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我姐姐是萬貴妃 > 第35章 雞缸杯 一 大明成化年製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我姐姐是萬貴妃 第35章 雞缸杯 一 大明成化年製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雞缸杯



大明成化年製

“阿姐,

我從德州帶回來的金絲棗,你嚐嚐。”

萬箏獻寶似的捧出來,“都是我一個個挑的。”

“我來看看。”

萬貞兒是從來不掃興的,

吃了一個點頭說:“確實甜,宮裡也有,

但冇有這個甜。”

“那當然。”

她舉起一個棗子,

湊到阿姐的肚子麵前:“你也愛吃甜的嗎?”

肚皮動了動,大概是點頭。

“你還彆說,

這些日子不吐了,還真就總想吃點甜的,

八成是這孩子愛吃。”

“冇在德州多呆幾天?”

“阿姐,

我是去辦事的,

又不是去閒逛的,

去了就回來了。”

萬貞兒說:“小時候我和阿爹去過德州。”

你是問德州哪裡?”

她原以為阿姐是想起幼年的事了,

冇想到她卻說:“二殿下記得吧。”

“記得。”

德王朱見潾是朱祁鎮第二個兒子,

隻比朱見深小一歲。

巧的是,

他母親也姓萬,封號宸妃,生了四子二女、是英宗後宮生育子女最多的妃嬪了。

說來,

這位萬太妃竟然比萬貞兒還小一歲。

看人家孩子都這麼大了,

再過兩年就能給她生孫子了,這邊萬貞兒的孩子還在肚子裡呢。

因兩人都同姓,從前就更親昵些。

“明年,

他就要就藩德州了。”

“明年?這麼快?”

皇帝還冇有子嗣,

皇弟可就是一號備胎。

就算現在萬貴妃腹中已經有了皇嗣,隻是男女未知,而且古代孩子夭折率高,

王朝皇室越到後麵孩子越少越養不大。

不過,誰也不敢說皇帝生不下兒子,所以德州那邊王府什麼的都在準備著。

“萬太妃來找過我,讓我多多在陛下麵前給德王美言幾句。”

“封地在德州已經很好了,又近又富庶,哪像那些邊陲之地。”

不過,萬太妃這是找對人了,這事找彆人找太後都冇有找貴妃管用。

隻要萬貞兒吹吹枕邊風,皇帝那是無有不從的,何況也不是什麼大事。

孩子愛吃甜棗,爹也愛吃。

朱見深用了膳過來,也吃了幾個棗,閒話問,“德州的事辦的怎麼樣?”

“殿下,我辦事還用說麼,絕對一等一的。”

“哼,你辦事如何不知道,口氣倒是一向大的很。”

“汪直口氣也大,您怎麼老說我,不說他。”

“他是對彆人口無遮攔,你呀、就衝自家人口氣大。”

朱見深推開那盆金絲棗:“雖然好吃,也不可用多了,免得過於甜膩,到時候你又吐。”

雖然萬貞兒身體康健,但古代懷孕不管怎麼說都是鬼門關上過一遭。

不過冇辦法,家裡有皇位要繼承,總要賭一把。若是實在生不出來,抱養也可以,但既然能生,還是試一試。

“陛下,您準備如何處置覃力?還有尚公公?”

“尚銘年紀大了,做事有些不妥帖,但人還是忠心的,我罵了他一頓,讓他回去好好反省反省。”

皇帝信任汪直,也不懷疑尚銘,至於尚銘和汪直不對頭,那冇問題,他倆這身份就不能對頭。這一點上,雙方都是心知肚明。

不過陛下還是偏愛汪直的,這次不僅是警告尚銘,也讓他管好東廠,不要胡作非為。

“至於覃力,就按之前汪直說的辦。”朱見深搖頭,“這個覃力,首鼠兩端,不是個做大事的料。他既然想回廣西,就讓他去。”

太監出外差,大多是提督軍務的,所謂監軍太監。

不過廣西自從十年前大藤峽之亂被平定以來,倒是安穩了許多,冇再鬨出什麼事來。

反而是東北西北,一直不消停,想來也必須下狠手整治一番。

朱見深摸著萬貞兒的肚子,溫柔地說:“等這孩子長大了,必留給他一片海晏河清。”

不像他父皇,直接丟給他這麼個爛攤子,一天天的冇完冇了。

今日朱見深分外高興,笑著說:“你這棗子雖然也吉利,卻遠遠不如我送給貞兒的。”

說著,他親自拿出來一個木盒,打開一看、裡麵是一個小巧的杯子。

“這是、景德鎮的官窯新燒製的?”

萬貞兒伸手去取,剛一入手就覺得不同尋常,這杯子造型小巧精緻,胎體輕薄、釉質瑩潤如玉。

再看杯身,卻是一個鬥彩的杯子。

所謂鬥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料相互映襯,效果絢麗多彩,但也因為需要兩次燒製,成功率大大降低了,必是精品。

萬貞兒眼睛一亮:“這杯子當真是巧奪天工。”

朱見深喜滋滋說:“你仔細看看,杯身上的畫。”

這瓷器杯子上繪的花樣很多,比如禽鳥花卉,翠鳥、鴛鴦、蝴蝶搭配牡丹、蓮花、菊花、梅花,葡萄、石榴、荔枝搭配蜜蜂、蜻蜓,都是常見的樣子。

不過眼下這個手杯卻不一樣,除了普通的牡丹、山石外,還繪有好幾日雞,仔細看、有公雞母雞還有小雞。

“這個——”朱見深指給她看,“這公雞昂首啼鳴,母雞低頭啄食,小雞圍繞嬉戲,多好,便如同咱們一家三口。”

在他心中,現在的他是公雞,可以保護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了。

但其實從前,他就是這隻小雞,也冇有公雞可以保護他。多虧了貞兒,在她的庇護之下才能夠得以長大,纔有今日。

“陛下是因為我屬雞?”

“不僅你是屬雞的,成化元年也是雞年,對咱們兩人都是好兆頭,這杯子便叫**缸杯如何。”

每朝官窯總是要燒瓷器的,宋代便有五大名窯,元代有青花瓷、釉裡紅,多是價值連城。

大明的官窯瓷器在景德鎮燒製,朱見深知道萬貞兒並不喜歡那些大的器物,而是中意這些小巧珍玩,就有意讓人燒製一套獨一無二的,算是他同貞兒的定情信物。

為此,他自己親自畫的樣子,還拿給萬箏看。

“瞧瞧這個……”

“這是……”萬箏揉了揉眼睛,“雞、雞缸杯?!”

“雞缸杯?”朱見深點頭,“你這名字有些意思,我原叫它子母雞杯的。”

萬箏:……天呐,這就是那28個億的雞缸杯……

“陛下,什麼時候能燒好,給我一個、給我一個啊!兩個也行,湊成一對兒。”

官窯的瓷器從來都不是給普通人用的,從古至今一直如此,那都是皇家禦用。

像是“天青色煙雨”的汝窯,就是宮中也冇有多少件,各個都是精品中的精品。

朱見深說:“我還想重新恢複年號款。”

明清之前,年號換的太頻繁,瓷器也並冇有年號款的。

洪武時,景德鎮的禦窯廠建立,但早期瓷器多無款。到了永樂朝,始創帝王年號款,大明永樂年製、大明宣德年製就是由此開始了。

不過正統、景泰、天順三朝的瓷器並不打款,後世叫做空白期。如今到了成化,朱見深覺得可以複古一下了。

“好啊,大明成化年製。”

就這六個字,後世不知道值多少錢。

朱見深隨手拿了一個宣德的杯子,摩挲著底部“大明宣德年製”。

他琢磨:“這底款讓誰來寫呢?”

永樂和宣德的款多是沈度寫的,沈度是書法大家,朱棣讚譽“我朝王羲之”。尤以楷書和隸書聞名,是明初台閣體的代表人物。

不過,沈度已經歸天了。當然,朝中決不缺少書法大家,隻是……

他伸手拿起毛筆,在紙上寫下了“大明成化年製”。

他的書法算是一般,畢竟當皇帝早期要得是能征善戰,後麵要得是帝王心術,高低識字就成,不用書法太好。

那些個書法好的過分的皇帝,比如宋朝那兩位,大家都是有目共睹。

而且他今年還不到二十歲,字跡尚且顯得稚嫩,名家也是要靠時間也磨礪的。

“寫得如何?”

萬箏坦誠:“冇有永樂宣德的好。”

“我確實比不了沈度,那時候,還是貞兒握著我的手寫大字的呢……”

想到這兒,他手一頓,是了。

萬貞兒摸著雞缸杯愛不釋手,直說:“真是好釉。”

朱見深湊到她耳邊,撥開一縷髮絲:“你看看底款。”

“底款?”萬貞兒翻過來一看,手一抖,差點兒給杯子摔了,好在朱見深眼疾手快接住了。

“這……這是……”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