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我的人生手帳 > 第57章 從稿紙到鍵盤的學術突圍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我的人生手帳 第57章 從稿紙到鍵盤的學術突圍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從稿紙到鍵盤的學術突圍

2000年的春天,在辦公室裡,我盯著電腦螢幕上閃爍的“郵件傳送成功”提示,長舒一口氣。這是我第三次嘗試通過網際網路投遞論文,前兩次因格式問題被退回的挫敗感還記憶猶新。此刻,我正用這台學校新配備的聯想電腦,敲開了學術傳播的新紀元。

作為論文撰稿人,我對傳統投稿方式的痛點深有體會。“那時候寫論文就像闖關東,手寫稿要謄抄三份,掛號信寄出去後,就像把種子撒進黑土地,不知道能不能發芽。”我回憶起1998年投稿《中國電力》的經曆,厚厚的稿紙在郵局視窗被退回的場景仍曆曆在目。

1999

年的寒假,對於我來說,彷彿是命運的轉折點。那時候,學校的圖書館剛剛開通了網際網路服務,這對於師生來說,無疑是一個全新的世界。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我在圖書館的書架上發現了一本《電腦愛好者》雜誌。這本雜誌裡詳細介紹了電子郵件的相關知識,這讓我如獲至寶。當時的我,就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對電子郵件充滿了好奇和期待。

於是,我毫不猶豫地買下了一本《電腦上網入門》,開始了我的網路探索之旅。從申請免費郵箱開始,我一步一步地摸索著,逐漸瞭解了電子郵件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由於我所學的是自動化專業,對於電腦和網路有著一定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因此,我很快就掌握了新浪、搜狐等郵箱的使用技巧,並且還為自己設計了一個專屬的使用者名稱。這個使用者名稱不僅獨特,而且容易記憶,讓我在網路世界中擁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標識。

在整理專業期刊時,我發現很多核心刊物都已開通電子投稿渠道。就逐一記錄下《世界儀表與自動化》等七家期刊的網址,特彆標注了《東北電力技術》的郵箱。為確保萬無一失,我每次投稿前都用word精心排版,將論文轉化為附件格式,再附一封簡明扼要的投稿信。

這種新方式帶來的改變是顛覆性的。2000年以後,我的《可程式設計序控製器在火電廠的應用現狀與趨勢》等三篇論文相繼在覈心期刊發表,投稿週期從三個月縮短到兩周。更令我更驚喜的是《變頻調速技術》被《東北電力技術》錄用時,編輯通過郵件直接提出修改建議,這種即時互動讓我感受到學術交流的溫度。

在圖書館電子閱覽室,我成了最受歡迎的“導師”。我義務開設的“網路投稿工作坊”場場爆滿,從郵箱申請到格式調整,從期刊篩選到郵件禮儀,毫無保留地分享經驗。“現在每位教師都能輕鬆傳送郵件,圖書館還增設了pdf轉換服務。”我欣慰地看到,老師們的投稿積極性被點燃,上半年全校電子投稿量同比增長300%。

當滑鼠點選代替郵戳蓋印,當螢幕顯示取代書信往來,我們正在見證學術傳播的革命。在最新一期《沈陽電專報》上,我這樣寫道:“我的實踐不僅改變了個人的科研軌跡,也助推了學校學術生態的變革。”如今,“上網發論文”已寫入學校科研發展規劃,我這個在春日裡敲擊鍵盤的身影,正繼續書寫著沈陽電專人的學術新篇章。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