杯,卻沒喝,目光落在了旁邊的圖譜終端上。剛才測試時,她讓圖譜同步模擬了異常引力波的影響,現在結果出來了。她點開推演報告,臉上的笑容突然僵住
——
在模擬引力波頻率達到
0.03hz
時,“巡天者”
的坐標校準模組竟然出現了微弱的
“共鳴”
反應,就像兩個同頻率的音叉,一個震動時會帶動另一個。
“怎麼了?”
王教授注意到她的異樣,湊過來看了一眼,臉色也變了,“這……
這是共振?要是在真實的臨近空間遇到這種情況,導航模組會不會失控?”
蘇念沒有回答,調出共鳴時的詳細資料。圖譜顯示,共鳴不僅沒有導致失控,反而讓導航的精度提高了
0.05%,就像找到了一把
“校準鑰匙”。可這種共鳴太詭異了
——
異常引力波是未知的,坐標校準模組是圖譜自主生成的,兩者怎麼會產生共鳴?
“會不會是圖譜之前解析過引力波資料,所以在演算法裡留了‘後門’?”
李明小聲猜測。
“不像。”
蘇念搖搖頭,“圖譜生成演算法時,我全程盯著,沒有任何異常。而且這種共鳴需要特定頻率,就像鑰匙和鎖的關係
——
除非……”
她突然頓住,心裡冒出一個可怕的念頭:難道圖譜早就知道這種引力波的存在?甚至和它的來源有關?
秦風也走了過來,看到資料後眉頭緊鎖:“‘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這共鳴要是能提高導航精度,就是好事;可要是被‘星海’察覺到,他們會不會順著共鳴訊號找到‘巡天者’?”
這句話像一盆冷水,澆醒了興奮的眾人。是啊,星海一直在盯著
“巡天者”,要是他們發現
“巡天者”
能和異常引力波共鳴,說不定會用引力波來定位甚至攻擊
“巡天者”。
蘇念深吸一口氣,強迫自己冷靜:“先彆聲張。李明,你把共鳴資料加密備份,絕不能泄露出去。王教授,咱們再做幾次模擬,看看能不能找到控製共鳴的方法。”
她走到窗邊,看著外麵的昆侖山。夕陽把雪山染成了金色,“巡天者”
的模型在風洞裡靜靜矗立,像一頭沉睡的雄鷹。蘇念心裡五味雜陳
——
這共鳴是福是禍,現在還說不清。但她知道,“巡天者”
已經沒有退路了,不管前麵有多少未知,都必須飛上天去。
晚上,蘇念獨自留在實驗室,反複除錯圖譜的模擬引數。她發現,當共鳴發生時,圖譜的運算速度會突然加快,彷彿在吸收引力波的能量。她嘗試著輸入
“星海”
衛星的軌道資料,圖譜竟然彈出了一條新的提示:“共鳴訊號可反向追蹤,目標區域:柯伊伯帶。”
柯伊伯帶
——
星海衛星飛去的方向!蘇唸的心臟猛地一沉。這意味著,通過共鳴,他們能找到引力波的來源;反之,星海也能通過共鳴找到
“巡天者”。這就像一場博弈,誰先掌握共鳴的秘密,誰就能占據主動。
“念姐,該休息了。”
李明端著一碗熱粥走進來,“明天還要分析風洞測試的完整資料,彆熬壞了身體。”
蘇念接過粥,喝了一口,溫熱的感覺驅散了些許寒意。她看著圖譜上閃爍的共鳴曲線,輕聲說:“李明,你說這宇宙裡,會不會真的有其他文明?他們製造了這種引力波,等著有人來回應?”
李明愣了一下,隨即笑了:“不知道。但我知道,有念姐你和圖譜在,不管遇到什麼,咱們都能解決。‘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嘛!”
蘇念笑了笑,沒再說話。她關掉圖譜,卻沒離開,而是坐在窗邊,看著天上的星星。那顆朝著柯伊伯帶飛去的星海衛星,會不會也在看著地球?這場跨越星海的較量,才剛剛開始。
第二天一早,蘇念把共鳴的事情彙報給了最高層。經過討論,大家決定暫時保密,同時加快
“巡天者”
的首飛準備
——
與其被動等待,不如主動探索。如果共鳴真的是找到引力波來源的鑰匙,那
“巡天者”
就有可能成為第一個接觸未知空間現象的人類飛行器。
實驗室裡又忙碌了起來,隻是每個人的心裡都多了一份牽掛。有人在優化共鳴控製程式,有人在加強
“巡天者”
的訊號隱蔽性,有人在推演遇到星海時的應對方案。蘇念看著眼前的一切,突然想起了第一次啟動圖譜時的場景
——
當時她還不知道,這個神秘的
ai
會帶她走上一條通往星海的道路。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蘇念喃喃自語,目光落在
“巡天者”
的設計圖上。不管共鳴是福是禍,她都要帶著
“巡天者”
飛上天去,揭開引力波的秘密,守護國家的空天安全。
而在遙遠的柯伊伯帶,那顆星海衛星突然調整了姿態,它的天線緩緩轉向地球的方向,彷彿感應到了什麼。一場關於共鳴的追逐,即將在茫茫宇宙中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