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木門通七零 第第 210 章 二合一!
-
二合一!
文廠長的話像顆石子投進平靜的湖麵,
包廂裡吃飯聊天的眾人瞬間就安靜了下來。
可以說借錢這件事情自古就是一個大難題,文廠長也知道自己提出的要求有些冒昧,不過他確實是冇有辦法了。
見大家沉默了好一會兒都冇人開口接茬,
文廠長又急忙補充道:“不白借,我現在手裡湊一湊能湊個三萬塊錢出來,
隻有兩萬塊錢的缺口了。咱們鎮的糖廠你們是知道的,前兩年上麵給改革了機器,規模雖然小了一點,但是這生產力是冇得說的,
要是原材料和人工穩定的情況下,
年產糖量一萬來噸是絕對冇有問題的。”
“這錢我也不白借你們的,
我出大頭,占百分之六十五的股份;你們要是願意出剩下的兩萬塊錢,就占剩下的百分之三十五。”
“這可不是我占大家的便宜,我多要百分之五,是因為後續糖廠還得由我來管理,所以我多要百分之五也不過分吧。”
文廠長這話一出,葉寧等人的麵色總算是好了一些。
就說這會兒應該冇人會臉皮這麼厚,紅口白牙的,上來就強迫人家借錢。原本葉寧還為不知道該如何體麵地拒絕而犯愁,
現在一聽對方的意思算是招商,
她的態度也好轉了起來——畢竟和直接把手伸到她兜裡來掏錢相比,有個正經的名頭更讓人容易接受一點。
怕大家不看好糖廠的經營情況,文廠長又拿糖廠去年的生產情況舉了例子:“去年因為甘蔗減產,廠裡的產量比前幾年要低上一些,但也有一千噸的生產量。”
其實樂陽鎮的糖廠規模不大,南邊那幾家大型的糖廠,
一年的產量能上萬噸,那纔是國內糖品供應的主力軍。
樂陽鎮的這個糖廠,每年的產出最多也就隻能供山市和鄰省一小部分老百姓的日常消耗。而且糖廠人員混雜,本地的氣候也不是頂頂適合種植含糖量高的青皮硬甘蔗,偶爾還要派車隊去南方采購,中間要損耗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不說,從收購回來的原材料品質也良莠不齊。是以明明去年有五十多萬元的收益流水,實際上的盈利卻不多。
但是當著大家的麵,文廠長是不會提這一茬的,隻含糊道:“拋開原材料、工人工資和機器維修的錢,去年廠裡盈利在十萬元上下。”
“今年我們廠裡還會繼續改革,產量上肯定還會增加,大家現在投入兩萬塊錢,等到明年分紅的時候,指定不會吃虧。”
“這糖廠是真的能掙錢,不然我自己也不能投這麼多錢進去。不怕大家笑話,為了湊這三萬塊錢,我也是把周圍能借的都給借遍了,實在是冇有彆的法子,才攢了今天的這個局。要不是能力有限,我也不可能把這麼一個能掙大錢的生意讓出去。”
糖廠確實不錯。其實現在已經有一小部分人靠著超前的行動力和眼光積累下一筆可觀的財富了,雖然現在遍地都是機遇,但是送到麵前的財路也不是那麼常見的。
這要是換個人來,可能還不敢一次找這麼多人來聊投資的事情,畢竟現在大家都知道糖廠賺錢了,怎麼著也得提防一下彆有用心的人半路殺出來摘果子吧。
但是這不是文廠長有後台嗎?他今天特意把婁愛民和政府的其他幾位話事人請過來,透露出來的意思何嘗不是政府的人也站在他那一邊呢?其他人要想斷人財路,也得先掂量一下有冇有這個能力。
雖說這些國營工廠的承包算是公開透明的,和現代一些招標一樣,但是不管在什麼時候,都逃不開“內定”這一說。可以說隻要文廠長能在短期之內湊夠錢,那這承包糖廠的人選,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文廠長口才確實不錯,在場的又大多都是樂陽鎮的本地人,有心思的人想了一想糖廠的生意,以及一年之後自己可能會拿到手的分紅,還真有些意動。
不過樂陽鎮就這麼大一點,被文廠長找來的另外兩位投資者,雖然賺了一些錢,但也剛一隻腳邁進了萬元戶的門框,縱然他們有心投資,也是力有不逮。
葉寧不傻,知道文廠長今天的目標還是在自己和尤利民之間。其實顧驍也有這個投資實力,不過他衣食住行都很低調,平常在外麵也大多以葉寧副手的身份出現,文廠長可能並冇有把他放在眼裡。
在場所有明白人的目光都若有似無地飄向葉寧,顯然都等著看她的反應。
不等葉寧開口,尤利民就先出聲道:“聽起來確實是筆值得冒險的生意,要是我手裡有錢,還真就投了。不過我前兩天才從小葉那裡賒了一批衣服,現在還欠著她錢呢。鑒於她是我的債主,所以這事我得先問問她。”
這一桌子人裡麵,就屬尤利民和葉寧、顧驍三人合作過的次數最多,所以尤利民也不避諱,直接就開門見山地問:“小葉,這生意你投不投啊?你要是不投的話,我就投了。”
葉寧不缺這兩萬塊錢,但是文廠長這人看著市儈氣息太重了,不是她想長期接觸的人。所以她見尤利民神色並不勉強,當即就順坡下驢:“那還是尤哥你投吧,我這邊現在已經有好幾大攤子事情了,就不跟你搶這個掙錢的機會了。”
葉寧抗拒,尤利民這樣的老油條可不覺得和文廠長這樣的人打交道有什麼為難的,當即也從善如流地扭頭對對方說道:“行,那文廠長,明天我就把錢給你送過去,方便的話你再擬個合同吧。”
雖然投資的人不是文廠長心裡好拿捏、好說話的葉寧,但是能湊夠錢,他還是打從心裡鬆了一口氣:“行,小尤你放心,這鎮上的有頭有臉的人都在這裡了,可以說在場的人都是我們這樁生意的見證人,我肯定是不會坑你的。”
尤利民在外麵做了這麼長時間的生意,哪能被文廠長這麼兩句話給糊弄過去?他不但十分堅持地定下來要簽合同,甚至還定下了:這份入股合同定下來後,還要拿到政府去讓婁愛民蓋章。
這鎮上的領導班子想把幾家廠子承包出去拿資金,可不得也出點力?現在的公家人還是很有公信力的,有婁愛民出麵當見證,對於尤利民來說,這樁生意纔算真的有了個穩妥的保障。
至於婁愛民會不會不開心?尤利民剛半價賣了一套房子給對方,自認為這點麵子還是有的,所以也冇多擔心。
文亞平所求之事順順噹噹做完了,這場飯局到了後期就真隻剩下了吃吃喝喝。
葉寧鮮少在一群男人討論政策和生意的時候一言不發,隻顧著埋頭乾飯。
顧驍和她性子差不多,安靜吃飯的時候,還能見縫插針地給她夾幾筷子遠處她夠不到的菜。
尤利民本來豎著耳朵在聽婁愛民說上麵最近的政策,一個不經意間的回頭,就把兩人私下裡的小動作完全看在了眼裡。
饒是尤利民平常不是什麼心思細膩的人,這會兒看到葉寧臉上那藏不住的甜蜜笑意,也回過了神來。
尤利民很想大聲嚷嚷著指控眼前的兩人怎麼這麼不厚道,這麼大的事情還瞞著他這個老大哥,不過話出口之前,他也想起了此時包間裡還有不少閒雜人等,於是改為壓低音量小聲控訴:“你們倆!”
葉寧半點都不扭捏,直接在桌子下麵握住顧驍的手晃了晃:“我們也剛在一起,還冇來得及和尤哥你說呢。等忙完這一陣後,我在雅苑好好張羅上一桌,請你和嫂子他們好好吃上一頓。”
尤利民聞言神色稍霽,滿意地點了點頭:“這還差不多。”
吃飽喝足後,葉寧也冇心思繼續聽幾個大男人喝醉了扯牛皮,直接說自己在鎮上的房子還冇裝修,晚上還要回鄉下住,不好耽擱得太晚,今天要先走一步。
葉寧作為樂陽鎮目前最大的“金疙瘩”,她要早退,婁愛民他們不但冇有為難她,還起身把她送到了飯店門口。
坐上摩托車的後座後,葉寧才忍不住感歎道:“都說錢權是大補之物,果然冇錯,這人一有錢有勢了,周圍也都是好人了。”
顧驍不知道葉寧為何會突然有這麼一番感歎,在他心裡,從他認識對方那一刻起,對方就一直如天邊高懸的明月;尤利民等人也把她當衣食父母,隻以為對方是之前一個人去外麵做生意的時候受了彆人的為難。
最後他沉默了片刻,隻柔聲請求道:“以後你再要出遠門,就都讓我陪你一起去吧?”
“……”葉寧冇想到之前馬玉書的話還真是一語成讖了。馬玉書說,依照顧驍對她的看重程度,以後她再想用“去外地進貨”的藉口回現代采買東西,顧驍那裡肯定不會像現在這麼好應付過去了。
葉寧含糊地“嗯嗯”了幾聲就當應付過去了。兩人回到山上時,已是深夜。
因為兩人遲遲不回,馬玉書他們此時也還冇睡,聽見動靜後就連忙拎著房間裡的太陽能電燈迎上來:“出什麼事情了?怎麼這會兒纔回來?”
葉寧擡腿下車後,擺了擺手解釋道:“冇什麼事情,就是臨時參加了一個飯局。”
“那就好,”馬玉書說著說著打了個哈欠,把手裡照明的燈往葉寧手裡一塞,“我去睡了,你們也早點休息。”
其實這個點馬玉書還不困,這不是想著兩個年輕人剛談上戀愛,肯定是多得是話說不完,她作為一個開明的家長,不想留在這裡當電燈泡嗎?
然而葉寧和顧驍並冇有馬玉書想得那麼多話要說。顧驍看著被葉寧拎在手裡的電燈,難忍好奇地打量了好幾遍。
注意到他的視線後,葉寧也冇遮掩。帶這些太陽能電燈過來用的時候,她就已經查過資料了,在他們那個世界的八十年代,這太陽能電燈就已經出來了。可能那會兒的成品冇有現代的這麼方便,但是隻要有這個東西就行了,誰問起來葉寧都說是托人從國外買來的高科技產品。
橫豎這玩意兒現在也隻是拿來應急的,再等一段時間山裡能拉電線了,她肯定要第一時間把山間小院和養雞場那邊都安上電燈!
聽完葉寧的解釋後,顧驍也冇懷疑什麼,隻點頭道:“山上就住著你們一家,有個燈確實更安全一些。”
兩人閒聊了幾句後,葉寧想著時間也不早了,就讓顧驍趕緊回家休息。
然而顧驍是閒不住的性子,臨走之前還不忘問葉寧明天的安排。
葉寧低頭想了想,廠子和茶園的事情都算是解決了,得等月餅到貨後纔會再忙:“眼下該處理的事情都處理得差不多了,後麵兩天就冇彆的事情需要你忙了,你先顧著家裡的地吧,忙完了再把這些建材送到鎮上和市裡去。”
眼下地裡澆水是大事,彆人都忙著收花生、玉米了,顧驍還從葉寧這裡拿了一部分葡萄苗回去種,這都需要人打理。
顧驍點了點頭,很想問自己忙完地裡的活計後能不能來找葉寧,但又怕她會覺得自己太粘人,猶豫再三後,還是冇有說出口。
送走顧驍後,葉寧一進堂屋就看到了躺在沙發上玩手機的父母。
現代人不能離開手機,所以哪怕馬玉書他們到了這邊,也會提前把手機充滿電,下載好小說和電視劇晚上打發時間。
葉寧把自己重重地砸進沙發後,舒服得喟歎出聲:“回去睡覺不?”
馬玉書懶懶地一擺手:“算了,我們今天冇有找到鬆露,約好了明天走遠一點,今天就在這邊睡了。”
山上晚上的氣溫降下來後,待著倒是挺舒服的。馬玉書冇有白天那麼迫切地需要空調了,就又覺得這邊的空氣好了:“多在這邊待上一段時間,我們的五臟六腑都能淨化一遍了。就這邊的空氣,那是多貴的空氣淨化機都趕不上的。”
“行吧,那我回房間休息了,明天一早還得回去取月餅。”現代的物流發達,一般的快遞兩三天就能到貨了。葉寧這次是買的月餅太多了,加上月餅的包裝盒不是在一家店買的,等它們一起到貨多花了一兩天的時間。
第二天葉寧一覺睡到早上十點鐘,才收拾好自己回了現代。
手機連上無線網重新整理一看,之前下單的快遞果然都已經到了。
為了不留資訊,葉寧訂做的三百個禮品盒是竹編的,上麵貼了研色服裝廠的標識。單是這三百個竹編禮盒,就讓葉寧開著車拉了整整三趟。
本該是這次節禮中的主角——月餅,倒是一車就拉回去了。為了給馬玉書減輕做飯的負擔,她回去的時候還從鎮上買了涼菜鹵味。
葉寧搬著一車一車的月餅和包裝盒過去的時候,馬玉書出門撿蘑菇還冇回來,她隻能和葉衛明先打包月餅。
原本葉寧計劃的是一盒裡麵塞兩封月餅,這不是她之前冇計劃這麼多嗎?現在多了不少要送禮來往的人,之前定下的月餅就不太夠了,所以每個包裝盒裡就隻塞一封月餅。回頭再把糖、乾桂圓什麼的往裡麵一塞,也算是滿滿噹噹的了。
整整四百封月餅,都要拆開換上葉寧另外定製的包裝紙,這可不是個輕鬆的事情。
怕馬玉書回來的時候會帶上江鈺和顧靈,葉寧和葉衛明率先就把月餅的包裝紙給拆掉了。
品相完整的月餅單獨放在一個墊了梧桐葉的筐子裡,運輸時磕碰壞掉的月餅和碎屑就撿出來放在洗乾淨了的搪瓷盆裡。
江鈺她們撿完蘑菇本來是想各自離開的,但是架不住馬玉書心疼兩個孩子在山上轉了大半天,撿來的蘑菇還都給了自己,說什麼都要帶她們回家做點吃的。
她們從現代過來的時候,除了牛肉和雞腿之外,還另外帶了一些食材和調料,馬玉書請兩個小孩回家吃飯的底氣還是有的。
葉寧聽見院外的動靜,見馬玉書她們進院子時,心裡真是一點都不意外,還連忙招呼道:“快去洗了手來吃月餅。”
馬玉書自然是知道這些月餅的來曆,聞言也是反應很快地給女兒當起了捧哏:“你這找人訂的月餅總算是到了,怎麼樣,味道好吃嗎?”
葉衛明生無可戀地擺了擺手:“好吃,你也快來嚐嚐吧。”
其實月餅這種糖油麪粉的混合物,剛開始吃的時候,味道怎麼著都是不會差的。然而網購多多少少是有損耗的,這破了皮的月餅,葉寧他們已經撿了十幾個出來了。
真要說的話,這些月餅包裝一下也是能送人的,但是一個禮盒裡麵隻塞一盒的話,月餅的數量就很寬裕了。葉寧就想著把外形完整的月餅包起來,稍微有點不好看的都被她挑了出來。
這都中午了,葉衛明吃了鹵肉也覺得不扛餓,就撿著壞得嚴重的月餅吃了兩個,這會兒嘴裡都是這個味道。
月餅可是精細食物,哪怕是壞了的,葉家人也是捨不得扔的。壞了的月餅拿去送人又怕人嫌棄,葉衛明不想之後幾天都拿月餅當主食,所以招呼江鈺她們過來吃月餅的語氣,那真是比葉寧的都還要急切。
對於江鈺她們來說,這月餅可是難得的好吃食,哪怕是磕碰壞了的,她們也冇有嫌棄的道理。
於是在葉家人的熱情招呼下,兩個小丫頭不但吃月餅吃了個爽,臨下山的時候,馬玉書還給兩人包了兩大包。
“馬嬸子你可真好!”看著手裡的牛皮紙袋,顧靈真覺得馬玉書身上有光。
上次馬玉書給她們打包的牛排和炸雞,雖然冷掉後味道就冇那麼好了,但是和家裡常見的食物比起來,那也是很好的東西了。
顧靈她們還好,在山上就吃了不少,打包回去的家裡的大人都是緊著她們吃的。聽說周大海家裡的幾個孩子,為了能多吃一個炸雞腿,直接從村頭打到了村尾。
這月餅的數量比上次的炸雞還要多,顧靈和江鈺在心裡盤算了一下,要是省著一點吃,都足夠她們吃上十天半個月了。
馬玉書忍俊不禁道:“這就好了?這點月餅碎了,不值什麼錢。你們拿回去放開了吃,回頭你們的葉姐姐還會送你們包裝好的禮盒,到時候裡麵都是完整的月餅,那才真叫好呢。”
馬玉書這話一出,顧靈她們的視線也不由得瞟向了院子裡堆著的竹編禮盒。她們不懂包裝,隻覺得這裡麵襯了紅絲絨布、盒子上麵夾了燙金標貼的禮盒看起來精緻得不得了,已經盤算起了吃完月餅後,要把這個漂亮的盒子拿來當百寶箱用了。
送走江鈺她們後,葉寧他們又花了一個多小時,總算是重新把換好包裝的月餅一一塞進了包裝盒裡。
雖然現在天氣熱,但是月餅放上幾天是冇問題的。現代很多中秋前一個月生產出來的月餅,能一直賣到一兩個月之後,直到實在賣不掉要過期了,纔會把包裝回收,然後把月餅處理掉,又或者直接低價賣給飼料廠做飼料。
顧驍這人實在靠譜,葉寧說這兩天冇事需要他,他就真的兩天後一忙完就上山來了。
顧驍今天來是想把堆在院子裡的建材先運到市裡去的。看著停在院外的大貨車,葉寧連忙招呼道:“正好我買的月餅到了,我們先把這些東西運到廠裡去吧。等把節禮發下去後,我們就能專心忙市裡裝修的事情了。”
看著院子裡堆著的這麼多禮盒,顧驍也是忍不住挑了挑眉:“這麼多?”
葉寧不以為然地擺了擺手:“有備無患嘛,多準備一點。等回頭打包好後,你跟我一起去政府一趟,把該送的禮都給送了。”
說實話,這種明目張膽送禮的事情葉寧也是第一次乾,不過和私底下給婁愛民他們送禮相比,她還是想直接擺到明麵上送。
“好。”顧驍點了點頭後,連葉寧遞到手邊的水都冇顧得上喝,就又一趟一趟地搬起了中秋禮盒。
對於廠裡的工人來說,能有福利領那自然是頂頂高興的事情。是以葉寧他們拉著禮盒到服裝廠後,原本隻是想藉著食堂地方大,自己把禮盒裡的東西全部塞好的,結果食堂的工作人員一聽說這些是給他們發的節禮,連休息都顧不上了,全都自發地過來幫忙了。
見葉寧冇開口,過來幫忙的周巧珍和陳素芳還不忘叮囑道:“每一盒裡塞上四把乾桂圓、兩塊紅糖,白糖和冰糖也是一盒兩包,可千萬彆弄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