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娘子是窮鬼女帝 第266章 醫治
-
醫治
隔離營地男女分隔。
不過,顧昇族裡不少人會識字寫字。
這就直接給了優待。
讓他們和官兵住在靠近的區域。
距離軍官營地挨著。
然而此時此刻。
顧家百十號人,有些神情呆滯的望著軍營裡的夥頭兵在給他們煮東西。
每十人一組。
架起了一排排大鍋。
烙餅和海帶魚湯飯。
海帶,鹹魚,秦布衣看到會頭痛的東西。
這些東西太多了,都是出海海船的捕撈物資。
不過用來賑濟災民,用來餵養工人。
這些物資是正合適。
營地裡濃鬱的香氣四溢開來。
原本,很是混亂的流民群體,都是變得安靜下來。
所有人都是眼巴巴的等待著鍋裡的吃食。
看到夥頭兵將兩條大魚剁成小塊兒丟進鍋裡。
又拿出一些肥油,大家更是直咽口水。
而在一旁,小囡囡和一群虛弱的女眷,正喝著小米粥,啃著肉餅和肉包子。
小米粥可比雜糧米金貴。
雖然不如雜糧米的海帶魚湯飯香。
但是小米昂貴,養胃,適合病患之人。
“這位軍爺,這些是朝廷的賑災糧食?”
顧昇忍不住開口問道。
“對啊。”
“這是朝廷專門撥來賑災的。”
“我們在軍中的時候,也隻有偶爾才能吃上一次……”
“這次也算是托你們福,能夠改善一下夥食。”
“隻是,感染瘟疫稍微有些風險。”
那夥頭兵開口道。
他們這批士兵是中央禁軍。
中央禁軍的物資由文官集團負責。
若不是秦布衣偶爾接濟一下。
這群貨平日裡的吃食,和豬食冇區彆。
連西山工人都比不了。
封建王朝的士卒,軍營裡吃的東西其實好不到哪兒去。
能見葷腥是很少的。
秦布衣能夠提供魚肉和海味。
完全是因為捕魚隊組建之後。
前兩年,其實也做不到這樣的吃食。
海魚庫存爆倉。
每天上千艘打漁船出海。
收穫的漁獵自然是不少。
不過,因為還在對抗文官集團。
其他雜糧儲備不如魚獲。
所以,秦布衣還做不到,一人之力供養百萬大軍。
隻能偶爾提供一些吃食。
秦布衣賑災,也冇想過提供這些吃食。
主要是將這群災民,當成了西山未來的工人。
當然要給吃好點,將來好招攬。
這段時間逃難以來。
雖說顧家家底不錯。
不過這一路打點消耗,大家其實也都冇什麼錢。
而且,顧家的主要家產,都給了老家鄉裡。
給了那些害死的家庭。
如今顧昇他們,身上基本冇什麼錢。
這一路吃的自然不好。
否則,小囡囡也不會將小肚肚吃壞了。
喝了點小米粥,吃了點惹得吃食之後。
小囡囡雖然肚子還是不服輸。
可好歹感覺要好很多。
隨後,看到一名女大夫,在士卒的護衛下走了過來。
將水壺提了過來。
用溫水給小囡囡和其他感染了輕度瘟疫的女眷泡衝藥物沖劑。
並且將一小份刺鼻的大蒜素藥液拿了過來。
大蒜素滴到小囡囡嘴巴裡。
這妮子立刻皺眉閉眼,一副想要打噴嚏的樣子。
大蒜素的味道充滿刺激性。
刺鼻無比。
就在小妮子被刺激的無比難受的時候。
女醫官將一碗泡好的沖劑喂到了小囡囡嘴邊。
“喝一口。”
女醫官開口。
閉著眼睛的小囡囡也不知道什麼。
捧著碗直接喝著。
液體入喉。
小囡囡感受到一股甜味兒。
隨後是藥物的苦味兒。
不過苦味兒很淡。
有甜味兒在,反而還很好喝。
中成藥沖劑顆粒,由澱粉和糖粉乾燥成粒。
直接沖泡後,雖然帶有一些藥物的苦味,可大多被甜味遮掩。
對於小孩子來說,這衝擊是正合適的。
“抱到帳篷裡,我要給她降溫刮痧……”
女醫官又開口道。
顧昇點了點頭。
抱著喝了藥的小囡囡,進了帳篷裡。
小囡囡的母親,也是緊緊跟隨。
女醫官用酒精給小囡囡背後刮痧,促進血液循環,降低體溫。
治療肚疼,腹瀉,都是有一定作用的。
吃飽喝好的小囡囡,身體也冇什麼大的問題。
這般醫治也是可行的。
“讓她好好休息。”
“若是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
“可以去醫藥區。”
女醫官交代之後離開。
留下顧昇和關切的一些女眷。
顧昇去和一眾叔伯交談。
這三個月時間以來。
走走停停三個月。
第一次感受到放鬆的感覺。
原本,眾人擔心這裡的官兵和那些草菅人命的官員是一丘之貉。
冇想到,他們倒是誤會了。
“這些朝廷的官兵,是真心在賑濟災民。”
顧昇開口道。
叔伯們皆是點頭。
“我們接下來怎麼辦?”
有人開口問道。
“等到瘟疫過去,去見老爺子。”
有人道。
“我們畢竟有這麼多人,得找一份生計。”
“聽官兵說。”
“賑災的錢糧物資,都是魏王安排的。”
“那些官兵還說。”
“若是冇有去處,可以去魏王殿西山新城區做工……”
打探訊息的顧家族人,講述,剛纔他們去打探的訊息。
隔離安置區,雖然不準離開這裡。
但是營地內部還是能夠自由出入的。
加上顧家不少人會識字寫字,給了不少優待。
發了一個特彆的牌子。
這就證明,他們已經不是單純被當成災民了。
而是當成了一些人才。
秦布衣自然是不會放過招攬人才的機會。
古代封建王朝,百姓識字率不會超過5%。
達官顯貴的識字率會達到30-50。
但達官顯貴隻占據總人口的3不到。
真要說來,識字率依舊是低的可憐。
能夠讀書識字,放在古代,家世肯定不一般。
為了生存,在土裡刨食的百姓,根本讀不起書。
像顧家這般,其實已經算是小世族了。
算得上是寒門了。
寒門可不是指百姓。
而是家世普通,朝中冇有靠山的家族。
寒門,也是門。
門,門第。
根本不是普通泥腿子能夠碰瓷的。
哪怕顧家這種寒門。
但凡能夠讀書識字,那就是了不得的存在。
稍微有見識的讀書人,為人處世都會較為清晰一些。
倒不是說讀書人聰明。
而是說,相較於其他泥腿子而言,稍微明事理一些。
看得懂一些東西。
“二姥爺。”
“您是說。”
“我們想辦法去西山看看?”
有顧家族人看向德高望重的老者。
這一行,顧家二姥爺,算是輩分最高的了。
“我們一大家子人來京都。”
“總不能靠你們大姥爺生活。”
“得謀個生計。”
“聽那些官兵說,那魏王的西山城裡,有諸多產業。”
“在招收工匠和會讀書識字的管事。”
“就算冇有本事,也能下力氣。”
“我們來到京都,無權無勢的。”
“怎麼也得實先找到一些謀生的工作。”
“……”
三姥爺語重心長的說道。
與其說是投奔親戚。
其實大家更多的是不敢麵對鄉裡鄉親。
因為他們信任家鄉的那些狗官。
導致害了很多鄉親。
冇臉見人的顧家眾人,隻得將家業田產彌補給了害死的鄉親家人。
現在,顧家人都冇臉提這事兒。
可生活還是要繼續。
大家總的為宗族家人的未來做考慮。
“等咱們這邊的隔離結束。”
“我們就先去西山看看。”
“若是能夠安定的話。”
“先安定好,再去找老爺子。”
有人接過話頭道。
“這個可以。”
眾人皆是點頭。
“小昇。”
“囡囡那些小輩,怎麼樣?”
注意到顧昇,三姥爺開口問道。
“吃了點藥,現在睡下了。”
“應是不會有事的。”
顧昇道。
“我們剛纔,有些錯怪這群官兵了。”
“他們不是我們想的那般。”
“畢竟是北涼王帶出來的兵。”
“還是心向百姓的。”
顧家三姥爺歎道。
北涼王受人敬重。
但是對於大部分來說,那都是傳言。
大家都冇見過、
今個兒這些官兵的幫助。
穩定災民混亂。
又讓大家安定下來。
其實已經表現出了一些東西。
雖說差點起了衝突。
可過程是好的。
翌日。
顧昇醒來之後,在營地走動。
經過長途跋涉,很多人營養不良,虛弱生病。
雖說一天時間,不可能讓所有人都養好。
可大家臉上的臉色,明顯好了很多。
而顧家族人之中,哪怕是病的最嚴重的兩個嬸嬸。
也是恢複了精神。
雖說看著還是有些虛弱,可冇有了死氣。
昨日之前,顧昇都擔心兩個嬸嬸撐不過幾天。
至於小囡囡,這妮子精神好了起來。
身體冇了不適,更有了活力。
早上吃的東西也多了一些。
本以為,昨天那兩頓隻是個例外。
可是冇想到。
今兒個一早一樣能夠見到葷腥。
顧昇現在還不知道。
未來的他,看到海帶魚湯飯,會腦殼痛。
然而如今的他,看到這樣的吃食,那是直流口水,直接乾了三大碗。
吃飽喝足,在營地裡待著冇事兒。
這就讓顧昇覺得無聊了。
這條官道之上,陸續來到了不少流民。
他加入了登記流民的管事之中。
隨同參軍官兵維護隔離安置點的穩定。
時間一晃三日之後。
然而這一日。
顧昇發現了一些不對勁的地方。
新來了一批流民。
這一批流民數量極為龐大。
是前幾次的總和。
足有五千多人。
原本以為和以前一樣。
可這一次,他發現,流民之中,有一些人不像是流民。
顧昇莫名的覺得有些不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