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遞出師表辭去丞相,皇帝卻瘋了 第3章
-
“隻要能讓大楚興盛,晚輩請願跟在諸葛丞相身後,當個伴讀小書童。”
百官交口稱讚,“伍大人真是虛懷若穀。當書童,實在太屈才了,諸葛丞相也不能答應啊!”
皇帝得知以後,單獨召見我,“你是父皇的托孤重臣,不能因為個人感情,誤國家大事。”
“俗話說,宰相肚裡能撐船,你不該壓製大楚棟梁成長。”
麵對各種質疑,我還什麼話都冇說,就怎麼嫉賢妒能,耽擱國家大事了?
我當然樂意見到有年輕人成長起來,為楚國效力。
自從受先帝所托,輔佐皇帝登基以來,我身上的擔子太重,夙興夜寐,事無钜細,有人分擔十年好事。
但伍清婉除外。
我重活一世的目的,就是扒開她的皮。
03
我那天寫好,裝在袖子裡冇有呈上去的奏摺,終究也傳了出去。
朝臣們都笑我智謀已儘,隻會竊取他人的計策,百姓們都說我老了,應該讓位給年輕人。
可我二十五歲受先帝托孤,如今也不過才三十歲,正值壯年。
皇帝不再每逢國事與我商議,早朝時向我征求意見的次數,也屈指可數。
偶爾幾次散朝後的召見,皇帝和幾位重臣,當我是空氣。
“陛下,諸葛丞相自從南征歸來,功高震主,已經不再兢兢業業,為國操勞。”
“丞相是先帝的托孤重臣,位高權重,目空一切也是自然的。”
他們把的退讓,當成了攻擊我的由頭。
但看在先帝的份上,我並冇有反擊,一直安分守己,配合皇帝度過眼前的危機。
合縱之策進行的很成功,在六國聯軍的威勢下,秦國不得不從大楚邊境退兵。
伍清婉風頭無兩,受到無數百姓和將士們的稱讚。
一時間,所有人都忘了我纔是楚國的丞相。
好景不長,六國聯軍剛解散,秦軍馬上又出擊,圍攻趙國西邊的大城。
收到趙國的求援,皇帝火速召集大臣進宮,商議救援之事。
此時,伍清婉尚未趕到,皇帝的目光久違的看向了我,“楚國與趙國,唇亡齒寒,丞相可有良策?”
我在相府,對秦軍進攻趙國之事,早有耳聞,也做好了應對之策。
“陛下,臣已有良策,必將退敵。”
我呈上了準備好的“圍秦救趙”之計,在六國聯軍解散之時,我已預料到了秦國接下來的行動,是以製定出計謀。
皇帝剛打開奏摺,伍清婉就急匆匆的進宮,氣喘籲籲。
“微臣聞知趙國使者求援,陛下切不可匆忙允諾,切不可發兵去往趙國西邊大城救援!”
伍清婉的第一句話,就讓在場眾臣震驚。
皇帝眼睛一亮,“趙國與楚國盟約已久,互為強援,怎可不救?伍愛卿有何高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