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我的室友全是臥龍鳳雛 > 第297章 誰說野路子不能報稅?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我的室友全是臥龍鳳雛 第297章 誰說野路子不能報稅?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清晨的微光剛剛刺破地平線,為“呼吸之間”活動室的窗戶鍍上一層冷峻的灰。

張野的手剛搭上冰涼的門把,門外兩個身著製服的身影便如同預演過一般,精準地堵住了他的去路。

空氣瞬間凝固了。

為首的稽查員麵無表情,遞上一份檔案,公事公辦的語氣裡不帶一絲溫度:“張野先生,我們是市稅務局稽查科的。接到實名舉報,貴組織涉嫌存在無票收入未進行納稅申報的行為,現在需要你們配合調查。”

張野的心猛地一沉,接過那幾頁薄薄的紙,卻感覺重若千斤。

視線掃過檔案,最終定格在一行刺眼的數字上——半年前一場罕見病家庭互助義賣活動中,一筆金額為三千八百元的現金收款。

他的記憶被瞬間拉回那個忙碌又溫暖的午後,家長們自製的糕點,孩子們手繪的卡片,每一分錢都帶著體溫。

阿珍聞訊從裡屋衝了出來,看到那份通知,臉色瞬間煞白,聲音抑製不住地發顫:“三千八百塊?那些錢……那些錢當天晚上就全買了進口的尿不濕和特殊配方奶粉,一分沒留啊!可我們……我們真的沒開發票,買東西的小票都貼在賬本上了,但我們哪有資格給彆人開發票?”她急得眼圈都紅了,這筆錢對很多人來說或許微不足道,但對他們這個勉力維持的草根組織而言,卻是一次實實在在的救急。

張野握緊了拳頭,指節因用力而泛白。

一股怒火從胸腔直衝頭頂,他幾乎要脫口而出質問對方是誰在背後捅刀子。

但就在話語將要爆發的瞬間,陳默昨晚那句冷靜得近乎冷酷的話語在他腦海中回響起來:“他們不怕你做事,怕你做得像樣。”

做得像樣……

他猛地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氣,強行壓下翻湧的情緒。

那股怒火沒有熄滅,而是被理智淬煉成了一柄鋒利的矛。

他轉身對兩位稽查員說:“請稍等。”然後大步走回屋內,從檔案櫃裡取出一疊厚厚的、邊緣已經有些捲曲的a4紙。

“我們沒有稅務發票,但我們有賬。”他將那疊紙放在桌上,攤開在稽查員麵前。

每一頁都是一張支出明細,上麵清晰地記錄著每一罐奶粉、每一包尿不濕的購買日期、數量和單價,而在每一筆支出的末尾,都有至少三位患兒家屬的親筆簽名和紅色的指印。

“每一分錢的去向,都由家屬共同監督和確認。”

幾乎在同一時間,林楓的手機震動了起來。

張野的聲音簡短而急促,隻說了“稅務”和“三千八百”兩個詞,林楓就全明白了。

他立刻撥通了老周的電話,這位退休前在法務部門工作了三十年的老前輩,對付這種場麵最有經驗。

電話那頭,老周聽完,發出一聲冰冷的嗤笑:“稅務查非營利組織?這套把戲二十年都沒變過。第一步,把你們的義賣定性為‘經營行為’,這樣你們就從公益變成了生意。第二步,用企業稅法的標準來要求你們,發票、稅點、台賬,哪一項都能把你們壓垮。”他的聲音變得嚴肅起來,“記住,他們要的不是那點稅錢,是要一個可以隨時取締你們的合法理由。你們唯一的突破口,就是向他們證明,這筆錢沒有一分一毫進入任何人的個人口袋,並且完全用於約定的公共目的。”

“公共目的……”林楓眼前驟然一亮。

他結束通話電話,雙手在鍵盤上化作一道殘影。

他迅速開啟電腦裡那個被團隊戲稱為“數字堡壘”的“家屬共治記賬係統”,將半年前那次義賣的所有記錄匯出為一份詳儘的pdf檔案。

緊接著,他又調取了“訊號站2.0”係統的後台資料,一條條資金流向圖譜被清晰地繪製出來,從收入那一刻起,到采購物資,再到最終分發到每個家庭手中,形成了一個無可辯駁的閉環。

一夜未眠。

天亮時,一份名為《關於“呼吸之間”非正式組織單項活動資金閉環管理的白皮書》躺在了他的桌麵上。

裡麵不僅有係統生成的圖譜和報表,還附上了十幾位家屬連夜手寫的情況說明,以及孩子們抱著奶粉、拿著尿不濕時拍下的簽收照片。

他將這份凝聚了整個團隊心血的檔案加密傳送給張野,附上了一句話:“明天他們再來,你就把這個摔在他們臉上,告訴他們——我們不是沒報稅,是我們自己建了台賬,一套比他們更透明的賬。”

趙子軒得知訊息時,正在剪輯一條關於城市流浪貓救助的視訊。

他聽完林楓的轉述,氣得直接笑出了聲。

他沒有摔鍵盤,而是將那股怒火轉化成了創作的燃料。

他關掉原來的專案,用手機對準了林楓發來的記賬係統演示界麵,開始錄製。

“今天,我來教教某些部門,什麼叫做真正的民間審計。”他的聲音冷靜而充滿力量,鏡頭對準了係統後台,“看這裡,每一筆50塊錢的線上捐款,都需要經過三位不同家庭的成員掃碼複核才能入賬;再看這裡,我們購買的每一張尿不濕,它的發票照片旁邊,都必須貼上領取孩子母親的電子簽名和簽收時間戳。”

他將這段短視訊用最快的速度剪輯完成,配上激昂又悲愴的背景音樂,發布到了本地一個擁有數十萬粉絲的民生號上。

他沒有用“稅務稽查”這種官方字眼,而是改了一個更具煽動性的標題:《他們要的不是稅,是讓我們閉嘴》。

視訊像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炸彈,瞬間引爆了輿論。

不到兩個小時,“草根也要財務自由”這個話題被頂上了同城熱搜。

評論區裡,無數在夾縫中生存的小攤主、手藝人、民間興趣小組的組織者湧了進來,用最樸素的語言表達著最強烈的共鳴:“我們賣早點也沒票,但我們沒貪過一分錢!”“我們幾個老哥們湊錢辦畫展,難道也要去註冊個公司嗎?”“支援你們!不透明的賬該查,但不能把做好事的人當賊防!”

與此同時,遠在另一座城市的陳默,正通過一個經由家屬授權、巧妙藏在活動室盆栽裡的微型錄音筆,遠端監聽著現場的每一次問詢。

他沒有被稅務術語迷惑,而是敏銳地捕捉到了對方提問邏輯的核心——他們反複盤問的,並非“是否繳稅”,而是“你們算不算一個組織”、“誰是領導”、“決策流程是什麼”。

“他們的目標不是稅,是你們的‘組織’形態。”陳默立刻向張野發出指令。

張野心領神會。

在第二天的問詢中,他不再糾結於那三千八百塊錢,而是主動提交了三份全新的檔案:《“呼吸之間”成員權責協議》、《罕見病家庭議事規則》、《物資分配委員會選舉及公示製度》。

最後,他在陳默的遠端指導下,從係統後台現場生成了一份“單項活動零利潤執行報告”,清晰地展示著:總收入3872元,總支出3865元,剩餘7元,用於列印憑證。

為首的稽查員一張張翻看著那些列印精美、條款嚴謹的檔案,臉上的表情從最初的輕蔑變得越來越凝重。

他從未見過一個連正式註冊都沒有的民間團體,能拿出如此完備的“內部法典”。

他下意識地低聲問了一句:“這些東西……有法律效力嗎?”

話音未落,活動室的門被推開,老周走了進來,手裡拿著一本翻開的《民法典》。

他將書遞到稽查員麵前,指著其中一條,聲音洪亮而清晰:“《民法典》第十條: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我們這些民間的約定和自治規則,亦為法源。”

現場一片死寂。

三日後,一份措辭溫和的複核意見書送到了“呼吸之間”,結論是:“暫未發現偷逃稅款行為,建議未來進一步完善票據管理。”

一場風暴,看似平息了。

張野長長地舒了一口氣,走到牆邊,準備撕掉那張激勵了他們很久的舊標語——“有些規則就是用來打破的”。

“彆撕。”阿珍攔住了他,眼神裡有一種前所未有的堅定。

她拿起筆,在標語下麵加了一行字:“彆撕,改成——‘有些稅,我們願意交,隻要能讓我們活下去’。”

當天晚上,陳默在訊號站2.0的係統後台,悄然上線了一個名為“稅務合規包”的新模板。

這個模板可以根據不同地區的政策,自動匹配適用於民間非營利組織的報稅口徑和材料範本。

林楓重新整理著後台資料,看到代表使用者的光點在全國地圖上亮起,已經有十一個和他們一樣的草根團體下載使用了這個工具包。

他輕聲對身旁的趙子軒說:“他們想用一套成熟的製度壓死我們,結果,我們學會了……怎麼用這套製度更好地活下來。”

鏡頭緩緩推近,定格在林楓的電腦螢幕上。

在那些閃爍的資料光點旁,一條新的係統訊息彈了出來,帶著遠方的塵土氣息:“你好,我們是甘肅會寧的一所盲童學校,聽說你們的係統可以自己管賬,我們想申請接入訊號站……”

勝利的喜悅在團隊中彌漫。

陳默獨自坐在螢幕前,看著那個不斷延伸的使用者網路,看著那些從黑暗中伸出的、渴望自救的手。

他一手打造的“訊號站”正在成為一座燈塔,連線起一座座孤島。

他允許自己享受這片刻的寧靜,嘴角勾起一抹罕見的、幾乎無法察覺的微笑。

這台由程式碼和信任構築的機器,正在以他未曾預料的速度,擁有自己的生命。

它在工作,它活了過來。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