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我的娘子是窮鬼女帝 > 第481章 紀律性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我的娘子是窮鬼女帝 第481章 紀律性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大周大軍渡河。

秦布衣的五個精銳軍團,以方陣,魚鱗陣,鶴翼陣等陣列列陣。

十五萬大軍,大量的器械物資需要運輸登陸。

這並不是個簡單的問題。

一天時間內,登錄不可能完全完成。

這次大周軍隊的戰列目標,是找遼國博城的主力大軍決戰。

雖然是決戰,但並不一定要急著冒進攻擊。

畢竟是遠離後方本土作戰。

遼國的大軍,可不止這二十萬。

萬一遼**隊增援,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在確保正麵對決遼國主力的時候。

也要想到安全後撤的辦法。

未慮勝,先慮敗。

這纔是名將所為。

後方戰船相連,在搭建浮橋。

但是雨季汛期稍微有些大。

浮橋不是很穩當。

渡河的士卒軍隊多起來,就會有很多混亂。

不少人不小心落水,掉河裡。

物資車陷入泥淖。

這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人越多,問題越大。

名將名帥整軍,能夠將大部隊指揮得當,最大的能力,其實就是減少問題。

整軍的問題越小,成為名將的可能就越多。

齊州這十五萬大軍,基本都是主力中的精銳。

訓練充足,老兵眾多。

可即便如此,也是出了不小的混亂。

這也是因為,軍隊製度的問題。

秦布衣的軍隊都是新軍。

新式製度的軍隊。

和地方邊軍有很大差彆。

就拿隊列來說。

就像後世的中國閱兵士兵對上其他國家的散兵遊勇狀態。

不是說隊列整齊就有戰鬥力。

隊列整齊最大的作用是紀律性。

現代軍隊,紀律性是非常重用的。

士兵要的是服從命令,而不是要有太多的想法。

個人的精明想法,在大兵團作戰之中,是冇什麼大用的。

大軍團作戰,人一多起來,是非常混亂的。

就比如眼下秦布衣五個軍團整軍。

五萬人,隊列拉了十數裡。

從一頭跑到另一頭,要二十多分鐘,半小時。

這還是十五萬人的三分之一。

真要打起仗來。

前陣是看不到後陣的。

如果紀律性太差。

隻要前軍崩潰,後軍肯定就會營嘯嘩變。

直接就全部崩潰了。

著名的淝水之戰。

苻堅投鞭斷流,八十多萬大軍。

前軍隻是腦殘性質的撤退。

就讓大軍誤以為完全潰敗。

整個大軍,直接就混亂起來。

紀律性問題導致的大潰敗。

在古代戰爭太多了。

秦布衣的新式軍隊,練得最多的就是紀律性。

很多人都會覺得,越是服從紀律的士卒,就越是難以懂得變通。

但,事情也有兩麵剩下。

懂得變通的士兵,並不是好事情,很有可能直接就想著投降混亂了。

對於士兵來說,紀律性就是戰鬥力。

戰略決策,兵法計謀,那是將軍決策者需要做的。

大周不乏名將。

秦布衣的新式軍隊,有大部分都是老卒,上一輩的校尉,將軍在領軍。

他們對於新軍的紀律性,更多的是驚歎和認可。

但是落到地方邊軍的眼裡。

新軍就有點裝模作樣,可以表演了。

邊軍看不起地方軍,地方軍也有鄙視鏈。

古代軍隊的鄙視鏈是很直接的。

如今東線戰場的統兵大帥是寧國公。

寧國公是和北涼王一個時期的名將,名帥。

也是帶領一路大軍,參與北伐的存在。

他的能力,自然是毋庸置疑的。

至於其他總兵將軍,武勳老將軍,也是眾多。

秦布衣的第一軍團,如今正在西征。

常大眼等二代勳貴猛將,都被帶走了。

能用的就隻是鄭龍他們這些海軍水師的年輕將領。

但是他們指揮個兩三萬大軍還行。

十五萬的大兵團作戰,就有點不自信了。

至於齊州邊軍本地的總兵將軍,大多都是帶兵千,鎮守將軍帶兵萬餘,加上輔兵農兵,最多也就掌兵兩三萬。

十數萬大軍,是真冇多少主將有能力帶好。

“主帥,斥候來報。”

“博州城有異動。”

“遼國大軍正在整軍。”

“預計會有大動作。”

第三軍團主陣大營之中。

有傳令兵風塵仆仆的稟報軍情。

“再談再報。”

坐於主案上的寧國公看著地圖,一臉平靜。

“爺爺,我軍渡河,現在出現了不小問題,萬一遼國大軍直接進攻……”

一個年輕小將,有些擔憂的開口。

“蘇統,你一個小小的親軍副尉。”

“若是稟報軍情,必須按照軍令彙報。”

“軍營之中,稱職務,豈容你胡言亂語,下去領五鞭子。”

寧國公臉色冰冷。

蘇統臉色發白,但還是咬牙去外麵領鞭子了。

此次大戰,勳貴老將軍們,不僅自己上了。

也帶了一些家族中的子弟。

很多勳貴老將軍,打了半輩子仗。

冇有打仗的時候,就是在家生孩子。

像寧國公這種六七十歲的人了。

孫子都是十六歲左右了。

因為是軍三代,十六歲的蘇統,直接就是一個九品副都尉,能夠管上百號人了。

但他也是經驗不足。

其實像蘇統這般,有不少。

十五萬大軍。

能夠統兵的武勳將軍,多達上百人。

這些將軍曾經都是統兵過萬的。

但是退下來後,就冇怎麼統兵了。

如今再度迴歸,都是被寧國公打亂安排。

然而他們各自有各自的部曲親兵。

這些部曲親兵,要麼是自己培養的精銳,要麼就是族中的親兵。

一個營帳之中,每個將軍的身後,都是站立著幾個年輕麵孔。

古代人生孩子多,參軍的自然也就多。

參軍的,很多人是為了混一口飯吃。

而勳貴自然是想要戰功。

雖說如今大部分大軍已經渡河。

但是。

後續渡河的,都是一些戰力較為拉胯的二線部隊。

大部分都是冇有上過戰場的新兵。

這也是為何,蘇統滿臉擔憂的問題。

因為他剛纔跟著都尉,校尉們去巡視後方了。

為了爭搶渡河,很多人在後方渡口打了起來。

甚至掉在河裡淹死的人都有。

可以說是一片混亂。

然而寧國公臉色默然。

雖然後方有很多二流新兵。

然而帶軍隊的,肯定不是新兵將領。

他穩重中軍默不作聲,也並不是意味著什麼都不做。

有些時候,時間會給出答案。

“前軍列陣,準備軍械物資,農兵營,儘快構建前軍營寨,拒馬,陷馬坑……”

寧國公臉色沉著的開始下達軍令。

後方的混亂,彷彿被他遺忘了一般。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