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黑科技無人機橫掃全球 第224章 公約立世昭誠信,手稿驚現啟新思
“淩雲科技案落幕,誰來為科技倫理兜底?”
清晨七點,財經頻道的早間新聞就以醒目的標題占據了螢幕,主持人手中的觸控屏上,實時滾動的網友評論像潮水般重新整理——“沒有蘇唸的堅持,多少真相會被資本掩埋?”“淩雲的倒下不是終點,要是再有企業鑽空子怎麼辦?”“強烈建議製定行業鐵規,不能讓科研成為謀私的工具!”
蘇念站在“蒼穹之心”研發中心的落地窗前,指尖無意識地劃過冰涼的玻璃。窗外,晨霧還未散儘,卻已有記者舉著攝像機守在園區門口,鏡頭一致對準了辦公樓的方向。她剛結束一場跨國視訊會議,對麵是國際科技倫理協會的專家,話筒裡還殘留著對方的感慨:“蘇總,您的案例讓全球都看到了科技從業者的堅守,這正是製定新規的最佳契機。”
手機震動打斷了思緒,是工信部發來的邀請函,正文末尾的一句話格外醒目:“誠邀‘蒼穹之心’蘇念女士牽頭,聯合業內龍頭企業製定《科技行業誠信公約》及《科研倫理行為規範》。”
這封邀請函,既是榮譽,更是戰場。蘇念太清楚行業內的貓膩——有些企業嘴上喊著“科技向善”,暗地裡卻用演算法收割使用者、偽造科研資料;還有些資本大佬把“倫理”當擋箭牌,一旦觸及利益就翻臉不認人。果不其然,下午的籌備會議剛開場,火藥味就彌漫開來。
“蘇總,我覺得‘科研資料終身追溯’這條太嚴苛了吧?”說話的是一家老牌科技企業的副總,他轉動著手中的保溫杯,語氣帶著幾分敷衍,“中小微企業哪有那麼多人力物力做追溯,這不是變相抬高門檻嗎?”
話音剛落,另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的代表立刻附和:“就是啊,還有‘禁止利用技術優勢壟斷市場’,這條界定太模糊了,萬一影響企業創新積極性怎麼辦?”
會議室裡頓時議論紛紛,不少人眼神閃爍,顯然是想借著製定規則的機會為自己留後門。蘇念端起桌上的清茶,輕輕抿了一口,目光掃過在場眾人,聲音不大卻帶著千鈞之力:“各位,還記得三年前的‘基因檢測造假案’嗎?有家企業為了盈利,把健康人的檢測報告改成‘高風險’,害得一個家庭散儘家財治病。”
這話像一盆冷水澆下,會議室瞬間安靜下來。蘇念放下茶杯,指尖在投影屏上一點,螢幕上立刻出現淩雲科技當年偽造實驗資料的證據鏈:“淩雲的前車之鑒就在眼前,他們用虛假資料騙走國家補貼、坑害同行,最後落得破產清算的下場。‘差之毫厘,謬以千裡’,科研倫理的口子一旦鬆了,毀掉的不僅是行業信譽,更是普通人的信任!”
她頓了頓,調出“蒼穹之心”的內部資料追溯係統:“我們公司從成立之初就實行資料終身追溯,每年投入的成本隻占營收的3%,但這三年來沒有一起資料糾紛,反而贏得了軍方和民生專案的信任。至於壟斷界定,我已經聯合法學專家做了細則,明確‘技術壁壘’和‘壟斷行為’的界限,不會影響真正的創新。”
這番話有理有據,剛才持反對意見的幾位代表臉色一陣紅一陣白。坐在角落裡的中科院院士突然開口:“蘇總說得對,‘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當年‘星塵’專案就是因為倫理審核不嚴纔出了紕漏,我們不能再重蹈覆轍。”院士的話一錘定音,剩下的人紛紛點頭附和,原本劍拔弩張的氛圍終於緩和下來。
接下來的半個月,蘇念幾乎住在了會議室裡。白天和企業代表、專家學者博弈細節,晚上帶著團隊修改公約條款,有時為了一個措辭能爭論到深夜。有次技術部總監忍不住問:“蘇總,咱們已經是行業標杆了,犯得著這麼拚嗎?”蘇念指著辦公室牆上父親的照片:“我爸當年就是因為堅守倫理才被構陷,我守的不是規則,是一代代科研人的底線。”
公約簽署儀式定在國家會議中心,當天來了上百家媒體,直播間的線上人數突破了兩億。當蘇念和其他代表走到簽約台時,窗外突然傳來一陣整齊的嗡鳴——數百架“蒼穹之心”的微型無人機升空,在藍天上緩緩組成兩個金色大字:“誠信”。
直播間瞬間沸騰:“這纔是科技該有的樣子!”“‘誠信’對‘真相’,蘇總這波呼應絕了!”台下的掌聲經久不息,剛才還心存疑慮的企業代表,此刻看著天空中的大字,眼神裡滿是敬佩。蘇念握著鋼筆的手微微一頓,彷彿看到父親站在人群中,正對著她點頭微笑。
簽約結束後,工信部部長親自為“蒼穹之心”頒發了“行業誠信示範單位”的牌匾,對著鏡頭宣佈:“從今天起,《科技行業誠信公約》正式生效,‘蒼穹之心’將作為標杆企業,接受全行業監督。”訊息一出,“蒼穹之心”的股價直線上漲,各大合作方的訂單像雪片般飛來,連之前持觀望態度的歐洲某車企都發來合作意向,直言“我們相信蘇總的誠信”。
慶功宴上,團隊成員們舉杯歡慶,蘇念卻悄悄提前離場。她回到父親留下的老房子,打算把這些年積攢的榮譽證書整理好,放進父親生前常用的書櫃裡。書櫃頂層的一個木盒引起了她的注意,那是母親去世前交給她的,說裡麵是父親最珍貴的東西。
木盒上的銅鎖已經有些生鏽,蘇念找了半天鑰匙纔開啟。裡麵沒有金銀珠寶,隻有一疊泛黃的手稿,封麵上是父親蒼勁的字跡:《群體智慧的倫理邊界研究》。她隨手翻開一頁,裡麵的內容讓她瞳孔驟縮——父親不僅預見了無人機蜂群可能帶來的倫理風險,還提出了一套“人機協同倫理審核機製”,而這套機製的核心邏輯,竟然和“寰宇圖譜”的底層演算法有著驚人的相似!
窗外的月光透過紗窗灑進來,落在手稿的字裡行間。蘇念突然想起父親生前常說的一句話:“科技是把雙刃劍,能斬妖除魔,也能傷己傷人。”她摩挲著泛黃的紙頁,指尖傳來紙張的粗糙質感,彷彿能感受到父親當年伏案寫作的溫度。
這時,手機收到一條簡訊,是中科院院士發來的:“蘇念,你父親當年其實參與過早期科研倫理規範的製定,隻是後來因為‘星塵’案被擱置了。現在你完成了他未竟的事業,他要是知道,一定會很欣慰。”
蘇念看著簡訊,再看看手中的手稿,眼眶突然濕潤了。原來自己牽頭製定公約,不僅僅是為了洗刷父親的冤屈,更是在延續他畢生的追求。她把手稿小心翼翼地放進包裡,起身看向窗外。夜空中,“蒼穹之心”的無人機還在巡邏,燈光像星星般閃爍。
“爸,公約生效了,誠信的種子已經種下。”蘇念輕聲呢喃,“可您留下的這份手稿,又藏著怎樣的秘密呢?群體智慧的倫理邊界,到底在哪裡?”
晚風輕輕吹過,帶著遠處慶功宴的歡聲笑語。蘇念握緊手中的手稿,心中突然湧起一股強烈的預感——父親的研究,或許纔是解開所有謎團的關鍵,而這場關於真相與倫理的探索,遠遠沒有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