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我講燭影斧聲,趙光義你哭什麼? > 第42章 慨然有削平天下之誌,但無能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我講燭影斧聲,趙光義你哭什麼? 第42章 慨然有削平天下之誌,但無能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趙光義說出來了,他那流傳千古的名言。

而在德不在險這句話說出來之後,他的腦海當中一片清明,一下子就找到了思路。

接連開口道:“官家,安天下在德不在險。

堯舜之時,都城在蒲阪,周朝後麵在洛邑。

可結果呢,舜舉兵伐三苗,武王舉兵伐紂,建立八百年之天下。

至今還在傳唱堯舜之仁德,周朝之禮法。

這是因為他們的都城險峻嗎?不是,是因為他們的德。

秦占據關中之地,擁八百裡秦川,有崤函之固,可結果卻二世而亡。

晉朝定都洛陽,也迅速腐朽。

這些都是前車之鑒,皇兄不可不察。

所以臣弟說,安天下在德不在險,不必遷都。”

一番話說完,趙光義頓時覺得舒服了。

雖然他站出來反對自己皇兄遷都洛陽,最根本的原因,是一旦遷都必然讓自己經營的勢力,受到沉重的打擊,全是為了自己著想。

可在說出了這麼一個理由之後,他都覺得自己被說服了,自己所言太有道理了。

孟子不就說過嗎?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隻要勤修道德,那麼定都在汴梁這裡就是安全的,不用擔心汴梁這裡無險可守。

依靠山溪之險來安天下,纔是最下成。

提高治理水平,提高道德,以德來治天下,經營國度,那纔是無往而不利。

隻要得夠做到這些,那汴梁就固若金湯,誰都打不動,破不了!

再說,今後領兵北征,把幽雲十六州收過來,再把遼國打到滅亡,北方冇了威脅。

那這山溪之險不就回來了嗎?

以幽雲十六州為屏障,阻攔北麵之人南下,豈不要遠比以洛陽周邊的山川為屏障,要好上太多太多?

自己兄長,當真不行,冇有一點兒雄心壯誌。

差自己可差遠了!

這樣的人,竟還一直占據皇位,不知退位。

若自己當皇帝,早就平了天下,收了幽雲十六州。

就連遼國也能將他們打得落荒而逃,讓胡人不敢南下牧馬,士不敢彎弓抱怨!

哪裡還用想著憋憋屈屈的去遷都,畏懼遼人如虎?

在德不在險?

好一個再德不在險!

聽到自己家三弟所說的這話後,趙匡胤差點兒要被氣笑了

這說的是什麼狗屁話?

既然在德不在險,那乾嘛還要用十多萬禁軍常年駐守汴梁?

隻靠德有用的話,那還要軍隊做什麼?

今後遼人南下,圍了國都,拿腦袋去給遼人的刀,好好的去說你的德吧!

不知能不能用德將對方給感化,讓對方落荒而逃!

尤其是看到他講出這話後,還一副理所當然,理直氣壯,認為他說的很對的模樣。

就更加讓趙匡胤窩火,氣的肋叉疼。

之前的時候,怎麼就冇有發現自己這個三弟,這般不行呢?

虧以往自己還覺得,在很多事情上,他是遠遠超過日新的。

現在看來,自己是想多了。

在這打仗等事情上,他完完全全就是狗屁不通!

忍不住便想要出聲嗬斥,但隨後想起李成所說,北漢被滅掉,幽雲十六州也被收複,再來算算時間,和三弟的年齡。

那麼很有可能,都是三弟當皇帝時做到的。

就又將這樣的心思給按了下了。

或許,他在此時說出這樣的一番話,並不全是無能。

更多的隻是想要找理由來反對自己遷都,免得讓他的勢力受損,元氣大傷。

嗯,肯定是這樣。

不然一個身份地位如此之高,跟著自己從亂世當中走過來的人,該有多蠢,才能說出這話,並認同這話?

“官家,晉王殿下說的對,在德不在險。

無數例子也早已證明,若朝廷無德,便是占據天險,也同樣免不了二世而亡,冇什麼好下場!”

盧多遜在晉王開口之後,第一個站出來對於趙光義進行支援,反對遷都。

李懷忠這個鐵騎左右廂都指揮使,也站了出來:

“官家,東京有汴渠漕運,每年可以運江淮米數百萬斛。

禁衛數十萬人,都要依靠這個來吃飯。

陛下若是想要遷都西京洛陽,則勢必漕運艱阻,隻恐糧草不繼,京師都會為此動搖……”

趙匡胤聞言,暗自點點頭,這個說的在理,是個實實在在的困難。

自己在此之前,同樣有這方麵的憂慮。

這可比什麼在德不在險,聽起來要靠譜多了。

“官家,還請官家三思!

西京洛陽洛,年久失修,宮殿破敗,早已不適合定都。

若要遷都至此,須大力修繕。

不說彆的,單單隻是營造宮殿,就不知要花費需要多少錢財,又需要多少人力。

如今北漢未滅,幽雲未複,若遷都至洛陽,耗費大量錢財,那又要到什麼時候去滅北漢,收複幽雲?”

開封府判官程羽出列。

在他開口後,賈琰這個開封府的推官,也同樣出班:

“官家,西京洛陽名為西京,實則戰火連天之下早已破敗不堪,百姓大多逃亡,民生凋敝,百姓度日艱難。

遷都至此,又如何供養的起朝廷?”

眾多人紛紛開口,進行反對。

趙匡胤端坐禦座之上,一言不發看著眾人。

好!好的很啊!

勢力果真是不小,在此之前,自己還真是小看了這個三弟!

趙匡胤知道,出聲反對遷都的,並非全是晉王之人。

但大多數,都和晉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而那些在這件事情裡冇有表態的,又有多少是隱藏著,冇有暴露的晉王的人呢?

真是好弟弟!

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居然已經有了這麼大的力量。

先前,還真就是自己疏忽了。

“父皇,兒臣覺得應當遷都西京!”

在這一眾紛紛擾擾的聲音裡,趙德昭忍不住了,向前一步,拱手行禮,揚聲開口,發出了不同的聲音。

趙匡胤神色不動,精神卻是為之一振。

“講。”

“叔父說在德不在險,孩兒並不這麼認為。

應當說是既在險又在德,有險無德,不能長久,有德無險,更是取死之道。

蠻夷之輩,畏威而不懷德,想要以德來感化對付他們,無疑是與虎謀皮。

是拿自己的脖子,往蠻夷的刀子上去碰。

秦據關中二世而亡,可西漢據關中,東漢定都洛陽,兩漢各兩百年天下。

盛唐建都於長安,近三百年才亡。

迄今為止,最為強盛兩個朝代,建都之地都擁有天險。

緣何叔父視而不見,隻言德,不說險,隻說秦晉,不說漢唐?”

好!好!日新說的纔對。

隻說德不說險,無異於是放屁,既要德,又要險纔是正理。

關鍵時刻,還是自己兒子和自己一心,能靠得住!

趙光義眉頭一擰,心頭大怒,趙德昭這麼一個狗屁不通之人,也敢與自己說這些?

當即便出聲反駁……

趙匡胤一句遷都洛陽,激起了千層浪。

讓整個萬歲殿,都像是被燒開的水一樣,沸騰了起來。

唇槍舌劍,你來我往,彆提多熱鬨

足足持續了一個多時辰,還是趙匡胤開口給喊停的。

說此事擱置再議。

趙光義聞言,暗暗中長出一口氣。

隻覺自己在這件事情上,初步取得了勝利,頂住了趙匡胤這狗東西的不良企圖,對自己的迫害。

他當即就決定,下朝之後,就發動力量,針對這個事兒,進行各種的反對。

既然他不當人,那自己也就不客氣了!

必須把遷都這事兒,給按死,絕對不能讓趙匡胤這個狗東西得逞!

……

夜晚,重新安靜下來的萬歲殿內,在這裡不知道坐了多久,又思索了些什麼的趙匡胤。

手在玉斧上摸索了好一陣後,又做了一個決定……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